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癌癥是指起源于上皮細胞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具有細胞分化和增殖異常、生長失去控制等特征,進入中晚期后癌細胞還會向周圍和遠處擴散轉移。
癌癥早期存在一定的治愈率,如果患者能夠及時通過外科手術等方法干預病情,可以獲得較好的預后效果。
但是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癌癥的治愈率會逐漸降低,晚期只能依賴放化療等手段延長生存期。
一聽到“癌癥”兩個字,大家心里都七上八下的,就怕自己不小心被癌癥盯上。
生活中,癌癥的來源也離不開一些致癌物,因此大家還是要注意致癌物的存在!
致癌物來源于自然和人為環(huán)境、在一定條件下能誘發(fā)人類和動物癌癥的物質。
包括:
①物理性致癌物,有X射線、放射性核素、氡及日光中的紫外線等;
②生物性致癌物,有生物合成產物如真菌毒素、生物堿、甙、水和土壤微生物、低級和高級植物合成多環(huán)芳烴化合物、動物和人類激素等;
③化學致癌物,化學致癌物按照作用機理可分為能引起正常細胞發(fā)生癌變的引發(fā)劑(或稱始發(fā)劑)和可使已經癌變細胞不斷增殖而形成可見瘤塊的促長劑。
有些化學物質同時具有引發(fā)作用和促長作用,稱為完全致癌物,致癌作用較強的化學物質大多是完全致癌物。
僅具有引發(fā)作用而不具有促長作用的引發(fā)劑稱為不完全致癌物,較為常見而重要的促長劑有巴豆油中的巴豆醇二酯、苯酚、膽汁酸、某些色氨酸代謝物以及糖精等。
黃曲霉素是目前發(fā)現的最強致癌物之一,其毒性相當于砒霜的68倍,如果長期食用被它污染的食物,就容易導致DNA改變,誘發(fā)肝癌。
更關鍵的是,黃曲霉素需要280℃以上的高溫才能殺滅,普通的煮沸消毒法對它幾乎不起作用。
急性中毒
黃曲霉毒素是一種劇毒的物質,其毒性比砒霜大68倍,比氰化物大10倍,僅僅次于肉毒霉素,是目前霉菌的中毒性最強的一種毒素。
其毒害的作用,對于任何動物或人類,會引起肝臟的主要變化,導致膽管增生、急性肝炎、肝細胞脂肪變性和出血性壞死等,同時人體的脾臟和胰腺也會出現輕度病變。
慢性中毒
長期的攝入少量的黃曲霉毒素會導致慢性的中毒。
其主要的改變?yōu)楦闻K慢性的損傷,例如肝硬化、肝實質細胞變性等,還會出現生長發(fā)育緩慢、體重減輕、不孕不育等一系列癥狀。
發(fā)霉的饅頭
新鮮饅頭買回家不放入冰箱,在暖和又潮濕的環(huán)境中很容易發(fā)霉,產生黃曲霉毒素。
此外,饅頭放入冰箱冷藏時間過長(一般超過7天),也會發(fā)霉,面上會長出一個個霉點,然后慢慢長成一大片,里面含有大量的黃曲霉毒素。
不要以為把饅頭放鍋里熱熱就能把毒素消除,你們知道嗎?黃曲霉毒素耐熱,10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是殺不死它們的,只有超過280度才可以。
變質植物油
變質的植物油中常含有大量的黃曲霉素,比如變質的大豆油、玉米油、芝麻油、橄欖油、菜籽油等,都有可能導致黃曲霉素中毒。
黃曲霉素對于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如果長期使用變質的植物油進行烹飪,很有可能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
未清洗凈的筷子砧板
筷子和砧板本身并不會產生黃曲霉菌,但我們平時使用筷子或砧板后如果清洗不凈,有食物殘渣和水分殘留,就會成為微生物良好的培養(yǎng)基,有可能產生黃曲霉毒素。如果砧板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霉斑,最好更換新的。
發(fā)霉的瓜子、大米、花生
食物發(fā)霉了,是不能吃的,以常見的大米、瓜子、花生來說,一旦發(fā)霉,最好選擇丟棄,大米、花生發(fā)霉了。
往往是從內到外出現霉菌的,以一包花生來說,如果都壞了,直接丟棄,小心里面的黃曲霉孢子飛散出來,引起污染那就糟糕了。
苦味,往往就是黃曲霉毒素,如果吃進了嘴里,最好吐出來,并且進行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