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車主在選擇車險時都會聽到“全險”這個詞。多數人會誤以為買了就可以高枕無憂,萬一車輛發生事故,就能得到“全賠”。然而,“全險”這個詞,在保險公司和國家相關法律中并不存在,只是人們的一個習慣用語。
一般所說的“全險”是指交強險+車損險+第三者責任保險+車上人員+不計免賠險。但是,每家保險公司的險種是自定的,所以“全險”賠付范圍都不一樣。
事實上,機動車輛保險分為基本險和附加險,其中附加險不能獨立保險。基本險包括交強險、第三者責任險和車輛損失險。“交強險” 是國家強制規定購買的險種,賠償范圍只針對第三方損失并且賠償限額有限。附加險包括全車盜搶險、玻璃單獨破碎險、涉水險、自燃損失險、新增設備損失險、不計免賠特約險等等。
業內人士表示,車損險、第三者責任險、全車盜搶險、車上人員責任險及劃痕險、新增設備損失險保險公司有一定比例的免賠范圍,即車主必須自己掏出一部分的錢為事故買單,買了不計免賠險的話,就可以讓保險公司全額賠付(主險是分開投保,附加險是整體投保)。
價格競爭在車險市場從來就不是新鮮事,為了占領市場,一些小的保險公司或代理商等仍會采取降價的方式。代理商作為車險銷售的重要渠道,保險公司一般會給其高額手續費,回扣比例甚至高達50%,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代理商在7折的基礎上打折,也不會虧本。
對于車主來說,車險不一定越便宜越好,關鍵是事后理賠。一定要選擇規范渠道,有的業務員為了降低保費吸引車主,建議車主降低報價,如20萬元的車輛以15萬元來投保,從而降低保費,另外,忽略部分重要車險條款,如劃痕險、不計免賠險等,一旦出險,或者被拒賠,或者賠付不足。還有業務員勸車主將私家車以公車的形式投保,以降低保費,而這樣出險后容易產生糾紛,很可能遭拒賠。
不少車主擔心愛車意外出險車輛受損,會希望提高車損險的保額,如花10萬元買的車輛,卻要投保20萬元的車輛損失險,以為多保就能多賠。或者重復投保,希望能在多家保險公司獲取更多的賠付金額。然而,這都是一廂情愿而已。
業內人士指出,財產不同于生命,損失一般都有價值可以衡量,保險公司會根據損失的多少確定賠償金額。如果獲得的賠償超過了實際損失,就是“不當得利”。如果為同一輛車在幾家保險公司同時上了保險,出險時各家保險公司將分攤賠償金額,投保人獲得的賠付總和不會超過實際的損失。這樣一來,在幾家保險公司重復投保時繳納的保費中,有一部分就被浪費掉了。
一些保險公司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為了業務的持續拓展,會授權一部分4S店、修理廠代其進行查勘現場,做拍照、取證、定損的工作,同時也可為其減少保險理賠程序,方便車主理賠。但是,由于自己定損自己修,不排除有維修廠在定損時為了牟取私利,擴大事故情況、虛報車輛損失,使得定損費用高于真實的車輛維修費用,這樣維修廠就可以從中賺取高額的差價。
另一方面,對于車主來說,不規范的“代理賠”雖然可以節省理賠時間,但也存在一定風險,如果保險公司審核嚴格,要求提供現場證明,而當時未做任何善后事宜的話,賠款很可能會泡湯。
自從車險誕生后,車主在路上行駛時就不用擔心發生交通事故時沒人管了,不管是誰撞了誰,車險都可以處理,省時省心不說,還可以避免被人訛詐。
但是,買了車險,就一勞永逸、可以肆無忌憚了嗎?
非也!車險中明文規定了一些特殊情況,在這些情況下出險,保險公司是拒絕賠償的。
作為車主,購買車險最擔心的,就是后續的理賠和服務是否及時到位,有的車主擔心出險后不能正常理賠,有的車主覺得流程太復雜,而且賠付時間長。
那么該如何選擇一家合適的保險公司呢?可以結合以下的理賠內容和服務內容綜合考慮。
對于不少車主來說,電銷是最方便的投保方式之一。但是,遇上“過分貼心”的車險電銷,可不能掉以輕心了。
目前有不法分子借車輛維修名義制造騙保案件,對車主利益造成了嚴重損害。首先,這些不法分子以業務員的名義騙取了車主的信任和資料,然后以兩種方式騙保:一是詐騙人員以免費保養維護名義,誘惑車主提供車輛和證件,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故意制造保險事故;二是以免費保養和維修車輛刮痕、代辦保險優惠等服務做誘餌,要求車主配合聯合制造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
表面上看,車主暫時得到了免費保養維修的“小利”,但在車主將來續保時極有可能出現“莫名其妙”的出險記錄,從而導致續保保費增加。另外,車子送到非4S店維修,在零配件與服務上出現的各種問題,車主也被蒙在鼓里。
那么,車主該如何辨別真假電銷呢?可以留意以下細節:
1、坐席是否在銷售前報出工號。
2、車主應該記錄下坐席的工號,通話完后,可以回撥保險公司的服務熱線進行坐席工號查詢。
3、正規的電話銷售在銷售成功后會有正規的質檢話術。
4、看聯系的電話號碼是否為本地電話,如果為本地電話或手機,可能是保險代理公司,也可能是其它存在風險的騙保電話,正規的電話車險的號碼是統一的,比如平安呼出顯示的電話號碼統一為“0219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