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域酒概況:經濟增長驅動擴容,消費升級助力價升
1.1白酒行業步入成熟期,價格提升驅動增長
白酒行業逐漸步入成熟期,未來有望保持雙位數以上增長。白酒行業在經歷了203-2012年黃金十年的快速增長和2012-2015年的深度調整后,迎來了分化復蘇。2015年后,宏觀經濟保持了中高速增長,居民收入穩步提升疊加資產價格上漲帶來的財富溢出效應,商務消費及大眾消費快速崛起,行業消費升級趨勢明顯,開啟了新一輪的成長周期,行業保持了雙位數以上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1-2018年全國白酒制造業收入從3746.7億元提升至5363.8億元,中為慧數判斷未來仍有望保持10%以上增速。
量增斜率逐漸平緩,未來行業的增長空間將主要來自于價格增長。從量價角度看,2016年全國白酒產量1358.4萬千升,銷量為1305.7萬千升,均已達到高位,2016-2018年行業產量增速分別為3.2%、
6.9%、3.1%,深圳萬海格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預計未來行業產銷量可能維持中低個位數增長;受益于行業提價和白酒消費主流價格帶提升,2016-2018年行業平均噸價分別提高6.7%、7.0%、9.5%。中為咨詢認為未來白酒行業價格增幅將大于銷量增幅,龍頭企業的發力將加速淘汰小企業落后產能,集中度有望不斷提升。
圖表1:2011-2018年全國白酒行業收入同比增速
圖表2:2005-2018年全國白酒產量同比增速
圖表3:白酒行業收入量價拆分
1.2經濟基礎影響市場容量,消費升級接力價格帶有望躍升
受自然地理環境和氣候影響,白酒產量集中于特定區域??v觀全國,白酒主產區主要位于緯度適中、氣候溫和濕潤、水源優質、植被覆蓋率高的區域。從北緯40度附近向高低緯度延伸,白酒產量逐漸遞減。2018年處于相近緯度的四川、江蘇、湖北白酒產量居于全國前三,合計占比55.5%,其中四川省白酒產量35.8億升,占全國產酒量比重高達41.1%;而西北地區由于氣候干旱、缺少優質水源,產酒量位居全國最末。
圖表4:2018年全國白酒產量前20名省份
圖表5:2018年全國各省市白酒產量分布(億升)
中為咨詢認為經濟基礎和白酒消費習慣共同影響當地的白酒市場規模,即飲酒風俗及人口規模影響消費量高低,人均收入水平影響消費均價。人口基數大、經濟基礎好的省份往往白酒市場規模更大,為省內龍頭的成長提供沃土。
圖表6:部分重點省份GDP總量與白酒市場規模對比
1)中為慧數對各區域的經濟基礎及白酒消費檔次由高到低進行排序:東部及東南沿海>中原沿江>中原內陸>東北西北>西部,即從全國范圍看,經濟實力從西到東、由北到南、由內陸到沿海逐漸增強,白酒主流消費帶不斷提升。具體而言,東部及東南沿海省份經濟發達,白酒消費價格可達150元甚至200元以上;中原及內陸地區經濟略遜一籌,飲酒價格多在百元左右;而西北和東北地區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白酒消費仍以地產酒和光瓶酒為主,主流價格帶在百元以下。
圖表7:2018年全國各省份GDP體量(萬億元)
圖表8:2018年各省白酒消費主流價格帶(元)
2)從飲酒習慣看,北方及中原地區飲酒量大,檔次普遍不高,偏好中高度酒,中為慧數推測與飲食文化中口味偏重、氣候干冷需飲酒取暖有關;華東沿海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如江浙滬)飲酒量適中,檔次較高,偏好低度酒,黃酒、洋酒也占據一定市場空間。低緯度華南地區(如福建、廣東)雖經濟發達,但整體白酒市場規模不大,推測與炎熱氣候條件下替代品(啤酒、葡萄酒、洋酒)的消費有關。
3)從競爭格局看,經濟發達、地產名酒欠缺的省份對外埠酒企包容性強、接受度較高,經濟相對落后或地產酒群集的省份消費以本地品牌為主。如山東省經濟體量位居全國前列,但地產酒并不強勢,省外酒企占據了較大比例的市場份額;東北、西北地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大部分省份地產酒十分強勢(如黑龍江的老村長酒,新疆的伊力特),外埠酒企稍顯遜色。中為咨詢認為可能的原因包括:
1)信息開放度:經濟較弱的省份信息可能較為閉塞,省外品牌影響力不夠,消費者對于地產酒的認知和偏好根深蒂固,而經濟發達的省份對于省外品牌的信息接受更為方便,愿意嘗試新品牌新產品;2)廠商拓展意愿:名酒廠商更愿意拓展經濟基礎好、市場容量大的省份;3)運輸成本:經濟較弱的省份所處地理位置往往較為偏僻,運輸成本高,經濟發達地區交通更加便捷,單位運輸成本低;4)渠道下沉難度:經濟較弱的區域人口密度往往較低,滲透率提升過程較為緩慢,渠道下沉難度更大,經濟發達省份人口密度高,更容易提升產品覆蓋面。
展望未來,中為咨詢認為宏觀經濟的發展、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有望在全國范圍內推動白酒的消費升級,產品結構將不斷優化,主流價位將不斷提升。中為智研考慮到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白酒的消費升級將呈現接力式過程,價格帶的提升將由東南沿海向內陸及西北地區不斷傳導,最終帶動東北西北酒→中原地區酒種→川酒→徽酒、蘇酒的升級。此外,全國性名優酒企和地方龍頭酒企將持續享受消費升級帶來的紅利,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向全國性及區域龍頭集中。
二、五大區域白酒板塊對比:群雄爭霸,各具特色
2.1百花齊放、競爭激烈的產銷大?。禾K、皖、粵
2.1.1蘇粵體量優勢明顯檔次領先,皖酒規模有望持續提升
蘇粵兼具人口和經濟優勢,居民高收入水平拉動白酒消費檔次。從經濟和人口基礎看,2018年廣東、江蘇、安徽三省GDP總量比為3.25:3.09:1,其中廣東、江蘇省GDP分別以9.7萬億元、9.3萬億元位列全國前二。2018年三省人口總數比為1.79:1.27:1,廣東常住人口總數達到1.1億人,高居全國之首。從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看,2018年廣東、江蘇、安徽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1.29:1.37:1,2017年三省人均工資比為1.22:1.20:1,廣東、江蘇的消費水平領先安徽。目前三省白酒消費的主流價格帶分別約200元、200元、120元。其中,廣東、江蘇的城市消費可達250元以上,農村消費也達到了120元以上;安徽目前城市飲酒價格帶可達150元以上,農村消費處于80元向百元升級階段。
蘇酒、粵酒市場規模領先,對標江蘇,皖酒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2018年廣東、江蘇、安徽市場體量分別約300億、400億、255億。蘇酒規模比皖酒規模高出57%,中為咨詢認為原因可拆分為人口數量高出27%(影響消費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37%(影響價格)。廣東雖然人口數量和人均收入均明顯高于安徽,但白酒規模僅高出18%,中為咨詢認為可能與替代品消費有關。廣東所處的華南沿海地區緯度偏低、氣候炎熱,為啤酒消費重地,白酒酒風整體弱于安徽。如果以蘇酒作為徽酒消費升級的標桿,中為智研考慮到近三年安徽省GDP增速均在8%-9%,假定徽酒規模每年增圽8%,則大約需要6年時間徽酒市場容量可達400億元。
圖表9:2018年蘇、皖、粵GDP和白酒市場規模對比
圖表10:2018年蘇、皖、粵人口總量對比
圖表11:蘇、皖、粵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工資對比
圖表12:2018年蘇、皖、粵白酒市場主流價格帶對比
2.1.2蘇粵競爭開放名酒匯集,皖酒相對封閉酒企難進難出
蘇粵市場開放、安徽相對封閉,集中度持續提升。從競爭格局看,經濟發達沿海的江蘇、廣東地區開放度高,對外埠酒種包容性強,徽酒、川酒在江蘇均占據一定市場份額;安徽白酒市場則相對封閉,由于省內美酒遍地開花,渠道壟斷現象嚴重,競爭極其激烈,酒企難進難出。從市場集中度看,江蘇、安徽均呈現一超多強格局,2017年江蘇、安徽白酒CR2分別為32.5%、35.6%。洋河、古井競爭優勢明顯,省內市占率均在20%以上,其余競品跟隨龍頭。廣東市場上百花齊放,高低端、省內外酒種均有消費,市場相對分散,集中度很低。中為慧數預計未來江蘇、安徽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向省內龍頭集中,洋河、今世緣、古井、口子有望成為省內消費升級最大的受益者;廣東集中度提升空間大,需較長時間。
圖表13:2017年江蘇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14:2017年安徽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15:2017年廣東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16:2017年蘇、粵、皖CR2對比
2.2美酒群集的內陸沿江省份:湘、鄂、贛
2.2.1湖南湖北白酒規模略勝一籌,江西消費檔次與之接近
湖南湖北經濟體量領先江西,三省消費能力接近。從經濟體量和人口看,2018年湖北GDP達到3.9萬億元,領先湖南和江西。湘鄂贛三省GDP總量比為1.66:1.79:1,人口總數比為1.48:1.27:1。從收入和消費水平看,2018年湖南、湖北、江西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1.09:1.02:1,2017年三省人均工資比為1.04:1.07:1,總體而言三省消費力差距不大,目前湘鄂贛白酒消費的主流價格帶分別約120元、100元、100元。
湖北白酒市場規模略勝一籌,三省價格帶有望進一步升級。2017年湖南、湖北、江西白酒市場規模分別約150億、200億、100億,三省的市場規模比例接近GDP比例。中為慧數判斷湖北的市場規模超過其他兩省不僅因其有較大經濟體量的推動,還受益于美酒群集、較大的產酒量(2018年湖北白酒產量位列全國第三)、悠久的飲酒文化和濃厚的飲酒習慣。地產白酒品牌的發展帶動了省內消費,整體市場呈現量大價中的特點。江西受到人口和經濟發展的限制,白酒消費規模相對較小。未來受經濟增長和高端次高端品類擴張下沉催化,深圳萬海格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預計三省價格帶將逐漸向120-150元升級,長期有望突破200元。
圖表17:湘、鄂、贛GDP及白酒市場規模對比
圖表18:2018年湘、鄂、贛人口總量對比
圖表19:湘、鄂、贛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工資對比
圖表20:2018年湘、鄂、贛白酒主流價格帶對比
2.2.2湖北江西地產酒亮眼,湖南外埠酒相對強勢
湖北江西地產酒實力強勁,湖南外埠酒表現亮眼。湖北地產名酒品牌眾多,表現強勢,在省內均占有一席之地,白云邊、勁酒市占率領先,CR2約25%。江西地產酒占比65%以上,其中四特酒一家獨大,占據50%的市場份額,CR2在55%左右,集中度最高。湖南地產酒實力偏弱,市場較為開放,對外埠酒包容性高,茅臺、五糧液、老窖及鄰近省份的外來酒種表現亮眼,省內市場百花齊放,湘窖酒業和茅臺位列前二,CR2約32%。
圖表21:2016年湖南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22:2017年湖北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23:2017年江西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24:2017年湘、鄂、贛CR2對比
2.3高產白酒的西南雙星:四川、貴州
2.3.1國內產酒大省,全國化布局下以省外銷售為主
四川貴州均是全國白酒生產重地,在國內白酒行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川貴白酒以全國化銷售為主,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8年四川、貴州白酒行業營收分別約2372億元、1080億元,分別占全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的44%和20%。
.產業發展:橫向對比來看,兩省緯度相近,均擁有豐富的水系、優良的水源、潮濕的氣候、大量的植被覆蓋。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釀酒產業發達。在整體營收規模上,四川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產銷大省,白酒產量、銷售收入均占全國總量的40%以上。與川酒相比,黔酒雖然產量略低,但受益于茅臺的強勢拉動,白酒噸價和利潤率領跑行業,2018年以4.3%的產量實現了全國白酒行業43%的利潤總額。
.經濟及人口:四川經濟總量及人口總數均遠超貴州。2018年四川、貴州兩省GDP總量分別為4.1萬億元和1.5萬億元,二者之比為2.75:1。2018年川貴常住人口總數比為2.32:1,四川的人絞GDP是貴州省的1.19倍,經濟體量差距較為明顯。
.收入及消費水平:川貴人均收入相近,白酒消費檔次趨同。2018年四川、貴州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1.05:1,2017年兩省人均工資比為0.97:1,兩省的人均收入及消費水平在全國處于中下游。但由于省內全國性名酒品牌的蓬勃發展,當地白酒的消費檔次較高,目前主流價格帶均在120元左右。
2.3.2白酒消費以本地酒種為主,名酒匯集構建高壁壘
川酒六朵金花引領發展,黔酒茅臺一枝獨秀。由于四川貴州兩省均布局了全國領先的白酒品牌,對其他外埠酒而言進入壁壘極高,西不入川已成為行業共識。貴州白酒市場中,茅臺一家獨大,在省內外均具備明顯優勢。
川酒多強競爭,黔酒高度集中。川酒行業中多強競爭,六朵金花中五糧液占據龍頭地位,銷售收入超400億元,老窖、劍南春、舍得、水井坊、郎酒等品牌均已實現全國化或泛全國化布局,收入總量可觀,川酒行業CR2約22%。貴州白酒行業集中度極高,茅臺銷售收入占到全省白酒行業的80%。貴州省目前加快進行千億白酒產業的振興發展,將黔酒發展提到戰略高度,力爭培育多個10億、20億、50億級企業,未來有望涌現出更多本土品牌。
圖表25:四川、貴州GDP及白酒行業營收對比
圖表26:2018年四川、貴州人口總量對比
圖表27:川、貴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工資對比
圖表28:2018年川、貴白酒主流價格帶對比
圖表29:2017年四川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30:2017年貴州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31:2017年川、貴白酒行業CR2對比
2.4兼容并包的中原地區:魯、豫、陜、晉
2.4.1魯豫規模領先,陜晉量價勢均力敵
山東經濟體量遙遙領先,陜晉經濟基礎相近。從經濟體量和人口看,2018年山東常住人口為1.0億人,河南常住人口為9605萬人,分列全國二、三位。在強大的人口優勢推動下,兩省經濟體量龐大,2018年山東省GDP達到7.6萬億元,遠大于陜西和山西。2018年山東、河南、陜西、山西四省GDP總量比為4.55:2.86:1.45:1,人口總數比為2.70:2.58:1.04:1。從收入和消費水平看,山東人均收入及消費水平最高,其余三省差距不大。2018年山東、河南、陜西、山西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1.27:1.03:1.07:1,2017年人均工資比為1.13:0.92:1.09:1,目前魯豫陜晉白酒消費的主流價格帶分別約120元、80元、100元、80元。
河南白酒消費檔次低于山東,陜晉量價勢均力敵。2018年山東、河南白酒市場規模分別約600億元、400億元。山東白酒市場規模比河南高出50%,而山東省2018年GDP總值為河南省的1.6倍,兩省經濟體量的差異與白酒市場的規模差距基本匹配。進一步對量價進行拆分,兩省的人口差距僅5%,中為慧數判斷消費量差距不大,但山東的主流價格帶比河南高出約50%,造成了市場規模的差異。河南省近五年GDP的CAGR約8%,按照該增速推演,深圳萬海格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預計需6-7年可以達到山東目前的經濟體量。如果白酒市場規模隨著經濟同步增長,屆時河南白酒體量有望突破600億元。陜西、山西兩省擁有近似的人口基數和經濟基礎,白酒消費規模相近,均在100億元左右。
圖表32:魯、豫、陜、晉GDP及白酒市場規模對比
圖表33:2018年魯、豫、陜、晉人口總量對比
圖表34:魯、豫、陜、晉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工資對比
圖表35:2017年魯、豫、陜、贛、晉白酒主流價格帶對比
2.4.2魯豫地產酒小而美,晉陜一超多強龍頭優勢明顯
魯豫地產酒小而美,包容性強集中度不高。山東、河南雖為白酒消費大省,省內陸產酒品牌眾多,但規模普遍較小,尚未出現強勢主導的區域酒,如山東的景芝銷售額僅20多億元。除本土品牌外,茅臺、五糧液、老窖、劍南春、洋河、汾酒等均占據一席之地。2017年山東、河南CR2分別約8%、27%,市場集中度較低。本地酒企市占率并不高,外埠名酒搶占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中為智研考慮到山東、河南兩省的巨大市場容量和增長潛力,深圳萬海格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預計市場仍將維持激烈競爭的局面。外埠酒將著力推進產品升級和渠道下沉,把魯豫市場作為推進全國化布局中的重要一環,攫取更多份額,但同時也將面臨來自各細分價格帶的地產酒的反擊。兩省市場集中度提升空間巨大,但所需時間較長。
圖表36:2017年山東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37:2017年河南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陜西山西省內龍頭地位穩固,競爭格局一超多強。陜西山西兩省經濟體量不大,在全國均處于中下游水平,競爭格局類似,既有代表性的地方名酒(西鳳、汾酒),對外地品牌也有較好的接受度。2017年陜西龍頭四鳳酒在省內市占率達到22%,山西龍頭汾酒省內市場份額高達53%,同期兩省白酒市場的CR2分別為30%、61%。隨著基數擴大和外埠區域擴張,省內龍頭增長斜率可能平緩,但仍將保持超越平均水平的增速,從而帶動市占率提升。此外,消費升級趨勢下,全國性名酒品牌有望彎道超車,搶占省內中低端地產酒份額。
圖表38:2017年陜西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39:2017年山西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40:2017年魯、豫、陜、晉CR2對比
2.5地域廣袤、檔次提升空間大的北方區域
2.5.1北方區域人口紅利明顯,經濟基礎較弱
北方整體經濟偏弱,白酒消費呈現量大、檔次不高的特點。進一步劃分為華北、東北、西北,其中東北和河北人口紅利優勢明顯,市場容量較大;西北地區地廣人稀,人口總數和經濟基礎均較為落后,白酒規模有限。
.市場容量:橫向對比來看,河北受益于較大的人口基數,單省白酒市場規模領先,可達到近200億元,北京總體白酒消費檔次較高,市場容量和東三省接近,各約150億元。中為咨詢認為眾多的人口、豪放的酒風支撐了河北和東三省的消費;北京雖區域面積小、人口偏少,但經濟水平發達,飲酒價格帶高。新疆經濟總量不大,白酒規模偏小,僅約35億元,可能與替代品(啤酒、葡萄酒)消費有關。
.經濟及人口:東三省總量領跑北方區域,北京人均水平一枝獨秀。中為慧數以新疆的GDP和人口基數為1,根據深圳萬海格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數據進行計算,2018年東三省、河北、北京、內蒙、新疆GDP的總量比為4.65:2.95:2.49:1.42:1,人口總數比為4.36:3.04:0.87:1.02:1。東三省和河北的總量優勢較為明顯,北京的人絞GDP突出,而內蒙和新疆在總量和人均兩方面均表現平平。
圖表41:北部區域GDP及白酒市場規模對比
圖表42:2018年北部區域人口總數對比
.收入及消費水平:北京優勢明顯,檔次最高。2018年東三省、河北、北京、內蒙、新疆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1:1.01:2.08:1.17:1,2017年其人均工資比為0.88:0.93:1.94:0.98:1。由此可見,東三省、河北、內蒙和新疆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工資方面均較為接近,飲酒價格帶重合度較高,目前白酒消費的主流價格帶東三省約80-90元,河北、內蒙、新疆都在百元左右,而北京受益于居民較高收入和較強的消費力,主流價格帶可達200元左右。
圖表43:北部區域人均收入及人均工資對比
圖表44:2018年北部區域白酒主流價格帶對比
中為智研考慮到經濟水平的差距,中為慧數以北京作為北方區域消費升級的標桿。橫向比較,其他四個區域的人均工資水平相當于北京2010年時的標準(即至少落后7-8年)。如果按照每年7%的工資漲幅進行推算,則其他地區的主流價格帶大約需要10年時間可從100元左右提升至200元附近,消費升級空間巨大。
2.5.2區域酒龍頭優勢明顯,結構持續升級
區域酒暢銷,龍頭市占率領先。從競爭格局看,北方各區域均有相對強勢的地產酒品牌,如北京的牛欄山(2017年市占率18%)、東北的老村長(2017年市占率33%)、河北的老白干(2017年市占率11%)、內蒙的河套(2017年市占率13%)、新疆的伊力特(17年市占率40%)。除了北京開放度較高外,其他省份消費均以地產名酒為主。此外,除龍頭廠商外,其余品牌銷售規模有限,市場相對分散。
結構持續升級,集中度不斷提升。在北方市場中,高端及次高端品類僅在北京地區占據一席之地,其他區域占比均較低,600元以上價格近乎真空狀態,大眾消費仍集中在幾十元的光瓶酒和百元左右的中檔酒。但隨著經濟增長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產品持續向更高價格帶升級。如牛欄山延續白牛二→精制陳釀→珍品陳釀→百年→黃瓷綠瓷的升級路徑,伊力特從伊力老窖→柔雅、老陳酒→伊力王升級。受益于先發的品牌優勢和優秀的產品資金渠道實力,中為咨詢認為龍頭廠商可持續享受省內良好的競爭格局,不斷收割中小酒企份額,從而實現市占率持續提升。
圖表45:2017年北京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46:2017年東三省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47:2017年河北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48:2017年內蒙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49:2017年新疆主要白酒品牌市占率
圖表50:2017年北部區域主要白酒品牌CR2
三、風險提示
.消費需求不及預期風險:白酒屬可選消費,如果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人均收入增長降速等因素導致消費需求不及預期,可能對渠道信心及上市公司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省外拓展進度不達預期的風險:在省內競爭格局相對穩定的背景下,部分名優酒企逐漸向外埠市場擴張。省外拓展過程中若遭到競品狙擊,則可能對公司收入和利潤增速帶來負面影響。
.行業競爭加劇風險:目前行業主要玩家均在加碼布局中高端產品,穩步推進區域擴張。若市場擴容速度低于預期,市場競爭將會加劇,致使企業費用投放增加,盈利能力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