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學派治療法~個別心理學壹、前言 心理學論壇 Bz0l
I&}TZ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現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學者,也是「個別心理學」的創始者。阿德勒曾與弗羅伊德合作過十年,后因對佛氏的泛性論不能茍同而拆伙,繼而發展自己的人格理論。其學說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并強調「社會意識」。
(ON8`)^1y?
D8Uf(NV心理學心理學y|+n @ g8u F0\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在幼兒時期,就漸漸形成一種生活模式,根據此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主觀目標,但每個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一個人的主觀目標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過程應以每個人的特殊心理經驗為對象,故阿德勒的心理學被稱為「個別心理學」。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I7dDM:M7ds
.O&}t.x5zblog.psychspace.com 阿德勒強調人格的統一,認為人類可以從整合與完整的觀點來了解。此種看法強調人們的行為有其目的,認為我們的未來遠比過去重要。我們是自己生活的主角與創造者,并以獨特的生活方式來表達我們的目標。我們創造自己,而不僅受到幼年經驗的塑造。
?t/M$[SQ#x5Fb%F心理學心理學論壇Ae/@gSjkSZ rF+G
阿德勒心理學與行為科學新進的發展有顯著的相似點,而目前阿德勒學派再受到重視,不只是舊學派的復蘇而已,事實上是其它治療學派一直在想法與技術上受到阿德勒學派的影響。
~%_3mt&cA
Z8nK心理學
V9?‘WUq@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
4`r?hA.Y8jB5t1hblog.psychspace.com貳、生平事略
,u-|tJ g.|(UC心理學
(tG^$NYG-W
W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 阿德勒1870年生于維也納,其父為猶太商人,六個兄弟中他排行第二。從小因患脊柱癥(rachitis) 而身體羸弱、行動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窒息。三歲時,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兩次被車撞的經驗,使他十分畏懼死亡。五歲時,因得了肺炎,痊愈后決定當醫生。求學時成績平平,數學成績極差,然因父親不斷地支持、鼓勵,他終成班上數學最好的學生。1895年進入維也那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初為一眼科醫師,他特別注意身體器官的自卑,認為它是驅使個人采取行動的真正動力。心理學論壇VT‘S?$I ca
Y[
心理學論壇0A&H|Ic1G%Yk.z:r
1902年因讀了佛氏「夢的解析」而深受感動,遂參加佛氏所主持的研討會,曾在精神分析學會居重要地位。后來因「戀母情結」學說上的意見與佛氏沖突,便于1911年離開佛氏。之后組自由精神分析學家聯誼會,開使走向個體心理學之路。心理學SUjwz7C.J;fk~
V_SV$g@心理學 1912年阿德勒發表論文「神經質性格」,推出自己的學說和主要概念,奠定個體心理學派的基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Adler擔任奧國軍隊軍醫,戰后對兒童輔導產生興趣。1919年他建立「學校心理衛生中心」,是維也那學校制度中第一所輔導診療中心,從事問題兒童及其家人、學校教師的諮商工作,它相當于現在的諮商中心,由醫師和教師共同參與。1924年在維也那召開第一屆個體心理學大會,自此以后幾乎每年一次。1926年將個體心理學介紹到美國。1927年出版「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際」(其人格學說概觀的代表)及「了解人性」。1931年在維也那創辦第一個個體心理學實驗學校。1935年定居美國,并開業為精神科醫師。1937年受聘赴歐洲講學,由于過度勞累,心臟病突發逝于蘇格蘭阿伯丁市的街道上。
6Sd6SH!n p
z+x$g`4W心理學心理學"G`sIl+L[4_\&n
心理學R}R-]dE6xO/KY
(r!j"GE9jH:m心理學阿 德 勒 的 生 平 概 況 表(1870~1937)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DN*_ q8D
Z4S0j‘y;P心理學1870年 出生于維也納,排行第二。父母皆為猶太人。
*~W
Vo{(}Y e心理學 blog.psychspace.comBb |iHJ2BC
1875年 得了嚴重肺癌,痊愈后決定當醫生。 心理學U:W"Jx~:r‘V
blog.psychspace.comdHr A
eA
1895年 進入維也納大學取得醫學博士,為一眼科醫生。 心理學 c ^y!@t2B
,G*C2f"MM(PhHiy心理學1902年 參加弗羅伊德所主持的研討會。
y
~l+n;Slimblog.psychspace.com
$q_*bIXsFblog.psychspace.com1911年 因與弗羅伊德理念不合而離開佛氏。之后走向個體心理學之路。
/H7h`"e/]!b [ K,w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 心理學‘XEJTEm
1912年 發表論文「神經質性格」,奠定個體心理學派的基礎。 心理學論壇y|!owO MKQ6w
Qm Xo ^3`#F+q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1919年 建立「學校心理衛生中心」。 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UbResR"H
{&Xj
Vho5@`+@O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1924年 在維也納召開第一屆個體心理學大會。
%Tgthl/J-H2iJblog.psychspace.com
e uO!b8]F&W!LQyx心理學1926年 將個體心理學介紹到美國。
f`i1U&Z.y@L心理學 :\6lfX
U1S)sl
h+R
1927年 出版「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務」及「了解人性」。
cs)n3q[%b"] XMo心理學
&V4s!a
}#jq/XV:}
m心理學1931年 在維也納創辦第一個個體心理學實驗學校。 j)up‘_j^ _d‘Z
心理學論壇(F mR-I~
1935年 定居美國,并開業為精神科醫師。
fmh5gu 心理學$\.]m#Q2E7A
1937年 心臟病突發,逝于蘇格蘭阿伯丁市的街道上。
%P
E`2G1zK&S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 心理學,F*rAN9Jd3n?2T1Jy
E6H{B F心理學參、理論基礎blog.psychspace.comx
r?5Q
^1Q u8F
~_d;~9W7Hp+}[9}心理學一、性格
:wGx;e!x+Z*as心理學論壇blog.psychspace.com)wR)T7U,L)L(C3YHH
阿德勒將性格(character)定義為:一個人嘗試去適應他所居住的環境,因而顯現出來的特殊作風。性格特點是一個人的整體人格(personality)在獲取認同及意義時,所使用的工具和計策,其在人格中的存在就等于是生活「技巧」。性格特點并非遺傳,他們好比是一種生存模式,使人能夠不經過有意識的思考而過活,而在任何情況下表現其人格。blog.psychspace.comj O7AiFhA
}6Ph/^~/|"t5yy rqG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 阿德勒認為,「凸顯于人格中的任何一個性格特點,一定切合每個自幼即開始成形的心理發展方向,它可能是一條直線,也可能轉折及改道;若是第一種情形,小孩就會沿著直線努力去了解他的目標,并發展進取、勇敢的性格,性格發展的開端通常都有積極、前沖的特點;......若是第二種情形,我們就會看到完全不同的小孩,他知道有反對者存在,所以要小心,此時他會嘗試改道(不直接接近,而是利用機巧),以達到被認同及獲得一時權力的目標,他的心理發展與此改道的偏離程度有關,他是否因此變得過份小心、是否配合或逃避生活的需求,全視上述因素而定。.......兩個人行為表現雖不同,目標卻可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小孩和環境中的任何互動,都會反映在他的人格中;因為小孩通常沒辦法對外界的影響表示任何批評,所以周圍的大人既不了解他們、也無法幫助他們,再加上他自身對障礙的反應,就構成他的人格。
E%B:swUN&m)Z"Mblog.psychspace.comp0O7N/eek9F2b
阿德勒對人類的分法有兩種:分為樂觀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或攻擊者與防衛者。他認為樂觀主義者的性格發展大多是直接式,而悲觀主義者則相反,是由兒時經驗及印象而得到「自卑情結」的,同時,他認為睡眠也是衡量個人發展的絕佳標準,因為一個人如果睡不安穩,顯然是害怕危險的發生,這種連人生自然現象(睡眠)都抱著敵視態度的人,明顯就是悲觀主義者。另外,他認為攻擊者因為不受社會的贊同,往往會轉成防衛者,這兩種類型都有缺點,如攻擊者兇暴、殘酷,防衛者好批評、猜忌。
Cf-d uQ6jyblog.psychspace.com
/~:`.n}Fblog.psychspace.com 阿德勒對性格有特別的看法,大致分為激進性格(攻擊性性格)、非激進性格(非攻擊性性格)及其它三類;一般說來,當一個人追求權力及優越的目標,以公開與他人為敵的方式呈現,連對方都可直接感受他的敵意時,就屬于激進性格;相對于激進性格,非激進性格以自人群中撤退的方式,來操縱關心他的人,這種表面上不傷害別人的形式,其實同樣隱藏著對人的敵意。以下大致說明這些性格。心理學p.d
Hr&T&[7J
J].s-z9e0R|心理學論壇(一)激進性格
*aP5_ s$x3RR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
&_{f%}]9V"u2wleblog.psychspace.com虛榮(Vanity)
+o8b]:@*Lblog.psychspace.com虛榮會引人去做一些只重外觀而不重實質的無益工作及努力,使人經常想著自己,或別人對他的看法,這遲早會使人失去跟現實的接觸。
zP
~%MTC |"iblog.psychspace.comblog.psychspace.com|3M(_ PqY
虛榮最常使人去干擾別人,那些無法在自我虛榮中得到滿足的人,常努力去阻止別人充份展現其生命。
Gf`9?]l.ablog.psychspace.com
F2O/` Q,w8d k
hblog.psychspace.com有虛榮心的人總是知道怎樣把錯誤的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他自己總是對的,別人總是錯的,他們對別人的生命毫無貢獻,只是一味的抱怨、找借口,不計一切代價維持個人的優越感,并保護他們的虛榮,免得遭受羞辱。
.p5H7ZhFo K:|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
g-RjI(}Z[%V心理學嫉妒(Jealousy) 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XY
v]:u
嫉妒有千百種形態,它可能表現在不信任、暗中襲擊別人、從批評角度去衡量別人、經常怕被人忽視、自毀、死硬的頑強、限制別人的自由、征服等,那一個獨占鰲頭,就全看當事人在形成嫉妒情感前為社會生活所作的準備。
Wr‘\O+i6k!wv心理學b,j(]H.sG*D
[
嫉妒也可能抱著譴責別人的目的,凡此種種形態都導向一個結果:剝奪另一個人的意志自由,把他拘在一個常規里,或把他鎖起來。心理學1Y+QI*H8tm:t:Y oI
C
blog.psychspace.comN
h OP-q5m
眼紅(Envy)
X v‘}(@M5I"n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只要有追求權力及追求支配存在的地方,「眼紅」一定存在。個人若達不到目標,其間的鴻溝會產生自悲卑情節,這份自卑感壓迫他,對他的整體行為和生命態度造成影響,他會開始把時間花在注意別人的成功,思考別人對他的看法,或者別人已經如何成功等事務上,他經常覺得被忽略,感到受人歧視,由于他難得費心去同情別人的處境,所以他對人性了解極少,也不會因自己的行為使別人受苦而嘗試改變自己,最后他可能會見旁人痛苦而感到高興。心理學論壇8p:BZA-k0J6@‘EB
心理學N,@;K)E
x9~‘|2eH
貪吝(Avarice)
9P0f(|-iN-xblog.psychspace.com貪吝者在周圍筑起一道圍墻,以保護那些可鄙的財物,在今日文明中,差不多每個人都帶著一點貪吝,其實這也是個不錯的特質,如果每個人都能吝嗇時間、體力,就等于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就怕被誤用,將自己的工作重擔轉移到別人肩頭。blog.psychspace.com9RK EB8INc
心理學"RmaZ%p4?5B
恨(Hate) 心理學論壇3F c
\!H)@/o6MI
恨通常不會公開表露,它類似虛榮,知道如何給自己戴上面具再顯現,有時恨以溫和的形態表現,例如「不信任人」、嘮叨、怨懟就是一種掩飾形態,一個人懷恨的程度和嘮叨程度,可說是此人個性的最佳指標。
;Wg Qw|/Bz f心理學論壇
1@4h \[x%A8S%f?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犯罪性疏忽 blog.psychspace.com%qt#|(QD Y+{4O
當一個人把個人小事看得比別人的利益更重要時,他才會對可能給別人造成危險毫不掛慮,而這就是我們衡量一個人「敵意」與人道的「索引」。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W/n6\-De
OK%x{
blog.psychspace.comY;u7~Hmf
(二)非激進性格
sT[4G.m"_uW&WR心理學
v0h~9h"Px
T心理學孤僻(Seclusiveness) blog.psychspace.com yJz%z P6b\} sU
這種人會刻意對人冷淡,利用每一種可能在自己與人類同胞中制造距離,我們可以從中發現虛榮及野心的暗流-他們意圖強調自己與社會的不同來提升自己,但他們最后贏得的也不過是幻想的榮耀罷了,在這些彷佛無害的放逐態度里,明顯帶有爭斗的敵意。
:gS3r;d5Fi.B}心理學
S/@%iX ~;t‘K%]7?9}@Fblog.psychspace.com焦慮不安(Anxiety)
VG|%n|#~j9e厭世的性格常滿布焦慮不安的色彩,他們常常感覺自己是某種敵意下的迫害者,他們相信有什么東西使他們異于常人,「害怕跌落」就是他們表現在外的態度,其實他們和追求權力及優越目標的人一樣,焦灼不安是強迫別人走近他們并陪伴他們的明顯招式。心理學l R(T q;V2U9r3W
心理學論壇-vL/tV:@/I
懦弱(Faint-heartedness)
0jjFGy$w7|blog.psychspace.com這種人覺得每一件面臨的工作都特別困難,他們對自己完成任何一件事的力量沒有信心,他們表現的外在形式必然是行動遲緩,結果不但無法很快完成工作,反而可能保持不變;除了行動遲緩,懦弱性格還有過度慎重、過度周備的表現,這些都只是為逃避責任才有的行為。
yRU3e8F uq
%U:Z6m1Fn-B心理學粗野不馴(Untamed Instincts) 心理學8Uub-R_Qa2cBD
有些人的個性可以用粗魯(uncouthness)、或極度缺乏教養來說明,他們的言行表現骯臟凌亂,不做一件有用的事,似乎一意破壞和冒犯別人,他們的粗野行為始于幼年時期,他們的性格很少是直線發展的;藏在這種行為的底層,是這種粗俗者會見朋友的明顯惡感,每個粗俗而令人不快的人都希望遠離生命,而且他們都厭惡合作,粗野行為是他們逃避人類的最好方法。blog.psychspace.com!m4ya}5K
Z"n
qO/F`2_心理學論壇(三)其它
6S4QX6s;bt3N)e K6Mblog.psychspace.com心理學論壇"u|^8h3S3{7eXx~
愉快(cheerfulness) VapT(a(o$U
r2Uh7o
有的人常常神采奕奕,永遠不會優慮,與人相處時擅于把這種愉快散發出去,使人生變得美麗而有意義,我們通常會認為這種性格是社會感的高度發展。
l ]8agxsJ!`W~blog.psychspace.com心理學論壇t^`S u z5I2j9S
思辨力的匱乏(thought processes and ways of expression) !QpN
R*}P
有的人所思所言,滿是格言、諺語或專門術語,他們在判斷、批評別人時缺乏感同身受的心思,這足以證明他們心靈阻滯。心理學Te.Wu n
blog.psychspace.com"Kw.zY3e‘e/YY1tK
學生式的不成熟(schoolboy immaturity) lZ%oP!R8b1EkW
有些人的發展生涯似乎停留在學校的某階段,他們表現像個學生:迫切的聽講,等待機會一抒己見,讓別人得知他對當時的議題亦有所知,并等待好的分數來肯定自己,他們只適合處在固定不變的生活形態;假如他們恰好缺少同情心,就會顯得尖酸刻薄、難以親近,或是流露出想扮演萬事通的意圖,依個人偏頗的規則與公式對事情作貿然的分類。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L^ upF"u
jnWx]3cEZ心理學腐懦及原則至上者(penants and men of principle) 心理學(O*Fg)U1xTp rO
這類學究型的人,事事都依據原則,且謹慎地逃避一切變化,因為他們常覺得沒有安全感,所以必須把生命塞進幾條規則與公式中,他們才不會害怕生命,當無公式或規則可依循時,他們只有逃跑。)u"Mjw‘q6o
wIln
s/^|6Xu4` C心理學論壇順服(submissiveness) 心理學論壇Qz nY$p;S
這類人大概不能適應主動的位置,他們只有在遵從別人的命令時才會顯得舒適自在,他們逢人就鞠躬,仔細聆聽每個人的話,不多加衡量、思考,只是聽命行事,且一味附和,他們認為順服是一種榮耀,有些人甚至在壓抑自己中找到快樂,可以說他們是在壓抑自己中為人生問題找到解答。有些人已經被奴隸性到只有感謝某人時,他們才會快樂,他們彷佛為人的原諒而存活于世,但我們不應以為他們高興這樣,其實他們多數是不快樂的。
"fH/vf#M$| y心理學另外,阿德勒認為女性被灌輸的人生法則是順服,即使她們不能從中獲得任何好處,她們仍深信不移。解決這些困難的通路就是兩性朝平等方向努力,也許目前還是理想,但它至少是衡量人類文明進步的標準。blog.psychspace.comG&H5Smoa-s,x
"D2Oz5U?3rlM2i心理學專橫霸道(imperiousness)
$^1r,z3Yl#FJ&t/S s心理學論壇這種人通常有強烈的支配欲,喜歡擔任領導的角色,所以當他們需要服從別人的命令時,他們往往顯得緊張不安,如果我們恰好需要一名領導者,就可以往這類人中去找,不過他們在團體中不能發揮他們的一份力量。終其一生,他們把自己拉到極現,直到用某些方法證明自己的優越,才會休息。
L&kZ7hLU
;N0rQ‘u3WmhL$\h命中帶煞(hard lack) blog.psychspace.comn
} v0f7mU$jz
這類不幸者的傾向是,以其惡運為榮,并把它當作某種超自然力量所致,其實這只是頑固的虛榮在作祟,只有認為自己是萬事萬物中心者才會如此夸大;他們看每件事都過份嚴重、悲觀,我們不難了解他們何以事事不順,他們不僅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愁苦,也使別人變得愁苦,所以人人譴責他們是掃把星。虛榮是其不幸的根源,而「處不幸」則是這種人用來顯得不同凡響的一種方法!
] ? p‘`&M0h!w
!MqN"hH5i0V:~{-s心理學宗教狂(religiosity) @q1S&I,?}[
在他們的看法中,認為藉用人工的方法和一些特別熱切的祈禱和宗教儀式一樣,能使自己和上帝更靠近,也就是說,上帝除了全心看顧他們之外,別無他事。他們接近上帝的方法一如他們接近人類,只是抱怨、發牢騷,而從不設法自救或改善環境,他們覺得合作只是別人的義務。
t{ vKPCG心理學
}oqQ V/V,h@R心理學二、生活的意義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H(j:c q$q&h
心理學論壇?"] v p$l,zdh
阿德勒認為,生活的意義在于奉獻、對別人發生興趣以及互助合作,如果他不能體認人類的重要性是依他們對別人生活所作的貢獻而定,那么他就很容易孕育出錯誤的意義。在生命開始的第五年未了之際,兒童已發展出一套獨特而固定的生活模式,這就是他處理問題與事物的模式,即使這模式錯得一塌糊涂,會不斷帶來不幸與痛苦,他們也不會輕易放棄,除非由受過訓練的專家來幫助發現最初的錯誤,并從旁建議一種較為合適的意義。以下是三種容易使人賦與錯誤意義的情形:
&tHu.e
B0Uvblog.psychspace.com
j7m-iV_(Fblog.psychspace.com(一)器官缺陷的兒童:大多數器官或內分泌腺有缺陷的兒童,常因為別人無法了解他們的困難,使他們變得只對自己有興趣,而成為失敗者,但是有些人卻能夠奮力克服身體及外在環境的限制,而對我們的文化有杰出貢獻,所以,光看肉體是無法判斷其心靈發展將會變好或變壞。
%~1S8f-W"hC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心理學%q‘_4F
a:Q%y8oM
(二)被驕縱的兒童:他們多會期待別人把他的愿望當法律,他不必努力就會成為天之驕子,所以當他進入一個眾人不是以他為中心的情境,且別人也不是以體貼他的感覺為目的時,他就會覺得世界虧待了他;當他們長大后,如果別人不再對他們諂媚或順服,他們往往覺得社會對他們充滿敵意,而想要施與報復,此時如果施與處罰,只會更加強他們「別人都反對我」的信念。
/CR
f8x4Y.aM心理學blog.psychspace.comQ9a]:Dn*jG5Z_+q
(三)被忽視的兒童:他們從不知愛與信任感為何物,只因社會曾對他冷漠,他就誤以為它永遠是冷漠的,所以他不但懷疑別人,也不能信任自己,當他面臨生活問題時,他總會高估其中的困難,而低估自己應付困難的能力及旁人的善意與幫助,他們多數會成為失敗者,其中大多數出身為孤兒或私生子。
;\f#a/Q%Qn7DB心理學心理學#s;c‘Md q6V1{RE
三、自卑感與優越感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a‘h-PC [u5AJA(P`
"ICP,z6Q^
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優越感即是自卑感的補償。一個健康、正常的人,當他的努力在某方面受到阻撓時,他就能在另一方面找到新門路,爭取優越感,例如人類是所有動物中最弱小的,所以人類需要比其它生物更多的團結與合作。但是有些人卻訂了錯誤的目標,使用錯誤的方法來追求優越感,將他們的努力轉向生活中無用的一面,真正的問題卻被遮掩起來或摒除不談,例如缺乏勇氣的人,因為不覺得自己強壯,所以他們總是逃避困難,透過避免戰斗,他們得到一種比本身更強壯與聰明的感覺,這種優越感是他們用來逃避自卑感的方法。人類追求優越感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因為我們永遠不會滿足于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這正是我們對文化的貢獻。
+cH#tB
A
R;D {(V心理學論壇心理學論壇9R8Ev}5]J9KL.Wv
四、生活方式
}h4a_N)N9G/@
{-L*pOH }*^)U/_ W O心理學 每個人在不同的情境底下會發展出不同的生活方式,當他處在一個有利的情境底下,我們便很難了解他的生活方式,當他遭遇困難時,我們便很容易看清他的生活方式;有時我們只需和他談話并使他回答問題,就能夠預知他的未來。要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必須減少他的自卑感,實際上我們也不愿意完全根除自卑感,因為它是建構某些事物的基礎,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改變他的目標。早期回憶是了解生活方式方法之一,除此之外,我們還可藉由家中排行來了解。
}\n6NhW5q心理學論壇
g1zrw;E心理學論壇五、社會興趣
‘o-l/v L3ER mq%s;kn心理學論壇 指個體覺知到自己是人類社會的一份子,以及個體在處理社會事務時的態度,包括:為人類追求更美好的未來。隨著社會興趣的培養,自卑與疏離感會漸漸消失。人們由共同參與活動與互相尊重而表達出社會興趣,此時他們是往生命的光明面發展,而未具社會興趣的人會變得沮喪,生活在黑暗面。blog.psychspace.com7w0@E;a`*` r
[:k-O A1_*CI*zvblog.psychspace.com六、出生別與手足關系心理學論壇k$_$s Gv
在同一個家庭長大的孩子,雖然同樣受「家庭星座」(family constellation)的影響,但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卻因出生別而有不同。以下是四種心理位置:心理學論壇2F nj7QZh2G
5?{4V|!al)\
(一)優勢的長子(女):每個長子都曾經歷一段獨生子唯我獨尊的時光,通常會受到大量的關懷與寵愛,直到第二個孩子出生。他們通常喜歡搬弄權勢,并過份夸張規則和紀律的重要性,但也可能發展出喜歡幫助人、保護人的性格,或具有善于組織的才能。blog.psychspace.com/^E^jg8XwA W+o-gL
+OG|W#je lSyblog.psychspace.com(二)壓力下的次子(女)或中間排行:因為他一出生便須與另一個孩子分享父母的關懷,所以他比長子易于與人合作。次子總是不甘屈居人后,他努力奮斗想超越別人,好像時時刻刻在參加比賽,他通常都比長子有才能,且更成功。
x)~ VV‘k3NW Y心理學論壇
c&V&Wg.h8H:S;Zzo8S心理學論壇(三)極力超越的么兒(女):父母對么兒總是特別細心對待,因為他們既年幼又弱小,需要別人的幫助,但他們并不喜歡當最小的孩子,因為最小的孩子不值得信賴,沒有信心,所以他想證明他樣樣都能做,因此他特別重視權力的追求,他往往會成為家中最能干的人。但是有些么兒被塑造成最年幼的超速者,一直想打敗所有的人,所以他要在具有競爭的環境中才過得愉快,他只有犧牲別人才能維持精神上的平衡;另一種么兒就像碰到障礙的馬拉松選手,當他碰到困難時,他會從旁繞過,當他們喪失勇氣后變成徹底的懦夫,所以他們常處在自卑的壓迫感中,為終生難與生命妥協而苦。blog.psychspace.comzv J%QO3u
心理學論壇$qIu7hU‘h?.z)I
(四)備受保護的獨子(女):由于父母將希望全擺在唯一的孩子身上,所以有時他會變得依賴,由于他常是眾人注目的焦點,所以他很容易覺得自己真得大有價值,當他不再成為眾人注意的焦點時,他的人生態度便很容易發生錯誤。獨子的父母通常會特別謹慎,對孩子不免表現出過度的擔心,使孩子容易把世界想成充滿敵意的地方,所以他對每一項需要獨立自主的工作都感到困難。另外,女孩間長大的男孩也很值得探討:如果他是長子,會有被很厲害的女性對手緊跟不放的感覺,如果他是么兒,很可能會成為玩物,如果他正好排行中間,他會腹背受敵,一般來說,他們都不太討人喜歡;但他也可能強烈反抗這種氣氛,時時防衛自己,免得受女性的駕馭,他覺得他必須顯現自己的不凡與優越,所以他常顯得緊張,他會往極端方向發展,不是非常強壯就是非常軟弱。同樣的,在男孩間長大的女孩也是一樣,不是非常男性化就是非常女性化,她會常覺得無安全感與孤立無助。7{;v
@P0N
3g ua$^C;Z_
肆、治療歷程blog.psychspace.comr
I@i{ n
心理學論壇6|V^8h1W;? C
一、建立治療關系
.^`0f[?!b S!Q;? 阿德勒學派的治療者與當事人是合伙關系,促進此關系的方法是,協助當事人去察覺自己的資產與長處,而非一味探討他的問題與缺點,因此在起初的階段里,諮商員會借著傾聽、反應、尊重、相信對方能夠改變及表達真誠等方式,建立起治療關系,初期主要使用的技術是投入與傾聽、確認與澄清目標及運用同理心。
q.@P3~7Y@RA心理學
wD"_R"t+v心理學論壇二、探索內心動力
"J
s3I%P;P
o4lblog.psychspace.com 此階段當事人有兩項目標要達成,一是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二是了解此種生活方式對自己生活中各項功能的影響。此時,諮商員借著探索當事人生活上的各項功能而對他做初步的評鑒,此評鑒能有系統地描述當事人家庭中的原有成員、他們彼此間的關系及其生長的環境狀況。評鑒收集的資料包括家庭星座、夢、幼年回憶及偏好選擇等,收集完后應分別做摘述,再配合完整的生活方式評鑒問卷加以解釋,這份摘要應包括基本錯誤的分析。評鑒當事人的生活態度后,接著是鼓勵對方檢查其錯誤知覺,向自己的定論挑戰,并把自己的優點與才華詳細作記錄。
H9xVb5F+Zy,^Pblog.psychspace.comGYw&BVrT
三、鼓勵洞察
-Xy2B^p%fC7r)y/x 阿德勒學派雖注重支持,但也強調面質,諮商員會鼓勵當事人發展出洞察力,以察覺錯誤的目標與自我挫敗的行為。解釋是促進洞察的技術,其重點是放在當事人此時地的行為及意圖中的期望,解釋與生活方式有關,即在評鑒當事人的生活方式后,借著解釋令當事人察覺其生活的方式、目標與意圖、其自用邏輯、此等自用邏輯如何運作以及其目前的行為。N%G8Hojt!K
心理學4p?;| V"W"q8@I
四、引導與協助
._A&J sjTa5MM9h心理學 此階段常用的技術包括直接法(immediacy)、欲擒故縱法(paradoxical)、彷佛法(acting as if)、潑冷水法(spitting in the client‘s soup)、把持自己(catching oneself)、觸鈕法(push button technique)、避開陷阱(avoiding traps)、設定任務與承諾(task setting and commitment)、中止與總結(terminating and sumarizing the session)等。其它合適的技術還包括忠告、家庭作業、幽默、沉默。心理學#`_9I9Z?;Zy
)Nn7n3LkK伍、應用領域
@C8?\$~mblog.psychspace.com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w‘B9_ph
阿德勒的諮商模式乃屬短期諮商,是成長模式而非醫療模式,故可應用在不同層次的人、不同型態的諮商情境。許多諮商模式及治療,如:兒童輔導、親子諮商、家族治療、婚姻治療、團體諮商、兒童青少年個別諮商、文化沖突、矯正與復健諮商、藥物濫用防范計劃及社會問題等,舉凡教育、親子關系、婚姻及社會問題都有阿德勒的影子。接下來,就其中的家族治療與兒童團體諮商作較深入的介紹。-n9me e0}0t C
Y9n
u6Se.C)Y#B心理學論壇一、家族治療
0mk H(A1u{/iv1f1.目標:不在改變個人,而在教導家人如何共同生活。刺激其社會興趣并學會彼此鼓勵,對家庭有一份歸屬感與責任感。
!ki
`q3pd2.首務:觀察家庭動力。家庭動力包括家庭結構與家庭功能。家庭結構指家人個自所占位置及家人如何被放在一起。家庭功能指家人間的互動及表現。eD~PJPry#z
3.觀察家庭動力的重點:
ybk*Kj‘r%K‘kwa.家人的距離與親密度
9ck)C&y#P,c"B$c心理學b.家中成員的力量、權力分配
^vW
s}{x1L.P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c.在家中不同的位置對彼此的期待
8\:nlb
s"^2z;v+j*tblog.psychspace.comd.溝通型態為何心理學"_._/x
U{-G`UC
e.家人對事情「主觀」的解釋心理學 c
Y5J/D9ia[2o
e
;L7@"B-Fl心理學論壇二、兒童團體諮商
x7m$O`e0Y心理學心理學論壇 o R fkB+KH#e
(一)理論基礎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X:A*z`9H M(C
阿德勒乃第一位利用團體方式從事兒童團體輔導工作的學者。他認為人天生有一種「主動關心周遭人、事、物」的潛在傾向(他稱之為「社會興趣」),此種與生俱來的社會興趣,影響兒童人格的發展,任何適應上的問題,都與兒童如何在團體中覓求歸屬感有關。接下來就國內一份論文研究「阿德勒模式兒童團體諮商」(楊文貴,民76)簡單介紹兒童團體諮商的過程與模式:
Y.l3UF^*V心理學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 Ht%?3E X$Y^~
(二)過程心理學:Jl5hq2J6\5Na"AD
按阿德勒諮商模式的四階段:心理學)h,K6H
Yrma,S.ZdC6T1F
a.建立平等良好的諮商關系:可用游戲打破僵局,再使諮商員與兒童對團體目標有一致的認同,并提高凝聚力、歸屬感。此階段包括團體規則的說明,并承諾遵守。心理學論壇Mu*g3m,A7c
b.心理調查:探討兒童對自己設定的生活目標,找出在其所處環境中,采取什么樣的策略,首先搜集兒童的主動表現,如:他的抱怨、他的感覺、他的困擾、他的問題....等。再者,調查其客觀情境,如:他在所居住的環境中扮演什么角色?他和同儕關系如何?其家迎中的交互作用怎樣?之后可進行「生活型態調查」,包括家庭星座、家庭氣氛、兄弟姐妹的象征、早年記憶.....等。 @D2O"RZ-r/s.jt
c.洞察與解釋:協助兒童洞察自己生活的錯誤目標,并予以解釋,此階段可以輕松的說故事、皮影戲....方式及一系列的問話來觀察兒童的「認知反射」。此種「認知反射」通常包括:微笑、露齒、低頭、尷尬的笑或眨眼等。
9ocO.HySR&t"L
O心理學論壇d.重新導向:與兒童共同思考,幫助兒童了解除了自己目前表現的令人困擾的行為外,尚有其它正向行為可選擇。此階段另一要務乃為兒童找尋「重要他人」。藉「重要他人」的鼓勵與支持,才能使兒童認知上的領悟與一時興起的豪氣維持下去。
Y8v)e
A7O]1_K心理學心理學*|A5[T‘_6[^/M.N)~3g
blog.psychspace.comu"UQ-`_BZ‘gF6Jl;m
陸、評價與貢獻blog.psychspace.com/pdZ6v(_7Y0}Y2?9x
心理學論壇1v+S*F? N)w
一、正面評價
^{8t&m‘Q心理學1.認為人是天生的社會動物,人的行為乃受社會驅力所推動,而社會興趣乃人格形成之要素,使心理學者注意到社會變素的重要性,并助長了社會心理學的發展。心理學 c)U$E^A%J"PD%KXDB
I
2.最早提出「創造性自我」的觀念。
L
P1X!A
tQ]c心理學3.一個人所做的一舉一動代表著他自己特有的生活格式。
D6LB!zR H9\blog.psychspace.com4.認為意識是人格的中心:人是一個自我意識的個體,他能充分了解自我實現的意義,從而計劃并指引個人的行為。Nd!S3M6u
5.「學校心理衛生中心」的最早設立者之一。心理學b0Uhk j#`gS
6.阿德勒轉變了佛氏人格發展的重點,而將重點放在社會的需要與社會文化的影響力。blog.psychspace.com Usb4G7j1M
7.創設了人本主義的人性理論:人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不必受命運支配。心理學論壇 BX4RX‘ZN5bj
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FG}5Hiw*E
二、負面評價心理學論壇)a"OI
E!K)wa
1.阿德勒強調的補償作用,多重視生理組織方面,而忽視社會文化各方面的影響。
(g&hx@d$P,H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2.并非所有有缺陷的人都能得到積極的補償。其補償作用只適合用在缺陷者本身有足夠的自信,并有外在支持的力量,才能發生理想的「優越感」。
/{V+l;i ?:bWTblog.psychspace.com3.阿德勒的補償作用乃為反抗自卑感而來,解釋太過消極,忽略了人尚有積極的支配欲(Maslow)。心理學3wJ6K3fCl6H$M
blog.psychspace.com1X#H|x}+Jh+o
柒、總結
4lf:F#Z7|n心理學論壇
|)u#b D2O,a[-v9C心理學綜觀阿德勒的人格理論,我覺得他有以下幾個貢獻:心理學論壇z#o7V*ab6v)B
ZEbjWA(D\u7D5Q心理學認為人天生是一種社會動物,人的行為是受社會驅力所推動的。與佛洛伊德不同的是,他重視「社會興趣」,他相信社會可助長人格的發展。造的自我此一概念對精神分析而言,是相當新穎的。強調個人人格的獨特性。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是動機、特性、興趣與價值的個人獨特之組合;一個人的一舉一動正代表著他個人特有的生活方式。他的說法減低了佛洛伊德學說「性」在行為動力中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個人滿足其性需要的方式是決定于「他的生活方式」(社會文化)而并非生活方式決定于性滿足方式。而使許多人從佛洛伊德的泛性主義中解脫出來。
g-W4}4A}s心理學blog.psychspace.com5q
D`W7F
Q
認定意識是人格的中心。人是一個自我意識的個體,他能充分了解自我實現的意義,從而計劃并指引個人行為;這與佛洛伊德完全相反。修正了佛洛伊德提過的個人對性發展不完全而求其補償的理論。因為不健全的器官,總會有從別的方面的特別活動來糾正這種缺陷的趨向。
Lv:F!h&A/bAx-]
T心理學,心理咨詢,精神病學,心理書籍,心理健康
N;?Uy j$f e(Z6[XR9v心理學阿德勒學派認為人是主動的、富于創造性的、有責任感的,會選擇目標與理想并接受自己所選擇的目標與理想所指引。從小時候,每一個人都積極的從過去的經驗中選擇數據建立對自己、對生活的看法,或主觀的信條系統。生活型態一旦建立之后,就成為個人行為的最高指導原則。人的生存永遠離不開社會、人際關系、工作與性。雖然這些行為環境會決定一個人的生活型態,但生活型態也會決定一個人與生活環境的交往方式與內容。一個人會因持有錯誤的生活型態而產生錯誤的看法、目標、學習及價值觀念。這些觀念很自然的導致挫折、泄氣、失望,或失去生活的勇氣。心理學論壇Y)@/i.|V}g+q
NO3s|r]心理學雖然有人說阿德勒的理論失之偏激,遭到許多批評,但他重視社會因素和個人經驗卻影響深遠。總之,阿德勒的學說有許多貢獻和成就,他選擇了「個人心理學」這個名稱,承認個人是獨立的生命有機體,把人看做是內在協調的、努力與同伴合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