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巖茶的崛起,離不開一群有識之士的大力推廣,他們成了云南巖茶最早的價值發現者和開拓者,這其中尤以古農茶業為代表。古農茶業以呈現云南普洱茶三大茶區精華為使命,踏遍千山尋好茶,早在2008年前即進入邦東地區,成為邦東巖茶最早的民間推手。
當時,普洱茶正陷入低迷,眾多茶企在普洱茶萎靡不振的市場氣候里找不到方向,古農茶業率先站穩勐海原料要地后,開始從勐海轉入臨滄邦東茶區,并與邦東鄉政府教辦聯合,成立了當地第一個手工初制實訓基地。古農茶業從勐海帶來了一批經驗豐富的制茶師傅,優良的制茶技術也由勐海傳入了邦東,帶動了邦東手工制茶熱潮,吸引了周邊村村寨寨的茶農前來交流學習。從此學成走出的茶農們,像種子一樣撒遍大邦東茶區,幾年之后紛紛成為邦東巖茶的民間制茶高手,為云南巖茶走出臨滄、走向全國提供了技術支撐。

為把云南巖茶打造成為普洱茶的一名優質名片,2014年初,古農茶業掌門人、云南巖茶首倡者巖文與茶界獨立評論人、策劃人白馬非馬,共同發起了云茶新思路的倡議書,打造“云南巖茶”特色茶品典范,另辟云南普洱茶“一山一品”的發展理念,讓巖縫里長出來的古樹茶走出大山,面向世界,從而開啟普洱茶健康、科學、持續發展的春天。
云南巖茶是個開放的概念,首先在地域上不僅僅局限于邦東馬臺一帶,而且輻射到周邊大朝山等擁有相似的茶石共生環境的鄉鎮。云南巖茶大多生長于在邦馬大雪山東麓溫暖濕潤、云霧繚繞的深山密林中,為“陽崖蔭林”,是茶樹生長的理想環境,茶樹早朝陽晚背陰,加之樹林云霧蔭蔽,太陽直射光減弱,茶樹喜歡的漫射光增多,保證了茶質鮮嫩,茶湯鮮爽靈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云南大葉種茶“濃而不活”的缺點。

古農茶業全程不落地全手工古法制茶工藝,在云南巖茶的初制和精加工環節,發揮得淋漓盡致。古農茶業出品的云南巖茶,香氣馥郁悠長,茶湯醇和鮮爽,水路細膩,絲絲如滑,回甘生津顯著,氣韻靈動,受到了國內外茶友的喜愛。
2014年,古農茶業北京經銷商鄭總作為云南巖茶的文化使者,將云南巖茶帶到了美麗的西班牙。在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產區——西班牙拉曼恰區,前任市長和現任市長喝到來自云南大山深處的古農巖茶,被奇妙巖韻和真味靈香所迷醉,不吝譽美之詞,大加贊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