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是我們女性最為顯著的性特征,美麗的乳房更是吸引異性目光的利器。當然乳房也是我們最私密、最重要的器官,想成為健康的女人,我們就要學會細心聆聽她“偷偷”講的那些“私房話”,這樣才能給它更好地呵護。 月經前乳房脹痛,小心乳腺病 月經前的脹痛 小周每次例假前都感覺乳房脹痛得厲害,甚至碰都不敢碰一下。等月經來了,這種疼痛會慢慢消失。最近單位工作壓力很大,每天加班但業績總上不去,她心情很郁悶。晚上睡覺前,她感到左側乳房刺痛,觸摸后,竟然發現有一個黃豆大的結節。第二天,她趕緊到醫院檢查,醫生說她患了“乳腺增生”。 專家分析:乳房疼痛和乳房腫塊是乳腺增生的主要表現。疼痛與月經有一定關系,月經前5~7天癥狀較明顯,月經來潮后脹痛緩解或消失,到下次月經來潮又會出現同樣的變化。情緒的變化也會影響疼痛的程度,生氣、憂慮時會加重,心情舒暢時癥狀會減輕。增生嚴重的,疼痛就沒有規律了,不管經前還是經后,都會發生持續性疼痛,影響工作和生活。腫塊一般在一側或兩側乳房,大小不等、軟硬不一、界限不太清楚,表面似乎有小顆粒,用手指按壓后會感到疼痛。 增生會不會癌變 30歲的陳女士今年初剛剛結婚,單位體檢時,醫生提醒她有乳腺增生。陳女士一聽眼淚就落了下來。醫生有點奇怪地看著她,她哽哽咽咽地說:“增生不就是腫瘤嗎?我是不是得了癌癥了?是不是要切除乳房了?”醫生告訴她,乳腺增生是一種常見的良性增生,癌變的可能性很小,不必緊張。陳女士這才如釋重負。 專家分析:很多女性一聽說“增生”和“腫塊”就聯想到腫瘤,其實,乳腺增生既不是腫瘤,也不是炎癥,而是一種生理性增生與復舊不全造成的生理結構的紊亂,只有少數的乳腺增生會惡變成乳腺癌。不過,也不能因此就對它掉以輕心了,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應該定期到醫院檢查。掌握了乳房自我檢查的技巧,自己檢查也可以。 乳腺增生與生育哺乳沒關系 40歲的唐女士患高血壓多年,最近在體檢中又發現自己患雙側乳腺增生。“不是說生育過并經過充分哺乳的女性不會患乳腺增生嗎?”與周圍許多生育過的女性一樣,唐女士產生了這樣的疑惑。
專家分析:乳腺增生跟生育和哺乳沒有關系。如果有關系,這種病就不可能多發在30~50歲的女性身上了,畢竟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大多有生育史。還有很多人認為懷孕、哺乳后,乳腺增生就能徹底好了,這種說法也是沒有根據的。 目前已證明的與乳腺增生有關的因素之一是長期不良的精神刺激,如:情緒不佳、工作過于緊張、脾氣暴躁,從而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現孕酮減少,使雌激素增高,導致乳腺增生。現在,像唐女士一樣患上高血壓、糖尿病的女性很多,這也容易使女性出現內分泌失調,雌激素、黃體酮水平和腺體結構都出現一定程度的紊亂。 乳房皮膚出現異常預示著什么 乳房皮膚與乳房疾病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乳房皮膚的異常現象,來看懂一些身體向我們發出的求救訊號。如果發現自己的乳房皮膚有紅、腫、熱、痛等現象,則可能是乳房急性炎癥的預警訊號,如急性乳腺炎、乳房膿腫等。 發現乳房表皮出現靜脈擴張的現象,很可能是炎癥、外傷、肉瘤或癌癥的警示訊號。 如果對著鏡子,發現自己的乳房皮膚形成了凹凸起皺的表面,看上去就像橘子皮一樣,則可能是橘皮癥的表現。這是由于皮膚和皮下組織的連接在毛囊部位最為緊密,所以在毛囊處形成許多點狀小孔所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乳房皮膚顏色由淺紅到深紅,有水腫、增厚、皮溫升高的現象,在乳暈范圍內出現脫皮,或持續了數星期以上的疼痛現象,同時。 乳頭出現了不正常內陷,并伴有液體滲出,尤其是血樣分泌物,則可能是硬癌和單純型癌的表現。 乳房局部出現了小酒窩,可能提示該處皮下的結締組織纖維束縮短。如果當乳房向該處推移時,小酒窩會更明顯,那么這種情況很可能是乳腺癌、結核、急 性乳腺炎、乳房外傷,以及乳房手術后的局部瘢痕攣縮或局部脂肪萎縮的健康警示訊號。 一般患有乳腺增生疾病的女性最怕的就是增生轉成惡變。雖然不是所有的乳腺增生都會惡變成癌癥,但是絕對有很大比例的乳腺增生可能轉變成乳腺癌癥,尤其是囊性增生。所以,女性朋友應該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建議30歲以上的女性應每個月進行一次自我檢查乳腺,自我檢查一般固定在月經后的8~10天左右。一旦發現自己的乳房皮膚出現了異常現象,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爭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此外,建議女性朋友應該保證1年或者1年半接受一次正規乳腺檢查。這對乳腺的并發癥,如腦垂體、甲狀腺疾患等疾病都可以一并發現和治療,同時對乳腺癌的發現和預防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怎樣辨別形形色色的乳房腫塊 辨別不同乳房腫塊 大多數的乳房腫塊摸起來就像是一些腫物(也就是結節),或者你能用手感受到乳房有的地方比較硬,有的地方比較軟。或許,有時候你會感到有點酸痛。腫塊可以在乳房的多個地方出現:乳頭附近、乳房較上的地方,或者其他部分。 月經之前,腫塊更是比較可能出現。稍后,腫塊的大小可能會發生改變。曾經,人們認為乳房出現腫塊是一種病態,甚至稱它為“纖維囊型乳房疾病”,但是,隨后科學證明了這個情形其實是很普遍的,因而它得以正名。更年期后,通常就不會再出現這類乳房腫塊的,但可能出現另外成因的乳房腫塊。 囊腫型腫塊 這類腫塊,是因為乳房內生有含有膿的囊腫。有手指按摩腫塊處,會感到很平滑。這類型的腫塊會引起比較大的疼痛,但有些情況,也不會引起疼痛。調節月經的荷爾蒙分泌失調可能就會導致囊腫型腫塊。50歲以上的女性通常不會生長這種腫塊,而這類型的腫塊也并非癌性的。通過專業抽膿,可以消除疼痛與腫塊。 皮脂囊腫 是由毛囊的導管堵塞而引起的。它的觸感與囊腫型腫塊大致一樣。荷爾蒙的刺激或者外傷都會導致情形惡化。如果該類腫塊不引起其他并發癥,那么就不需要進行治療。如果要進行治療,只需要在突出處開一個小孔,把堵塞物抽離就可以解決。 膿腫 膿腫是因為乳房內感染而產生的。這類腫塊會有疼痛感,除此,乳房表面的皮膚也會發紅發熱,也可能全身發熱。通過服用抗生素,或者開刀抽取感染組織,可以治愈。 脂肪腫塊 這類情形只是乳房的脂肪正在發生改變,因而變成圓形的腫塊。這類腫塊的觸感會比較硬,而表皮也可能會變紅。通常這類腫塊都會不治而愈。 腺瘤 腺瘤并非癌癥,只是乳房的腺組織比正常增長而已。很多時候,20歲左右的非洲女性比較容易會出現這類情況。用手指感受,可以感到腫塊比較圓、硬,甚至可以左右移動。 導管內乳頭狀瘤 這類腫塊是乳房導管內有瘤生長。它們通常生長在乳頭下面,甚至導致乳頭出血。更年期附近的婦女可能會有一邊乳房出現這類情況,而年輕的婦女可能兩邊乳房都會出現這類情形。 乳癌 通常是乳房出現很硬的硬塊,形狀沒有規律性。而它會黏附皮膚或者深層的組織。因此,你不能用手指推動這類腫塊。但是,乳癌的腫塊是不會引起疼痛的。只是用手指觸感,并不能確認所有的乳房腫瘤的成因。如果你發現乳房出現新的硬塊,應該咨詢醫生。 乳頭溢液不容輕視 可能預示乳腺癌 關愛乳房健康 在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擠捏乳頭時有液體流出稱為乳頭溢液(nipple discharge)。乳頭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見癥狀之一,發生率僅次于乳腺腫塊和乳房疼痛。 首先我們應該觀察乳頭溢液出現時的具體情況,并加以判斷: 一、溢液是真性還是假性。真性溢液是指液體從乳腺導管內流出。假性溢液常見于乳頭凹陷者,由于乳頭表皮脫落細胞積存于凹陷處,引起少量形似液性豆渣樣的滲出,時常有臭味。一旦拉出凹陷乳頭,保持局部清潔,“溢液”即會消失。 二、溢液是雙側還是單側。雙側性溢液則是生理性的,如停止哺乳一年內,多數婦女仍會有少量乳汁分泌。妊娠中晚期,一些孕婦的雙乳可擠出少許清淡色的初乳。少數婦女在強烈的性高潮后,由于乳房血管高度充血,乳房脹大,乳頭勃起,也會出現短時間的溢乳。婦女進入更年期,由于內分泌紊亂會使部分婦女分泌少量乳汁。以上都屬生理情況,不是病態。但雙側乳頭溢液也可以是病理的,如一種叫閉經溢乳綜合征的病,是由于垂體微腺瘤引起,除溢乳外還伴有閉經、頭痛、視野變窄,血中催乳素升高等。腦部CT檢查可確診。另一種雙乳頭溢液見于少許乳腺增生的病人。 三、溢液是單孔還是多孔。乳頭有15~20個乳管的開口。出現溢液時要觀察液體從哪一個或幾個開口溢出。單孔溢液多為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多孔溢液可能是生理性的、藥物性的、全身良性疾病或乳腺增生癥。 四、溢液是自行外溢還是擠壓后溢出的。前者多為病理性的,乳癌病人約有13%有自發性溢液史。良性或生理性溢液以擠壓后溢液多見。 五、溢液的性狀。乳房不同的疾病,其溢液時的性狀也不一致。如: (1)乳汁樣。多為生理性,如斷奶后或流產后的近期,不是癌癥的表現。 (2)膿性溢液,多為導管擴張癥、漿細胞性乳腺炎。 (3)淡黃色溢液是最常見的一種溢液,幾乎見于各種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癥為多見。也有一部分為導管內乳頭狀瘤或乳腺癌。因此,這是需要提高警惕的。 (4)血性溢液,可為鮮紅色、咖啡色、淡黃色、褐色等不同的顏色。此種溢液是危險的信號,應高度警惕,其中50%~75%為導管內乳頭狀瘤,15%的乳腺癌。如血性溢液發生于絕經后,則75%是乳癌。 (5)清水性溢液,無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跡。這種溢液可能是乳腺癌的信號,應進一步檢查。 如果出現的乳頭溢液是單乳頭溢液者,多數跟以下幾種乳房疾病有關: 1、乳腺導管擴張癥:患有此病的部分病人, 早期首發癥狀為乳頭溢液。溢液的顏色多為棕色,少數為血性;溢液化驗檢查可見有大量漿細胞、淋巴細胞而無瘤細胞。此病好發于40歲以上非哺乳期或絕經期婦女。發生溢液的乳暈區有與皮膚黏連的腫塊,直徑常小于3厘米,同側腋窩淋巴結可腫大、質軟、有觸痛。若并發感染時,腫塊局部有紅、腫、熱、痛的炎癥表現。 2、乳管內乳頭狀瘤:此病以40歲~50歲者多見,75%的瘤體發生在鄰近乳頭的部位,瘤體很小,帶蒂而有絨毛,且有很多壁薄的血管,故易出血。化驗檢查溢液內可找到瘤細胞。有時病人仔細觸捫乳房,可發現乳暈下有櫻桃大的包塊,質軟、光滑、活動。 3、乳腺囊性增生:以育齡婦女多見。部分病人乳頭溢液為黃綠色、棕色、血性或無色漿液樣,化驗檢查溢液內無瘤細胞存在。此病有兩個特點:一是表現為乳房周期性脹痛,好發或加重于月經前期,輕者多不被病人介意,重者可影響工作及生活。二是乳房腫塊常為多發,可見于一側或雙側,也可局限于乳房的一部分或分散于整個乳房。腫塊呈結節狀且大小不一,質韌不硬,與皮膚無黏連,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腫塊在月經后可有縮小。 4、乳腺癌:部分乳腺癌病人有鮮紅或暗紅色的乳頭溢液,有時會產生清水性溢液,無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跡,化驗檢查溢液內可找到癌細胞。45歲~49歲、60歲~64歲為此病的兩個發病高峰。其起病緩慢,病人在無意中可發現乳房腫塊,多位于內上限或外上限,無痛,漸大。晚期病變部位出現橘皮樣皮膚改變及衛星結節。腋窩淋巴結腫大、質硬,隨病程進展彼此融合成團。 總之,乳頭溢液是一個重要的乳房癥狀,其中10%~15%可能是乳癌。出現癥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的乳腺專科就診,視具體情況做相關檢查,比如:B超檢查、鉬靶照片有相當的準確率。選擇性病變導管乳管鏡檢查可以作為乳頭溢液的一種檢查方法,對有乳頭溢液的良惡性的鑒別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