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歷來被稱為“方寸之間,山川之大”,別看小小一方印章,充分顯示作者書法修養、刀法功夫、字外修養、氣格、人生經歷、襟懷、情操等等。
“印宗秦漢”是篆刻界公認最正的路子,學印開始從漢印入手,特別是漢代鑄印、官印,好處很多。刀法穩健,能從中得到鍛煉,渾厚的藝術效果,能從中體會。幾乎歷代大家都是從漢印出,或者從中吸收過營養。
這方印的印文,應該是“解淑茹印”,刻的元朱文,要看仔細作品的效果,應該打出印蛻,才好分析。
當代篆刻家,擅長元朱文,功力深厚者,有陳巨來,為張大千、吳湖帆刻過很多方印。還有方介堪,也為張大千刻過不少。王福庵,吳昌碩同時代人,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朱文功力深厚。韓登安,王福庵弟子,多字朱文印,幾十字、上百字刻一方印,無人超越。都可以取法。最好先有漢印基礎。
篆刻要有書法基礎,尤其是篆書。書法家不必是篆刻家,而篆刻家必須是書法家。最起碼,寫不好篆書,就不能很好的體會筆意與刀法,體會都沒有,怎么能表現出來呢?篆刻也無法提高到高境界,這個應該格外注意下。
另外,我有一篇《刻印講究什么?》的回復,可以搜索參考下。謝謝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