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李嘉誠的商家絕招
知難而上、舍卒保帥,可謂他是位膽識與謀略結合的大商人

    知難而上 舍卒保帥

  “知難而上,舍卒保帥”講的是敢于迎著困難上,善于舍小保大。李嘉誠遇到棘手問題,能夠知難而上、舍卒保帥,可謂一個膽識與謀略結合的大 商人。

  1958年,李嘉誠的長江工業公司在塑膠業異軍突起,取得令人矚目的業績。李嘉誠也由此獲得“塑膠花大王”的美稱。

  也許,他應該在這個行業一心一意闖下去,將這個美稱繼續發揚光大,爭做世界塑膠業的泰斗。

  李嘉誠卻不是這樣想的,他心中的藍圖,豈是塑膠花所能包容?生產塑膠花,只是他賺錢的手段,是他基業的原始積累。他的最終目的,是充分展示人生的價值,看看一個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跑得有多遠?


  塑膠花的成功,滋長并堅定了他建立偉業的雄心。當然,他也不是草率擯棄塑膠業。在其后10余年間,他在塑膠領域繼續處領先地位,為開創新事業積累了數以千萬元的資金。


  李嘉誠不是好高騖遠之人,他總是腳踏實地,向既定的目標邁進。他亦不會魯莽行事,每一個重大舉措,都要經過長時期的深思熟慮,周密調查——除非機不待人的非常時期。


  涉足地產,孕育心中有數月之久,塑膠花喜人的利潤為他的構想奠定了基礎。

  在今天,香港百億身家的超級巨富,90%是地產商或兼營地產的商人。可當時并非如此,大富翁分散在金融、航運、地產、貿易、能源、工業等諸多行業,地產商在富豪家庭中并不突出——這同時意味著,房地產不是人人看好的行業。


  李嘉誠以獨到的慧眼,洞察到地產的巨大潛質和廣闊的前景。

  最明顯的現象,是人口的增多和經濟的發展。1951年,香港人口才過200萬,50年代末,逼近300萬。人口增多,不僅是住宅需求量的增多,因本埠經濟的持續發展,急需大量的辦公寫字樓、商業鋪位、工業廠房。香港長期鬧房荒,房屋的增加量總是跟不上需求量。


  香港是彈丸之地,不僅俠小,而且多山。有限的土地,無限的需求,加之港府采取高地價政策,寸土寸金,房貴樓昂。

  身為一業之主,李嘉誠多次為廠房傷透腦筋。尋找交通便利、租金適宜的廠房有多難?數次擴大生產規模,都是在現有的廠房重新布局。車間里,設備、人員、制品,擠得水泄不通。


  香港工業化進程出人意料地急速發展,物業商喜笑顏開,趁勢提租。許多物業商只肯簽短期租約,用戶續租時,業主又大幅加租。用戶苦不堪言,李嘉誠亦然。


  李嘉誠曾多次構想:我要有自己的廠房該多好,就用不著受物業商任意擺布。

  他的構想,經過長時間醞釀胎動,進一步明朗:我為什么不可以做地產商?

  1958年,李嘉誠在繁盛的工業區——北角購地興建一座12層的工業大廈。

  1960年,他又在新興工業區——港島東北角的柴灣興建工業大廈,兩座大廈的面積,共計12萬平方英尺。

  由此可見,經商應該敢想。許多現實和成就便是由夢想開始,經過努力而達成的。

  夢想可以是基礎,可以是動力,引導我們走向成功。關鍵是切實而行。

  李嘉誠進軍地產業的壯舉就是源自一個“異想天開”的心愿,由這個心愿所觸動,進行踏踏實實的可行性研究,認準地產的廣闊前景,毅然挺進。


  此外,從這里我們得到啟發,當我們扎實地看好一個行業的前景時,就應果斷地進入。

  不然,就會喪失先機。與此相應,當我們正從事的行業前景注定不妙時,應及時抽身。

  而這需要我們練就一雙審時度勢的火眼金睛。

  李嘉誠雖吃準了房地產的樂觀前景,仍采取謹慎入市、穩健發展的方針,他沒有走捷徑預售樓花,而是將此作為出租物業。

  李嘉誠最欣賞香港最大的地產商——英資置地公司的保守做法,重點放在收租物業。置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一直雄踞中區“地王”寶座,擁有大量的物業。只要物業在,就是永久受益的聚寶盆。


  資金再少,李嘉誠寧可少建或不建,也不賣樓花加速建房進度;他盡量不向銀行抵押貸款,或會同銀行向用戶提供按揭。

  他興建收租物業,資金回籠緩慢。但他看好地價樓價及租金飚升的總趨勢。收租物業,雖不可像發展物業(建樓賣樓)那樣牟取暴利,卻有穩定的租金收入,物業增值,時間愈往后移,愈能顯現出來。


  李嘉誠總的原則是謹慎入市,穩健發展。

  李嘉誠預測無誤。據港府公布的統計數據,1959年港府拍賣市區土地平均價:工業用地每平方米104.85港元;商廈、寫字樓、娛樂場等非工業用地1668.44港元;住宅用地164.75港元。


  地升樓貴,李嘉誠“坐享其利”。他擁有大批物業,儲備了大量地,逐漸成為香港最大的“地主”。

胸中始終有一個“全”字

  做任何事,心中都要有一個“全”字,這樣才能辦好事。80年代,李嘉誠先后完成或進行開發的大型屋村有:黃埔花園、海怡半島、麗港城、嘉湖山莊。李嘉誠由此贏得“屋村大王”的稱號。就是全局的整體表現。李嘉誠由此成為獨標一幟的地產大王。


  屋村使李嘉誠在香港地產界名聲鵲起,為他在香港地產界的地位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李嘉誠興建的第一個大型屋村是黃埔花園屋村。


  1981年,李嘉誠就準備推出這一宏偉計劃。

  黃埔花園所用地盤是黃埔船塢舊址,按港府條例,工業用地改為住宅的商業辦公樓用地,應當補交地皮的差價。而當時正好是地產狂熱的階段,按協議的價格,和黃需補地價28億港元。由于代價太大,李嘉誠不得不對此計劃暫緩實施。


  1983年,香港地產業出現低潮,李嘉誠立即抓住大好時機,與港府進行談判。結果他僅用3.9億港元就獲得了商業住宅的開發權。這樣,李嘉誠大大降低了發展成本,屋村的每平方英尺成本不及百元。屋村計劃尚未實施,李嘉誠就取得一筆可觀的價值。就此一點,可見他經商術的高明。


  1984年9月29日,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簽訂。香港前景驟然明朗,恒生指數回升,房地產界又大顯神威。

  因此,1984年年底,李嘉誠領導的和黃共投資數十億港元興建黃埔花園屋村。這樣宏偉的屋村工程在香港地產業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即令在世界范圍,它也足可稱雄。


  據行家估計,整個項目完成以后,李嘉誠及和黃集團能獲利60億港元。如此高的回報,實屬罕見。地產低潮補地價,地產轉旺大興土木,地產高潮出租樓宇(整個計劃分12期,首期1985年推出,1990年全部完成),這就是李嘉誠在香港地產界立于不敗之地的秘密之所在。


  在香港,地盤是商業發展的先鋒。興建大型屋村最關鍵的困難,在于獲得整幅的大面積地皮。

  為此,李嘉誠總是胸懷全局,整天苦思冥想。1985年,李嘉誠收購港燈,其實他“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在意的是港燈的地盤。

  港燈的一家發電廠位于港島南岸,與之毗鄰的是蜆殼石油公司油庫,蜆殼另有一座油庫在新界觀塘茶果嶺。李嘉誠收購港燈后,想方設法將電廠遷往南丫島。


  這樣,李嘉誠運籌帷幄,獲得了兩處可用于發展大型屋村的地盤。

  1988年1月,全系長實、和黃、港燈、嘉宏四公司,向聯合船塢公司購入茶果嶺油庫后,即宣布興建兩座大型屋村,并以8億港元收購太古在該項計劃中所占的權益。這樣,李嘉誠又獲得了兩大屋村。


  兩大屋村最后盈利100多億港元。

  李嘉誠名副其實地“十年磨一劍”。成大事者,很多情況不能大急大躁,而應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機會和創造機會。這就是李嘉誠的重要法寶。麗港城、海怡半島兩大屋村就是如此,對它們的構想萌動于1978年李嘉誠著手收購和黃之時。之后,經過他長期耐心等待時機,用心策劃,其間1985年收購港燈,使其構想向前邁了一大步,1988年方全面推出計劃。


  因此,人們稱道“超人”過人的膽識與氣魄之時,又不得不佩服他堅持不懈的耐心。

  李嘉誠在地產界是一招比一招快,一連打了許多的漂亮仗。

  無獨有偶,嘉湖山莊計劃的推出,也歷經10年之久。嘉湖山莊原名天水圍屋村。

  1978年,長實與會德豐洋行聯合購得天水圍的土地。

  1979年下半年,中資華潤集團等購得其大部分股權,共組公司開發天水圍。

  華潤占51%的公司股權,長實只占12.5%。

  華潤雄心勃勃,計劃在15年內建成一座可容納50萬人口的新城市。

  李嘉誠當時正為收購和記黃埔殫精竭慮,因此他無暇顧及天水圍的開發工作,而整個開發計劃,由華潤主持。

  可是,華潤并沒有房地產開發的經驗,再加上它不懂得香港的商業秘訣,所以最終它的龐大計劃在港府的介入下胎死腹中。華潤灰心喪氣,騎虎難下,公眾股東也是一片哀嘆聲。


  李嘉誠則看好天水圍的前景。他成竹在胸,不動聲色,慢慢地收購了其他股東的股票。

  經過10年馬拉松式的吸股,到1988年,李嘉誠終于控得除華潤外的49%股權。因李嘉誠曾與華潤事先達成默契,所以士氣大退的華潤沒有拋售股票。


  1988年12月,長實與華潤簽訂協議,長實保證在天水圍發展中,華潤可獲利7.52億港元,并即付3/4即5.64億港元給華潤。


  如將來樓宇售價超過協議范圍,其超額盈利由長實與華潤共享,華潤占51%。今后天水圍發展計劃及銷售工作均由長實負責,費用由長實支付,收入二者折中處理。


  風險全部由長實承擔,華潤只等天上掉餡餅。俗話說:“一分勞動,一分收獲。”當然擔風險者入放要高得多。

  天水圍全部工程分七期到1991年完成,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私人屋村。

  僅僅第一期售樓,華潤就已贏得協議范圍中的7.52億港元的利潤。以后六期,華潤等于“額外”所得,而長實的利潤,遠在華潤之上,更是不可估計。


  在這個計劃中,李嘉誠又是一箭三雕:其一是自己大賺特賺;其二是挽救了華潤,并且使它坐收豐厚利潤;其三是搞好了與中資的關系,因為華潤正是國家外貿部駐港貿易集團公司。


  1979年長實擁有地盤物業面積已超過置地,而實際價值卻大有遜色。

  置地的優勢,是單位面積的價值高。

  因此,到1986年1月,雖然長江全系已超過怡和全系的市值,但長實市值僅為77.69億港元,遠遠低于置地的市值(據估計置地市值是150億港元)。


  李嘉誠揚長避短,把發展重心放在土地資源較豐、地價較廉的地區,大規模興建大型屋村,以此來取勝。

  到1990年6月底,長實市值升至281.28億港元,居香港上市地產公司之首。一直在香港地產業坐大的置地公司以216.31港元屈居第三位。


  至此,李嘉誠徹底戰敗“地產巨子”讓置地俯首稱臣。

  在與置地的爭霸戰中,李嘉誠充分運用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戰術。通過避實擊虛,迂回作戰而取勝。

  香港傳媒常用“擎天一指”形容在拍賣市場上競爭的李嘉誠。其實,“擎天一指”指的是李嘉誠強大的經濟實力。拍賣場上的李嘉誠,并沒有財大氣粗、盛氣凌人的氣勢。


  比如土地拍賣,李嘉誠認為不取此幅,以后還有他幅,目的都是發展地產賺錢,“不可持買古董的心理”。

  因此,每次參加競標,李嘉誠總是洞察先機,仔細研究分析,制定出奪標的最高價格,若超過此價,李嘉誠則毫不猶豫地果斷退出。

  有記者在采訪中曾這樣問李嘉誠:“都說您是拍賣場上‘擎天一指’,志在必得,出師必勝,可您有時為何還是中途退出?”李嘉誠幽默地說:“這是因為我心中有數,經商為的是利潤不是為了競爭,如果有利可取就參與競爭,不然就要退出。你們沒有看到我想舉右手,就用左手用勁按住;想舉左手,就用右手按住。”


  耐心等待,搏捉機遇,有智有謀,從長計議,這是李嘉誠的經商訣竅。

  而且李嘉誠從不炫耀自己,也從不自高自大。逞一時之氣,不計后果,這不是李嘉誠的作風,而是某些賭徒的作風。假如碰到這種賭徒,李嘉誠就會退出,以成全對手的風頭。李嘉誠說:“與其到頭來收拾殘局,甚至做成蝕本生意,倒不如袖手旁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李嘉誠: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
福利 | 從這6個關鍵詞,走進李嘉誠的內心世界!
《李嘉誠傳》⑦ | 你的格局,決定了你的生活
華人首富李嘉誠的發家史
1967香港地產大風暴,李嘉誠如何全身而退成最大贏家!
李嘉誠一生最重要的兩次商戰:看他如何狙擊強敵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鱼县| 盐池县| 乌拉特前旗| 开阳县| 民勤县| 菏泽市| 乐东| 高唐县| 环江| 浮梁县| 含山县| 道孚县| 石家庄市| 衡东县| 阿拉尔市| 新昌县| 镇平县| 嘉黎县| 和静县| 临猗县| 瑞金市| 西华县| 崇左市| 灵武市| 巴彦淖尔市| 龙南县| 兴化市| 安阳市| 焦作市| 丽水市| 新密市| 社旗县| 梨树县| 静安区| 遂昌县| 望都县| 张家口市| 亚东县| 仁怀市| 湖口县| 龙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