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在圖書館管理服務中的體現 2006年 第10期 作者:● 李沂秋 職業是“人作為獨立的社會單位存在,謀求自己生計的維持,同時實現社會聯系和自我追求而進行的持續的人類活動方式”,它是社會分工的必然產物。職業行為本質上是一種以價值導引為目的的社會行為,圖書館自覺、積極的職業行為來自其本身的正確的價值目標。而正確的價值目標的建立,有賴于對職業本身價值的全面而準確的理解。以圖書館員本身意義上講,是由館員職業的社會價值和主體圖書館構成的。 一、館員職業道德的構成 新世紀初,中國圖書館學會通過并頒布的《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準則》,它體現了時代精神和道德理想。對圖書館自身建設,履行社會職能,提高館員的素質,增強圖書館核心能力,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等,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長期以來,圖書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成為人們汲取知識、感受文明、塑造自我的場所,贏得了社會的信任。如何順應時代要求,加強圖書館職業道德建設,培養圖書館員的職業精神,成為正在探索和實踐的重要課題。①職業內涵。圖書館員在新形勢下必須具備知識管理意識、信息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明確自己工作的主要特征:是社會信息化、高科技現代化技術和網絡信息資源管理化;具備本專業理論知識、廣博的文化內涵和不同學科的專業知識及現代技術,以及網絡咨詢導讀和信息檢索;有強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不斷進去,不斷地吸取知識和更新知識。②職業道德。圖書館員應具備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為人誠實正派、不圖名利、甘為人梯的品德。③職業價值。圖書館員通過在具體崗位上創造出一定的物質、精神財富去體現職業價值。圖書館社會價值的顯示,與其它行業有著重大的差異。只有確立了正確的價值觀,才可能表現出敬業、勤業和樂業的境界。④職業信念。必須具有事業勤奮努力工作的獻身精神,具有甘愿為他人作嫁衣、甘當“鋪路石”的品德,明確自己所從事的圖書館工作任務,認識自己的工作地位和事業心。⑤職業技能。網絡時代的圖書館員應該具備廣博的知識技能,而且必須具備知識管理意識、信息服務意識、外語知識水平和創新意識。 二、館員職業精神與角色定位 館員職業精神是在圖書館這一特定的職業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它鮮明地表現為這一職業特有的精神傳統和從業者特定的心理素質;角色定位則是在職業活動中遵守特定的職業道德,擔負起本職業賦予的職業責任。圖書館員作為一種職業,是社會上千千萬萬職業的一種,而館員職業精神經過一代又一代圖書館人的積累和傳承,具有豐富的內涵。①職業精神。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團隊協作、開拓創新、優質服務。職業精神是圖書館文化的基石和推動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動力。②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的人文精神。圖書館的本質是以滿足人的知識信息需求為使命的職業,就是要以滿足人的需求,實現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發展,體現人文關懷,創造美與和諧氛圍作為圖書館職業活動的根本宗旨。就是以讀者為本,為讀者服務,服務至上是圖書館以人為本職業精神的最具體、最直接的體現。③無私奉獻精神。敬崗樂業是對自己從事的職業的尊敬和熱愛,去實現自身的文化價值和職業倫理行為。從事圖書館職業活動,既是對社會承擔責任和義務,又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和完善。正是有這樣的精神支柱,古今中外許多圖書館界的前輩先賢,都把圖書館事業看作一項崇高的事業,并以此為莫大的幸福和榮耀。④理性科學精神。理性是人認識世界,創造人類生活的主題能動力量,是人獨有的自覺意識和能力。就是要尊重理性,追求真理,以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尋求圖書館職業工具理性與價值性的融合,即要肯定圖書館職業工具性、技術性的一面,又不能把技術問題作為圖書館職業活動的全部內容。要積極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提高圖書館工作效率,而它的終極目的,則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知識信息需求。⑤創新進取精神。圖書館是伴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而發展的。新世紀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面貌,同時也給圖書館帶來了強烈的沖擊。新時期的圖書館人要有強烈的開拓意識和創造精神,不安于現狀,不墨守成規,不斷開拓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 三、職業道德在情感中體現圖書館人的價值 中國傳統道德認為,人之所以不同于動物,在于人有道德意識、情感意識和思維意識等等,其中情感意識是職業價值的主要因素;而道德意識又決定著情感因素。因而,人們除了有物質需求外,還要有精神需要,而一切精神需求中最高尚的需求,就是道德需求。道德需求,是對自己所信仰的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對他人、對社會作貢獻而不是向社會索取。職業道德是一種高級情感,富有職業性,時時刻刻體現在所從事的工作中。人和人的交往中,情感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圖書館的工作更是如此,沒有情感投入,就不會有輝煌的業績;相應的服務對象沒有情感投入,就達不到與讀者的心理溝通。 1、提高認知能力是實施職業價值情感培養的基點 當代心理學研究者一致認為,人的認知發展及其認知能力與感情的發展之間存在著重要關系??茖W家沙諾維和梅爾認為,情緒智力連接著認知與情緒兩個基本系統,既反映了認知過程的引導作用,如對情緒信息的認知、評價以及對情緒信息的思考、理解和感悟等,同時也反映了情緒信息過程更積極、更具有適應性。認知活動與人們對職業情感的發展也有著必然的聯系,一個人對所從事職業的態度是和他對于這種職業所具有的認識分不開的 ,由于認識的不同,就會對同一事物持有不同的態度,因而對同一職業就會發生不同的情感傾向,所以館員以熱情的、理性的情感服務于圖書館事業,才能充分體現出圖書館員的職業價值。 2、情感能調節人的實踐活動的效率 適度的情感會使人的身心處于最佳的實踐活動狀況,能夠促進主題積極地從事實踐活動,從而增進實踐活動的效率。在圖書館工作中,讀者作為圖書館服務的對象,是圖書館活動中的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讀者的存在和需要,體現了圖書館存在的社會價值。因此,館員對讀者情緒的適度與否,是直接影響著圖書館的工作、水平和質量。 3、圖書館員要以職業內涵來增強情感的深刻性 豐富而又健康的職業情感是人在職業生涯中去體現的,職業生活伴隨著高度科技發展和全方位發展的必要條件。一個優秀的圖書館員,他(她)所擔任的工作,絕不僅僅是對書刊資料的借借還還,還要通過他在工作中所體現出來的美感、道德感、責任感等各種良好素質,以及優秀的服務技能去影響讀者,在工作中挖掘新鮮經驗,提煉新的職業精神,體現職業價值觀,更新和增強職業道德觀念。 總之,在讀者服務工作過程中,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以愉快、理性的、穩定的情緒為圖書館管理工作服務。高校圖書館工作性質決定著它是一種奉獻性很強的服務性工作,這不僅要求館員必須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而且也要懂得情感,善于抓住情感的紐帶,在開展讀者服務中,恰到好處把握情感的尺度,運用情感藝術,使否定的情緒轉化為肯定的情緒,以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和藹可親的服務態度來面對每一位讀者,讓讀者在圖書館始終能夠在溫馨、融洽、熱情的氛圍中,使高校圖書館真正成為師生學習和研究的理想場所。 參考文獻: 1、任俊為 圖書館員職業價值論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01.1 2、劉省元 論專業圖書館服務的情感投入 高校圖書館工作 2004.4 3、張婭如 談圖書館員的情感優化 高校圖書館工作 2003.2 4、肖希明 論圖書館職業精神 圖書館論壇 20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