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指數基金投資指南》上線一周
第一周在百度閱讀暢銷榜名列第一,多看周銷量名列第二,亞馬遜投資類排行榜第二,大家太給力啦
~已經看完書的朋友歡迎去評論下哦~
有朋友問過,投資指數,如果遇到國家經濟不景氣的時間比較長,國運不濟,能否賺錢?像日本和臺灣,但看指數的話,過去20年都沒突破歷史最高點,一分錢沒賺到哇。就算它們以后能漲過高點,我們的20年青春不也白白浪費了么?這個時間成本怎么辦?
高估值投資指數的時間成本
確實,但看指數的話,臺灣股市到現在都沒有收回失地。
這是臺灣1989年以來指數走勢與PE走勢(借用
@機器喵 的研報的圖片,《尋找皇冠上的鉆石——全球股票市場歷史估值與回報率分析》,這份研報對理解低估值指數投資非常有幫助,推薦大家讀一讀)
以臺灣指數為例,1989年的高峰是大約是12000點以上,如果買在了最高點,不算股息收益的話,到目前還沒有回本。
但也要注意,1989年臺灣股市市盈率高達60倍,市凈率高達6。按照我們的投資策略,是絕對絕對不會在這個估值去買臺股的。事實上,10pe以下的估值時才會開始投資臺股。
臺股10PE以下在01年7月出現過,對應點數不到3600點;09年4500-4700點左右時市盈率也在10以下,其他時間段我大概不會碰臺灣指數了。到上周五收盤,臺灣指數8200點左右。嚴格控制估值的話,在臺灣指數上的收益還是不錯的。
日本也是如此,00年時日經225點數在2萬多,目前18900多點,不算股息也沒有收回失地。但00年當時市盈率高達40多倍,我們也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投資日經225指數的。直到08/09年7000-8000點出現低估值我們才會介入,到目前日經225指數18900多點,在沒計算股息收益下收益也不錯。
A股就更不必說了,0708年套了一大波人,到目前上證指數仍然沒有收回失地。但是如果在去年上證50低于10PE的時候投資,到現在收益也不錯。
在指數高估的時候買入,之后要付出的時間成本是十分巨大的。但是控制在低估買入,想虧錢也是很難的。
時間是高估值的敵人,是低估值的朋友。我們在低估值開始定投,需要多久賬面盈利? 另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我現在理解了要低估值投資,但是看到賬面虧損心里難受,要多久才能盈利呢?
其實我很少關心賬面虧損,甚至巴不得遇到賬面虧損(這表明我們可以以更低的價格獲得股權),但剛開始執行定投計劃,看到賬面盈利可以給自己一些信心。這也是定投的一個優勢,如果在剛進入低估時開始定投,之后如果指數繼續下跌,定投可以攤平成本。
以恒生指數為例,恒生指數40多年歷史上出現10PE以下估值的時間約占14%左右。假如我們從剛進入10PE就開始每月等額定投,按照歷史數據估算,恒生指數在10PE以下持續最長時間是18個月。如果能在10PE以下繼續定投,賬面虧損時間是大大小于18個月的,大約是8、9個月左右賬面就會出現盈利。如果配合《指數基金投資指南》中介紹的估值越低定投額越高的公式,出現賬面盈利的時間還會加快。
不過還是建議不要太看重賬面盈利。一旦出現賬面盈利,意味著你獲取股份的平均成本比之前高了,這對于長期定投來說反而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