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武志紅有時候有點嘩眾取寵。但是有些思考值得參考。
在最近甚為流行的影片《The Secret》中,“哲人”和“成功人士”現身說法,宣揚著對心想事成的全新注釋:“你的想法是某種頻率的能量波,它會引起相近頻率能量波的共振。如果你有糟糕的想法,就會吸引有類似想法的人,最終收獲一個糟糕的結果;相反,如果你有美好的想法,就可以收獲一個美好的結果?!?/p>
不自覺的心想事成
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心想事成”這個簡單道理,是在3年前的一天。傍晚時分,我走在廣州濱江東路上,心情舒暢。突然,我看到一條運砂船在珠江上緩緩駛過,拖著一條長長的油污帶……我立刻感到悲從中來:這真是一個無可救藥的世界!
這句話蹦出腦海,嚇我一跳:僅僅是一條船帶來的污染,竟可以立即摧毀與我息息相關的那些重大事情帶來的快樂,并得出一個如此悲觀的大結論,我這是怎么了?沉思了一會兒,我捕捉到了這個念頭出現時,稍縱即逝的自我感受——揚揚自得——看,我武志紅多聰明,早就預料到世界是無可救藥的。誰有我這樣的眼光!
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自我實現的預言”。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對某事物做了預言,就會努力在這一事物上實現這個預言,心想事成。
數年前,我和一位小老板在網絡論壇上筆戰。他歷數應屆大學畢業生的種種毛?。嘿I復印紙不講價,談判把價錢談高了,宿舍里臭味熏天……我反駁他:人當盡其材,有人就是在臟、亂、差的環境下才舒服……最后網友們下了結論:如果開大公司,我的觀點合適;如果開小公司,小老板的觀點合適。雙方偃旗息鼓。
一年后,我發現,他并沒有開除過一個人。他解釋說:離開的人當然有,但都是辭職走了,而且都是有脾氣有才干的,留下的是窩囊廢!
為什么會留下窩囊廢?因為他內心中藏著一個預言,一個關系模式:“我行,你不行”。這就導致他的公司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現象——這種現象在我們的文化中又非常常見——能干的,老板排斥;不能干的,老板雖然常訓斥,但留了下來。這就是心想事成的力量和局限。
無法回避的二元對立
事實上,當我們生出“心想”的念頭A時,念頭-A(反向)也會一并產生。例如與我論戰的小老板,他渴望成功,這是A。同時,他懼怕失敗,這就是-A。并且,他懼怕失敗和渴望成功的程度一樣強。
他渴望的成功是超越別人。那么,他越渴望成功,就越懼怕別人比他強。所以,這兩種力量糅合在一起,令他一方面有追求出人頭地的強大動力;另一方面卻只用平庸之輩,事業難有起色。
那么,他在意的到底是公司發展,還是“只有我行,你們都不行”的自我預期呢?當然是后者。從這一點看,他的公司果真是按照他“心想事成”的愿望運行著。
二元對立的現象可以令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人性。在意識層面上,一個人假若強烈地執著于某一意念,那么在他/她的心中一定隱藏著相反的力量,而且強度相同。比如:越外向,越內向。我接觸過的大量案例證明,看起來極其外向的人,其實內心極其孤獨。二元對立就仿佛是上帝跟我們開的一個玩笑,告訴我們,我們越執著于某個意念,相反的力量就越強。
擺脫心想事成的誤區
影片《The Sscret》稱:你若對A不滿,可以忽略A,而去關注B。如果多年如一日地將能量貫注在B上,就可以實現B;而如果非和A進行纏斗,你其實就是在將能量投注到A上,而最終被A所控制。聽上去這一說法很有道理,但問題是,所謂的B常常是-A,即A的對立面,這時我們仍然是在與A進行纏斗。
那么,該如何化解人生悲劇對我們的影響,從糟糕的心想事成中解脫出來?答案是擺脫對“反相”的執著,承認并接受真相!
人生悲劇的真相會令我們痛苦,于是我們很容易去否認悲劇的真相,以此減輕痛苦,努力制造“反相”。要終結這種消極的心想事成,最有效的辦法是接受真相。認命之后,才可以把能量從對這一不幸的糾纏中解脫出來,這時,我們才可以玩積極的心想事成的游戲。
如何心想事成
與“積極的心想事成”接近的心理學詞匯,一個是“積極賦意”,一個是“積極想象”。但這兩個方法,都不是忽略消極的A,而是去發展積極的B。相反,都重視與消極的A背后的真我的溝通,并最終促進內心的和諧。
我們都在追求成功而幸福的人生。但在我看來,除非我們能感覺到別人的真切存在,否則我們對幸福的渴求就總是一場空。因為,幸福勢必意味著與另一個(群)人關系的和諧。我們太想著自己的欲念時,別人還存在嗎?正如德國心理學家弗蘭克所說:“當一個人努力做一件事或真心關愛另一個人時,幸福便悄悄來臨了。”
在自我成長之路上,加法固然重要,減法同樣也重要。我們必須去認識自己的內心,去碰觸那些消極的不幸的內容,而不是簡單地忽略它們。了解它們,也恰恰是為了放下它們。
積極賦意和積極想象
積極賦意是系統家庭治療的手段之一。每件事情都可由不同的方面去認識。換一種眼光去體會,就有不同的感受。例如妻子怨丈夫只管工作不顧家,治療師可解釋為“丈夫對家庭很負責任,勤苦工作想多掙錢改善家里生活”,“他不關心我”可以被重構成“我需要他更多、更好的關心”。把負面的責備變成正面的期望,使對方能夠接受并改進。積極賦意可以幫助當事者以另一種眼光來了解、評價對方,往好的一方面去解釋,使其能理解對方,從而能接受現狀。
積極想象是榮格發明的一種通過一定的自我表達形式,吸收來自夢境、幻想等無意識內容的方法。目的是喚醒人格的不同方面,在無意識和意識之間建立起一種交流。步驟是:
1.誘導出寧靜的心靈狀態,不做任何判斷,只做自然觀察,注視著無意識內容自發浮現和展開。
2.用諸如繪畫、雕塑、舞蹈或其他的象征表現手法,把這種體驗記錄下來。
3.意識開始積極與無意識對峙,無意識產物的意義及其信息被理解,并與心靈的意識狀態和諧一致。
4.一旦自我和無意識相互妥協,個人能夠有意識地生活。 (原載《心理月刊》 文/武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