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江聲相與清,卷簾待得月華生。
可憐一曲并船笛,說盡故人離別情。
詩詞文本從《宋詩鑒賞辭典》
譯文
黃昏時分,山色清幽,江聲寂靜,卷起白天遮陽的簾子,等待東方一輪明月冉冉升起。突然江邊并排停泊的兩只船上,傳來悠揚的笛聲,仿佛吹笛人在向遠方的朋友訴說離別的情懷。
注釋
⑴李和甫:作者友人,生平不詳。
⑵相與:共同,一道。
⑶待得:等到。月華:月光,借代月亮本身。
⑷可憐:可愛。
⑸故人:舊交,老友。
創作背景
這是黃庭堅以詩作為對朋友來信的回復。元豐六年(1083年),黃庭堅在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任縣令,有一位名叫李和甫的友人寫給他一封信,也可能是以詩代簡,于是黃庭堅寫了兩首絕句“奉答”。
賞析
古人有以詩代簡(書信)的習慣,如杜甫就有《奉簡高三十五使君》、《得廣州張判官叔卿書使還以詩代意》等詩。在黃庭堅這組詩的第一首中,詩人以托景寄情的藝術手法,抒發了對睽別已久的遠方友人的懷念之情。
太和縣地處贛江邊,有山有水,景色優美。詩的一二兩句“山色江聲相與清,卷簾待得月華生”,詩人用生花妙筆向友人描繪了一幅秋江晚景圖。此情此景,最容易引起懷遠之情。突然,江邊并排的兩只船上,傳來悠揚的笛聲。這笛音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引起詩人的共鳴,使他也沉浸在深切的對友人的思念之中。此處暗用向秀聞笛思秘康之典,令人不覺。
詩的一二兩句,在技巧上運用了詩人所倡導的“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答洪駒父書》)的方法。杜甫《書堂飲既夜復邀李尚書下馬月下賦絕句》詩中有“湖水(一作月)林風相與清,殘尊下馬復同傾”二句,黃庭堅進行一番脫胎換骨,取其“相與清”三字,并以杜甫與友人于湖邊月下共敘友情,來反襯此時此地思念遠方友人的寂寥寡歡。歐陽修《臨江仙》詞中有“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之句,黃庭堅則直接襲用其中“待得月華生”五字。這首詩雖用了“古人之陳言”,但用得妥貼,并無拼湊之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