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為治病就醫依據!
針灸綜合療法治療不孕不育
■田中明
一、針灸綜合療法的理論依據: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說明腎氣盛實,真陰充足,任脈通,太沖脈盛,女子月經能正常來潮,男子能射出正常的精液,選擇“的候”,陰陽交合,才能孕育有子,而無子在于血氣勞傷,陰陽不和,正如《諸病源候論·無子候》所云:“然婦人挾疾無子,皆由勞傷血氣,冷熱不調,而受風寒,客于子宮,致使胞內生病,或月經澀閉,或崩血帶下,致陰陽之氣不和,經血之行乖候,故無子也”。說明不孕不育是由于沖任病變、臟腑功能失調所致,針灸治療不孕不育癥有效就在于疏通經脈,平衡臟腑陰陽,調節沖任氣血。
男女不孕不育主要是由于腎虛精虧、血海虧虛、氣滯血瘀等引起腎氣-天癸-任沖-胞宮性系統出現紊亂致使卵泡發育不良、卵泡周期長、排卵障礙、少精、弱精甚至無精等而致不孕不育。針灸穴位治療,其作用在于增強人體自身的調節,使下丘腦--垂體--性腺軸調節機能更加完善,從而恢復生育功能。
二、針灸綜合療法的優勢:
針灸綜合療法是中醫傳統療法,是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之一,治療不孕不育癥,療效顯著,特別對特發性少精子癥、無精子癥、弱精子癥、黃體功能不全性不孕、排卵障礙性不孕以及輸卵管、子宮、子宮頸因素等引起的不孕不育有獨特的優勢。
1、改善機體孕育環境,利于受精卵著床,且無毒副作用;
2、修復卵巢功能、促進卵泡發育、促進排卵達到受孕;
3、通過調節陰陽平衡,能雙向調節和加強臟腑功能,與藥物配合使用能提高藥物的吸收,加強藥效的發揮,減輕藥物的可能的毒副作用。
4、可有效解決腹腔鏡術后輸卵管周圍粘連和本身病變問題,從而提高患者妊娠率和輸卵管暢通率;
5、針藥結合,對輸卵管炎癥具有明顯抑制和增強局部的免疫作用,從而顯著提高療效;
6、針灸綜合療法,不替代體內激素的作用,也不會干擾正常體內的內分泌平衡,是真正的對人體無害的綠色的有效治療方法;
7、從臨床治療受孕情況及流產率統計來看,針灸綜合療法促排卵的受孕率高于單純藥物治療,而且針灸綜合療法促排卵的流產率低于單純口服克羅米芬促排卵流產率;
8、針灸通過直接剌激卵巢及子宮局部可起到較強的自身調節作用,同時針灸可改善局部的微循環,加快血液循環,提供更多營養,從而改善子宮壁,利于孕卵的著床。
三、常用穴位:
主穴:關元、三陰交、大赫、腎俞、次髎、足三里等。
配穴:
男性不育:
少精癥不育:命門、氣海
精液不液化癥之不育:陰陵泉(雙)、豐?。p)、神闕
精索靜脈曲張性不育:血海(雙)、太沖(雙)
免疫性不育:太沖(雙)、太溪(雙)
性功能障礙性不育:會陰、中極
女性不孕:結合月經周期進行配穴。
經后期:太溪(雙)、照海(雙)
排卵期:太沖(雙)、血海(雙)、內關(雙)
黃體期:氣海、血海(雙)
月經期:合谷(雙)、太沖(雙)、涌泉(雙)
生殖功能與腎氣及沖任脈功能關系密切,關元是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于足三陰經之會三陰交相合,最能發揮任脈為陰脈之海,滲灌諸陰的功用。
《千金翼方》云:“針關元主婦人無子” ;
《醫學入門》載:三陰交主“婦人月水不調,久不成孕” ;
大赫穴是腎經與沖脈的交會穴,有益腎固沖之效;
腎俞、次髎溫腎助陽;
《醫學入門》載:腎俞“主諸虛,令人有子” ;
足三里健脾調氣血。
《針灸大成》云:“關元主月經不通,絕嗣不生”,關元為足三陰經、任脈之會,又為小腸之募,主藏魂魄,此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此穴能調整足三陰 經、沖任二脈,并主血主胞之疾;
《針灸資生經》云:“中極治婦人斷緒,失精絕子”。中極為腎肝脾、任脈之會,膀胱之募,主陰血,與關元同為“婦人斷緒最要穴”。“子宮治婦人久無子嗣”(《針灸大成》),三穴同用充精生血,且局部直接作用于子宮、卵巢等女子生殖器官,促進子宮、卵巢等女子生殖器官的血供,有利于卵泡細胞的成熟、排放。
《醫學源始》云:“臍者,腎間動氣也,氣通百脈,布五臟六腑,內專臟腑經絡,使百脈和暢,毛竅通達,上至泥丸,下至涌泉”。
神闕穴位居腹部中央,系血脈之蒂,為精氣神血往來之要,并與沖脈有密切聯系,為人體上下左右交會之中心,乃生氣所系,內通五臟而關系于腎。艾灸神闕穴能激發丹田的元氣能量,從而升降氣機,調和百脈。和關元、中極相配,具有培元固本、補益脾胃,使陰血、精血生化有源而充盛。輔以足三里可溫補先天與后天之原氣;配三陰交可通利瘀滯。
諸穴合用以達到疏通經脈,調節沖任氣血,補腎疏肝健脾,提高生育功能的目的。
本平臺所發文章,僅供參考! 尤其中醫方藥介紹、健康保健知識介紹等,若要使用,使用前一定先咨詢當地專業醫生,以當地專業醫生的意見為準! 本平臺致力于中醫方藥介紹;健康保健知識普及;中醫藥文化推廣;中醫藥健康答疑以及各科醫療信息、專家介紹、田氏醫療人員介紹等。
歡迎醫療專業人士來稿(來稿必須真實可信,文責自負,并附作者簡介、真實工作單位和近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