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0 13:35:00 編輯/sizuka
女人比男人更多地感受不安全,這不是平空來穴。
女性對丈夫的猜疑,源于歷史經濟地位。
普遍意義上說,男人在婚姻情感發生危險后才會感到安全感喪失,而女人常常在危險發生之前就擔心不安全。侯志明認為這是男女性大腦生理結構決定的。女人的直覺更發達,使得女性更敏感,更會“未雨綢繆”。
另外,女性更在乎感情,她們追求那種托付終身的感覺,對婚姻可能發生的變故十分警覺。男人則更在乎感官和理性的決定,他們一旦界定了兩人的關系,就懶得去反復考證這種關系的正確性,而僅僅滿足于感官層次。
女性對丈夫的猜疑,源于歷史經濟地位。傳統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男人的工作是女人的生活保障。女性對丈夫的經濟依附使得女性對婚姻情感的安全可靠性更加看重。現代家庭也還是家庭婦女多。而現代社會即便是獨立女性,由于傳統文化的影響,也更加看重家庭。當你對一樣事物越是重視,你的不安全感就會越強。重視情感的女人,安全感消失在哪里?
侯志明認為,情感中,女性缺乏安全感,主觀原因是自卑。如果女性非常自信,相信自己能夠讓自己過得舒適開心,就不會缺乏安全感了
社會大環境縱容了男人,讓女人在兩性關系中更容易缺乏安全感。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王極盛教授說現在社會第三者插足情況確實很普遍,尤其是男性的外遇。二三十年前,在外面有情人比偷東西還抬不起頭。而現在,由于社會價值觀導向和外來文化影響,特別在某些經濟發達地區,有第三者成為男士有能耐的表現,他們以此為榮。從眾心理又使更多男人加入到這個違反社會道德的隊伍中來。
社會對第三者的寬容度也增大了。大環境如此,很多女性身邊的朋友可能已經有丈夫出軌的情況,身邊的不幸使她們信任度降低,覺得安全的環境隨時可能崩潰,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