被這個標題吸引進來了讀者,你想偷懶啊、偷懶啊、還是想偷懶啊?
標題來自《輕健身》一書中的內容,主要是談在利用HIIT來進行鍛煉,每天短短幾分鐘的運動,就足以讓你的身材和生活有所改變。
我自己以前嘗試過這個方法,發現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長期堅持下去。這本書對HIIT的介紹更加系統一點,過段時間定個目標開始嘗試一下。
有想減肥的同學,可以嘗試用這個方法當成100天行動,看看效果如何。
另外要注意一點,這本書的作者是麥克爾·莫斯利醫生,就是《輕斷食》的作者,書中有些內容有爭議性,別過于相信。
正文
研究人員證明,堅持跑步大約可以增加4年壽命,只有不過度運動才能從運動中獲得最大的健康益處。
理想的鍛煉模式是每周只 跑3天,每天30~50分鐘。 跑步速度保持在你覺得“有點喘不過氣來,但不是氣喘吁吁”的程度,就是說你還能和同伴聊天,但或許沒法唱歌。隔天休息非常重要,所以,每周只跑3次比每天狂跑20分鐘要好。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過量可能會適得其反。分析詳細數據后,研究者得出結論:“這些結果表明,運動量與死亡風險的關系呈U形。”換言之,運動比坐在沙發上不動好,但大量運動的效果可能不如適量適度的運動。
雖然我們不知道“大量”運動在什么時候會變成“過量”運動,但如果你每天都運動一個小時以上,那么你這樣做可就不是在改善自己的健康了。
發表在《美國醫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在21世紀獲得狩獵-采集者的身材》的作者們指出:“狩獵-采集者會盡可能使高強度勞作日和低強度勞作日盡可能地互相交替。我們健身時,也可采用同樣的交替模式,如第一天劇烈運動,第二天簡單運動,從而在身體損傷率較低的前提下達到較高的健身水平。狩獵-采集者迫于生存需要所采取的不同強度交替的活動原則,幫助我們提高了許多運動學科的訓練效果。”
這篇科學論文的作者們告訴我們,狩獵-采集者的生活方式是有益健康和保持完美身材的,他們將這種方式總結歸納為所謂的“狩獵——采集者健身計劃”。根據該計劃,如果你希望像狩獵-采集者一樣,擁有精壯、靈巧的完美身材,你就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進行大量輕度的預備活動,如散步。
●先進行幾天的高強度的鍛煉,再進行幾天的輕度鍛煉。因為受訓的身體需要休息、放松和睡眠。
●進行間歇式鍛煉(輕健身),即短時間內中高度間歇式鍛煉,其中穿插休息和恢復時間,每周只需2~3次。
●確保進行力量和靈活性練習。因為狩獵-采集者必須劈柴、爬樹和隨身養育孩子。
●最好是在戶外進行所有運動,因為你可以暴露在陽光下,使皮膚有機會合成維生素D.雖然被稱為“維生素”,但維生素D實際上是一種激素,其活性范圍比人們此前想象的要廣泛得多。
●健身時盡量在社交圈的支持下進行。人類是一種嚴重依賴社交的社會動物,和別人一起做運動是確保我們能真正地動起來的好方法。
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進行科學研究的人是20世紀早期的一位德國健身教練,名叫瓦爾德瑪·格施勒(Woldemar Gerschler)。無論從哪方面看,他都是一個非常苛刻的人,但他對運動科學充滿了興趣。
格施勒通常要求與他一起訓練的運動員跑100米和200米,有時跑400米,且速度要能夠使心率達到每分鐘180次。跑完之后,他讓運動員們等待心率降到每分鐘120次,然后再跑。格施勒那時已經意識到,運動強度和一定的恢復時間相結合對健身是至關重要的。
在不到20天的訓練時間里,格施勒就發現,這套運動方案會讓一個運動員的心臟容積增加20%,并且顯著提高運動員的跑步速度。從那以后,格施勒訓練的運動員們創造了很多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1939年,格施勒執教的賽跑運動員魯道夫·哈爾比格(Rudolf Harbig)以1.6秒的大差距打破了800米世界紀錄。過了不到一個月,他又打破了400米世界紀錄。直到1955年,同樣師從于格施勒的羅杰·莫恩斯(Roger Moens)才刷新了哈爾比格的800米記錄,跑出1分鐘45秒7的驚人成績。
同時,在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年輕的醫學院學生羅杰·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同樣決心打破短跑世界紀錄。難點在于,班尼斯特是個忙碌的學生,沒有太多空余時間訓練。于是,他就在跑道上做間歇性沖刺練習:先是全速快跑約?1分鐘,大約能跑400米;然后慢跑2~3分鐘,再進行1分鐘全速快跑。他會重復10次這個循環,之后返回教室學習。他的整個鍛煉時間一般不會超過35分鐘。
1954年5月,羅杰·班尼斯特在牛津的伊夫利路運動場參加了賽跑,結果大獲全勝,是世界上第一個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跑完了1英里的人。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運動科學教授馬丁·吉巴拉(Martin Gibala)。早在2005年,吉巴拉就和他的同事們發表了一項研究,當時就在健身和減肥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吉巴拉請了8名熱愛運動的年輕志愿者進行6次名為SIT(沖刺間歇性訓練)的訓練,每次做4~7輪,在15天左右的時間內完成,每次訓練之間有1~2天的休息時間。
SIT這個名字聽上去簡單,但做起來可不容易。你必須騎上一種特殊的自行車,在短暫的熱身之后,對抗阻力,全速蹬車30秒,然后慢騎大約4分鐘作為休息,接著再做30秒鐘的全速沖刺,每次訓練的輪數逐漸增加。20世紀90年代中期,勇敢的志愿者們每次訓練時都會完成7輪練習。
訓練的艱難程度是難以想象的,第1輪的30秒的全速爆發或許對你來說不算什么,你可能會想:“這不難,我能做到。”可是,第2輪的30秒就變難了,你會很享受那4分鐘休息時間的到來。做到第3輪,你會不敢相信每秒走得居然這么慢。到了第7輪(如果你真的能堅持到的話),你會徹底筋疲力盡,完事之后急需想在沙發上躺一會兒。
SIT訓練非常累人,但需要的時間很少。志愿者們在15天的時間里總共只進行了15分鐘的高強度訓練,但這15分鐘的效果是令人震驚的。
志愿者的“循環耐力”和堅持蹬車的能力都增加了1倍,先前他們只能全速蹬車26分鐘,現在卻可以連續沖刺51分鐘,這說明他們的身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后來馬丁和他的同事們發現,30秒全速蹬車對于并不十分健壯的人是個挑戰。針對SIT,馬丁解釋說:'SIT是極其嚴苛的訓練方法,對某些人來說可能不安全、無法忍受或者沒有吸引力,從而很快放棄,并不能達到堅持運動和減肥的目的。”
因此,他們再次降低了標準,推出了他們認為適合不夠健壯、需要減肥和有心臟病、中風或糖尿病史的人健身的改良版新方法。
新方法包括10次1分鐘的快速練習,間隔1分鐘的休息。在1分鐘的快速練習中,你不必拼命蹬車,只需把脈搏提升到最大心率的80%~90%即可。
一些研究表明,不同人的身體對運動的響應各不相同。芬蘭最近的一項研究中,要求175名未受訓練的中年志愿者(其中89位男性、86位女性)參加21周的健身課程。志愿者們每周要么做2次力量訓練(舉重)和2次耐力訓練,或者每周做4次結合了力量和耐力的訓練。
研究人員對志愿者進行了認真的監督,以確保他們完成訓練,而且還在訓練前后對其進行了各方面的測試,例如測量最大攝氧量和肌肉力量等。
訓練的結果至少可以說是“參差不齊”的,有些人的有氧適能提高了42%,令人印象深刻,而少數人的體能不升反降。
甚至還有更大的差異。例如,從力量練習結果來看,有些人的力量輸出增加了87%,少數人訓練結束后的力量輸出甚至比訓練開始前降低了12%。
相同的鍛煉方式在不同對象的身上會引起各類不同的反應。有人可能反應特別明顯,獲益頗多,我們把這類人稱為“超級響應者”;有人則沒有什么變化,更不用說受益了,這類人則稱為“無響應者”。
目前比較直接的方式是通過基因測試來發現個體對某類鍛煉的效果如何。
雖然你有可能是某種運動的無響應者,但這并不會排除你是其他形式的運動的積極響應者的可能性。
基因測試讓20%的人知道他們是無響應者,但它也同時告訴大多數人,他們是運動的積極響應者。而且,對那些幸運的少數人而言(雖說少數,卻也占總人口數的20%),只要他們鍛煉了,就能獲得巨大的收益。
很多人會恐懼的是,一個體能較弱的人,如果進行劇烈運動,會不會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可能引發心臟病或中風的因素之一是血壓驟然上升。比起有氧運動,這種情況更有可能在你進行力量訓練的時候發生。做HIIT輕健身的時候,你的心率會顯著上升,所以,在一定時期內逐步提高訓練的強度非常重要,這樣可以給你的身體調整的時間。
研究人員的結論是,即使對于已經患有心臟病的人而言,無論是中等強度或高強度運動,發病的風險都是偏低的。而且,“考慮到心血管對高強度運動的強大適應性,冠心病患者應考慮采用此種鍛煉方式”。
與此類似,在2012年的一篇總結性論文《心臟康復中的高強度間歇訓練》中,作者回顧了他們能夠找到的所有關于HIIT輕健身對冠心病等心臟疾病患者的影響的研究,然后得出結論:'HIIT對病人是安全的,而且,與中等強度的持續運動(MICE)相比,他們對HIIT的耐受性更好。”
作者接著指出,就改善心臟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來看,HIIT的效果優于標準運動。
2013年2月的一篇總結論文《高強度有氧運動與慢性心臟病》得出了相似的結論:“與中等強度的持續運動(MICE)相比,高強度間歇訓練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心臟病患者的運動能力。”
輕健身的最低限度只需每周2天,每天5分鐘,就可以獲得健身帶來的種種益處,十分容易堅持,并融入你的日常生活,成為你的全新生活方式。
HIIT的基本規則,是每周做2次練習,可以作為其他運動方式的一部分(例如在跑步中進行HIIT訓練),或者在上班期間練習或者單獨找時間來做。
只要把HIIT和快速力量訓練的時間大致平分,就不會出大錯。對于一般的健身減肥者,典型的輕健身每周訓練可以包括2天HIIT和2天快速力量訓練;而對于那些體能較好和熱衷健身的人,在一周中可以進行3天HIIT和2天快速力量訓練。
熱身
大多數針對HIIT的研究中,被試的熱身活動是時長2~5分鐘的舒緩運動,視具體運動形式而定。例如,如果你選擇短跑,可以用走路或跑慢跑作為熱身;如果你騎自行車,就以慢騎作為熱身;如果你在泳池,可以游泳熱身。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輕健身不需要一般運動那么多的熱身,但是在這方面我們沒有一定之規。
拉伸
想在健身前拉伸一下,使四肢肌肉有展開的感覺,不妨做做動態伸展,如手臂繞環和側步慢走,這些動作會使大腦向肌肉發送一條信息:“準備好,我們要開始鍛煉了!”
冷卻
與熱身相比,針對冷卻的研究要少得多,而且對其價值的判定并沒有多大的進展,但是,一番劇烈運動之后,最好不要完全停止活動。如果你鍛煉得真的很辛苦,心臟會以很快的速度泵出血液,血管擴張,從而導致更多的血液流向腿和腳。如果你停下得太突然,血液可能淤積在下肢,引起頭暈。
緩解肌肉酸痛
研究者發現,如果事先做一下熱身,那么2天后,被試者的肌肉酸痛情況會出現些許差異,但10分鐘的冷卻運動則對肌肉酸痛沒有改善作用。所以,冷卻究竟對運動恢復有多大好處,其實并沒有那么言之鑿鑿的定論。
我自己前幾年買一套skins A400 緊身衣,對肌肉酸痛效果很好。
在你開始輕健身之前,請監測你的成果。我們建議你跟蹤監測日常鍛煉的進展,例如每隔一個月測量如下指標。
●力量訓練,如你能輕松自如地做多少個俯臥撐?
●靜止心率
●體重和腰圍
●測量有氧適能,如最大攝氧量
●葡萄糖耐量
以下6種活動是按照研究測定的益處大小排序的,但也需要根據你的具體條件加以選擇和量力而行。
首先,騎自行車是輕健身訓練的最佳選擇。 因為迄今為止大多數HIIT研究都以這種運動方式作為研究對象。
第二,跑步。
比如:全速上坡跑10秒鐘,待體能有所提升,就增加全速 跑的時間,延長至30秒,跑到坡頂之后,不要慢跑下坡,而要走下坡。
布萊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建議,如果跑步機用戶希望達到與戶外平地跑步一樣的運動強度,需要將機器的斜度設置為1%,
第三,橢圓機訓練。
橢圓機訓練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鍛煉到很多組不同的肌肉。 請把機器的斜度和阻力調到最高,輕輕伸展動你的胳膊和腿,做1分鐘的準備活動,然后加快速度,全力蹬踏(快節奏)約30秒,然后減速。
第四 爬樓梯
如果你平時在工作場所或者回家的時候需要上幾段樓梯,那它們就是很理想的輕健身訓練環境!研究表明,與在平地上跑步相比,跑樓梯可以用一半的時間達到同樣的鍛煉效果。跑樓梯對膝蓋和腳的不良影響相對較小,是鍛煉臀部和腿部的最好的活動之一。
但請確保你采用的是正確的方式:不要聳肩弓身或者歪頭,胳膊彎曲的角度要能夠為其擺動提供動力,整只腳掌需要接觸到每一個梯級,以避免拉傷跟腱。
并且,和跑步上坡類似,下樓的時候不要跑,而是走下樓梯,甚至可以乘坐電梯下樓。
第五 跳繩
跳繩像跑步一樣方便。然而,這種運動很難調動大量的肌肉群并獲得必要的強度。
最好選擇重量輕、柔性的塑料繩或者皮革的體操“加速”繩。跳躍時,膝蓋和腳踝要彎曲,但軀干要保持伸直,手臂在身體兩側,用腰部和前臂的力量帶動繩子。
第六 游泳
水的天然阻力使游泳具有挑戰性,你越想游得快,越需要多出力。游泳使用大量的肌肉,但不時改變劃水方式也很重要。 根據距離——而不是時間——判斷游泳強度更容易。全速游完25米相當于全速跑30~40秒。
請記住:運動后總會有不適,例如氣喘吁吁、肌肉酸痛和精疲力竭,這些都是暫時的,輕健身所需的時間甚至比你開車到健身房的時間都要短。下面的HIIT組合訓練,每周最好能進行2~3次。 我們主要是依據高強度運動所需要的時間來為其排序的,你花在每種方法上的實際時間則取決于許多因素,包括你選擇的熱身時間和冷卻時間。
運動的實際強度也由你說了算,佩戴心率監測器可以讓你知道自己有多么努力,但重點在于按部就班,逐漸增加體能挑戰的難度,留出調整和適應的時間。不要在第一天就過度訓練。
20秒全速運動,總計40秒。總時長4~6分鐘,包括恢復時間。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有證據表明,僅僅40秒的劇烈活動都會產生相當的效果。2011年,巴斯大學的尼爾斯·沃拉德博士(Dr.Niels Vollaard)及其同事進行了一項研究,請15名健康但習慣久坐不動的年輕男女嘗試他們稱為REHIT(降低消耗的高強度訓練)的運動6周。
第1周,被試者首先慢慢蹬車幾分鐘,然后全速蹬車10秒鐘,再進行幾分鐘的冷卻運動。第2周和第3周的每次練習都包括熱身、15秒的全速沖刺和幾分鐘的休息,然后又是15秒鐘的全速沖刺,最后是舒緩的冷卻。
最后3周里,研究者提高了難度,全速沖刺增加到20秒,間隔以幾分鐘的休息。
盡管在這6周中被試者的高強度運動時間一共不到10分鐘,但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其有氧適能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最大攝氧量分別提升了15%和12%。而在胰島素敏感度方面出現了性別差異,男性改善了28%,女性卻沒有得到改善。
尼爾斯目前正在開展進一步的研究,考察上述性別差異是否普遍,以及患有代謝綜合征和糖尿病的人能否獲得類似的改善效果。
在某些時候,尼爾斯還熱衷于研究每周僅作3次20秒劇烈運動的可測量差異。如果你只進行幾次劇烈運動,那么每次至少需要堅持20秒才能有效果。這里的基本原則是,在兩次歷時20秒的劇烈運動中達到你的極限。 最有效的方式是騎自行車,因為它經過了各種研究的測試,得到的科學驗證最多,但原則上講,任何活動都會有效果,或者至少是增加爆發速度。以跑步為例,你只需要增加20秒劇烈運動時的阻力,如調整跑步機角度或利用上坡地形。
●首先進行幾分鐘的舒緩運動,如慢速蹬車、跑步、散步。
●當你覺得準備好了,加快速度,全力運動20秒,然后放慢速度。
●休息幾分鐘,如慢速蹬車、跑步、散步,然后再進行下一輪劇烈運動,通常一共做2~3輪。記住,恢復時間是很重要的。
HIIT訓練的最低限度時間在5分鐘左右。
跑步
以中等速度跑5~10分鐘,然后全速沖刺20秒鐘,接著慢跑3~4分鐘,再進行第2輪沖刺,最后慢跑5分鐘。那些短暫的沖刺比你想象的要困難。如果你能夠適當地揮動胳膊,加快步速,就會覺得你的大腿像燒著了一樣,心率飆升——這真是一種積極的體驗。
在工作中完成
包括HIIT部分,無論你的工作場所條件如何,只要你工作的地方有樓梯,就能運動起來!
你可以穿著職業裝輕健身,但如果你穿著高跟鞋……那就需要換上更舒服的平跟膠底鞋。
一開始,我們需要找到至少有4段樓梯的場所。 如果你的體質不佳,可能需要先進行幾周的緩步爬樓梯運動,然后再嘗試更劇烈的練習。
當你覺得自己能勝任的時候,試試跳著上樓梯20秒, 請注意,我是說“跳”。不要小看,如果你初嘗輕健身,這樣做應該足以讓你氣喘吁吁,體驗到疲勞感在大腿處的迅速積聚。待體能有所提升之后,你將發現,你需要跑更遠的路、上更多樓梯,才能獲得同樣的感覺。
休息時,最好能乘電梯回到開始上樓的地方,或者停留1~2分鐘,喘口氣,然后再跳上幾級臺階。
60秒全速運動,總計5分鐘。總時長10~11分鐘,包括8分鐘的恢復。 這是我最喜歡的方法之一,我已經用它鍛煉了很多年。步驟很簡單,基本是60秒沖刺和90秒恢復交替進行。 該方法非常靈活,可以與任何之前我們介紹過的活動(騎車、跑步、游泳等)結合,并且可以按時長比例酌情增減。
你可能覺得60秒的HIIT一定比30秒的艱苦,但事實并非如此!60秒的HIIT方法是從麥克馬斯特大學運動科學小組研究的方法中演化而來的。當時,他們想要總結出一個有效但比30秒沖刺“更溫和”的方法。關鍵的區別在于你無需過于苛求自己,只要發揮出90%的最大努力,在首輪1分鐘沖刺結束時將心率推高至最大心率的80%即可。若想知道你的最大心率,請查閱書后附錄。
在最初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志愿者進行10組60秒的沖刺,間隔以90秒的恢復。我就是這么鍛煉的。最近,一群運動學專家組成的Metapredict研究團體已經開始測試一種要求不高的相似方法,包括5組60秒鐘的沖刺,間隔以90秒鐘的恢復。這就是我們選取的方法。
體能較差者注意了,你應該先從3組沖刺開始;如果你非常熱愛運動,并且很希望發揮最大極限,可以做滿10組沖刺。我們在這里建議,如果你的基本體質過關,可以做5組沖刺訓練。
具體過程如下。
●2分鐘熱身。 ●5組60秒沖刺,間隔90秒恢復。 ●1分鐘冷卻。
8秒鐘全速運動,共計8分鐘。總時長20分鐘,包括12分鐘的恢復。本方法包括8秒的劇烈活動,間隔以12秒的恢復。 不過,只適合自行車訓練。澳大利亞的斯蒂芬·布徹(Stephen Boutcher)的研究是這項輕健身訓練的基礎。研究結果表明,這樣做可能導致顯著的脂肪消耗。
經過短暫的熱身,你要在高阻力下全速蹬車8秒鐘,然后慢騎12秒,再重復這樣的循環。
一開始,你要堅持這種模式5分鐘左右。如果你體質較好,可以將鍛煉時間逐漸延長至15~20分鐘。20分鐘的標準鍛煉時間中,阻力要足夠高并保持一致,以你感覺費勁為準。在最初的幾周內,請嘗試逐漸調高阻力,而不是一開始就給自己一個很難的坎。
這是我們介紹的輕健身“最偉大”的方法,因為可以輕松地融入你的日常生活,比如步行上班或者到商店去購物,而且它出奇地有效。
研究表明,類比如同其他形式的快速活動,快步走(快速-慢速交替進行)似乎比普通的低強度漫步效果更好。這樣采用輕健身方法的快步走,會導致更多的脂肪消耗,改善體質和控制血糖。這些理論基于3分鐘的快步走方式。如果你體質不佳,不妨采取一些更溫和的方式,如1~2分鐘快步走。
下面是具體做法。
●熱身:以正常速度開始步行。 ●當你準備好,加快步速。將自己的RTE(主觀體力感覺)分為10個等級,1等為最低,10等為最高。你的速度應達到6~7等強度,即“足夠費力但又能堅持下去”的程度,大約快走2~3分鐘。然后放慢腳步,慢走至少3分鐘來恢復。 ●重復這樣的過程幾次。 ●以每周2~3次,每次20分鐘左右快步走的模式開始。隨著體能的提升,逐漸增加快步走的距離和每次鍛煉的時間。
嘗試新的東西很容易,而堅持則很難。健身更是如此。在你開始嘗試輕健身之前,請找出你要這樣做的明智理由。諸如“我非常想要減肥”或者“體型好一點挺不錯”之類的理由聽上去很不錯,但其實是無法在你很想賴床或習慣坐車上班的時候激勵你堅持的。所以,你最好有一個認真的計劃。
計劃要具體
好好想想你究竟打算怎么做。具體到幾天、幾點、做什么項目的運動。然后認真考慮你制定的計劃的可行性。例如,假設周二你會工作到很晚,整個人都很累,就不要在那天再安排輕健身了。總之,計劃要詳細,也要靈活可操作。
預計成果要可以量化
所謂可以量化的結果,指的是各種指標數據:血液檢測結果、腰圍、最大攝氧量……你需要寫一本運動日記,記錄你的成果、體能或健康的變化情況,哪怕只寫下你每周完成的運動次數也可以。麥克爾就把他還是個大胖子的時候的照片保留下來,以做到自我提醒。
計劃必須可行
你的目標需要真實可行。痛恨運動的資深電腦迷不可能一夜之間脫胎換骨,變成健身活躍分子。請不要說什么諸如“我一定會減掉10斤肉”的話,不如說“這個禮拜我每天都會在上班時走樓梯”。
獎勵自己
慶祝你的成就,哪怕只是剛起步。犒賞自己,哪怕只是吃塊餅干。還有,記得與他人分享你的成功。
列出具體時間
堅持你所選擇的方法,執行至少3個月。一旦看到成效,你就更有可能繼續下去。
輕健身令人難以置信地節省時間,方便快捷。然而即便如此,你也總是會找到偷懶的理由。要打敗內心深處不想鍛煉的懶蟲!下面是我給大家的一些建議。
1 寫下你的承諾
把目標寫下來,總比默默放在心上要好。比如“我會騎自行車上做10分鐘的HIIT,每周3次,我會在家做4組快速力量訓練,每周2次。從明天晚上下班回家開始”。請把它貼在墻上,寫到日記里,或者在手機上設置提醒。無論哪種方式對你有效,你只有想得越清楚,才越有可能真的去做。
2 公開聲明
把你打算做的事情告訴周圍的人,公開聲明你的目標,這樣就更容易貫徹。
3 與他人一起鍛煉
如果你打算在慢跑或散步的時候加入輕健身計劃,不妨找一名同伴一起做。人們聘請私教的原因之一正是督促不情愿健身的自己走出家門。
4 加入健身小組或俱樂部
加入一個健身小組或瘦身互助組,同在一個城市的還可以定期碰頭一起鍛煉。但不要過于雄心勃勃,因為它可能會成為你堅持下去的另一個障礙。麥克爾說,他的媽媽30年來一直念叨著要加入一個步行健身小組,結果到現在還沒開始做。
5 寫一份偷懶借口清單
找不到鞋子、運動服需要洗了、我累了、外面冷、我明天會做的、家里狗生病了……依次解決每個借口,并寫下應對方案。如果你能預見到潛在的障礙,就會減少被其阻礙的機會。
6 創建視覺提醒
當一塊餅干“明晃晃”地擺在面前時,你肯定更容易吃掉它。如果各種“開始輕健身啦!”的提醒就在你的眼前,你就更有可能開始鍛煉。比如,把跑鞋擺在門口,把自行車放到客廳,把需要洗的衣服掛到洗衣機附近地方,而不要放在你的健身計劃表旁邊。
7 不忘初心
請注意,你的內心深處會有個聲音告訴你“運動是在浪費時間”。你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的目標,不要被內心的懶蟲蒙蔽。提醒自己,在運動后會感覺更好。實在不行,干脆想想別的事,分散注意力。
8 考慮周全
健身中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障礙。你的障礙可能與我上面列出的不一樣,但確實需要加以考慮,并在你啟動輕健身計劃時詳細審查,根據你的經驗,制定出最佳常規計劃,這樣更容易養成輕健身的習慣。
100天行動讀者反饋
@彩琴
@Garlina晨昏
想了解更多關于100天行動內容---->不需要意志力的習慣養成法:100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