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朋友們有沒有發現,近年來身邊患有腦梗塞的人越來越多。腦梗塞是常發生在老年朋友中的一種嚴重疾病,但是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腦梗塞的發病逐漸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腦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高血壓和頸動脈狹窄引起的,一旦發生,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著極大的威脅,所以治療腦梗刻不容緩。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會得腦血管病,除了定期到醫院檢查外,教大家一個小竅門,可以看舌下的舌下絡脈青筋是否爆出(詳細方法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健康春旅”中的“通過望舌斷健康”一文)。
診療案例
記得今年3月份,在三甲醫院醫生下基層醫院——北京普康中醫醫院出診時,曾診療過一位女性腦梗塞患者。這位患者61歲,有高血壓病史,因未出現明顯癥狀,因此沒做過任何對癥治療。2016年春節期間,家里有許多客人要招待,時常處于疲勞狀態。女兒發現了媽媽有反常表現:出現口齒不清、動作遲緩、記憶力下降、目光呆滯等狀態。家人強行帶老人去醫院做了一系列身體檢查,根據檢查結果,確診為腦梗。在醫院輸了兩周液,大夫建議回家靜養。
后經介紹,3月份來到北京普康中醫醫院找到我。當時患者的血壓是160/90mmHg,正服用著大量西藥。而且各方面狀態非常糟糕,面色蒼白,口齒不清,精神低迷,心情焦慮,肢體不協調、舌下絡脈青筋爆出;另據家屬講述,大便3天一次,睡眠不佳。
根據患者情況,我用中醫辨證方法對她的病情進行治療。經過一個月的調理,患者的血壓保持在130/80mmHg的穩定值,減少了西藥的服用種類。睡眠、情緒都有了很大改善。經過兩個月的調理后,氣色明顯紅潤,精神狀態和語言能力基本恢復正常,排便也恢復每天一次的正常狀態。而三個月的中醫治療結束后,患者恢復常人生活狀態。經過半年的治療和調理,患者完全康復,并停止服用中藥。
通過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看出腦梗塞早發現早治療是可以完全康復,只要我們找到病因,對癥治療,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可以達到預期效果。
腦梗塞的病因
腦梗塞的病因較多,從臨床看,以內因引發者居多,具體如下:
1.情志郁怒。五志過極,心火暴甚,可引動內風而發卒中。臨床以暴怒傷肝為多,因暴怒則頃刻之間肝陽暴亢,氣火俱浮,迫血上涌則其候必發。至于憂思悲恐,情緒緊張均為本病的誘因。
2.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醇酒,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郁化熱,引動肝風,夾痰上擾,可致病發,尤以酗酒誘發最烈。
3.勞累過度。《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煩勞則張”,即指人身陽氣,若擾動太過,則亢奮不斂。本病也可因操持過度,形神失養,以致陰血暗耗,虛陽化風擾動為患。再則縱欲傷精,也是水虧于下,火旺于上,發病之因。
4.氣候變化。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與季節氣候變化有關。入冬驟然變冷,寒邪入侵,可影響血脈循行。正如《素問·調經論》說“寒獨留,則血凝位,凝則脈不通……”。其次早春驟然轉暖之時,正值厥陰風木主令,內應于肝,風陽暗動,也可導致本病發生。
腦梗塞的臨床表現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積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現的表現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靜休息或睡眠時發病。起病在數小時或1~2天內達到高峰。
(2)頭痛、眩暈、耳鳴、半身不遂,可以是單個肢體或一側肢體,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現吞咽困難,說話不清,惡心、嘔吐等多種情況,嚴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個病人可具有以上臨床表現中的幾種。
(3)腦CT檢查的意義:腦CT檢查顯示腦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準確率66.5%~89.2%,顯示初期腦出血的準確率100%。因此,早期CT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排除腦出血等病變。這是十分重要的,發病早期腦出血與腦血栓形成的治療有截然不同的地方。當腦梗塞發病在24小時內,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變在腦干和小腦處,腦CT檢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確診斷。此時應完善腦核磁以明確診斷,以免延誤治療。
(4)有一種稱為“腔隙性腦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無癥狀或癥狀輕微,因其他病而行腦CT檢查發現此病,有的已屬于陳舊性病灶。這種情況以老年人多見,病人常伴有高血壓病、動脈硬化、高脂血癥、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腦梗塞可以反復發作,有的病人最終發展為有癥狀的腦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穩定,多年不變。故對老年人“無癥狀性腦卒中”應引起重視,在預防上持積極態度。
腦梗塞的中醫療法
中醫診斷腦梗塞屬中醫“中風”的范疇,中風根據病情輕重和病位的深淺沿用《金匱要略》的分類方法辨中經絡還是中臟腑。腦梗塞發病過程中一般無神志改變,表現為不經昏仆而突然發生口眼喎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癥,故屬中風中經絡。中醫辨證根據1993年衛生部制定發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中風中經絡的辨證方法,分為肝陽暴亢、風火上擾證;風痰瘀血、痹阻脈絡證;痰熱腑實、風痰上擾證;氣虛血瘀證;陰虛風動證等五型。在腦梗塞急性期以前三型更為常見。
(一)一般治療:根據病情給予適當時間的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痰涎壅盛者應吸痰,呼吸道阻塞出現呼吸困難時應行氣管切開,以免引起窒息;出現吞咽困難或中臟腑昏迷者,視病情可給予鼻飼流質及藥物;尿潴留或尿失禁時,宜留置尿管,并用鹽水3000ml沖洗膀胱,每日2次;保持大便通暢。
(二)辨證論治:臨床以分期為綱,分證為目。以分期、分證綜合治療為基本思路。分期主要根據發病時間與病情輕重。分證則以虛實為綱,邪氣盛為實,精氣不足屬虛;邪實主要責之肝胃,正虛主要在脾腎。腦梗死急性期標實癥狀突出,急則治其標,治療當以祛邪為主,常用平肝熄風、化痰通腑、活血通絡、醒神開竅等治療方法。閉、脫二證當分別治以祛邪開竅醒神、固脫、救陰固陽。所謂“內閉外脫”,醒神開竅與扶正固本可以兼用。在恢復期及后遺癥期,多為虛實夾雜,邪實未清而正虛已現,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陰熄風、益氣活血等法。
(三)證治分類
1、肝陽暴亢、風火上擾證:
治法:鎮肝熄風、滋陰潛陽。
方藥:鎮肝熄風湯加減。
加減法:肝陽上亢甚者加天麻、鉤藤以增強平肝熄風之力;心煩甚者加梔子、黃芩以清熱除煩;頭疼有些重者加羚羊角、石決明、夏枯草以清熄風陽;痰熱有些重者,加膽星、竹瀝、川貝母以清化痰熱。
方解:本方滋陰潛陽,熄風通絡。方中懷牛膝歸肝腎之經,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補益肝腎之效;代赭石、龍骨、牡蠣相配,降逆潛陽、鎮肝熄風;白芍、玄參、龜板、天冬滋陰柔肝熄風;茵陳、川楝子、生麥芽三味,配合牛膝清泄肝陽之有余,條肝氣之郁,有利于肝陽之平降潛鎮;甘草調和諸藥。
2、風痰瘀血、痹阻脈絡:
治法:祛風、養血、活血、化痰通絡。
方藥:大秦艽湯加減。
加減法:如嘔逆痰盛、苔膩脈滑甚者,去地黃,加半夏、南星、白附子、全蝎等祛風痰,通經絡。無內熱者可去石膏、黃芩。
方解:本方以祛風通絡為主,兼用血藥氣藥以調里,使風邪外解,氣血調和,則手足健運、舌本柔和。方中以秦艽祛風通絡,羌活、獨活、防風等辛溫之品祛風散邪;當歸、白芍、熟地、川芎養血活血,起到“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作用。白術、茯苓益氣健脾、氣能生血,以助生化之源。黃芩、石膏、生地涼血清熱,以防風邪化熱。如年老體衰者,加黃芪以益氣扶正。
3、痰熱腑實、風痰上擾:
治法:化痰通腑。
方藥:方選《驗方》星蔞承氣湯加減。
方解:藥用膽南星、全瓜蔞、生大黃、芒硝四味。方中膽南星、全瓜蔞清化痰熱;生大黃、芒硝通腑導滯。如藥后大便通暢,則腑氣通,痰熱減,病情有一定程度好轉。本方使用硝黃劑量應視病情及體質而定,一般控制在10~15g前后,以大便通瀉、滌除痰熱積滯為度,不可過量,以免傷正。腑氣通后應予清化痰熱、活血通絡藥用膽南星、全瓜蔞、丹參、赤芍、雞血藤。
4、氣虛血瘀:
治法:益氣活血。
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
加減法:半身不遂有些重者加桑枝、穿山甲、水蛭等藥加重潔血通絡、祛瘀生新;言語不利甚者加菖蒲、遠志化痰開竅;手足腫脹明顯者加茯苓、澤瀉、薏仁、防已等淡滲利濕;如大便溏甚者去桃仁加炒白術、山藥以健脾。
方解:本方以補氣為主兼以活血通絡。方中重用生黃芪取其大補脾胃之元氣,使氣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傷正;當歸尾活血,有祛瘀而不傷好血之妙;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助歸尾活血祛瘀;地龍通經活絡。
5、陰虛風動:
治法:滋陰熄風。
方藥:大定風珠加減。
加減法:偏癱有些重者可加牛膝、木瓜、地龍、蜈蚣、桑枝等通經活絡之品;如舌質暗紅、脈澀等有血瘀證時加丹參、雞血藤、桃仁、地鱉等以活血祛瘀;語言不利甚加菖蒲、郁金、遠志開音利竅。
方解:本方用味厚滋補的藥物為主以滋陰養液,填補欲竭之真陰,樸行┄內動之虛風。方中雞子黃、阿膠滋陰養液以熄內風;地黃、麥冬、白芍滋陰柔肝;龜板、鱉甲滋陰潛陽;五味子、炙甘草酸甘化陰,以加強滋陰熄風之功。
(四)其他治療
可以選擇針灸、推拿與康復治療。
上述治療方法,需要根據個體差異辨證使用。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養成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飲食注意以清淡為主,保證充足睡眠,調整情緒,避免生氣,這對于腦梗塞患者的恢復起到重要作用,平常除了積極預防高危因素,學會看舌下是否有青筋爆出也很重要。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