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時期,誕生了一大批各軍種元帥,其中最耀眼的毫無疑問是朱可夫。不過,二戰后美軍做戰爭總結,曾詢問在世的原德軍的將軍們:“誰是蘇聯最杰出的戰地指揮官?”美國人本以為答案會是朱可夫,但出人意料的是,幾乎所有德軍將領的答案都是蘇聯的另一位元帥——羅科索夫斯基。這位戰功卓著的蘇聯元帥居然是一位“外國人”。
向各位軍迷朋友強烈推薦一個精品原創公號:美軍事進行時。跟蹤美軍最新發展動態,網羅美軍軍事理論、實戰實訓和裝備科技信息等,及時、客觀、準確地呈現美軍建設發展進行時。絕對值得關注!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出生于1896年12月9日,出生在俄羅斯普斯科夫州的大盧基市,年幼時成長在華沙。羅科索夫斯基其實波蘭人,他父親是一名波蘭火車司機,母親是波蘭的俄羅斯族。羅科索夫斯基的家人一直生活在華沙,但他全家都自認為是俄羅斯人。
羅科索夫斯基在1914年加入沙俄軍隊服役,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以后加入紅軍,在騎兵部隊先后任連長、營長、團長,兩次獲得“紅旗勛章”,后來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衛國戰爭以前,曾長期在遠東軍區服役,被派往蒙古擔任蒙古人民革命軍裝甲騎兵第1師的顧問。擔任過第7騎兵師和第15騎兵師師長,第5騎兵軍軍長,第9機械化軍軍長。在肅反期間,他曾被指控為波蘭和日本特務,被判處死刑。還曾被執行過陪綁處決,最后幸運的保了性命,官復原職。羅科索夫斯基在戰后曾被斯大林問到在監獄中是否挨打,他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說在監獄里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布爾什維克”。
羅科索夫斯基是最早深刻認識到機械化戰爭優勢的蘇聯將領,他曾在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時寫道:“盡管波蘭士兵和軍官在法西斯德國進攻時都十分英勇,但是波蘭武裝力量還是被閃電般粉碎,這充分證明,有強大的裝甲和摩托化軍隊,以及強有力空軍的德國擁有多么大的優勢“。
羅科索夫斯基擅長逆境作戰,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的逆境時期屢建戰功,被后人譽為“逆境英雄”。1942年,羅擔任蘇軍頓河方面軍司令,1943年任蘇聯中央方面軍司令,同年俘虜了德國陸軍元帥保盧斯,1944年任蘇聯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司令。指揮過的重大戰役包括斯摩棱斯克戰役,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大會戰,白俄羅斯戰役,東普魯士戰役,東波美拉尼亞戰役,巴格拉基昂行動,柏林戰役等。他與朱可夫元帥和科涅夫元帥被譽為蘇聯陸軍的“三套馬車”,羅科索夫斯基是扭轉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的軍事家之一,被譽為蘇聯的“常勝元帥”,是僅次于朱可夫的戰神。
羅科索夫斯基屬于那種經得起時間和戰場考驗的將領,當代的俄國歷史學家普遍認為羅科索夫斯基最突出的特點是他從不犯“致命的”錯誤,打贏了幾乎所有重要的戰役。作為一個軍人,他恪守軍人的道德,他十分關心和體貼他的下屬,他身上沒有朱可夫那種粗暴和一切以個人為中心的毛病,因而獲得了蘇軍官兵的愛戴。
此君相貌堂堂,有著一副美男子外表,性格寬厚,生性風流,有著眾多的情人。在戰爭中,曾經有人秘密舉報羅科索夫斯基背叛家庭,有幾個情人,對此領導人答復是:“同志,我們應該羨慕他……”
一名非俄羅斯血統的蘇聯元帥還有去他國任職的,在1948年,東歐五國社民黨和社會黨紛紛與共產黨合并。蘇聯把持各國黨政要員任免權,拉科西等親蘇派均任要職。最令吃驚的,在1949年5月,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被派到波蘭,出任波蘭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國防部長,成為波太上皇。羅還被波蘭授予了波蘭元帥軍銜,成為了“雙元帥”,這是歷史上比較罕見的。同時期去波蘭蘇軍將領還有波蘭裔大將波普拉夫斯基。
身穿波蘭軍隊元帥服的羅科索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一生共獲“金星”獎章兩枚,獲列寧勛章7枚,十月革命勛章1枚,紅旗勛章6枚,一級蘇沃洛夫勛章和一級庫圖佐夫勛章各1枚,獎章及外國勛章、獎章多枚。
羅科索夫斯基是俄羅斯化的波蘭人,內心里祖國是俄國。他曾對人說:“這是多么可憐命運啊,波蘭人將我當俄國人,俄國人將我當波蘭人。”在他的回憶錄里有一段接待波蘭軍人的文字:”我們以真正的俄羅斯人的好客接待了波蘭同志。”
波蘭領導人哥穆爾卡上臺以后,認為從蘇聯派到波蘭的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是“大俄羅斯主義的象征”,解除了他的波蘭國防部長職務。羅科索夫斯基深感受辱,聲稱“我今后絕不會再踏上波蘭這片土地。”
第一時間閱讀有深度有質量的軍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