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業存在的問題
1.作業量大
(1)難以保證作業的質量就力圖通過增加數量來彌補。
(2)“語文作業+數學作業+英語作業+家長作業”輪番轟炸,也許單獨一種作業不多,但合起來就多了,而老師之間或者學校和家庭之間沒有很好溝通。
2.作業的形式單調
(1)靜態文本作業多而實踐類作業少。比如抄寫、書面練習作業多,而讀書、閱讀作業少。
(2)學生獨立完成的作業多而學生合作完成的作業少。
(3)統一作業多而針對性作業少。
(4)現成的教輔作業多而自編作業少。
3.作業的批改方式單一
(1)重視作業的“改”也就是糾錯而忽視作業的批也就是激勵點撥。
(2)重視作業評價的等第而忽視作業的人性化評語。
(3)重視作業的教師批改而忽視作業的學生自評和互評。
(4)重視作業的一次批改而忽視作業的二次批改(訂正后的批改)。
(5)重視作業的批改速度忽視作業的批改質量。(打大鉤、有錯誤不指出)
4.作業的關注對象單一
(1)關注分數而忽視作業書寫。
(2)關注作業的批改而忽視作業的及時反饋。如果作業的批改只止步于糾錯、更正而沒有一個反饋和講評,那么就失去了作業的訓練功能了。
5.作業的檢查內容單一
(1)重視作業的數量統計忽視作業的質量情況。
(2)重視作業的結果檢查忽視作業的過程性檢查。
(3)重視全面籠統的檢查忽視作業的專項檢查(比如書寫、更正等)。
二、作業問題的原因分析
1.作業的目的不明確
(1)片面理解之一是通過大量訓練來彌補教學的不足。
(2)片面理解之二是通過大量訓練來實現熟能生巧。
(3)正確的目的是通過適當作業來反饋學習、改進教學
(4)正確的目的通過大量作業來訓練方法、訓練思路、訓練題型。
2.作業的功能不明確
(1)僅僅把作業當成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是不全面的。
(2)課堂教學、作業、考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三個組成部分,作業是課堂和考試的中間環節。
【補充材料】
美國中小學作業的目的
1.提供練習機會。
2.做好課堂準備。
3.參與實踐活動。
4.發展學生個性。
5.改善親子關系。
6.加強家校交流。
7.促進同伴互助。
8.執行有關政策。
9.樹立學校形象。
10.懲罰問題學生。
三、作業布置關(做什么作業)
做課后習題
(1)課后習題的誤區。置之不理+蜻蜓點水+課后點綴。
(2)為什么要做課后習題?教材是教學的依據,用好教材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課后習題是教材的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無的。認為課后題目簡單,而去找大量課外習題的想法是不合適的。
(3)課后習題有什么用?課后習題體現了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體現了知識的訓練點。課后習題提供了題型范例,可以教會學生一般的題型訓練方法,這是作業的最基本功能。真正做好課后題目,比做大量的課外練習題好得多。
(4)怎么用好課后習題?可以作為預習的依據,部分題目讓學生上課前完成,比如讀書、寫字、描紅可以讓學生提前完成,這樣為上新課打基礎;可以作為講課后的鞏固練習,上課的時候需要將課后習題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在上課結束,讓學生完成相關課后練習,以鞏固課堂的教學。課后練習可以寫在課本上,方便復習,也可以寫在作業本上,方便批改,各有利弊。
配套練習冊
(1)練習冊與教材同步,與教學同步,是由富有經驗的教師和教學專家編制的,是訓練形式和知識要點的完美統一,對遷移所學,鞏固課堂知識有很好的作用。
(2) 練習冊良莠不齊,選擇是關鍵。
(3) 用好本地區教研室選編的練習冊更有效。(比如海口的《金椰風》)
3.基礎性練習
(1)比如語文的特殊詞語的積累與背誦、古詩詞的積累背誦、課文要求背誦的段落背誦、美文誦讀。
(2)數學的定義、公式、口算等。
(3)英語的單詞背誦、句型訓練等。
4.其他練習
教師自己根據實際設計的一些實踐性、操作性或者提高性作業。比如手抄報、作文集、調查報告等等。
三、作業批改關(怎么批改作業)
1.不要帶著情緒改作業
(1)學生人數多,很多書寫又不太好,沒有幾個做得讓我們滿意,所以教師改作業的時候可能是種煎熬。
(2)改作業如果是雞蛋里挑骨頭的心態,那我們可能天天都沒有好心情;如果有一顆平常的心態或者欣賞的心態,那么我們每天都會快樂。
(3)教師面對學生的作業,是既要發現錯誤,以提醒學生糾正,更好發現學生作業的進步的地方,并給予鼓勵,讓學生感受到作業的成功,最起碼不會對作業那么討厭。
2.盡量批改的快一點
教師對作業的批改越快,對學生及時完成作業的約束就越明顯。怎么做到快呢?見縫插針+一鼓作氣+同桌互批(簡單的,比如聽寫,口算等)+小助手協助(客觀題)
3.盡量反饋快一點
根據系統論的原理,對任務完成情況的反饋非常重要,反饋的越及時,對任務完成情況的調控就越有效。作業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而是為了掌握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及時的反饋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4.不要有錯誤的批改
老師的批改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核對正誤,以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如果老師學生做錯了,而老師如果批改錯了或者學生的錯誤沒有指出來,那么對學生的影響可就大了。
5.作業批改過好四關
作業第一關是交齊關,人人交作業是作業布置的底線;
作業第二關是書寫關,書寫能反映態度,養成習慣,工整、規范是基本要求;作業第三關是質量關,提高作業的正確率是作業的最終追求;
作業第四關是訂正關,訂正作業是反思,是鞏固,也是學習。訂正后要有二次批改。
四、作業的指導與講評(怎么指導作業)
做作業不單純是應試訓練,不是拿一套套練習來套住學生。練習不是以數量和頻率來搶占學生的時間和精力,這樣的練習僅僅是在做苦力。做苦力的作業使得練習越來越機械,越來越僵化。
作業講評,不僅僅是核對正誤,而是要教會學生認識典型題目,訓練解題方法和思路,而這需要老師的指導,指導的關鍵在于抓住題目的訓練點或者考點,滲透應試技巧。
教師要充分賦予每次作業更典型的練習意義,就是通過作業鞏固方法,訓練思維,訓練思路,也就是除核對答案外,要充分挖掘題目的語言訓練要素,聯系或拓展相關練習,使之成為知識融會貫通的橋梁或者是以點帶面、舉一反三的例子。這樣的訓練可以減少作業量,保障作業質量。
創建以“對話、分享”為核心的作業文化。我們要努力變作文為機械的任務為有興趣的事情。對話就是以作業為平臺,實現教師、學生、家長的交流,讓學生的作業變得更加人性化,更加情趣化。 分享就是將學生寫的好的作業,比如書寫端正的、正確率極高的作業在學生間展示或者制作專門的作業展板,以強化和推廣優點。 展示的過程就是分享的過程。
作業講評的一般步驟:作業布置——作業提醒——完成作業——批改作業——典型錯題歸類于分析——分發作業——訂正一般性錯誤——集中講評——作業表揚或者優秀作業展示——典型題目考點分析與典型錯題易錯點分析——相關題型的適當拓展訓練——作業二次批改。
記住幾乎話:有作業無批改效果等于零或者甚至負數;有批改無講評作業低效;有講評沒有整理分析提煉效果不大。
五、搭建關注作業的網絡
學生是作業的第一責任人。作業由學生完成、訂正、復習。
教師是作業的主要相關人。作業的布置、批改、講評、指導主要由教師來完成。
重視同桌和其他同學的作用。同桌可以在作業檢查、作業批改、作業訂正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家長是教師關注作業的同盟軍。家長關注作業主要做好:提醒(及時做、做完、做好、自我檢查)+簽名+留言+堅持。家長關注作業最重要的是關注書寫,因為書寫關涉學習習慣,關涉學習態度。
六、作業的檢查和評比
作業檢查是學校教學常規工作之一。
作業檢查需要關注的內容有:
(1)作業的種類。同步練習+課后練習+其他
(2)作業的批改。勾畫要求+格式要求+批閱日期+評語書寫+作業等級。
(3)作業的形式。作業用筆+
(4)作業的交流。作業互評中相互觀摩+作業主題研討+典型經驗介紹+班級優秀作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