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具有客觀社會性同時又具有個體獨特性.人際關系是否正常,工作是否能夠順利展開,正是由于人格的獨特性,每個人各不相同,即豐富了社會群體的多樣化,同時又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矛盾.
指導意見:
完善發展自己良好的人格首先要了解人的心理特點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心理學研究都得出一條公理:人是不能改變別人的,除非他自己愿意改變;人只能改變自己.
其次要學會“照鏡子” :學會“照鏡子”就是認真看待大多數人眼中的自己的人格是什么樣子,從得到的反饋信息中總結自己人格方面的缺陷,逐步加以改善.
第三,避免人格發展誤區
人格的社會性,決定了健康的人格是為大多數人所接納,取得正常的人際關系.但絕不是說,發展自己的人格是為了取悅別人.這里所說的正常或者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指不損害他人利益.如果發展自己的人格是為了取悅他人,就失去了人格的獨特性和個性化,就失去了人格發展的意義.發展健康良好的人格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發揮人潛能,培養良好的工作,生活能力,為了每個個體生活的更快樂,更美好,如果失去了自我,在人格上變成附庸,那就發展成當我們感覺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人際關系,內心體驗出現了不協調,甚至出現了人格障礙.
第四,走進心理咨詢,當我自己不能自我調節的時候,就要走進心理咨詢,讓心理咨詢師或心理醫生協助我們來解決心理困擾,在心理咨詢師的協助下發展我們健康的人格.
預后護理:
生活是否和諧,是否得到大多數人的尊重和認可,作為其人格是否健康的評價標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