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6日 11:23 北京青年報
投資基金迎來好時機?(供圖:北京青年報)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雖然6·8行情使市場的下跌趨勢得到遏制,但市場仍體現出較典型的弱勢特征
1000點的政策底、政府七道金牌救市、大盤藍籌股進入全流通試點,近期股市迎來各種各樣的利好,其力度和密度創出了中國證券市場之最。近日,有不少讀者致電詢問,股市投資機會是否已經來臨,現在該怎么操作,是不是到了投資基金的時候呢?為此,本報請來了正在發行的海富通股票基金的基金經理鄭拓為投資者答疑解惑。
股權分置
對股票市場更多的是利好
自4月中旬以來,特別是五一后,中國的A股市場經歷了比較大的調整。雖然6·8行情使市場的下跌趨勢得到遏制,但市場仍體現出較典型的弱勢特征。鄭拓認為,很多投資者將這次的下跌歸結為股權分置試點導致的估值體系的紊亂,這種恐懼源于兩點:一是全流通會加大市場的供給,在需求有限的情況下股價會受到打壓;二是好的公司解決全流通的動力不足,其對流通股東的補償可能較晚或較有限。
鄭拓認為,證監會在解決股權分置試點的通知中明確規定,上市公司解決股權分置后3年內其非流通股的流通會受到嚴格的數量限制。另外我們注意到,在第一批試點的4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設定了非流通股東出售股票的最低轉讓價格,這個價格高于現有公司的股價達到10%以上,并承諾低于這個價格,非流通股東不會出售股票。其實,最低轉讓價格的設定就像一塊試金石,績優股票的非流通股東對自己公司的股價有信心,才愿意設定一個較高的最低轉讓價格,而績差公司則會原形畢露。最低轉讓價格的設定,保證了優質股票的現有股價不會受到供給增加的沖擊,也加速了結構調整的進程。
而第二批股權分置試點名單的推出,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代表性上都比第一批有了很大的提升,顯示出管理層推進股權分置試點改革的決心。事實上,投資者在經歷了短期的迷茫和恐慌后,會逐步認識到全流通的施行對股票市場更多的是利好。
四年調整市場已具有投資價值
“股市經過4年的調整,從2200點跌到1000點上下,已基本完成了由投機市場向投資市場的轉變,初步具有投資價值。”鄭拓表示,少數優質股票具有投資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說,一個國際的投資者,在其他的資本市場上很難找到這類能代表中國經濟某一發展機會的投資品種。因此,投資于這類股票,從長期來看,就能分享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成果。
“一個人如果要做生意,最先想到的應是如何讓生意賺錢而不是想著將來在什么時間把這個生意轉讓給別人;做股票也是一樣,首先應考慮的就是你選擇的上市公司能否盈
利,而不能只想著什么時間去賣掉你的股票。”鄭拓認為,從長期來看,人們都希望挖掘出能持續高增長的公司,即未來中國的產業領袖。但首先我們應找出能夠產生這類公司的行業土壤,即中國最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從中短期來看,在競爭環境惡化的行業中,即使是管理水平高的公司也很難獲得利潤的高速增長。比如,2004年汽車行業的景氣度大大下降,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到打壓。此時,一個投資者即使買入上海汽車這樣的行業龍頭企業的股票也會賠錢。相反的,競爭環境改善的行業,哪怕是管理水平低下的企業也可獲得超額利潤。
投資基金抓住一波上升的機會
去年初證券投資基金的優異表現至今仍讓很多投資者難以忘懷,現在諸多利好入市是不是表示又到了投資基金的時候呢?鄭拓認為,目前,中國基金市場的現狀很像2002年的美國基金市場,當時投資者都不太愿意買基金,但那時卻恰恰是基金投資的最好時機。中國證券市場已經經歷了4年的熊市,誰也不敢說現在就是市場的最低點。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投資基金一定可以抓住一波上升的機會。
例如,美國的共同基金的資產總額已經大大超過儲蓄,占個人財產的30%,共同基金也曾在半年內給投資者造成平均達6%的損失。可是從長期來看,最近20年內共同基金平均年回報率達到12%,無疑是理想的個人投資理財工具。如果投資者投入的是短期資金,或者因為凈值下跌形成心理恐慌,在基金凈值下跌時匆忙贖回,就會讓短暫的浮虧變成永遠的虧損。
有投資者認為,在股市現在這個階段,投資基金不如投資股票獲取的收益大,即使投資基金也可以去選擇已經跌破面值的基金而不必選擇那些新發基金。銀河基金評價中心的杜書明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認為,投資者的這種想法實際上是進入了一種誤區,試想一下,中小投資者從1400家上市公司中選擇股票,他們必須要對每一家公司的經營、業績及其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作出預測,其難度可想而知。而對于那些已經跌破面值的基金你還要去分析該基金的重倉股的走勢,一旦該基金所持有的股票不符合當前的市場熱點,投資者只能等待基金經理再調倉換股了。杜書明認為,自2001年開始的A股市場調整目前已接近尾聲,對于新發基金而言,在股市由熊市向牛市逆轉之前能夠迅速建倉,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進入市場,以獲取更高的收益。投資者選擇在這個時候投資股票型基金,相對于其他時候風險要低得多,且獲得高收益的機會會更大。
市場對長線投資者正越來越有吸引力
記者:怎樣才能規避市場的非系統性風險?
鄭拓:投資基金最重要的法則就是利用分散化的投資,將市場的非系統性風險降至最低,僅將基金資產暴露于系統性風險。而根據現代金融理論,長期暴露于系統性風險,應能取得長期的與風險相對應的高回報。在成熟的投資市場,市場價格的上升和下降是能真實地反映宏觀經濟的變化的。作為一個投資者,當經濟不景氣時,股票市場會下跌,他本人的收入也將下降;而如果他通過買入基金投資于股票市場,則股票市場的下跌將導致基金凈值的下跌。也就是說,投資人在自身經濟最窘迫時,金融資產也在縮水,可謂雪上加霜。相反的,在經濟高漲時,投資人自身收入改善,金融資產的凈值上升也就是錦上添花。所以說,作為基金管理人,要盡量降低基金的波動性風險。在投資人需要錢的時候,組合凈值下跌很小甚至是上升,能為投資人提供真正的利益。
記者:怎樣才能控制組合的波動性風險?
鄭拓:控制組合波動性風險的重要手段就是分散化投資。根據對美國市場的分析,在均衡地投資于15只-16只股票時,通常就可能達到非常好的分散投資的效果,再增加股票的數量,其分散化投資的邊際效應就變得很小。需要強調的是,分散投資并不僅僅是買入很多的股票或買入較多的行業。分散化投資的精髓在于影響股票價格的深層因素的分散。即,當一個因素發生變化時,如果你所持有的股票價格都同方向運動,即使你投資的股票或行業很多,也達不到分散投資的效果。所以我們很注重研究影響股票市場的宏觀經濟變量以及政策變化等對各行業不同的影響,希望構建的投資組合對宏觀經濟、政策變化以及其他重要因素具有相當的免疫力。
記者:投資基金應長期持有還是波段操作?
鄭拓:當你對波段操作很執著時,10次操作你要對5次,才能盈虧平衡。而如果考慮到交易成本等因素,則至少要對6次以上才能盈利。而我們知道,影響股票市場的因素有很多種,多種因素之間也有互動。只有在一至兩種因素在某種情況下主導市場,而這些因素我們能夠比較有把握地判斷其對市場的影響時,做波段的操作才有盈利的可能。
從長期來看,我們這個市場,隨著價格的不斷下跌,對長線投資者來說正越來越有吸引力。在這樣的價位長期持有優質的股票,是能夠得到高于固定收益類投資市場的回報的。既然長期持有股票會有好的回報,那短期的波段操作就是對長期投資目標的背離。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波段操作的風險是很大的,也會造成投資者對基金組合表現的預期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