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個問題光答“是”或者“不是”都會太簡單化了--盡管有不少
華人已經有“美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的印象。因為一方面,美國這
個國家在歷史上的確深受基督教信仰和文化的影響,甚至其立國的很
多原則也是基于基督教信仰的;但另一方面,美國從來都是一個持守
政教分離原則的國家,今天的美國是一個信仰自由和宗教多元化的國
家,而今天的美國社會正朝離棄基督教傳統的方向漸行漸遠。
如果說“美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的意思是指美國的“國教”是基督
教,那就大錯特錯了。美國的憲法根本禁止政府“設立宗教”,就是
說禁止政府把某一特定的宗教設立為“國教”。在美國,基督教的教
會跟其它各個宗教的團體一樣是由宗教信仰者自愿組成的非盈利團體,
其宗教自由受政府保護,財政等方面卻不受政府的任何支持,同時政
府無權干涉其信仰和宗教事務。
歷史上美國這個國家的建立,跟基督教有很深的關系。當初那些從歐
洲來到“新大陸”的人,有很多都是為了宗教自由,為了躲避以前所
在國家官方施行的宗教迫害而來,其中的先驅者多為“清教徒”
(Puritans)等新教徒,但后來也有很多天主教徒,其它教派的基督徒,
自然神論者(Deists,自然神論者相信“有一位上帝”,但不相信神跡
和耶穌是“道成肉身”的上帝等基督教的基本教義)和非基督徒陸續移
民而來。清教徒的(改革宗)神學并不忽視基督徒的社會文化使命,
所以他們的理想是要在新大陸建立一個新的社會,成為為上帝的榮耀
和基督信仰作見證的“山上之城”。在簽署《獨立宣言》的人(美國
的“國父”)中,有不少是(新教)基督徒甚至牧師(當然也有其它
信仰的人,如杰佛遜Thomas Jefferson是一位自然神論者)。因此美
國的立國原則從許多角度反映出基督信仰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響,
比如基于“上帝創造一切且掌管一切”的“天賦人權”的理念,基于
“人都有罪性”(所以“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的三權分立
的政體以及基于“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的政教分離的原則,
等等。由于這些曾經受到過宗教迫害的基督徒更加深刻地了解政教合
一對國家社會同時也對真正的基督教信仰所產生的危害,他們更加懂
得政教分離的原則對他們建立的新的國家的重要性(這一點一些西方
學者如托克維爾等已有很多的論述)。所以美國建國的歷史,一方面
反映出基督教信仰對美國立國的影響,一方面也突出了政教分離的原
則。
今天的美國是一個宗教信仰自由和多元化的國家--盡管美國也不是完
全沒有宗教信仰自由方面的問題(很諷刺的是,很多時候宗教信仰自
由被侵犯的人恰恰是基督徒)。誠然,基督教的傳統在今天的美國社
會文化里面仍然有一定的影響和體現。各種統計數字都告訴我們在美
國相信有一位上帝存在的有神論者占美國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美國
的學生向國旗宣誓的“愛國誓言”中,有"one nation, under God"
(一個國家,在上帝之下)的用詞;美國的貨幣上有"In God We Trust"
(我們信仰上帝)的字眼;圣誕節感恩節這些基督教(文化)的節日
是美國人的法定假日;美國國會有禱告會;法庭作證和總統就職都要
手按圣經宣誓;政治人物演講也常常引用圣經和祈求“上帝保佑美國”
。。。然而這些現象都只是基督教傳統的影響在文化層面上的表現。
文化與宗教信仰本身并不能簡單地約化等同(比如儒釋道對中國傳統
文化的影響就明顯是在文化的層面上多過在宗教信仰的層面上)。實
際上,即使從文化上說,在“后基督教”和“后現代”的今天,美國
的文化也正越來越“非基督教化”。從信仰上說,很多美國人可能雖
然把“上帝保佑美國”時時掛在嘴邊寫在車上房上,卻根本不認同傳
統的基督徒信仰。很多人說自己是“基督徒”,但是那只是因為他們
的父母祖輩是基督徒,或者自己小時候被帶到教會去過甚至受過嬰兒
洗禮(天主教有嬰兒洗禮,不過只有少數基督教教派會為嬰兒施洗),
他們自己可能一輩子只去過幾次教堂(參加婚禮葬禮等),平時根本
不讀圣經不禱告不參加任何“宗教活動”,對圣經和基督教的教義既
無清楚的了解,也不是真正地相信,在個人生活中他們的行事為人并
不以圣經或基督教的教導為準則。所以這樣的“基督徒”應該說只是
“掛名的基督徒”,這樣的“掛名基督徒”在美國是很普遍的。今天
的美國社會日趨世俗化,基督教在社會文化中日趨“邊緣化”,一些
社會“精英”,尤其是一些“左派”人士,不遺余力地要把基督教的
影響排斥在公眾事物以外,甚至把基督教信仰當做有害的思想加以禁
止。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傾向在美國日
益加深,禱告在公共學校里面被禁止,“十誡”標志被挪出公共建筑,
“愛國誓言”里面的“在上帝之下(under God)”被控“違憲”,根
據圣經反對同性戀被指控為“仇恨犯罪”,學校教育不能質疑進化論
。。。而美國的教會也被世俗化侵染日久,逐漸喪失對社會文化的批
判能力和屬靈(精神)上的積極影響。
近年來美國社會和政治正日益“兩極分化”,這里面有很多有爭議的
議題(如墮胎,同性戀,政教分離等等)都是跟基督教信仰密切相關
的。盡管基督教的傳統在普羅大眾“沉默的多數”中仍然具有一定的
“道德權威”,美國社會的一些“精英”(以“左派”人士為主)卻
明顯地傾向“非基”或“反基”的立場。這些“精英”們的“意識形
態”通過大眾傳媒,立法和教育正不斷引導著人們的思想,“非基”
和“反基”的“意識形態”正逐漸在“文化戰爭(culture war)”中
取得勝利。所以說“今天的美國社會正朝離棄基督教傳統的方向漸行
漸遠”,應該是不為過的。
從基督教在全球傳播的歷史和現狀來說,基督徒人數最多增長速度最
快的國家正從歷史上的歐洲(十八世紀以前)和北美(十八世紀至二
十世紀)轉向亞洲非洲南美等地(二十世紀和廿一世紀)。從人數和
人數的增長速度來說,亞洲的中國(大陸)南韓等國已經成為或者在
不遠的將來即將成為“基督教大國”。但是這個“基督教大國”應該
是以宗教信仰自由為基礎,而絕不應該有政教合一的成分的?;浇?br>信仰歸根到底是個人的,關乎個體生命的。“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
歸上帝”,基督教信仰不是可以被“用”來“救國”的。試圖通過把
基督教信仰強加在國民身上而使一個國家成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既在社會實踐上違背政教分離的正確原則,不為大多數非基督教人士
認同,也在宗教信仰的實踐上有害于真正的福音的傳播,不為大多數
的基督徒認同。然而另一方面,基督教信仰,尤其是宗教改革后的新
教信仰,又是“入世”的,其在歷史上對西方社會文化的巨大深刻的
影響,也是不能否認的事實。中國的基督徒在未來能不能對中國的社
會文化有積極正面的精神影響,也許比“美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嗎?”
更值得關心中國未來的人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