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容與陳可昶合伙糾紛上訴案
——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03-8-5)
梁美容與陳可昶合伙糾紛上訴案
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03)佛中法民一終字第520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梁美容,女,1957年8月11日出生,漢族,住(略)。
委托代理人顏國牛,廣東務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鄧家良,男,漢族,1952年11月20日出生,漢族,住(略)。
上訴人(原審被告)陳可昶,男,1967年6月23日出生,漢族,住(略)。
委托代理人俞璇,廣東華生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梁美容和上訴人陳可昶因合伙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三水市人民法院(2002)三法民壹初字第14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三水市西南鎮創杰畜牧獸醫技術服務部,三水市南邊鎮創杰畜牧技術服務部第二門市部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為個體工商戶,經營者為陳可昶,服務部開業后,原告付給被告人民幣60000元,原告及被告之妻在西南服務部工作,原告負責銷售,制作現金帳單,被告之妻在工余時間負責收取營業款,被告及原告的外甥周小華在南邊服務部工作,被告負責進貨、三鳥解剖、診病,原告及被告、被告之妻、原告的外甥每月平均收取數額不等的工資。2002年5月4日,被告通過銀行付給原告人民幣150000元。2000年11月30日,原告通過銀行存現款20000元到被告帳戶。2002年6月28日,原告與被告妻子楊碧娟對爭議企業2000年11月至2002年4月30日止的銷售數、藥物存貨、購進藥物支出數費用支出、固定資產、債權債務等七項數額進行了核對。原告投入該企業資金共6萬元,被告投入資金共121680元。爭議企業經營期間,資金由被告夫婦負責管理。
原審判決認為,原被告之間雖然沒有書面合伙協議,但雙方承認原告在企業經營期間出資6萬元,這與被告妻子書寫的內容為“投資款陳可昶121680元,梁美容60000元,合計181680元”的字據及雙方共同參與爭議企業經營,分別領取報酬,核算經營企業帳目等情況,形成了一個共同指向的證據鏈,證明原告的60000元款項是爭議企業的投資款而非借款,西南創杰服務部及南邊服務部是名為個體工商戶實為原被告共同經營的個人合伙企業。原被告對該合伙企業2002年4月30日前的帳目已進行了結算,結算后原告沒有再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因此原告請求確認并終止雙方的合伙關系合法有理,應予支持。合伙企業的財產,雙方在2002年6月28日已對企業至2002年4月30日的各項財產收支情況分項列出,并簽名予以確認,視為雙方已對企業財產進行了核算。據該核算憑據,企業至2002年4月30日止,財產情況如下:1、固定資產折舊款46652元;2、藥物存貨折款173903.20元;3、銷售收入與支出對比結余418434.06(銷售收入2491888.4元—購藥支出1809319.34元一費用支出264135元);4、債權162764元,5、債務215090.80元。我國法律規定,合伙終止時,對合伙財產的處理,有書面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沒有書面協議又協商不成的,按出資比例進行分配。原告稱雙方約定合伙財產平均分配,但沒有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自己的主張,本院不予認定,爭議企業的財產及債務應按原被告的出資比例進行分配,即企業的盈虧原告占三分之一,被告占三分之二。具體財產權益的處理,應從方便工作有利經營考慮,結合企業現狀,將企業固定資產及藥物存貨分配給現在經營一方所有,所負債務由經營一方負責償還較為適宜。爭議企業固定資產折款加上藥物存貨折款與企業應付債務相抵后余款5464.4元,該款加上被告管理的企業銷售結余款合計為423898.46元,該款原告占三分之一即141299.49元。原告應得財產款對比其已收取的企業財產現款,原告多收了8700.51元,現其再要求被告給付其利潤缺乏證據,不能支持。企業的債權162764元,何時收回、能否收回等難以確定,故該債權應由雙方按比例享有較為合理。原告多收的企業財產款,根據民法公平合理原則,應在其應收債權中予以扣減。原被告投入企業的現款,已作為購物等支出計入企業已核算的財產中,故原告在要求分割企業財產的同時要求被告退付入伙股金無理,不能支持。被告稱爭議企業是其個人經營,缺乏證據,不予認定。綜上所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判決:一、原告梁美容與被告陳可昶之間的合伙關系于2002年4月30日終止。二、三水市西南鎮創杰畜牧獸醫技術服務部和三水市南邊鎮創杰畜牧技術服務部第二門市部經營至2002年4月30日止的財產638989.26(含存貨、固定資產折款)元及債務215090.80元、債權162764元由原告享有和承擔三分之一,被告享有和承擔三分之二。上述財產中的存貨、固定資產及財產余額歸被告所有,債務215090.80元由被告負責償還;債權162764元減除原告多收的財產款后原告享有45554.16(54254.67-8700.51)元;被告享有117209.84(108509.33十8700.51)元。三、駁回原告梁美容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560元, 由原告負擔4314.34元,被告負擔1245.66元。
宣判后,陳可昶和梁美容均不服。陳可昶向本院提起上訴稱:一、一審查明和認定事實嚴重錯誤。一審對本人提交的證據不予采信,而是以推理的形式推斷上訴人與原審原告是個人合伙關系,使本人的利益嚴重受損。(一)工商部門頒發的兩份《營業執照》明確表明,上訴人所經營的兩個門市部是個體工商戶,工商登記資料中更是明確載明。原審法院在沒有任何有力證據證明的情況下認定雙方為合伙關系,等于以判決的形式否定工商部門的合法有效登記,是明顯錯誤的。(二)、原審將上訴人妻子楊碧娟在2002年4、5月間書寫的小紙條“投資款陳可昶121680元,梁美容60000元”視為雙方合伙關系的主要證據,是明顯錯誤的。1、該紙條是原審原告要求還清其借款時楊碧娟考慮到門市部流動資金短缺,提議原審原告不要將借款本金提走而將該款轉作“投資款”的一個建議,由于未經過雙方當事人的簽名認可,故應對雙方均沒有法律約束力。而且該提議也并沒有真正實施,所以,該紙條根本不應作為一個證據。2、楊碧娟雖然是上訴人的妻子,但從法律的角度講,其并不必然具有代表上訴人的權利,上訴人無需對妻子的一切行為負責。楊碧娟與原審原告對門市部財產的清點,僅是門市部例行的盤點行為,一審判決強行認定其是雙方的清產核資,該推理明顯是強詞奪理。3、就算上訴人真的收取了原審原告60000元的投資款,也不必然成立雙方是“合伙”關系,合作經營、借貸經營、代理經營……等等經營者均可以以“投資款”的形式接受其他方的投入。4、原審原告在上訴人經營的門市部中,身份比在南邊鎮門市部工作的其外甥周小華還要低,僅類同于上訴人妻子楊碧娟這類兼職的人員,如果她是合伙人,為什么上訴人月工資是1800元,其僅有800元呢?5、門市部開張一年多以來,收入主要來源于南邊鎮的門市部,但原審原告一直以來,從來沒有到過南邊鎮的門市部工作過,如果她是合伙人,這樣的情形有可能出現嗎?二、一審適用法律錯誤。一審法院在有大量的事實證明雙方不是合伙關系的情況下,仍然依照合伙法律判決本案,適用法律明顯錯誤。綜上所述,上訴人請求:一、撤銷一審判決,駁回一審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二、一、二審訴訟費用由原審原告承擔。
上訴人陳可昶在二審期間未提交新的證據。
上訴人梁美容上訴稱:一、原判認定事實錯誤。1、設立合伙企業,是由原審被告提出的。原來的方案是由上訴人、鄧崇杰(以其妹的名義)及原審被告三人合伙辦。由于申領牌照很難,原審被告多次嘗試申辦都不成功,三方商定,由上訴人負責辦牌,其他兩方出資,盈虧由三方平均分配和負擔。后因鄧崇杰退出,遂由本案雙方當事人合伙。按原審被告的要求,上訴人負責辦牌,還需出資6萬元,不足部分,由原審被告補足,還口頭約定,有利潤,雙方平分。上列事實,除有證人證言可以佐證外,還有雙方確認的結算單、固定資產投資明細表反映的固定資產實際投入總數為66654.4元,以及分伙時,雙方協商,將固定資產折價為46652元。原審被告寫了一張紙條,確認上訴人出資6萬元,但同時又寫上“陳可昶121680“的字樣,這并不能代表上訴人承認原審原告的出資是12萬多元。而且,原審被告也沒有可能、沒有必要出資12萬多元。2、原審被告有否出資或出資數額不清,未查明,原審不應以原審被告單方寫的自己投資12萬多元的意見去認定其出資。二、原審判決認為“原、被告投入企業的現款,己作為購物等支出計入企業已核算的財產中,故原告在要求分割企業財產的同時要求被告退付入伙股金無理”是對事實的誤解。①企業股東的出資,是企業的實收資本,成為企業的財產。②從原審據以定案的“結算單”中,可以證實,截至二00二年四月三十日止,企業銷售得款2491888.4元,存貨價值173903。20元,固定資產凈值46652元,債權(應收未收款)62764元,企業的資產總值為2875207.6元,這并未包括雙方對企業的出資,用企業資產(未包括出資部分)總值減去下列三項:全部費用支出264135元,購貨總支出1809319.34元,債務(應付未付款)215090.8元,就有凈利潤586662.46元,那么上訴人出資的6萬元哪里去了?三、原判第二項是無法履行或強制執行的,也是不合理,不公平的。至上訴人上訴之日止,原審被告已經獨自經營原合伙企業近八個月,二00二年四月三十日前形成的企業的債權債務處理完畢未?有何債權債務憑證?全部在原審被告手中。既然庫存藥品、固定資產已經打折歸原審被告所有,亦應由一直經營的原審被告處理債權債務。而且絕大部分欠款人上訴人是不認識的。如果說雙方協商,分配部分債權給上訴人,極容易造成追不到的部分,就分給上訴人,分配債權后,上訴人也需要原審被告的協助才能追債。所以,該項判決顯然不可行。所以,上訴人請求:一、撤銷原判,改判支持上訴人的一審請求;二、本案一、二審費訴訟由雙方平均分擔。
上訴人梁美容在二審期間未提交新的證據。
經審查,本院對原審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雙方當事人盡管沒有簽訂書面的合伙協議,但上訴人陳可昶承認爭議企業經營期間梁美容有出資60000元,而陳可昶的妻子于2002年4、5月亦書寫有“投資款陳可昶121680元,梁美容60000元,合計181680元”,2002年6月28日,梁美容與陳可昶的妻子楊碧娟對爭議企業2000年11月至2002年4月30日止的銷售數、藥物存貨、購進藥物支出數費用支出、固定資產、債權債務等七項數額進行了核對,2002年5月4日,陳可昶通過銀行付給梁美容人民幣150000元,且事實上梁美容亦在爭議企業工作。以上事實綜合,應可證明爭議企業是由上訴人陳可昶和上訴人梁美容合伙經營,上訴人陳可昶僅以爭議企業的工商登記為個體工商戶、經營者為陳可昶且雙方沒有書面合伙協議即認為爭議企業是其個人開辦的,依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上訴人陳可昶認為梁美容支付的60000元不是合伙投資款、其于2002年5月4日通過銀行支付給梁美容的150000元不是合伙利潤的分配,但根據以上本院所列舉的事實,綜合起來分析,本院認為梁美容支付的60000元應認定為是合伙投資,陳可昶支付給梁美容的150000元應認定為是合伙利潤的分配。上訴人梁美容對原審認定陳可昶出資121680元有異議,但梁美容自己對陳可昶具體出資多少、出資是否已收回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判斷和主張,更沒有證據證明,根據本案的具體情況,本院認為原審根據楊碧娟書寫的字條認定陳可昶的合伙出資為121680元較為適宜。由于雙方對合伙利潤和財產的分配沒有明確約定,所以原審根據雙方的出資比例分割合伙財產符合法律規定。上訴人梁美容認為其投資的60000元不應計入收方結算的合伙企業財產總額,其應在分割合伙財產之外另行收回其投資款,但是,梁美容在投資60000元于合伙企業后,該60000元無疑應轉為合伙財產,所以,梁美容要求在分割合伙財產之外另行收回60000元投資款明顯不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合伙企業債權的處理,梁美容認為原審將合伙企業的債權在雙方之間進行分割不合理,因為分割給其享有的債權有可能無法實現,但是,如果將債權全部由合伙另一方陳可昶享有而由陳可昶支付現金給梁美容,則對陳可昶亦是極不公平的,結合本案具體情況,原審將合伙債權在合伙雙方之間進行分割還是相對公平的。
綜上所述,原審認定事實清楚,處理正確,程序合法。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1120元,由上訴人陳可昶負擔5560元,上訴人梁美容負擔556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楊恩敏
審 判 員 黃 軍
代理審判員 楊衛芳
二OO三年八月五日
書 記 員 王志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