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斯巴達不同尋常的特點,這個崇尚戰爭的古希臘社會。但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是通過2006年那部電影《300》中,認識到這一點的。雖然電影突出了斯巴達社會的一些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但也有很多關于斯巴達的奇怪事實,似乎太過極端而不真實。
例如,你知道斯巴達的青少年,每年都會參加一個消滅奴隸的節日,以消除任何叛亂的想法嗎?或者斯巴達嬰兒被浸泡在酒里,以測試他們的生存價值?或者斯巴達的女人在新婚之夜剃光頭,打扮成男人?
在現代社會,一個7歲的孩子的典型里程碑是:培養時間意識,能夠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變得有同理心。
而對于一個7歲的斯巴達人來說,典型的里程碑是:學習如何使用劍,遠離父母生活,通過自己的力量獲取食物。
斯巴達男孩在7歲時,就被從父母身邊帶走,投入軍事訓練。他們經常與其他男孩進行身體(和暴力)的斗爭,如果他們沒有達到期望,就會被鞭打。這其中包括,如果他們在偷食物時被發現,他們會受到懲罰,而這是他們被告知必須要學會的。(如果他們在挨打時哭鬧,就會再次受到懲罰,直到他們能默默地忍受痛苦為止。)
12歲時,孩子們被派到野外,除了一件斗篷什么都沒帶,自謀生路。如果他們幸存下來,這些男孩們會在20歲時加入斯巴達軍隊,在那里他們將一直作為預備役士兵,直到60歲。
可憐的希洛人(古斯巴達農奴,其身為國有)真的沒有機會休息。除了為斯巴達社會做所有艱苦的工作外,每年斯巴達人都會宣布對希洛人進行一場饑餓游戲式的狂歡。
剛剛完成軍事訓練的年輕斯巴達人,經常被鼓勵盡可能多地屠殺奴隸,尤其是最強壯和最健康的奴隸。而這個每年一度的恐怖事件,向希洛人展示了斯巴達部隊的統治地位,同時鎮壓了任何起義的想法。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由于希洛人在斯巴達人口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七比一斯巴達人),人們仍然擔心會發生起義。而這種恐懼是斯巴達人維持強大軍事生活方式的驅動因素,但是這造成了惡性循環。
斯巴達的女性在婚禮前,會把頭發剪短或完全剃掉。為什么?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標志著從處女到女人的轉變。當時的處女都會留長發,但一旦成為妻子,她們就不能再留長發了。
但剃頭只是這次化妝的開始。接下來,新娘穿上男人的衣服和涼鞋。然后,她們等待著她們的新郎,在夜里把她們偷走(因為她們不能在新郎30歲之前,住在一起)。
我們都知道斯巴達的男人、女人和孩子都很堅強,但即使是斯巴達的嬰兒,也會經受磨難。斯巴達的嬰兒一出生就在酒里洗澡,因為人們認為虛弱的嬰兒會“抽搐并死亡”。
嬰兒也被帶到一個長老委員會,檢查他們的身體是否有任何缺陷。如果因為任何原因,一個嬰兒沒有達到長輩的高標準,他們就會被遺棄在山坡上。
嬰兒在泡過酒后也不好過。斯巴達的母親們把“要堅強”的咒語,帶進育嬰室,經常讓嬰兒獨自哭上幾個小時。但這一定給當時的其他社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斯巴達的女性經常被賦予保姆形象。
在斯巴達社會,身體健康這一理念,也延伸到了男性和女性身上。
為了保持強健的體魄,人們經常光著身子在戶外鍛煉。在斯巴達文化中,裸露的身體并不被認為是能夠誘發性欲的,相反,它教會女性“照顧好身體”。女性經常參加體育比賽,包括競走,甚至摔跤。
在斯巴達人的眼里,強壯的女人孕育出強壯的孩子,所以斯巴達女性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獨立,這在當時世界上其他地方,是很不常見的。
也許最著名的斯巴達人,是列奧尼達國王(由杰拉德·巴特勒在《300》中飾演)。據傳,列奧尼達國王確實率領一支斯巴達士兵組成的小軍隊,對抗一支規模更大的波斯軍隊。據著名的希臘哲學家普魯塔克(Plutarch)說,當波斯統治者薛西斯一世(Xerxes I)要求斯巴達人交出武器時,列奧尼達斯(Leonidas)實際上說過:“Come And Take Them(過來拿吧)”
歷史上另一個著名的名言也是來自這場戰役。當一個士兵注意到,“因為野蠻人的箭,我們看不到太陽。”列奧尼達(或他的士兵,戴內克斯)回答說:“如果波斯人的箭雨真能遮天蔽日,那我們正好在蔭涼下作戰。”
新婚夫婦一起走過新家門檻的美麗時刻……對很多斯巴達的新婚夫婦來說,并不存在。
由于斯巴達人從7歲到30歲都是軍隊的一員,因此他們被要求住在軍營里直到30歲。雖然斯巴達文化更傾向于男性在這個年齡結婚(女性在20歲),但很多人還是早幾年就結婚了。對于這些不幸的夫婦來說,他們多年來都不能睡在同一個屋檐下。
總的來說,婚姻對斯巴達人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以至于斯巴達的單身漢們,經常被輕視和嘲笑,因為他們沒有加入斯巴達的群體。
斯巴達文化在各個方面,都以成為士兵為中心,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生活之外。雖然當時埋葬死者在世界各地都是很普遍的做法,但斯巴達公民只有在兩種特殊情況下,才會得到一塊墓碑。
在第一種情況下,在戰場上被殺死的斯巴達人,通常被埋葬在戰場上。不過他們樸素的墓碑上,只刻著他們的名字和“在戰爭中”這句話。
在第二個情況下,死于分娩的婦女也會得到墓碑。因為她們孕育了斯巴達未來的勇士,并且斯巴達女性在社會中也很受到尊重。然而,她們的墓碑上會刻著什么,到目前為止仍然不得而知。
斯巴達公民對他們征服的人并不同情。“希洛人”一詞是指被斯巴達人奴役的希臘同胞(主要來自拉科尼亞和梅塞尼亞)。由于斯巴達人的工作重心一直是當兵,所以希洛人承擔了斯巴達大部分的非技術勞工,包括農民、家仆和護士。
希洛人的生活很艱難,而斯巴達人對待他們的奴隸也很殘忍——甚至強迫他們喝得酩酊大醉,這樣他們就會在城里的公共場所做傻事。而斯巴達人會嘲笑那些醉醺醺的希洛人,并把他們作為自己子女的教育素材。
鐵棒似乎沒有硬幣那么方便,但是,普魯塔克關于使用形狀笨拙貨幣的說法,確實說得很好:“因為誰會偷竊,或接受賄賂,或搶劫那些既不能被隱藏,也不能被很好地擁有,甚至不能被切成碎片,而獲得任何利潤的東西呢?”
除了更難被偷之外,在古代使用鐵作為貨幣有幾個原因。首先,與紙幣不同,金屬不易損壞。其次,金屬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所以你是否需要與你的鄰居或從雅典來的游客兌換貨幣,并不重要。
斯巴達人是否真的使用鐵作為他們的貨幣,或者這只是普魯塔克的想法,還不完全清楚。然而,在斯巴達的不同發掘過程中,發現了許多鐵叉,所以我們不得不給這個想法一些可信度。
斯巴達的政治結構,與當時大多數希臘社會不同。斯巴達有雙重王權,也就是兩個國王同時統治。
國王并沒有無限的權力,由選舉產生的監督官委員會和長老委員會(他們都超過60歲)來平衡。還有一個公民大會(30歲以上的男性),他們選舉官員擔任政府職務。
眾所周知,斯巴達沒有修建城墻來保護城市,正如利庫爾戈斯曾經指出的那樣,城市是由“勇敢的人而不是磚塊”來保護的。但是當這些勇敢的人開始戰斗時,會發生什么呢?
到公元前272年,斯巴達已經過了鼎盛時期,不再是希臘的主要土地強國。隨著軍隊在克里特島的征戰,只剩下一些斯巴達的年輕人和婦女。伊庇魯斯的皮拉斯還在為代價高昂的遠征意大利而痛心,于是他決定利用目前的形勢,率領軍隊攻占這座似乎沒有防御的城市。
斯巴達的婦女們拒絕撤離并放棄這座城市,而是幫助剩下的保衛家園的小守軍。她們幫助挖了一條戰壕,支援了寡不敵眾的守軍。在兩天的時間里,經驗不足的斯巴達戰士和來自鄰國的少數盟友,擊退了皮拉斯的軍隊,當來自馬其頓的新軍隊抵達時,皮拉斯被迫折返,而這位偉大的古代將軍不久就死了。
雖然杰拉德·巴特勒在《300》中輪廓分明的腹肌很棒,但從歷史的角度上看,其實并不準確。斯巴達士兵實際上都穿著盔甲,還在輪廓分明的腹肌上,佩戴了青銅胸甲。
有時他們還用一塊皮革,來補充沒有覆蓋到的區域。而在他們(很可能)健壯的腿上,還有護膝,或保護他們小腿(有時是膝蓋和腳踝)的青銅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