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里說:“真聰明的女人絕不用功要做才女,她只巧妙地偷懶?!?/p>
女人適當“偷懶”,是一種處事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智慧。
真正聰明的女人,都懂得“偷懶”:
知道哪些事該計較,哪些事不該在意,明白哪些事該管,哪些事該放手,清楚哪些事該期待,哪些事要保持平常心。
女人要過得灑脫,活得不累,就得學會適當“偷懶”。
對老公“偷懶”,不處處關注
《愛情保衛戰》里,曾出現過這么一對夫妻。
丈夫一上臺就叫苦連天地控訴妻子太挑剔了,事事都要讓自己按照她的規范來。
自己出去聚會,穿什么衣服妻子要管,自己下班回家,有沒有洗手妻子也要管。
就連自己吃飯喜歡多放辣椒和醋,妻子也要嘮叨幾句。
兩人經常因為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彼此都身心疲憊。
其實,婚姻里過得最累的,往往就是對細枝末節關注較多,心思細膩的女人。
聰明的女人,都懂得“偷懶”,不會一門心思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老公身上。
曾在微博看到一位網友談自己的婚姻經營之道,獲得了許多贊。
她坦言,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訣只有兩個,一個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另一個是“左耳進右耳出。”
比如有時候丈夫將襪子到處亂丟,她就當沒看見,自己該干什么繼續干什么。
有時候丈夫在氣頭上不經思考說了什么傷人的話,她就左耳進右耳出,不會刻意記在心里。
不過,她并不是一開始就如此。
結婚之初,她只要看見丈夫襪子亂丟,就氣不打一處來,邊收拾邊罵。
看到丈夫不把馬桶蓋掀起來,也會非常生氣,尤其吵架時,丈夫說了什么重話,她更是會難過幾天幾夜,反反復復地糾結。
后來她突然意識到,婚姻本就不易,如果總是揪著小事不放,不僅對方不舒服,自己也是備受煎熬。
明白了這一點后,她便把心放寬,開始忽略婚姻里那些看不慣的事,還有丈夫的那些無心之言。
結果驚奇地發現,對老公“偷懶”之后,不僅兩人之間的矛盾減少了,感情也逐漸變好了。
夫妻之間,往往就是如此,太關注對方,其實就是不放過自己,這樣過日子太累了。
聰明的女人,都懂得對老公“偷懶”,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計較。
女人偶爾對老公偷偷懶,夫妻關系變得更和諧,婚姻生活也能更滋潤。
對孩子“偷懶”,不事事包辦
之前,天才少年魏永康被退學的消息,讓無數人唏噓不已。
魏永康13歲就考上了重點大學讀本科,成為當時湖南省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17歲時,又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因為異于常人的聰明才智,他被稱為“天才少年”,“東方神童”。
可惜的是,20歲那年,魏永康被退學了。
原因令人匪夷所思:長期生活不能自理。
命運跟他開的這個殘酷玩笑,根源正是歸于其母親曾學梅一直以來的事事包辦。
為了讓兒子專心讀書,曾學梅一手包攬了所有家務,給兒子洗衣端飯,洗澡洗臉。
甚至為了不耽誤兒子看書,在兒子讀高中的時候,還親自給他喂飯吃。
后來,兒子讀大學,曾學梅又跟在兒子身邊'陪讀',照顧兒子的飲食起居。
結果,她萬萬沒想到,最后孤身一人北上去讀研究生的兒子,離開了自己的照顧之后,竟因生活沒辦法自理被中科院勸退回家。
養出了神童,卻因生活不能自理被退學,曾學梅后悔地說:
“現在我只要走出去,仿佛大家都在嘲笑我?!?/span>
教育家蒙臺梭利有段話說得好:
“對于孩子的愛,父母最大的誤解就是變成孩子的仆人,幫孩子做。如果我們愛孩子,應該幫助孩子讓他們自己做?!?/span>
真正愛孩子的媽媽,都舍得對孩子放手。
電影《奇跡男孩》里,主角奧吉是一位天生面部殘缺的小男孩,從小由其母親伊莎貝爾在家教導學習。
后來,為了培養奧吉與除了家人以外的其他人相處的能力,伊莎貝爾毅然決然地將奧吉送入了一所公立學校。
初進學校,奧吉因為長相不斷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欺負,伊莎貝爾雖然心疼,但還是毫不猶豫地將他留在學校,鼓勵他繼續求學。
最終,在媽媽的鼓勵和幫助下,奧吉戰勝了求學路上的一個個挑戰。
不僅找到了自信,還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了其他人對他的偏見和惡意,收獲了友誼和尊重。
這樣的改變,很大一部分就得益于伊莎貝爾的果斷放手。
如果在奧吉第一次被嘲笑和欺負時,他的媽媽就將他領回家保護起來,那么,奧吉便永遠只能是一個脆弱自卑的孩子,不會練就強大的內心,更不會坦然面對和接受自己的缺陷。
清華大學社科院院長彭凱平說:真正的教育不是在溫室里栽培植物,而是幫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同時教會他們獨自面對世界。
聰明的媽媽,都懂得對孩子“偷懶”。
這里的“偷懶”,不是對孩子不負責任,放任不管,而是對孩子言語上勤快,行為上偷懶。
如果孩子摔倒了,給孩子鼓勵讓他自己爬起來,而不是永遠都直接扶他起來;比如整理玩具,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學會自己做,而不是永遠一手包辦。
媽媽對孩子適當偷懶,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孩子將來才能更好地獨自面對這世界。
對婆婆“偷懶”,不時時期待
網上有人問:“女人如何減少與婆婆之間的矛盾?”
有位網友講了這樣一件事:
婆婆幫她帶孩子期間,兩人出去逛街,婆婆總是會惦記著給小姑子買這買那,有時候看到漂亮的裙子,就會忍不住感嘆說這裙子穿在她女兒身上一定特別好看。
也許有人會覺得,她會因此心里不舒服,但其實,她并沒有。
她說:
“我覺得挺正常的,因為我媽也經常這樣惦記我,我婆婆當然也會無時無刻地惦記自己的女兒。
總不能期待著她每天都這樣惦記我吧!畢竟我跟她又沒有什么血緣關系。
所以,我心里對她其實沒有什么過高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因為如此,我們之間的矛盾相對比較少?!?/span>
不禁為這姑娘對于婆媳關系的通透點贊。
Papi醬曾說:“女孩要把婆婆當成婆婆?!?/span>
就是說,婆婆只能是婆婆,只能給我們兒媳的待遇,不會給我們親媽般的無微不至。
對婆婆期待過多,想著她應該對自己多好,最后往往失望越多。
聰明的女人,懂得從心理上對婆婆“偷懶”,不總是期待婆婆把自己當女兒一樣對待。
因為她們明白,自己和婆婆本來就是兩個陌生人,只是因為同時愛著同一個男人,才走到一起的。
如果非要以媽媽的標準來要求和衡量婆婆,只會讓自己不斷失望。
綜藝《朋友請聽好》中,有位女生因為婆媳關系苦惱不堪。
她說,婚后和婆婆相處很不好,兩人在育兒方面總會有一些矛盾,感覺婆婆很不喜歡她。
對于女生的困擾,何炅表示:
“婆婆沒義務喜歡兒媳,能夠被婆婆喜歡,其實是兒媳的本事?!?/span>
這段話雖然聽著殘酷,卻也道出了婆媳關系無比真實的一面。
婆媳之間,如果能相互喜歡,自然再好不過,若不能就親疏隨緣,看開就好,不必太放在心上。
對婆婆想太多,總考慮她是不是不喜歡你,是不是你說的哪句話,做的哪件事讓她對你有什么想法,長期下去只會讓自己身心疲憊。
心理咨詢師賴佩霞曾說:
“當一個媳婦能認清自己真實的身份,剛開始也許會引發短暫的落寞。
但這般務實的洞見反而能讓自己從幻象中解脫,容易輕松以對,不再爭寵。”
女人對婆婆從心理上偷懶,少揣摩婆婆的心思,少想婆婆必須如何對待自己,不把過多的想法放在婆婆身上,才能不心累,也才能多些融洽,少些失望。
美國作家梭羅說:“任何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
女人這一生,想要收獲幸福,就得成為為自己筑造幸福的工匠,學會適當“偷懶”。
對老公不勤于計較,對孩子不事事包辦,對婆婆不過度期待。
如果你恰好是這樣一位會偷懶的女人,不妨為自己點個贊,讓以后的生活,過得更加輕松自在。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一位很會偷懶的女人,一定請好好珍惜她,別覺得她懶。
她只是足夠聰明,擁有經營婚姻的智慧,放手孩子的長遠眼光,以及處理婆媳關系的通透灑脫。
娶到這樣的女人,對誰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