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羅一笑你給我站住”事件在網(wǎng)上鬧得沸沸揚揚。
后來有記者去采訪了當事人也是文章的作者羅爾,短短幾分鐘的視頻道出了我國封建傳統(tǒng)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
針對網(wǎng)友質(zhì)疑的有幾套房,幾輛車為什么還要向外界募捐的情況,羅爾說:房子不能賣,因為一套是留給兒子的。一套是留給現(xiàn)任老婆的。一套是留給自己養(yǎng)老用的。
說到底,反正就是不能賣。好多網(wǎng)友看完視頻都恨不得給他幾巴掌,我擦,兒子是人,女兒就不是人了!
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兒子,他還會這么做這么說嗎?一邊打著父愛的名義向外界募捐善款,一邊說房子不能賣,是留給兒子的。我擦,能要點臉不,還文人呢!我呸!
用某作者的話來說,合著兒子是自己的,女兒是網(wǎng)友的。女兒要治好了,還是自己的女兒但是依舊沒有房產(chǎn),要治不好就算了,說不定最后還能為自己再買套房。真是奸詐陰險?。?/p>
或許這也是我國大多“重男輕女”人的普遍寫照吧,可悲,可嘆!
2.
小一出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那個年代,由其那個年代的農(nóng)村,“重男輕女”的思想魔咒幾乎籠罩了每個家庭。
她的家庭也不例外,從一出生就遭到了父親的歧視和漠視。
父親對她的到來沒有絲毫的欣喜或高興。相反,總是一臉嫌棄并經(jīng)常對母親說:怎么就是個閨女呢,母親附和,是啊,怎么是個碗,下面帶個把多好!
小一每每聽到這些,心里都特別難受,恨不得馬上變成個帶把的,好討他們歡心。面對自己的女兒身,總是情不自禁的自卑到不行。
父親對她自始至終漠不關(guān)心,別說愛了,就連正眼瞧一眼都是奢侈,有的除了嫌棄,還是嫌棄。
五年后,弟弟來了。好在弟弟來了,不然她不知道他們這個家能維持到什么時候(其間父母爭吵、打架無數(shù)),不知道,她還能不能順利的長大,不知道命運又要將她推向何處,或許,破碎就在下一刻。
父親在家的日子里,她每天都過的膽戰(zhàn)心驚、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可是,還是會不時的遭到厲聲呵斥。受了委屈忍不住會哭,可是又不能哭出聲來,因為被父親聽到了又是一頓刺耳的罵聲。
弟弟的到來,父親滿心歡喜。她記得在弟弟剛來到世上的第一年里,有次母親把弟弟撒尿,父親笑著彎著腰張著嘴,高興的恨不得喝兒子的尿。那個興奮,那個高興,是小一不曾見過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弟弟也慢慢長大,每次吃飯,母親都會往弟弟碗里夾肉或雞蛋之類的,并說:來,兒子,多吃點。
弟弟生病不吃藥,母親會說:你要把藥吃了,我給你一塊錢(在那個年代一塊錢對于小孩來說可不是個小數(shù)目)。如果是小一,則愛吃不吃,不吃病死拉倒。
小一深知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每每生病捏著鼻子也要把藥吃下去。
每次跟弟弟鬧著玩,只要弟弟一哭,父母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是一通打罵。導致每次看到弟弟一哭,她就緊張的不行,求求你別哭了,你別哭我明天給你買好吃的,然后弟弟就真的不哭了。
有次她和弟弟跟父母去田里干活,中間不知怎么倆人又打了起來,自然又被父母呵斥一頓,并讓其帶弟弟回家。她委屈的拉著弟弟往回走,沒走幾步左腿一軟差點跌倒,是父親朝她扔了個半拉拳頭大的土坷垃。她的淚瞬間就出來了,可是沒有回頭,強忍著拖著一條疼痛的腿盡量以正常人的步伐拉著弟弟往家的方向走去。
小一七八歲時,有次母親不知怎的就滿臉鄙夷加蔑視的對她說:就你這樣子,我也不指望老了讓你養(yǎng),我指我兒子呢,你長大能把我養(yǎng)育你長大的錢還給我我就知足了,也不多七八千吧!
小一聽了,悲傷不已。原來自己是如此的差勁,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居然是能把他們?yōu)樽约焊冻龅腻X還給他們,是如此瞧不起自己。
當時,她就暗暗發(fā)誓,長大后啥不干,這個錢首先是要還給他們的。盡量做到兩不相欠。
后來,她做到了。
并且一離家,就是N年不回。
家對于她除了傷痛,憤恨,冷漠,再無其它。
對此,父母并不理解,還總覺得她不懂事。
她要復仇,心里的那股恨很早就種下了。
這些年來,小一每當夢到回家或夢到父母,都是一場噩夢,醒來一看,慶幸自己還在外面。
她有時也想走出來,畢竟都是過去的事了。這樣只會讓自己身心俱疲,可是卻沒那么容易。
但她隱約能感知到晚年的父母肯定是可憐的!
3.
我的一個朋友小可,從小被養(yǎng)父母帶大。養(yǎng)父母對她很好。
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就在去年養(yǎng)父母走了,一個年頭一個年尾相繼離世。
這一年,她26歲。
這一年她哪也沒去,就在家照顧爸媽,因為家里就她一個。
她要為他們養(yǎng)老送終。
母親走前讓她去找她親生父母,她沒去。
母親走后,她和離家不遠的生父母一家團聚了。
這么多年,第一次見到生父母不免有些尷尬。這時她才發(fā)現(xiàn)原來生父母家她還有一個弟弟兩個姐姐。
有個姐姐已經(jīng)結(jié)婚有娃,弟弟還在上學。以為自己沒有親人了的她突然多了這么多親人,她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
一家人終于團聚,按說父母應該很高興才是。然而,母親表示很淡然,相對父親還好點(至少有笑臉)。
她有次回去,姐姐弟弟都在家,中午臨近,姐姐問弟弟:你中午想吃啥?姐給做。她就在旁邊,另外一個姐姐也在旁邊,卻沒有問她們。另一個姐姐似乎早就習慣了這種全家人圍著弟弟轉(zhuǎn)的生活。
而她卻不習慣,要知道她從小到大可是家里的寶,養(yǎng)父母的小棉襖,哪見過這陣勢。
跟兄弟姐妹呆在一起,她覺得自己就像個外人,是多余的,人雖然在一起心卻相隔千里。
沒住幾天,她就匆匆逃離。
有個朋友知道了開玩笑說:雖然小可養(yǎng)父母走了,可是這邊一下子就多了這么多兄弟姐妹,感覺她的人生都可以寫部小說了。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故事書。
出來后,父親有時會給她打電話或發(fā)微信,大多是吃飯沒,照顧好自己之類,小可稱呼他為那個男人,每次聊不了幾句就沒話可聊了。
小可知道,生父母家是“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家庭,這是她不喜歡也接受不了的,她已經(jīng)長大,未來的路還很長,她能做的唯有靠自己,一切慢慢來。
生兒不養(yǎng)算啥父母!
4.
同事是南方人,有次吃飯無意間聊起生孩子,他說他們那里現(xiàn)在還是“重男輕女”思想很嚴重。為了生個男孩,可以不惜一切,為此,有的人家一下子能生養(yǎng)好幾個孩子,生不出男孩不罷休。
有的因為生不出男孩離婚的都好多。
聽完我一陣驚訝、冷顫,我擦,不是吧,都什么年代了,還這么封建,把女人當什么了?生孩子機器嗎?太恐怖了!
同事卻笑笑不以為然,大家都是這樣子??!
我去,那你們那邊的女人可真可憐!我不無痛惜的說!
那你到時候是不是也是生不出男孩不罷休(他還沒結(jié)婚)?我問,同事笑笑說:反正一個肯定不行,怎么也得生兩三個吧!啊~
幸好我沒生在那個地方,我暗自慶幸。
男的是人,女的就不是人了?什么操蛋邏輯,什么操蛋習俗,都通通滾蛋吧!
老娘才不管呢,老娘要做自己,哪怕因此而有所失去,可是,活著難道不應該遵從自己的想法嗎?如果不能,如果很痛苦的選擇自己不喜歡而僅僅是大眾普遍的一種活法,那這一生豈不活的很失敗,很痛苦。
難道人生還不夠辛苦嗎?
5.
經(jīng)常會在新聞上看到,孕婦辛辛苦苦把孩子生下來后,老公或婆婆一看是女孩,臉色立馬就不好看了,甚至掉頭就走,全然不顧剛生完孩子的媳婦。
相反,一看是男孩,那個兩眼放光,那個高興,特么比中五百萬還興奮。母憑子貴,相對媳婦待遇也會好點。
差別之大,令人咋舌!
每當看到這些,我都氣不打一處來,生男生女是女人能決定的嗎?女孩不是人嗎?都什么年代了,思想還停留在封建社會,腐朽而頑固。
做女人真特么難,干這也不是,干那也不是,好不容易生個孩子弄不好還要遭到嫌棄和拋棄。
愿“重女輕男”的人都能幸??鞓?、其樂融融,安度晚年。
愿“重男輕女”的人晚年凄涼,干啥啥不順,遇事無人幫。哼!
前幾天有個新聞大家應該都看了,說是一姥姥把剛生下來的孫女活活連打帶摔的踩死了。然后,家人和街坊鄰居具然還都幫他求情,結(jié)果判了十年。
新聞一出,就引來了輿論的軒然大波。更多的是指責、謾罵、攻擊、侮辱甚至詛咒老太婆的行為。
看完我就震驚了,我擦,死老太婆你咋想的,你不是女人嗎?你媽你姐你妹不是女人嗎?你咋不死呢?你咋不把她們都殺死呢?那可是你的親孫女啊!你怎么下的了手呢?
在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的社會還有這種事情發(fā)生,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居然還有這么多人聯(lián)名為她求情。可見,這并非個例,這在某些地區(qū),還是較普遍的。
我知道,不管我們多么痛心疾首的斥責,殘酷的現(xiàn)實和傳統(tǒng)習俗根深蒂固的程度不是我們能想象的!
惟愿“重男輕女”思想早點見鬼去吧!
6.
度娘上搜一下“重男輕女”,嘩啦啦跳出一大堆“重男輕女”的悲慘故事,“重男輕女”的悲劇,“重男輕女”的農(nóng)民,報應來了。我的人生就是一部悲慘小說等。
據(jù)說2016年起,光棍男危機全面爆發(fā)。
記得有個新聞說,在一個縣城的農(nóng)村里,半數(shù)以上男孩都找不到老婆。父母辛苦一輩子攢的錢還不夠彩禮錢,更別說買房買車了!
采訪了幾位老父親,只見老父親一把辛酸一把淚的說:攢了一輩子,到了還不夠給兒子結(jié)婚的彩禮錢。且彩禮錢年年都在漲,本該到了養(yǎng)老,頤養(yǎng)天年的年紀,卻還要去外面奔波著掙錢,只為能讓兒子早日娶上媳婦,抱上孫子。
還有個新聞,說一個母親實在沒錢給兒子買房,有次倆人吵了起來,母親說:兒啊,你這不逼我嗎?你這是要把娘往死里逼啊!
兒子:那你去死??!去??!
然后,母親就真的從樓上跳了下去,當場死亡。
看到這樣的新聞,除了有點辛酸,說實話,更多的是覺得“該”,你不“重男輕女”嗎?兒子是你的一切嗎?甚至兒子大于天嗎?要靠兒子安度晚年、養(yǎng)老送終嗎?
好了,這下終于讓你如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