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不做教書匠(下)
不做教書匠(下)

五、做一名有學力感的教師(一)
  美國有一個規(guī)定,凡是“師”字級的工作,例如醫(yī)師、會計師、律師、教師等職業(yè),每年都必須再進修一定時間的課程。如果沒有進修,該年執(zhí)照就會暫時被凍結,修完課程才能再開始執(zhí)業(yè)。這是很有道理的。今天的中國,教師也有進修課時的要求,遺憾的是,大都是走個過場。教師職業(yè)進修與培訓沒搞扎實,很多教師教了十年二十年的書,教育教學的經(jīng)驗和技能還停留在當年的那個層次和水平,用當年的技術和思想做現(xiàn)在的要求與質量,難怪很多教師總是抱怨教育忙、教育累。
  有個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廠找到份工作,報酬不錯,工作條件也好,他很珍惜,下決心好好干。第一天,老板給他一把利斧,并給他劃定了伐木范圍。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樹。老板說:“不錯,就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勁,但是他只砍了15棵樹;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覺得很慚愧,跑到老板那兒道歉,說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氣越來越小了。老板問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時候?”“磨斧了?”工人詫異地說:“我天天忙著砍樹,哪里有工夫磨斧子!”那個工人感覺砍樹吃力的時候,該想到去磨斧子,同樣,當我們做教育覺得吃力時,就該想到要充電,而不是一味抱怨教育要求高。教師充電、磨刀,讀書是最好方式。
  教育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都認為自己不缺理念,他們知道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知道平等民主與尊重,知道個性化解讀,他們以為知道這些就是有了先進理念,至于課堂上為何走老路,至于處理各種事務為何依然如故,說是缺操作方法。果真如此嗎?讓我們舉例來看一看,一個教師產(chǎn)生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流程。
  以一個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老師為例。他首先要把二年級的語文書和相關課程標準明白,但這對一個語文老師來說是不夠的,這樣教學,他既不了解學生一年級語文教學所達到的要求,又不了解今后學生語文學習的情況,因此,一個真正的語文老師,他至少要把小學12冊語文書——之所以說是“至少”,是因為最好能對中學的教材也略知一二——通讀一遍。這個讀,不是知道教材大概講了什么,而是了解每一冊教材的相關內容,及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以及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這種讀,是作為一名教師的專業(yè)的讀。讀過之后,想過之后,心中就有了底,知道二年級語文教學該做什么了。但是還不能到此為止,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還需要去了解相關學科的情況,以求在教學中加以整合。二年級語文教師,需要了解二年級學生音樂、數(shù)學、科學等學科的教學內容。知道學生的這些知識背景,再去組織語文教學,那就更進了一層。在這一系列的閱讀過程中,教師都只是囿于本位知識,他還需要開闊眼界,把眼光伸向理論學習,閱讀相關的方法論、教學論著作,讀著讀著,就會一種豁然開朗的、醍醐灌頂?shù)母杏X,眼前仿佛出現(xiàn)一條屬于自己的教育教學的光明大道。這個時候,我們就可能說,這個二年級語文教師是一個真正擁有自己理念的教師了。
  因此,如果你抱怨自己缺少把理念化為行動的方法,那么你就必須問自己,是否像以上的那位二年級語文老師那樣系統(tǒng)地閱讀過?如果是“否”,那么就應該抓緊時間,系統(tǒng)地讀書。你擁有的所謂的理念,其實是別人外加給你的,是別人灌輸給你的,并不是你從心底深處長出來的。就像換了器官的人,一生都要服藥,因為換到體內的器官不是自己身體上長出來的,就必然產(chǎn)生沖突,這個沖突需要靠服藥來解決。如果你的理念是別人給你的,你的行為就不會被那個外加的理念自然指揮,你的教育教學行為是被那個外加的理念給約束著,別扭著。這就是為什么你們懷疑“觀念指導行動”、“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的由來。憑良心說,這兩話是正確的,問題出在你的觀念和理念是別人給的。
  作為一名有學力感的教師,還要多讀文學作品,特別是要讀一些當代的有關兒童、青少年的文學作品。你讀肖復興的《早戀》,張之路的《第三軍團》,秦文君的《男生賈里》《女生賈梅》等等,你就能通過作家特有的、細膩的心靈感觸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入當代青少年的心靈世界。這對一個教師來說,有著重要的幫助。《早戀》中的鐘老師之所以受同學歡迎,容老師之所以被同學們炒魷魚,不就是因為鐘老師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世界嗎?嚴格地說,一個教師應該始終保持著豐富細膩的情感。但是,人的感情就像皮膚,隨著年齡的增長,付出的多了,用得多了,也就逐漸地起了老繭,不敏銳了。而學生們呢,剛好是睜大情感的眼睛的時候,他們是敏感的、豐富的、細膩的,一個教師,用長了老繭的情感之手去握孩子細嫩的情感之手,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是幫助我們保持心靈敏感不長老繭的最為重要和有效的方式。語文教師更要多看文學作品。一個語文教師,必須在文學作品中找到閱讀感,找到語言靈性的注解,找到語言特質的詮釋,清晰把握閱讀與人性、與表達之間隱蔽的通道。
  除了文學作品,也要讀雜書。讀雜書就像吃雜糧,使人強健。魏書生堅持訂閱科技類報刊,并且讀給學生聽。農業(yè)上優(yōu)良的品種大都是雜交而成,這個現(xiàn)象有著普遍性,適合于各個行業(yè)。當年李斯特創(chuàng)立消毒外科學,是受一本生物學雜志的啟迪。那本雜志上有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的探討生命起源的論文,巴斯德通過大量實驗證明:生命不是無中生有,是空氣中的生命孢子進入的結果,有機物的腐敗和發(fā)酵也是微生物進入的結果。這篇表面看起來和手術沒有直接關系的文章,卻使李斯特想到,病人術后傷口感染化膿,不也是一種有機物的腐敗現(xiàn)象嗎?根據(jù)這個思想,李斯特于術前嚴格洗手,將手術器械嚴格煮沸,傷口也用煮沸的紗布包扎。后來又尋找到一種殺滅細菌的藥劑。一本不太相關的雜志,卻誕生了一門科學,造福了人類。
  總之,一個教師如果不讀書,就不可能和學生有更深的交流。《和教師的談話》中有一位女教師這么說:“我以前對那些科普雜志是連看也不看的,而現(xiàn)在卻要經(jīng)常閱讀,否則就無法回答孩子們的問題。我甚至開始研究天文學,因為我的學生們對觀察星空很感興趣。”如果你的一群男學生特別喜歡籃球,那么你就必須讀一些籃球方面的書,了解籃球界的一些人和事,你才能走進他們的身邊,走進他們的心靈。
  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fā)育史。人的身體的發(fā)育有年齡限制,人的精神發(fā)育卻是一輩子的事,沒有到哪個年齡,精神就停止成長的事。教師應該走了一輩子精神發(fā)育的路,只有這樣,才不會被未來的學生拋在后面,才不會被未來的學生稱為“老古董”。讀書,是精神一輩子修煉的需要;讀書,是教師生命的有機組成部分。
  年輕的時候看過不少武俠小說,我知道真正的武林高手隨手而來的就是致命的絕招,因為他的內功已修煉到了最高境界。沒練好內功,一心想出絕招,出來的,都是花拳繡腿。對一個教師來說,讀書就是練內功,這個功不是靠給的,是靠自己修煉出來的。只有修煉出屬于自己的、從自己心靈深處滋生出來的、與自己渾然一體的理念,那么,你的所有的教育教學行為,都將是別人羨慕得想模仿和借鑒的方式方法。
  一個教師怎樣去修煉這項內功?那就是讀書,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這樣修煉,怎能不成為“教林高手”?
  六、做一名有學力感的教師(二)
    一個教師肯讀書,善讀書,再加上善于思考,思考教育現(xiàn)象,從教育表象看到教育的本質,他就能從教書匠的行列中走出來,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讀書是底,書沒有讀進去,就思考不出什么名堂來,思考永遠不會成為思想。一個沒有思想的教師行走于教育路上,猶如迷失方向的路人行走于葳蕤森林。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或許也不會一帆風順,磕磕碰碰的,跌倒了又爬起,但像行走于森林的人有了方向,只要堅持走下去,總會柳暗花明,總會到達心想的地方。
    年輕的教師們,假如你沒有教育主見,做起教育來會感覺像風中蒲公英,東飄西蕩,無著無落,渾身不踏實。所以我認為,教師追求思想當如富翁追求金錢一般強烈,沒有金錢,富翁就不能稱之為富翁;沒有思想,教師就不能稱之為教師——只能稱之為教書匠。教書匠是無法收獲幸福的教育人生的,因為失去思想,也就失去了脊梁,沒有脊梁一樣的思想撐起我們的教育晴空,也就無法有湛藍的天空和潔白的云朵美麗我們的教育人生。
  一個教師要想擁有屬于自己的思想,就必須投入地工作——實踐是孕育思想之花的肥沃土壤。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和高校教授做研究不一樣:我們做研究要立足于教育一線——每一天那點點滴滴的實踐,這是我們的研究優(yōu)勢,這是我們的研究土壤。我們的思想當如農民親近土地、從泥土中刨出金子來一樣。
  有了這個前提,我想說,實踐必須和讀書結合。悶頭苦干、老黃牛精神已不適合時代的潮流。知識經(jīng)濟時代,教育要從苦干走向巧干。巧干,需要多方積累和借鑒。一些有經(jīng)驗有思想的班主任,班里出現(xiàn)不良行為和現(xiàn)象,能通過一些極富寓意的故事啟迪學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這些故事從哪里來?從讀書中來,從天長日久的積累中來。俗話說“誰也說不定哪片云朵會下雨”。不斷讀書就是不斷積云,這些云布著,哪個地方要雨,哪片云就下,于是每滴雨都是及時雨。當讀書和教育實踐結合起來,年輕的你便會發(fā)現(xiàn),自己正從一個教書匠走向一個教育者,自己身上出現(xiàn)一種氣質性的變化。
  教師當是人類中最具思考力的人群之一。教育的哀傷正在于,教育傳播的主體——教師——嚴重缺失思考的習慣和獨立思索的精神,人云亦云,把教育淪為機械的類似于體力活的工種。
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變實驗的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有天深夜走進實驗室,發(fā)現(xiàn)實驗室里有個學生俯身在工作臺上。當盧瑟福了解到學生從早晨一直到深夜不間斷地工作后,他沉吟片刻問道:“親愛的,這樣一來,你用什么時間來思考呢?”在盧瑟福看來,動手實踐之于科學研究固然重要,不靜心思考也依然可怕。
  教育亦如此。不少青年教師抱怨工作忙,抱怨沒時間,我承認;但我擔心這樣下去你只能越來越忙,只能越來越?jīng)]時間。“一天的思考,勝過一周的徒勞”,只有思考能幫助我們從無效走向有效;只有思考能幫助我們從有效走向高效——誰不承認,一種高效的教育教學方式就是一線教師的帶有思想的技術或說技術的思想呢?
  我們不能忘記雨果“沉思就是勞動,思考就是行動”的良言,我們用思考的頭腦把教育的每一天做得更有實效、更富創(chuàng)造性,每一天的勞動都為我們堆積起一塊思想的磚石,堆上一輩子,你自己沒怎么覺得,但別人卻發(fā)現(xiàn),你正站在教育人生的山巔之上指談教育、笑看紅塵……
  思想起源于實踐、形成于思考,而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寫作。在我看來,寫作是思想的磨刀石,寫作是教師是否具備思考力的外顯性標示。思考固然可以不動筆,但你必須承認,不動筆、不形成文字的思考往往是膚淺的、零碎的、斷斷續(xù)續(xù)的、浮光掠影的,寫作的好處在于能強迫人靜下心來把模糊變成清晰、破碎變得完整、零亂變得有條理,它促進人把觀點表達得更科學更經(jīng)得起推敲;寫作是一趟深層的思考之旅。思考之馬奔跑起來,起初還能控制,還知道方向和周圍環(huán)境,隨著漸行漸遠,就必然顧了后邊忘了前邊、惦記前面又無法繼續(xù)深入,這種時刻,只有拿起筆來,一路走下去,一路記下來,邊走邊記,等回過神來,紙上文字便是這趟思考之旅的見證和收獲。真正的寫作不能是信馬由韁的記錄,它必須條理清晰,充實嚴謹,寫作的好處,在于梳理,在于促使人閱讀更多的書籍、查證更多的資料,以求證自己的思索;這個過程成了一種吸收性極強的學習。
  寫作是思想最外顯的痕跡表露。所以有人說錘煉語言,就是錘煉思想,追求表達的獨特與精致,也就是追求思想的獨特與精致。你想證明你是個思想者而不是糊涂蛋,那么你就得拿起筆來,而不是和他人爭個面紅耳赤;你想證明你是個思考者,而不是一廂情愿的相思者,那么就請你用文字來證明你的儒雅、你的智慧。中國不是個重視演講的國家,中國歷史崇尚的君子是“訥于言而敏于行”,不要你巧舌如簧,而要你把事做出來。對于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來說,重要的行動之一,就是把你的思想寫出來,外化成字、成文乃至成書,讓人捧著,看得見摸得著,心服口服。
  一個人能在多大的場合發(fā)表自己的言論,證明這個人有多大的影響力。中國人的發(fā)言權向來不廣,要么當官,要么做學問。作為教師,以學問去贏得發(fā)言權是最重要的一條通道,而寫作無疑是這條通道上近乎惟一的列車。因此,寫作的另一個好處在于,使你獲得報刊上的發(fā)言權的同時,獲得生活中的發(fā)言權。有發(fā)言權才有改變權,生活就是這樣。
  此外,按陳桂生教授的說法,“教師勞動所提供的,是勞務,不是產(chǎn)品,并且作為教育產(chǎn)品的學生,屬于‘社會產(chǎn)品’,是在許多教師和不是教師的人們影響下自我努力的產(chǎn)物”。陳教授還認為,教師并非都是沒有自己的想法和實踐,而是“多數(shù)教師的個人辛勤勞動成效被湮被在‘社會產(chǎn)品’之中”。據(jù)我所知,教師和學生相處一兩年時間,都有那么幾個教學實踐上的精彩點子,但大都遺憾地被“湮沒”了。年輕的教師們,拿起筆來,記錄下來,發(fā)到網(wǎng)絡和報刊上,這既是對自己的肯定,也是努力使自己的勞動不被湮沒的好方法。一個人如果習慣于被湮沒,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只要你愿意,你手中的筆是誰也無法將它奪走的。而且,寫作的幸福感將使你更加熱愛思考,一個熱愛思考的教師,注定是一個不斷向著大師靠攏的人。
  七、做一名有專業(yè)感的教師
    教育的專業(yè)形象遠遠低于醫(yī)生,這有大眾認識上的問題,更有教師缺乏專業(yè)能力、素養(yǎng)和精神的原因。在我看來,職業(yè)的專業(yè)形象不是由職業(yè)本身賦予,它是由一群具有專業(yè)水準的工作著的人賦予的。一個人,不是有了知識就能做好一名教師。一個真正的教師,他對教育的認識,對教育規(guī)律的把握,對教育手段的運用,對教育現(xiàn)象的思考,對教育契機的捕捉,都有著極強的專業(yè)能力、素養(yǎng)和精神的要求,并且,所有這些都必須在教育實踐的土壤中生根、發(fā)芽,才會產(chǎn)生實際的意義和價值。
  199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這一權威文獻中提出“教師是專業(yè)性職業(yè)”,認為“它是一種要求教師具備經(jīng)過嚴格訓練和持續(xù)不斷的研究才能獲得并維持專業(yè)知識及專門技能的公共業(yè)務”。我們來關注話中的“嚴格訓練而持續(xù)不斷的研究”這個短語。目前的師范教育遠沒有達到“嚴格訓練”,眾多教師一年里又難得翻教育書籍,難得寫教育思考,“持續(xù)不斷的研究”的意識都成問題,行動更是遙遙無期,我們還能用怎樣的專業(yè)態(tài)度與水準,來抱怨教師地位和待遇不高?要知道,別人不重視你的根源正是你不重視自己,大眾不把教育的神圣當回事,其根源正是教師不把教育看得神圣。
  任何職業(yè),只有首先被其從業(yè)者看重,才能引起別人的重視。當所有的教師都把教育看得足夠尊嚴的時候,當所有教師都把它當作生命一樣神圣守候的時候,別人就不能不對它肅然起敬。在我看來,一個具備教師專業(yè)水準的教師當有以下特征:
  ●具有心靈的力量。一直以來我們都錯誤地以為教師是教書的,不,教師是教“人”的。教師教書,并力求把書教好,讓學生考出好成績是無奈之舉,是強悍的應試教育下的一種生存性的妥協(xié)。但是這種妥協(xié)不應付出“只教書不教人”這樣慘重的代價。我說一個教師要具有心靈的力量,那就是在他心靈深處已把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生價值鎖定于教育,他在現(xiàn)實的妥協(xié)中始終堅守著教育的理想,不管教育的現(xiàn)實與教育的理想之間有著怎樣無法調和的矛盾。我堅信,一個人只要理想之光不滅,就一定能朝著教育的理想境界前進。這種心靈的力量在今天顯得尤為迫切和珍貴。
  ●具有情意的關懷。教師應當是一個內心細膩、情感豐富的人。孩子的情感是稚嫩而敏感的,教師如果粗枝大葉,那么與孩子朝夕相處時就會不經(jīng)意地傷害他們。一旦傷害了學生的情感,那么學習對學生來說,便會是一件了無生趣的事。作家陳丹燕說,人的情感就像是皮膚,用得多了,就會粗糙起來,長出老繭,不敏感了。一個教師的情感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每接一個班、每帶一批學生,就和學生建立起初戀般的美好感情。有了這種美好,有這股情意的清泉,教育就會產(chǎn)生神奇的心的力量,學生和教師之間就會涌動著永遠的愛的溪流,彼此信任和依戀。
  ●具有人格的熏染。教育是一種影響,人格是一種熏染。一個具有專業(yè)水準的教師一定是個人格高尚的人。他對人世的看法,對名利的看法,對生活的態(tài)度,對學習的理解,對事物的寬容,對美好的追求,對丑陋的鞭策,他堅強的意志,恒久的毅力,敬業(yè)的品質,純凈的心底,都將了無痕跡卻又清晰鮮明地印刻在學生的心頭。這種教育或許不在課堂,或許無法用考試來測量,但它卻是一切教育的基石,任何教育的力量都將從這里生發(fā),任何人類的偉大和創(chuàng)造都將從這里起步。一個失去人格的教師,一個只在知識和考試里掙扎的教師,其人格是不完整的,這種缺陷對教育是一種致命的傷害,對學生也是如此。構建健全的教育人格,是教師專業(yè)涵養(yǎng)的重要內容。
  ●具有文化的氣質。教師應該代表著先進的文化。在我看來,如果教師不能成為先進文化的杰出代表,那么任何人的擔任都將使教育蒙羞。教師是知識分子,是知識分子中的知識分子。每一個具有專業(yè)水準的教師必定是個讀書人,也只有不斷地讀書,把讀書化為生命的一部分,這樣的教師才是永遠的人師,才是永遠走在文化前沿的文化人。這樣教一輩子書,讀一輩子書,歲月老去,走到講臺的,即便沒準備什么,即便只是隨口說幾句、隨手涂幾句,講臺也將因此而染上文化的光澤,迸射人生的儒雅。
  ●具有智慧的實踐。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這項工作固然需要經(jīng)驗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智慧的決斷。一個教師是否具備專業(yè)水準正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實踐的智慧,他能否將教育的設想和意圖在智慧的、愉悅的實踐中完成。可以肯定地說,一個愛敲教鞭的教師還不具備專業(yè)水準。具有專業(yè)水準的教師是睿智、平和、博大的,他們能從多元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他們能從人的心靈深處出發(fā),找到教育的契機和力量;他們還具備創(chuàng)生教育資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個例子,一個樣本,他們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生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學個性的教材來。實踐一方面檢驗其智慧,另一方面又在不斷豐富其智慧。從嚴格意義上講,教師不是知識的象征,而智慧的像征。
  此外,從實踐操作層面和教師教學的技術和能力來講,當前教師的專業(yè)性體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
  ●“教材的解讀能力”。我一直認為,畫家不一定能成為優(yōu)秀的美術老師,作家不一定能成為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數(shù)學家不一定能成為優(yōu)秀的數(shù)學老師,原因就在于他們還不具備對教材的解讀能力。一個教師,其專業(yè)能力的最根本之處在于,他閱讀教材的時候能自覺地從學生學的角度、教師教的角度以及訓練價值的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難度把握的角度、坡度設置的角度,去審視教材,從而篩選出最具科學性、藝術性和有價值的教學要素來。這種能力必須成為教師的基本功,它是教師區(qū)別于其他人的重要標志。
  ●“與學生的交往能力”。成年人一般都和成年人打交道,由于年齡相仿,就較容易設身處地地溝通和共鳴。教師卻不同,是與比自己小很多的孩子打交道,成人的價值觀和孩子的價值觀有很大區(qū)別,這種價值取向上的差別,會造成師生之間的隔閡。目前師生間的感情隔閡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是師生無法享受教育幸福的重要原因。可以說,良好的與學生的交往能力的缺失,正直接影響著師生的生活質量。因此我認為,把教師與學生交往的能力納入教師的基本功,是十分迫切的,每一個青年教師都要注意和學生多交往,在交往中掌握交往的技術、獲得交往的能力。
  ●“課堂組織管理能力”。課堂的組織管理需要一定的管理藝術和能力,這種藝術的本質是要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比如某個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講,提醒了,又分神了,那可能是他在課外或課間,遇到了煩心事,你意識到這些,就能正確地處理,有效地組織了。
   ●“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能力。”學生間或師生間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fā)事件,教師要具備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就像一個軍隊首長要有處理突發(fā)戰(zhàn)機變化的能力一樣。戰(zhàn)爭,事關人的生命;教育,事關人的靈魂。之所以提出這個能力,是因為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眾多教師經(jīng)常簡單乃至粗暴地處理各種課堂上和課堂外的突發(fā)事件,一些研討課上,我們還能看到青年教師面對突發(fā)事件,手足無措,不了了之,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和課堂生活質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成長。
  ●“試卷編制能力。”毋庸諱言,在素質教育旗幟下的學校依然存在著嚴重或比較嚴重的應試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無法回避升學,回避考試,考試已成為學校和當?shù)亟逃块T無可抵擋的要事。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wǎng)絡已成為試卷的大本營,“一體機”已成為生產(chǎn)試卷的專用機。很多老師不看試題質量,拿來就用,導致學生“花時多、收益小”。在這一背景下,教師編制試卷的能力已不容忽視。讓教師具備編制試卷的能力,不是要讓教師從此沒日沒夜地去出試卷考學生,恰恰相反,由此,我們至少可以做到,沒有意義的試題不給學生做,從而讓學生省出精力去做更有益的事。
  知識都像人的衣服一樣,會舊,會過時,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瞬息萬變,知識和信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的爆炸過。正像一位商業(yè)人士講的,你必須時刻睜大商業(yè)的眼睛,因為你一不留心商業(yè)信息和情報,你就會被無情的商海淹沒。作為教師,如果你不睜大眼睛,不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關注和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你就會被淘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不做教書匠——一位年輕校長對青年教師的7條真誠建議
好教師就是好教育
新課改是努力實踐葉圣陶教育思想的廣闊舞臺
一年出一本書的管建剛老師,給你八條建議成為教育家
做一名有理想的教師——《我的教育理想》讀后感
教師五層次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胜县| 民权县| 浪卡子县| 盖州市| 松溪县| 灵寿县| 和平区| 吉水县| 久治县| 太谷县| 固阳县| 楚雄市| 瑞金市| 水城县| 北京市| 容城县| 忻州市| 通江县| 和政县| 定南县| 柞水县| 安福县| 北流市| 霍林郭勒市| 治县。| 东城区| 土默特左旗| 衡南县| 金平| 南阳市| 沙田区| 枝江市| 酉阳| 周宁县| 错那县| 溧阳市| 利津县| 普安县| 邮箱| 静海县| 库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