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上的東西畢竟是死的,很多成績很好的到了實際操作的時候就不行了。經常看一些臨床上的案例,總結前人的經驗,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些臨床格言,雖然簡短,但勝在精,讀起來朗朗上口,記起來也容易,相信各位會受益良多。
1.不懂何經何絡,開口動手便錯。
2.眩暈者無痰不作,消渴者無火不生。
3.肥人眩暈少氣多痰,瘦人眩暈少血多火。
4.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5.痢無補法。
6.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
7.養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
8.疹是太陰風熱,癍是陽明火毒。
9.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
10.巔頂之上,唯風可到。
11.溫病憑脈,傷寒憑癥。
12.其在皮者,汗而發之。
13.初病在經,久病在絡。
14.疔瘡先出血,內毒以寒瀉。
15.金水相生,子盜母氣。
16.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17.亢則害,承乃制。
18.暴聾屬實,久聾屬虛。
19.欲求南風,先開北窗。
20.腸癰下不厭早,腸癖補不厭遲。
21.上焦如羽,非輕不舉。
22.無水舟停,增水行舟。
23.風為百病之長,頭為諸陽之會。
24.陽虛則外寒,陰盛則內寒。
25.人身不過表里,氣血不過虛實。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內,治宜甘熱。
28.熱淫于內,治宜咸寒。
29.面腫為風,腳腫為水。
30.導龍入海,引火歸淵(源)。
31.苔黃膩熱在肝膽,苔黃燥熱在脾胃。
32.月滿勿補,月虧勿瀉。
33.肝膽之癥,以下為主。
34.清肝必須降火,清心必須豁痰。
35.病不辨則無以治,治不辨則無以痊。
36.去邪而不犯無過之地。
37.克敵者存乎將,去邪者賴乎正。
38.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39.法不過仲景,理不過內經。
40.培之以黃芪,燥之以白術,補氣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溫必兼散;內生之寒,溫必兼補。
42.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43.寧舍其穴,不舍其經。
44.渴喜飲冷,腹中有熱,渴喜飲熱,腹中有寒。
45.所為邪者,從虧而見。
46.濕熱毒火,首見肝經。
47.陽絡傷則吐血,陰絡傷則便血。
48.五臟之傷,窮必及腎。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氣,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方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
到血直須涼血散血。
52.內熱曰煩,外熱曰燥。
53.寒之不寒無水也,熱之不熱無火也。
54.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
55.火動風生熱,筋攣脈急,風煽火熾,而熾亂神迷,外
竄經脈則成痙。
56.實則譫語,虛則鄭聲。
57.肺主氣屬衛,心主血屬營。
58.火郁發之,木郁達之,金郁泄之,土郁奪之,水郁折之。
59.營行脈中,衛行脈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