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100名軍事統帥

 

我評價一個將領或統帥是否是著名的依據是:

1: 成績是否大。

2:戰爭是否勝利。

3:是否是以少勝多。

4:戰爭的規模,和影響。

 

 

60名 李廣

李廣(?-前119),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后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中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驍騎將軍,領萬余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于兩馬間,李廣佯死,于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

 

 

 

59名 秦瓊

秦瓊(?638年),字叔寶,漢族,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將,勇武威名震懾一時,是一個于萬馬軍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傳奇式人物。曾追隨唐高祖李淵父子為大唐王朝的穩固南北征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58名 尉遲恭

尉遲恭(585658)字敬德,鮮卑族,朔州鄯陽(今山西朔城區)人。中國唐朝名將,封鄂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贈司徒兼并州都督,謚忠武,賜陪葬昭陵。尉遲恭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身戎馬倥傯,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后尉遲恭被尊為民間驅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華門神

 

 

 

57名諸葛亮 三國時期的著名統帥,6次伐魏,6次伐魏均以失敗告終,消耗了大量蜀國國力,為蜀國滅亡埋下隱患

 

 

 


56名項燕

項燕,下相人,項燕其家族世代為楚國將領,受封于項,后用為姓氏。公元前224年,秦王傾全國兵力,以王翦為將,率六十萬大軍大舉攻楚,楚國危亡在即。王翦攻取楚國陳以南至平輿之間的地域。楚國則傾一國兵力迎擊秦軍,以項燕為將,準備與秦軍決一死戰。王翦因勢而變,采取堅壁固守的方針,避其鋒芒。楚軍多次挑戰,秦軍始終不出。兩軍相持日久,楚軍以為秦軍將長期駐守新占領土,于是撤軍東歸。王翦伺機起兵追擊,令勇壯軍士為先鋒,突襲楚軍。楚軍猝不及防,倉促應戰,結果大敗,項燕在兵敗之下自殺。秦軍乘勝攻占了楚國大片地域。曾經指揮楚軍消滅了李信率領的二十萬秦軍,但被王翦率領的六十萬秦軍擊敗。

 

 

 

55名鄭成功

鄭成功(1624827日-1662623日),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本名鄭森,又名福松,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并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后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鄭成功一生,抗清驅荷,以趕走荷蘭殖民主義者、收復祖國領土臺灣的業績載入史冊,

 

 

 

54名吳三桂:

 

 

 

53名戚繼光

戚繼光(15281112日-15881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漢族,祖籍安徽定遠,山東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軍事家,與俞大猷齊名。其父戚景通任漕運官員(今山東省微山縣魯橋鎮)戚繼光亦出生于此地。率軍之日于浙、閩、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戰,終于掃平倭寇之患,被現代中國譽為民族英雄,卒謚武毅。世人稱其帶領的軍隊為“戚家軍”。

 

 

 

52名祖狄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漢族,范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北州舊姓,東晉初期著名的北伐將領。著名的“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劉琨的故事。曾一度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及后因朝廷內亂,在他死后北伐功敗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極受人民愛戴的將領,他死后,所轄的豫州人人都好像父母離世那樣悲傷。主要成就: 北伐后趙,收復大片失地

 

 

 

51名 李自成

李自成(1606-1645),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杰出的軍事將領,原名鴻基,曾為銀川驛卒。1629年(崇禎二年)起義,后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1643年(崇禎十六年)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陜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占西安。1644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同年三月十八,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擊敗李自成。

 

 

 

50名關羽

關羽(160162219)本字長生,后改云長,河東解良(山西運城)人。東漢名將,劉備起兵時,關羽跟隨劉備,忠心不二,深受劉備信任。劉備、諸葛亮等入蜀,關羽鎮守荊州,劉備奪取漢中后,關羽乘勢北伐曹魏,曾圍襄樊、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中原震動,但是東吳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害

 

 

 

 

49名廉頗

廉頗(公元前327-公元前243年),漢族,山西太原人。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主要成就: 大破齊國

 

 

 

藍玉(?-1393),中國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妻弟,定遠(今屬安徽)人。官拜大將軍,封涼國公。于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后遭疑謀反,被明太祖處決,株連一萬五千人,是為明前期之“藍玉案”。主要成就:捕魚兒海之戰大破北元

 

 

 

47名鄧艾

鄧艾(197264),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軍事家、將領。公元263年他與鐘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后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后因遭到鐘會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46名陸遜

陸遜(183年-2453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漢族,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東吳名將,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東吳大帝孫權兄長沙桓王孫策之婿,世代為江東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一戰成名。夷陵之戰也成為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御的成功戰例。以后陸遜在東吳出將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葬于蘇州,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45名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漢族。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杰出的軍事統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收復收復建康府之戰、襄陽府等六郡之戰、

洞庭湖之戰、郾城大捷、

潁昌府大決戰、朱仙鎮大捷、

連結河朔之謀、三援淮西、

加兵宛葉、長驅伊洛、

 

 

 

44名張遼

張遼(169222),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他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并稱為曹魏的“五子良將”。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張遼隨曹操四處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之圍,降昌豨于東海,攻袁尚于鄴城,斬烏丸單于蹋頓于柳城,又討平梅成、陳蘭爭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成功擊退孫權十萬大軍,張遼一戰威震江東。黃初三年,張遼病篤,卒于江都,謚剛侯。卒年五十三歲。主要成就:陣斬蹋頓,威震江東

 

 

 

43名馬援

馬援,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漢族,扶風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將軍,封新息侯。馬援的祖先是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新莽末年,天下大亂,馬援初為隴右軍閥隗囂的屬下,甚得隗囂的信任。歸順光武帝后,為劉秀的統一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天下統一之后,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尸”的氣概甚得后人的崇敬。孫中山先生在給蔡鍔的挽聯中寫道:“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

 

 

 

42名狄青

狄青,字漢臣,北宋汾州西河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他出身貧寒,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發,戴銅面具,沖鋒陷陣,立下了累累戰功。朝廷中尹洙、韓琦、范仲淹等重臣都與他的關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以功升樞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戰,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襲昆侖關最著名。狄青生前,備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后郁郁而終。前后25戰,大破西夏 夜襲昆侖關,平儂智高之亂

 

 

 

41名劉锜

中國南宋抗金將領,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劉锜驍勇善戰,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勛,官至太尉、威武軍節度使,去世后,謚為武穆。主要戰役——順昌之戰(3萬宋軍頂住了10萬金兵的進攻)

 

 

 

40名吳起

吳起是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漢族,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一說曹縣東北)人,通曉兵家、法家、儒家諸家思想。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后世把他和孫武并稱為“孫吳”,著有《吳子》,《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成就: 強魏扶楚

在魏創立武卒制,奪秦之河西之地

在楚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

 

 

 

 

39名薛仁貴

薛禮(614683324日),字仁貴,漢族,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城東十里之遙的修村),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道教傳其為白虎星君下凡。隨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創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面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勛。主要成就:大敗回紇,降服高句麗

 

 

 

38名李績

李績(594年-669年,“績”音“績”),原名徐世績,字懋功(亦作茂公)。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績。漢族,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唐初名將,曾破東突厥、高句麗,與李靖并稱。后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李績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主要成就:攻滅高句麗

 

 

 

37名郭子儀

郭子儀(697-781),中唐名將,漢族,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累遷至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后,任朔方節度使,率軍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又平定仆固懷恩叛亂,并說服回紇酋長,共破吐蕃,朝廷賴以為安。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史稱“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年八十五壽終,賜謚忠武,配饗代宗廟廷。主要成就:平定安史之亂 。

 

 

 

36名孫臏

孫臏,生卒年不詳,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孫臏生于阿、鄄之間(今山東省陽谷縣阿城鎮、菏澤市鄄城縣北一帶)。是孫武的后代。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后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主要成就: 取得桂陵、馬陵之戰的勝利

 

 

 

35名李牧

戰國時期的趙國將領,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主要成就:敗匈奴、滅襜襤、破東胡

 

 

 

34名曾國藩,

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漢族,出生于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主要成就:創建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

 

 

 

33

王翦,戰國末期秦國著名戰將,與其子王賁一并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并列為戰國四大名將

 

 

 

32名于謙

1398.5.131457.2.16),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四年召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師,身自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太上皇得歸。天順元年謙以“謀逆”罪被冤殺。北京保衛戰的統帥,取得勝利!

 

 

 

31名周瑜(175210),

東漢末年名將。字公瑾,漢族,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有姿貌、精通音律,江東向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少與孫策交好,建安三年(198年)加入孫策旗下,后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奔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東吳軍與劉備軍聯合,在赤壁擊敗曹操。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在伐蜀路上逝世,年僅36歲。

 

 

 

30名 徐達 (13321385),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漢族,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初朱元璋為郭子興部將,往歸之。從南略定遠,取和州。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為軍鋒之冠,后為大將,統兵征戰。吳元年,為左相國,拜大將軍。洪武初累官中書右丞相,封魏國公,追封中山王。主要成就:滅漢政權,滅周政權 攻克大都,北征沙漠

 

 

 

29

霍去?。ㄇ?span lang="EN-US">140-前117),漢族,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中國西漢武帝時期的杰出軍事家,是名將衛青的外甥,任大司馬驃騎將軍。好騎射,善于長途奔襲?;羧ゲ《啻温受娕c匈奴交戰,在他的帶領下,匈奴被漢軍殺得節節敗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話。

 

 

 

28名 李元昊,西夏開國皇帝,黨項族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為唐所賜。李繼遷孫,李德明長子,生母衛慕氏。少年時身型魁梧,而且勤奮好學,手不釋卷,尤好法律和兵書。通漢、蕃語言,精繪畫,多才多藝。其父在位時,已經不斷對外出戰,擴大勢力。10381110日自立為帝,脫離宋朝,國號“大夏”,亦稱西夏,定都興慶府。建國后多次與宋、遼交戰,于三川口、好水川及定川砦等戰中擊敗北宋,并于遼夏第一次賀蘭山之戰,大勝遼國,奠定西夏在遼、宋兩國的地位。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被其子寧林格所弒,死后葬于泰陵。

 

 

 

27名劉備(公元161223年)即蜀漢昭烈帝,字玄德,漢族,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贊

 

 

 

26名孫策,攻占江東。

 

 

 

25名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或說廣饒)人。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占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圣典”,置于《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范之書。

 

 

 

24

趙武靈王(約前340年—前295年),中國戰國中后期趙國君主,死后謚號武靈。名雍,嬴姓趙氏。(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故當稱為趙雍,不叫嬴雍。)趙武靈王在位時,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辟云中、雁門、代三郡,并修筑了“趙長城”。武靈王本人在前296年的沙丘之亂中被幽禁餓死,死后謚號為武靈王。趙君稱王,自武靈王謚號始。

 

 

 

23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872-92696日),漢名耶律億,遼朝開國君主,勇善射騎,明達世務。并契丹余七部。任用漢人韓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習俗,創造契丹文化,發展農業、商業。后梁貞明二年(916),群臣及諸屬國上尊號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冊。在位二十年,即帝位十一年,廟號太祖。

 

 

 

22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漢族,出生于洛陽夾馬營,祖籍河北涿州。出身軍人家庭,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后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960年,他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在位16年。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提倡文人政治,開創了中國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杰出人物。

 

 

21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后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修水利等經濟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簡葬于首陽山。謚號“文貞”,后改為“文宣”;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20名劉邦

戰績 擊敗項羽。統一中國。

 

 

 

19

李靖(571年-64972日),字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陜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后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祖父李崇義在北魏時期擔任過殷州(治所位于今河北省隆堯縣)刺史。兄李端,字藥王,隋將(按照李氏族譜,李端為唐代中期名將李晟、李訴之祖);舅韓擒虎為隋朝名將。李靖善于用兵,長于謀略,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主要成就:滅蕭梁,破輔公佑,平定江南 擊滅東突厥,平定吐谷渾

 

 

 

18

韓信(約前231-前196),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軍事家,“漢初三杰”之一。曾先后為齊王、楚王,后貶為淮陰侯。為漢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勞,但后來卻遭到劉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謀反的罪名而遭處死。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為“兵仙”、“戰神”?!巴鹾顚⑾唷表n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主要成就: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

彭城被項羽打敗,濰水殺龍且,垓下破項羽,

 

 

 

17

謝玄(343388),字幼度,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名將、文學家、軍事家,謝奕之子,謝安之侄。21歲時為大司馬桓溫的部將,后官至都督徐、兗、青、司、冀、幽、并七州諸軍事。有經國才略,善于治軍。東晉太元二年(377年),為抵御前秦襲擾,經謝安薦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他招募北來民眾中的驍勇之士,組建訓練一支精銳部隊,號為“北府兵”。主要成就: 淝水之戰 8萬擊敗了80萬符堅。

 

 

 

16

姜尚,名望,呂氏,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漢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壽至139歲,先后輔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東海海濱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后輔佐周武王滅商。因功封于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他是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

 

 

 

15

孛兒只斤·忽必烈(Хубилайхаан,1215年—1294年),蒙古族,元朝的創建者。是監國托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蒙古尊號“薛禪汗”,他青年時代,便“思大有為于天下”。孛兒只斤·忽必烈建立了幅員遼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元朝。他在位期間,建立行省制,加強中央集權,使得社會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鄰國,但多遭失敗。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樣,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輝歷史的締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位35年,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謚號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

 

 

 

14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先為東漢大將軍、丞相,后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其為魏武帝。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為統一中國北方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屯田,對農業生產恢復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詩作具有創新精神,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戰績統一北方,官渡之戰勝利(以3萬軍隊對10萬袁紹大軍)

 

 

 

13

努爾哈赤(1559221日-1626930日),愛新覺羅氏。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后金政權的建立者,清朝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其子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并稱帝后,追尊努爾哈赤為太祖,謚曰承天廣運圣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戰績薩爾滸之戰勝利(3萬對12萬)

 

 

 

12名多爾袞

取得了山海關大戰的勝利,統一中國。

 

 

 

11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武帝時的大司馬大將軍。戰法革新始破匈奴,首次出征奇襲龍城打破了自漢初以來匈奴不敗的神話,曾七戰七勝,以武鋼車陣大破伊稚斜單于主力,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于以戰養戰;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為將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威信很高,位極人臣,但從不養士。元封五年,長平侯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茂陵東北。謚號為‘烈’。主要成就: 抗擊匈奴

襲龍城、收河朔、漠北大捷

 

 

 

10

愛新覺羅·多鐸,清初傳奇名將。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阿濟格、多爾袞同母弟,鑲白旗主,時人通稱十王。清太宗皇太極時,屢有戰功,與哥哥多爾袞都是覆滅明朝的元勛。主要戰績,指揮2萬八旗兵擊敗了60萬李自成軍隊的潼關大捷。指揮2萬八旗平定江南的南明政權,消滅了幾十萬明軍。

 

 

 

9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他五次親征蒙古,鞏固了北部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統一與完整,戰績,白河溝之戰勝利(10萬對60萬)

 

 

 

8

白起(?—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楚白公勝之后。春秋時期楚君僭稱王,大夫、縣令僭稱公,白起為白公勝之后,故又稱公孫起。白起號稱“人屠”,戰國四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王翦、廉頗、李牧)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郿(今陜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后又一個杰出的軍事家、統帥.主要成就: 趙楚懾服,不敢攻秦,使秦業帝 .取得了長平之戰勝利

 

 

 

7

劉秀,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績昆陽之戰勝利(1萬對42萬)

 

 

 

6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廟號太宗。唐太宗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李世民早年隨父李淵征戰天下,為大唐開國立下汗馬功勞?!靶溟T政變”奪權稱帝后,積極聽取群臣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為杰出的政治家與一代明君。唐太宗開創了中國歷史著名的“貞觀之治”,虛心納諫,經過主動消滅割據勢力,在國內厲行儉約,使百姓休養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終于使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興盛,為后來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戰績平定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其中虎牢關之戰以1萬唐軍擊敗了竇建德的10萬軍隊。

 

 

 

5

完顏阿骨打(106881日—1123919日),女真族,金代開國皇帝。漢名冥。是女真族的偉大領袖,對金朝滅亡遼朝、統一北方具有奠基意義。天慶四年,起兵反抗遼朝,1115年正月,建國號金,年號“收國”,建都會寧府。同年十二月,加號大圣皇帝,次年改年號為天輔。在位期間,把猛安謀克制度改為軍事行政組織,天輔三年(1119),頒行女真文字。1123年八月,領兵返回上京,行經部堵濼西行宮,病死于途中。九月,葬于上京宮城西南。謚武元皇帝,廟號太祖。出河店大捷

  阿骨打起兵后,經過寧江州戰役后,女真兵由2500人增加到3700人。1114年,在出河店(今吉林前郭旗八郎鄉塔虎城),遼國集結10萬人準備消滅女真兵,當時兩軍的比例是127人。護步答岡之戰

得知黃龍府失守的消息,遼天祚帝率10萬大軍,幾乎傾其全部兵力,企圖一舉消滅新生的金政權。當時金太祖只有 2萬人,兩軍比例是15,這是人類戰爭史上不可思議的對抗戰。

 

 

 

4

項籍,字羽,通常被稱作項羽,中國古代杰出的軍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秦末起義軍領袖。漢族,下相(今江蘇宿遷市)人,故都彭城(今江蘇徐州)。秦末隨項梁發動會稽起義,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巨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秦亡后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漢戰爭中為漢王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自刎而死,年僅30歲。項羽的武勇古今無雙(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他是中華數千年歷史上最為勇猛的武將,“霸王”一詞,專指項羽。戰績:巨鹿之戰勝利(項羽率領5萬楚軍擊敗了章邯率領40萬秦軍)。彭城之戰勝利(項羽率領3萬楚軍擊敗了劉邦,韓信率領56萬漢軍),垓下之戰失敗(項羽率領10萬沒有補給的楚軍,被韓信率領的40萬漢軍包圍,最后楚軍戰?。?/span>

 

 

 

第三名

明太祖朱元璋(13281021-1398624日),字國瑞,漢族,明朝開國皇帝,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原名朱重八,后取名興宗。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暴政,龍鳳七年(1361)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后,于南京稱帝,國號明,年號洪武,后結束了蒙元在中國的統治,恢復了漢族國家,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在位期間努力恢復生產、整治貪官。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戰績在鄱陽湖之戰中,以20萬明軍擊敗了陳友諒率領的60多萬大軍。

 

 

 

第二名 成吉思汗

這個可以意淫下。

他開創的蒙古帝國征服了4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他的軍隊被稱為上帝之鞭。

西南方向,打敗了阿拉伯聯軍,攻占了巴格達。

西北方向:打敗了條頓軍團主力,占領了奧地利的維也納。

 

 

 

第一名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即嬴政。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軍事家。首次完成中國統一,秦朝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13歲即王位,39歲稱皇帝,在位37年。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北擊匈奴,南服百越,修筑萬里長城,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的基本格局,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古代名將51-100
中國歷史上100位軍事家
七朝開國第一名將:三位被冤死,唐朝不是尉遲恭,明朝不是常遇春
古代十大元帥:韓信第五,岳飛第八,沒有姜子牙、諸葛亮、徐茂公
中國十大軍事家排名
中國古代十大名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黄平县| 台南县| 布尔津县| 奉节县| 邹平县| 永安市| 安国市| 乐平市| 勃利县| 那坡县| 玛多县| 高邮市| 商南县| 溆浦县| 镇安县| 榆树市| 中江县| 建水县| 出国| 常熟市| 仙桃市| 南部县| 景泰县| 商都县| 玉山县| 通许县| 浏阳市| 广宁县| 万盛区| 汉源县| 崇州市| 宝丰县| 大洼县| 额尔古纳市| 册亨县| 东明县| 赤峰市| 宝鸡市| 弥渡县| 上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