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你們要在英國依照人類智能學的理念創辦一所學校的消息后,我感到非常的滿足,這也許是教育史上真正重要的一件大事。這樣的話聽起來似乎有欠謙虛,但是,依人類智能學教育藝術之理念來辦教育確實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事情,我更高興的是,許多教師們在內心深處了解到以人類智能學教育法的特質而決定要組織一個教師協會。我們并不是因為改革的狂熱才說要賦予教育一個新生命;這背后的力量乃是我們整體的感覺并體會到人類在文化的進化上已經走到了必要改革的階段。
談到教育,我們當然完全了解在十九世紀有許多杰出人士在改良教育上做了非常大的努力,這在過去數十年尤其明顯。然而,這些動機良好、試驗方法完備的教育改良都缺乏一項人類真正的知識,因為這些教育改良之理念都是在物質文明充斥了我們的生活與生命的時期下產生,而且這種情形可以說自十五世紀就開始了。所以當人們要表達他們對教育改革的理念時,他們可以說是企圖以沙筑城,根本不可能穩固;教育的法規都是以「生命應該如何」這類情緒性、評判性的理念來訂立。在這種時代,當然不可能去了解人類的整體性而問道:「在人類由前世投生到今生時,我們如何能夠將他那上天所賜本來具足的自性導向光明?」這種問題就是那種可以問得很抽象,但是唯有真正了解人類身心靈的真象才能實際回答的問題。
今天我們對人類的了解有以下的現象。
人類對身體知識的研究高度發展。經由生物學、生理學,解剖學,我們對人類肉體的知識已非常的先進,但如果談到對人類靈魂(soul)的知識,則是完全一片未開的僵局,每一次與靈魂有關的事件都只有一個名詞,完全不知真象。就連思考、感覺、意愿這些事件,今日的心理學也是完全不知其所以然。我們只是使用這些名詞,「思考、感覺、意愿」,卻完全不知道這些事件的發生與靈魂的關系何在,今日所謂的心理學家對思考、感覺、意愿可以說是完全一知半解。
這種情形就好象一位生理學家完全分不出來一個兒童的肝臟與一個老年人的肝臟有何不同。我們在肉體研究的科學上很先進;今日的生理學家絕對不會分不出一位幼童的肺與老翁的肺,或是幼童的發與老翁的發。但是,思考、感覺與意愿這些事件卻完全只是名詞,沒有人可以實際的說出它們究竟實際是怎么一回事。舉例而言,沒有人知道,對靈魂而言,意愿是新生的、年輕的,而思考則是古久的、老成的;事實上,在靈魂內,思考是老化的意愿,意愿是年輕的思考。所以,靈魂之內的每一樣東西都是有老有少地在人類的靈體內同時存在著。就連一位幼童的靈魂內都有著老成的思考與年輕的意愿同時共存著。這是實實在在的真象。
但是在今日,沒有人能夠以說明肉體的真象,一樣的將這些真象說明,所以,身為兒童的教師便處于完全無助的局面。想想,這個情形就像你是一位醫生,但是你完全分不出兒童與老人有何不同!你當然會覺得非常無助。但因為今日沒有所謂靈魂的科學,教師們完全無法像今日的醫生談人類肉體一樣地談論人類的靈魂。至于當我們談到靈性(spirit)時就更別提了!沒有人能說出它是怎么一回事,連描述它的名詞都找不到,僅僅剩下「靈性」這一個字,沒有描述它的名詞,等于沒有用。
因此,今日我們不敢說我們對人類有何了解。我們自然會覺得這樣的教育是不行的,必須要改進。沒錯,但是如果你完全不了解人類,你要如何去改進呢?所以,這些長久以來有最佳動機的教育改革理念都是在缺乏對人類了解的知識下完成的。
甚至在我們自己的圈子內也有同樣的情形發生,今日,唯有人類智能學可以讓我們去了解人類。我這樣講并不是因為狂熱的派別之心,而是若要了解人類必須經由人類智能學方能達到。我們都知道,教師的工作必定要以對人類的了解為基礎,所以教師們自己一定要有這樣的知識,應該很自然的由人類智能學中求得,所以,如果有人問我們「新式的教育應該以什么為基礎?」我們要回答說:「一定要以人類智能學為基礎。」但是,有多少人,就連在我們自己圈內的人都盡量地否認人類智能學,做教學時也不讓人知道其教法乃是以人類智能學為根基。
這就好象古日耳曼的諺語--「給我洗個澡,但別把我弄濕了」。許多教學項目都是以這樣的心態推展,這樣是不行的,你們一定要心口合一的講出事實。所以,如果有人問你如何能成為一位好老師,你一定要回答說:「以人類智能學為你的根基。」你一定不能否認人類智能學,因為唯有此路你才能真正的了解人類。
在今日的文化下,可以說完全缺乏有關人類真象的知識,不論對生命、對世界,對人類都是許多理論,完全沒有真知灼見。若了知真象才能真正活出「實際」的生活,但在今日,完全沒有這種「實際」的生活。你們知道誰是今日最不實際的人嗎?不是科學家,雖然他們很糟糕,而且對生命完全無知,但是大家都看得出他們的錯。但這些錯在那些最糟的理論家和最不實際的人身上卻看不出來,這些人是誰?就是大家所謂「最實際的人」--企業家、工業家和銀行家,他們以他們的理論、想法統治了今日大家的日常生活。今日的銀行可以說是完全建筑在理論性的想法上,完全不實際,但大家都沒注意到這一點。當他們說:「這種事一定要這樣辦,要做實際的人就一定要這樣辦。」所以他們就這樣辦,沒有人覺知到他們對生命所造成的傷害,因為這些方法一點也不「實際」。今日所謂的「實際生活」,不論從那一方面看都不實際。
這種傷害唯有在愈來愈多的毀滅性事件發生,摧毀人類文化時,我們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如果這種情形繼續下去,你將會知道過去發生的世界大戰沒什么了不起,只是往后更多大傷害的序曲而已。世界大戰就是這種不實際的想法所造成,但這只是一個開端,在今日,我們再也不能沉睡,必須覺醒,尤其要在教學與教育上下工夫,我們的任務是介紹一種教育,對人類的整體--身體、靈魂及靈性--都照顧到,讓大家都能知道,能了解這三大要素。
在這個短期的課程內,我只能講到身體、靈魂及靈性的最重要觀點,以做為教學及教育的指導方針。不過,有一個首要的條件,就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努力去學習如何整體的去觀察人類。
今日一般的教育原則是如何訂立的?人們觀察兒童,然后告訴你,小孩是這樣是那樣,一定要學那些東西......等等。然后大家就想要用什么最好的方法去教孩子,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這個,學會那個!但事實上呢?孩子還是孩子,至少十二歲以前他不會變成成人,但重點不在這里。重點是我們一定要想「兒童總有一天會成年」,你要站在生命是一個整體的觀點來看,不能在做兒童教育時就只考慮兒童期,你必定要以他的整個人,整個人生來判斷你該做什么。
假設班上有一個孩子臉白蒼白,則我們一定要問自己「為什么?」,要解開這臉色蒼白之謎。當然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要講的是下列的可能性。這個孩子來上學時可能臉色紅潤,是我的教學讓他變得臉色蒼白,我必須承認這一點,并且要能夠判別臉色改變的原因;也許是我的教學讓這個孩子要耗費過多心力來學習,可能過度的運用了他的記憶力,如果我不承認這個可能性,如果我是一個短視的老師,認為不論小孩臉色紅潤或蒼白都要實施我的教法,要不計任何后果的使用這種教法,則這個孩子的臉色當然會繼續蒼白下去。
然而,如果我看到了這個孩子五十年后的歲月,我可能會發現他有嚴重的動脈硬化,致病的原因不明!但實際上這就是我在他八、九歲時過分耗損他記憶力所造成的后果!所以你看到了,八歲的孩子與五十年后的這個成人是同一個人。我一定要知道我今日這樣對待這個兒童,四、五十年后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因為生命是一個整體,前后相連,不是只了解這個孩子就好,我一定要了解人的整體性。
另外一個易犯的錯,就是我們常常試著去對每一件事下定義,希望孩子能了解每一件事的定義,例如讓每一個小孩都知道這是獅子,那是貓......等等。但他們是不是該保持這個觀念直到他們去世呢?在我們今日這個世界,沒有人覺知到靈魂也必須成長的事實!如果我給了孩子一個所謂「正確」的觀念,并要他一生都保持這個觀念,這就好象我在三歲時給這個孩子買了一雙鞋,而且以后每一年都讓他穿一樣大小的鞋。小孩會穿不下的!大家都知道,如果讓孩子裹小腳,勉強他穿一樣大小的鞋子是很殘酷的!但現在大家要孩子們的觀念不隨著年紀而改變,就等于壓抑靈魂成長,要靈魂裹小腳!
如果有人問你什么是我們所謂的「考慮人類整體生命」的教育時,你也許就可以如上所說的回答他。我們是考慮一個不斷成長的、有生命的人類,而不是只去實施一個抽象的教育概念。
只有當你將人類的生命視為一個相連的整體時,你才會了解到人生的每一階段都大不相同,兒童在換第一顆牙之前與其后是大不相同的!當然,這并不是說差別大到令人驚訝,但是,若你能觀察到生命中的不同細節,你就會觀察到兒童在換牙前后是大不相同的。
在換牙之前,你可以很明顯的見到兒童生前或前世的習氣,也就是他在靈界時的習氣。兒童的身體此時的動作就好象靈魂一樣,因為在人七歲以前,人的靈體在肉體內還十分活躍。你也許會說:「這個靈魂還真糟糕!」因為他們很吵,很難搞定,笨手笨腳,而且挺沒用又有點笨。難道在投生之前,他們在靈界就是這德性?親愛的朋友們,你要這樣替他們想想,假設在座各位聰明的成人突然間被強迫塞到一間華氏一百一十四度(攝氏六十度)的房間,你絕對會受不了的!而對這個由靈界投生到人間肉體的兒童而言,適應新肉體及在地球的環境比上述的情況還更難過。這個靈魂,突然間被帶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又要帶著一個肉體跑來跑去,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狀況。如果你知道如何去觀察,去注意每天,每周,每月,這個孩子不定的面相漸漸定下來,漸漸不再笨手笨腳,就表示這孩子漸漸的適應了環境,你也就會了悟到是這個靈魂漸漸的與這孩子的身體相互適應,合為一體,能夠運動自如了。如果我們能這樣觀察,我們就會了解兒童為什么是這個樣子,我們也會了解這是那個投生靈魂在孩子的體內活動。因此,若你知道了這些靈魂的奧秘,觀察孩子的成長就會是歡喜而美好的經驗。因為此時你是在學習天界之事而非人間之事。
所以,那些大家所謂的「乖孩子」,一般而言,他們的身體對他們的靈體而言是過重了,靈體無法支撐肉體。這種孩子通常很安靜,不叫也不亂跑,安靜的坐著,不吵鬧。這表示靈體在肉體內不活躍,因為他們的肉體有很大的排斥力。一般而言,所謂的「乖孩子」都是因為他們的身體有排斥靈體的情形。
而那些比較不守規矩的小孩發出許多健康的吵鬧聲,會大叫,找你不少麻煩,這表示他的靈體很活躍,雖然還是有點笨手笨腳,因為他們是由靈界轉到了人間;但是他們的靈體活躍。他們有試著去適應肉體,你也許會認為孩子們的瘋狂大叫有時簡直有點像是中邪了,其實你只不過是見到了靈體投生于兒童肉體內時所須忍受的痛苦。
以靈性意識認識兒童
一個人在靈界的情形與他在地球上的情形是大不相同的。教師們應該要能夠看出這些不同點。因為在他們面前的這些孩子還有著靈界的習氣。這時的孩子有一件事很難做到,因為在他們面前的這些孩子還有著靈界的習氣。這時的孩子有一件事很難做到,因為在靈界他們完全沒有這一項特性。
在地球上,人類觀察身體內部的能力并不強;只有自然科學家及醫生做這一類的觀察研究,他們知道人類肉體內的各項細節。但是,你會發現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心臟在那里,通常他們都會指在錯誤的地方,如果你在社交場合隨便找一個人問他左肺葉與右肺葉有何不同,或是問他十二指腸是怎樣的一個器官,那將會有各種詭異的答案出現。在我們降生地球之前,我們對外在的世界可以說是沒什么興趣,我們大部分的興趣都在于我們內在的靈性生命,而在死后與投生之前這段時間,我們更是完全的集中心力于內在的靈性生命。我們根據過去生的經驗累積了「業」,而今生我們的依據他們的內在靈性生命繼續成長。這種興趣可以說是完全沒有人間的特質的,完全不同于一般人認為的那種對知識的渴望或追根究柢、好問的心。在我們投生地球之前,我們的本性沒有這種渴望知識,好奇心或熱切求知想了解外界生命的;我們完全不知道有這種心念,這也是為什么很小孩子只有一點點的求知欲。
而我們在此時所體驗的是與所在之處共為一體,在投生前我們可以說是與外在的世界完全融為一體。我們的內在生命就是全世界,沒有內在、外在這種分別。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對外在的世界沒有好奇心,因為它已經完全包容于我們之內。我們沒有好奇,完全包容它,而且認為這一切就是自自然然,本來如此的。
所以在生命中的前七年,兒童就以這樣的靈界心態學習走路、講話與思考。如果你想要引起兒童的好奇心去學一個單字,你將會發現你反而完全將他想學那個字的心愿引開了。也就是說,如果你想用求知欲或好奇心引誘兒童,那你恰巧是反其道而行,引開了他本有的意愿。你能用好奇心引誘他,你必須想象自己與兒童融為一體,用你那內在的本性去體會兒童所喜愛的一切,在你做一個姿勢時要讓兒童感受到那就好象是他自己的手所能做到的一模一樣。也可以說你得讓自己成為他的身體所延伸出來的一部分。爾后,當兒童換牙了,進入七歲到十四歲這一階段,你要注意觀察兒童是如何漸漸地顯現出求知欲及好奇心,你要細心地,老練地去注意好奇心是如何漸漸地融入兒童的生命。
幼小的兒童還是小小笨笨的生物,他不會問問題,你要讓他對任何事物有一個印象,你就得讓自己成為那一件事物,兒童此時就像一袋面粉一樣,不會對周遭環境提出任何問題。但是他也像一袋面粉一樣,你在它上面印了一個什么樣子,它就會保留這個印痕,這并不是因為好奇心所造成,而是因為你真正的與兒童共為一體,并造了一個印象,就像你用手在面粉上做了一個印痕一樣。
而在換牙時,這種情形就完全改觀了。你要去注意兒童現在會開始問問題了。「那是什么?」「星星有眼睛嗎?」「星星為什么在天上?」「婆婆,你的鼻子為什么是彎的?」兒童現在開始問各種問題,并且對周遭事物產生好奇心。你要有一顆細膩的心去感受去注意到換牙時兒童漸漸升起的好奇心及注意力。你要準備好去配合他所新升起的這些特質。你要讓兒童的內在本性來決定你要教他什么;我的意思是說,你一定要以最敏銳的心去注意兒童在換牙時所升起的這些特質。
許許多多的特質都在此時升起。不過,兒童雖然有了好奇心,但并不是知性(intellectual)的好奇心,因為此時兒童還沒有推理的能力。任何人在兒童七歲時就想訴諸智力方面的能力,可以說都是搞錯了方向。兒童在此時有幻想,這個幻想的國度要靠你來建造,這項工程其實就是所謂的「靈魂之乳」(milk of the soul)的觀念,我們都知道,其實兒童出生后要喂母乳,這就是他的食物,也包含了有其它必需的物質。而當兒童在換牙期開始上學時,你又得給他另一種乳了,但是這一次,是給靈魂飲用的乳。「乳」的含義是說你所教的內容不能是各個分離的,兒童所受的內容必須是渾然一體的。在換牙后,兒童就必須吸收這種「靈魂之乳」。如果你分開教他們讀和寫,就好象你喂他們奶時先用化學方法將奶分離成為兩樣不同的東西再分別的喂他們。讀與寫一定要以整體性的方式來教他們。你一定要有這種「靈魂之乳」的觀念來教育這些剛入學的孩子。
這個觀念必須靠藝術性的教育法才能達成。這種藝術的氣質必須涵容于每一項教學中。以后我將會講如何由繪畫中發展寫字的技巧,由此將藝術性融入其中,以及你如何再以藝術性的方式教他讀書認字,如何接連這些藝術性的讀寫技巧,以藝術性的方式導入簡單的初級算術,所有的這些教育都必須融為一體。在兒童入學時,你必須漸進地導入這種「靈魂之乳」。
而當兒童進入青春期時,他們將再需要「靈性之乳」(Spiritual milk)。在今日的人間,這是一項非常困難的工作,因為在今日這個全然物質化、現實化的年代,靈性幾乎已蕩然無存。造「靈性之乳」是很困難,但若你無法達成任務,這些孩子們在困難的青春期就得完全靠自力度過,因為在今日社會上已完全沒有「靈性之乳」了。
我只想以簡介的方式談一談這些情形,讓你有一些思考的方向;以后我們會繼續這些主題并談到細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