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進入了一個專業學習階段,如何提升自身的學術能力,克服一些共性的問題,可以通過以下六個方面進行學術能力提升的自我訓練。
1.1推進閱讀的進階
第一階段理解其中的意思,第二階段需要有點聯想,第三個階段要有批判的眼光。形成閱讀之間的對話、聯結和問題意識。
1.2注重泛讀與精讀
在泛讀的基礎上精(詳)讀,泛讀強調快速閱讀,先看首尾,再看每章每節首尾。要大量地翻書、看雜志、看論文,然后在比較中選一些好好地讀。由一種學術流派到熟悉更多的流派。
1.3閱讀原著的方法
可以先找到名家寫的論著,至少它幫你梳理了一遍,究竟是哪些主要的概念,它的概念體系是怎么樣的,它的理論基本結構是怎么樣的,再去看一手原著,加上自己的理解。
1.4拓展知識的途徑
研究生為專業學習階段,充分利用在校期間掌握專業領域系統知識,也要充分拓展知識領域與視野,廣泛涉獵多學科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包括多聽各種學術講座。還要善于多請教老師。
2.1培養問題的意識
首先考慮你研究的是否是一個問題,其次判斷問題的真偽而非好壞。研究有無學術貢獻在于有無明確的研究問題。
2.2考慮問題的深挖
從深度的角度講,你提出一個問題,你要鉆點牛角尖,往深里挖,要問出它的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幾個層次的問題,這是一個縱向思考能力的訓練。
2.3思考解讀的維度
同時要思考多視角的解讀維度,視野越寬,角度越多,這是橫向知識視野擴展與思考能力的訓練。
2.4形成問題的結構
兩者結合就是一個問題結構,這個問題結構就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意識。問題結構,其實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自我訓練,而且不斷更新,這將意味著你會產生什么樣質量而有新意的研究成果。
3.1熟悉質性研究
主要是參與式觀察、教育敘事、跨文化比較、圖像法、教育人種志、口述歷史、田野工作、話語分析、扎根理論、人種志、案例研究、行動研究等,運用內容分析、事件分析、訪談、專家評估等。
3.2把握量化研究
主要是實驗法、調查法等,運用文獻計量法、信息可視化分析和知識圖譜繪制等。
3.3注意方法交叉
兩種方法都屬于實證研究,從研究問題出發,可以采取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以形成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交互分析。
4.1注重經驗實踐到理論呈現
經驗證據的目的是用來解決研究的問題,而研究問題的建立與解決需要靠經驗實踐與理論的聯結運用,有新的經驗體悟,才會有新的觀念產生。
4.2重視不同理論之間的爭議
清晰而深入地理解不同理論流派之間的爭議來進行概念的辨析,可以提升自己的認知和理論水平。
4.3運用多學科的知識與方法
多學科知識與方法的了解與掌握,有利于不斷更新與拓展你研究問題的思想與方法。
4.4提升理論表達與寫作能力
有時想得到不等于寫得出,在閱讀相關著作、論文時要認真琢磨其中的寫作方式,積累寫作技能,平時勤練寫作,以訓練表達能力和提高寫作能力。
5.1明確研究目的
專注于感興趣又有意義的話題,把論文研究和前沿思考聯系起來。
5.2進行文獻綜述
依據年代或主題式回溯、分析文獻,進行觀點綜合的歸納評論。
5.3提煉研究問題
指出存在問題及進一步的研究方向,確立研究問題的合理性,避免結論預設。
5.4厘清研究思路
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決路徑。
5.5運用多元方法
盡量運用適合與多元的方法把研究推向深入。
5.6結構研究框架
明確論文的邏輯結構與推進路線。
5.7撰寫研究文本
展開論文寫作。
5.8生成理論觀點
在研究中不斷形成理論的觀點。
6.1注意引證規范
除了引證、注釋、參考文獻方面,以及量化與質性的分析表述規范,還有學術倫理等規范,必須強調在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方面的規范,如原文引用應該明確標識,即使概述別人的觀點,也需要列出引證的文獻。
6.2規范論文摘要
論文摘要主要應該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問題、研究方法、研究過程、研究產生的觀點與見解等方面的簡要概述。
6.3重視結論部分
結論部分應該回應論文開始時提出的研究問題或假設,在此基礎上提出整個研究過程所形成的若干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