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整體備課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實驗教材的選文、課文編排和練習設計等都充分地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呈現出鮮明的特點。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是語文課程進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語文教育體現國家意志的根本表現。本冊教材選編的課文十分鮮明地突出了這個主題。如有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的《天安門廣場》;有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泉城》、《九寨溝》、《霧凇》等;有傳揚民族文化,進行民族自豪感教育的《春聯》、《元日》等。
2.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
本冊教材選編的課文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這一主題。如有頌揚英勇捐軀,獻身人民的《開天辟地》;有表現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大無畏精神的《虎門銷煙》;有贊揚誠實篤信、厚德載物等高尚品德的《誠實與信任》、《九色鹿》、《珍珠鳥》等;有歌頌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精神的《徐悲鴻勵志學畫》;還有進行孝親敬友、情感教育的《但愿人長久》。
3.創新精神教育
《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強調指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繼承優良傳統,又要體現時代進步的要求,從時代和社會發展進步中汲取營養,不斷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的內涵。”用這一理念作指導,我們來剖析本冊教材創新精神教育的內涵,就會發現其編排理念的前瞻性和教育內容的豐富性。
二、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編排體系是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要求來考慮的,即除了朗讀、背誦、復述課文等常規學習目標外,主要安排了四個重點學習項目: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會默讀,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的自學體驗的時間。三個問題,揭示了讀書感受的三個層次步步升華。
三、閱讀教學是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兒所講的對話不是語言學的“對話”,而是教育理念。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是師生、文本之間的多向交流,深層交流。其不僅具有人與人的言語交際特征,更突出的是人與文本的對話,是學生在讀文章時的理解、體味、批判、反思、運用及兩個或更多人在讀文章時的言語交際與碰撞。
閱讀教學必須以讀書訓練為重點,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注重讀書質量,扎扎實實地落實閱讀教學既要重視朗讀,又要重視默讀。引導學生原原本本地讀,平心靜氣地讀,整體聯系地讀,步步深入地讀。通過讀書,讓學生在課文中“走個來回”,完成對文本語言的玩味、賞析和內化,方法的歷練和提高,情感的體驗和熏陶。
四、口語交際的教學思路及策略進行口語交際,就是要解決交際內容、交際主體與交際環境之間的關系。在組織口語交際的教學過程中,建議采用以下基本思路和策略。
(一)創設交際情境,揭示交際話題
(二)明確交際目的,確定交際內容
(三)分清角色關系,展開交際過程
(四)注意策略手段,提高交際效益
(五)善于總結反思,積極吸納建構
五、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
第一、它創設了一個動筆表達交流的情景.讓學生覺得不吐不快,很好地解決了為什么而寫的問題。
第二、教材設定的習作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沒有過多的禁忌和限制,給學生鋪展了更加廣闊的寫作空間。
六、加強科技創新教育
在省市素質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導下,以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工作重點,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堅持青少年科普活動的廣泛性、實踐性和選擇性,在全班學生中形成“愛科學、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素養。
課時安排: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 課時
課 文24課時
習 作14 課時
單元練習24 課時
科技創新教育每兩課時安排一次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單元備課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包括《老師,您好!》《但愿人長久》《古詩兩首》《秋天》這四篇課文。這一組的課文體裁豐富,有詩歌,有歷史故事,也有古詩;有感激老師的,有思念親人的,有贊美月亮和秋天的。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文體特點進行教學,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其閱讀興趣,同時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單元學習目標
1、能讀會寫課文中的生字,培養使用詞典獨立識字的良好習慣。
2、培養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做記號的習慣。
3、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
4、能在理解自然段意義的基礎上簡單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5、培養主動閱讀相關拓展閱讀的習慣。
6、能讀懂習作的要求,按自己的心愿設立一個節日,并把過程或原因交代清楚。
7、能認真傾聽他人的話語。
教學措施
在教學這些詩歌時,就內容而言還可適當的進行歸類延伸,適當拓展。比如說描寫秋天的詩歌、描寫月亮的詩歌,表現詩人離愁的詩歌,對親人思念的詩歌你想到了哪些?串聯過去學過的知識,比如說描寫秋天的,描寫思鄉的,描寫月亮的你都學過哪些,老師在此基礎上還可適當拓展,幫助學生進行積累。形成相應內容的系列專題。
1.《老師,您好》教學案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教師工作的崇高,激發學生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預習學案
一、我會讀
編織
塑造
二、我知道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三、想一想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四、我不解:
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寫在下面:
導學案
一、交流預習學案
1.小組交流:生字讀音、課文朗讀。
2.全班交流展示。
二、合作探究
2.為什么課題中用“您”而不用“你”,體會作者對老師有什么樣的感情。
3.有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那么,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結合自己的實際說一說。
三、學生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成功并不遙遠》
課堂檢測
一、看拼音,寫詞語
zhāo xi?
( ) ( ) ( ) (
j?nt?u
( ) ( ) ( ) ( )
chu?ng z?o zhēnlǐ
(
二、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浸透(jīn j?n) 塑造(s? su?)
衷心(zhōng zōng) 編織(bīn biān)
三、把下列語句補充完整
筆尖飛舞,
那是春蠶悄悄地編織_________________;
笑語盈盈,
那是甘露________________茁壯的新苗。
課后作業
1.訪問老師,請老師說說“老師的一天”是什么樣的。
2.舉辦一次班會,題目是“歌頌老師”(會上讓同學唱一唱、演一演、畫一畫、寫一寫、夸一夸)。
板書設計
1.老師,您好
成長浸透心血
2.《但愿人長久》教學案
學習目標:
1.給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預習學案
預習達成目標:
1、我會讀:
觀賞 品嘗 心緒不寧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2、我知道: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我不解:
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寫在下面:
導學案
一、小組合作學習探究:
找出表現蘇軾情感變化的有關詞語。蘇軾的情感為什么會有變化?在自讀中邊圈畫邊感悟。
二、拓展升華:
閱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整首詞。
課堂檢測
1.看拼音,寫詞語
pǐn ch?ng w?n shuǎ m?n yu?n
( ) ( ) ( )
guān shǎng d?n
bēi huān l? h?
( ) ( )
2.比一比,再組詞
廷( ) 耍( ) 嘗( )
挺( ) 要( ) 賞( )
灑( ) 慰( ) 隱( )
酒( ) 蔚( ) 穩( )
3.根據意思寫出詞語
比喻親兄弟感情深厚。( )
形容彼此關系親密。( )
課后作業
1.背誦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
2.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
埋怨
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先以即將到來的中秋節為話題,看看學生們預備怎樣和家人度過一個難忘的中秋節。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也有了興趣,當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暢想如何與家人團聚時,我問:你們知道,千年以前,同一輪明月下的蘇軾卻在忍受著思念親人的痛苦嗎?我以為學生會自然而然的體會到那種痛苦,但上課的時候我卻發現學生并不能很好體會到蘇軾的感受。
在課前就讓學生查一下蘇軾的生平資料和創作《水調歌頭》這首詞的背景或當時的情況。在課上請學生起來介紹介紹,教師再作適當的補充,讓學生們對這首詞的創作背景有了全面而又比較深的認識后,再讓學生體會蘇軾思念親人的痛苦,那樣學生的體會就會更深刻。
3.《古詩兩首》教學案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1個多音字。
3.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預習學案
預習達成目標:
1.我會讀:
遙望 湖光 白銀 三峽 秋月
青螺 峨眉 平羌 清溪 渝州
2.我會做:
鏡( ) 峽( ) 眉( ) 螺( )
境( ) 夾( ) 媚( ) 累( )
3.我不解:
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寫在下面:
導學案
一、小組合作學習探究:
1.自讀兩首古詩,這兩首詩在內容上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2.這兩首詩中你認為哪一句寫得最優美,為什么?。
3.第二首詩中作者寫了哪些地名?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作者是什么樣的感情?
二、拓展升華:
背誦兩首以前學過的寫景的古詩。
三、學生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繽紛的世界》
課堂檢測
填空
1、《望洞庭》是()朝詩人(
2、詩句“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中“和”是(
3、《峨眉山月歌》是(
拓展練習:
填寫有關“月亮”的詩
(
(
1.畫一畫詩中所描述的景色。
2.收集沒學過的李白詩兩首。
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
;在這首詩中,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是詩人認為自己的心胸是非常寬闊的,
在作者的心中,洞庭湖的湖面比自己的心胸那要小得多,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呢?在教學之前,我為了讓學生更加好的理解,我在黑板上板書“湖面”、“潭面”,讓學生區別哪個大,哪
個小,學生就很快地明白了,“湖面”比“潭面”大,然后通過出示法國的哲學家盧梭的名言。“在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但是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懷。”讓學生理解這句話的言外之意。通過學生的討論,學生慢慢地明白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再聯系詩,通過學生反復地讀,理解詩人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理解了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的原因。
《峨眉山月歌》與《望洞庭》寫的都是秋夜景色,但又有不同,《望洞庭》側重于寫景《峨眉山月歌》側重于抒情。
學習《峨眉山月歌》這首詩時,我重點抓住“思”字,讓學生自學古詩,并從古詩的字詞入手,深入理解詩意,并抓住文中的兩個比喻,做到重難點突出,使學生盡快地掌握古詩內容,感悟情感,讀好詩歌,體會秋夜思人的意境,也體會28個字的詩歌包含5個地名的不著痕跡的寫法。
我首先告訴學生這是李白離開四川到外地赴任時在途中寫的。然后提出問題:你能讀讀詩,再聯系插圖,想象李白離開時的場景嗎?
接著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充分展開合理的想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領會詩意。在討論中老師參與學習小組討論。
最后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詩歌中的文字變成鮮明的形象、生動的畫面、豐富的情感,培養提高學生感知語言形象的能力。在理解“下渝州”時,教師在下面標示出“渝州”的位置,問學生為何這樣畫?從而自然而然理解“下”的含義!為了讓學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這里是“船兒走,月亮也走”孤獨的離鄉秋夜有著月兒的相送與陪伴,才能排解點思友之情。這節課學生興趣高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秋天》教學案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秋天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預習學案
預習達成目標:
1.我會讀:
明麗
照耀 珍藏 柔韌 井井有條
2.我知道
秋天有什么特點?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我不解:
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寫在下面:
導學案
小組合作學習探究:
1.本首詩你覺得哪幾句寫得最優美?為什么?
2.為什么要“撿一片黃葉悄悄地珍藏”?
課堂檢測
1.我會填:
(
(
(
2.按課文填空
1.秋風在田野里(
2.稻穗兒(
課后拓展作業:
1.背誦課文。
2.搜集描寫秋天的古詩。
練習一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處處留心,了解水獺的正確讀音,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 。
2.熟記成語,積累詞匯。
3.朗讀背誦名人名言。
4.說話訓練,指導學生分場合控制說話的音量。
5.學寫毛筆字。
教學時間
第 一 課 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學生理解。
(1)學生自讀短文。
(2)全班交流從短文中你了解了哪個字的正確讀音。
2、舉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類似事件。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請學生講解題目要求。
2.同桌檢查讀音是否正確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請學生講解題目要求。
2.學生分組自讀短文。
3.討論小作者寫的日記中好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讓你感到別扭?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這次練習一的口語交際是學會感謝。這個題目設立的真的很好。我們面對的孩子,由于是獨生子女,在家受到的關注特別多,在學校、在社會人際交往上就缺乏感恩的心,許多關懷和幫助在他們看來本來是理所應當的。這一口語交際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學會怎樣說感謝的話語,如何表達自己感謝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在交際中培養學生的懂得感謝,心懷感謝的品質。同時在交際中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開課從我感謝同學們教師節給我的驚喜入手,請學生說說你有想感謝的人嗎?為什么感謝他?學生開始說的時候,范圍比較狹窄,多是感謝同學借給他文具用品。為開闊學生思維,我們共同讀了口語交際的提示。學生此時,思維有所拓展,由身邊的同學,引發到父母,再到社會上的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
接著,我們面臨的是如何表達感謝的問題?好幾個孩子站起來就說:謝謝你借我……或者說:??我感謝你的對我的??。在語言上比較貧乏。如何引導學生用富于激情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感謝呢?我想到了《老師,您好!》同樣是感謝的話語,這位詩人是用自己的筆,寫下激情的詩來表達情感的。你們能用自己的筆寫下幾句詩來感謝你想感謝的人嗎?然后請學生隨性寫上幾句,并朗誦給大家聽。
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再也不是僅僅停留在口語交際的范疇中了,但我想我們的口語交際應該是個大的概念,不單是用嘴說話。于是,我請學生再說說,你們還曾經用過什么方式表達過自己的感謝呢?孩子們熱情高漲,有的說:我在母親節的那天,早早起床,乘汽車到很遠的地方,給媽媽買了一個工藝品。有的說:在婦女節的那天,我為媽媽做了一頓飯。有的說……學生驕傲的將自己感謝的故事說給同學聽。我想這同樣是口語交際。
最后,請學生小組進行情景再現,將說、演、聽、看匯為一體。
教后小記
今天的口語交際,使我有了一個觀念上的轉變。就是對口語交際命題的把握,形式的創造,都應該站在大語文觀的角度上。不僅僅為了讓學生會說一兩句話,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多項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