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偷票房是指影院通過不正當手段隱瞞或篡改實際票房數據,以逃避與片方分賬或偷逃稅款的行為。以下是常見的偷票房套路及操作方式,結合多個案例和行業分析整理如下:
### **1. 手寫票:不入系統,直接截留票款**
- **操作方式**:影院出售手寫票據,而非正規機打票。這類票據不會錄入國家電影專資辦的票房系統,票款直接流入影院口袋。
- **案例**:2025年《哪吒2》熱映期間,多地觀眾反映收到手寫票,影院以“機器故障”或“低價優惠”為由誘導觀眾接受手寫票,實際截留票房。
- **目的**:規避票房分賬和稅款繳納,常見于三四線城市或管理不規范的小影院。
---
### **2. 雙系統售票:瞞報真實收入**
- **操作方式**:影院使用兩套售票系統,一套與國家票房系統聯網上報虛假數據,另一套記錄實際收入。
- **案例**:2014年海南萬寧華影電影城被查出使用雙系統,部分場次顯示零票房,實際正常放映且有觀眾購票。
- **特點**:隱蔽性強,需通過人工核查影廳人數才能發現。
---
### **3. 結構票(捆綁銷售)**
- **操作方式**:將電影票與其他商品(如爆米花、飲料)捆綁銷售,將部分票款記為商品收入,減少與片方的分賬比例。
- **變體**:搭配冷門電影與熱門電影銷售,人為壓低熱門電影票價,抬高冷門電影票價,利用分賬比例差異獲利。
- **目的**:通過混淆收入類型,降低分賬基數。
---
### **4. 改寫票(搬磚)**
- **操作方式**:將觀眾購買A電影的票款計入B電影票房,通常因B電影片方提供更高返點。
- **案例**:2010年《趙氏孤兒》被曝將觀眾購買的《大笑江湖》票款計入自身票房;2013年《致青春》也遭遇類似操作。
- **風險**:易被觀眾發現并曝光,但仍有影院鋌而走險。
### **5. 虛假場次與團體票操作**
- **虛假場次**:虛構放映場次,上報虛假上座率或票房數據。
- **團體票挪用**:將團體票收入統一計入某部電影名下,無視觀眾實際觀影內容。
- **案例**:部分影院在春節檔期間虛構《哪吒2》場次,或通過加座、站票等形式超售,但未上報真實數據。
---
### **其他常見手段**
1. **惡意退票**:通過大量退票操作,減少實際票房統計。
2. **折扣票與預付卡**:通過自有渠道(如影院APP、會員卡)銷售低價票,截留收入。
3. **午夜場“幽靈場”**:虛構滿座場次,通過虛假購票數據拉高票房(多見于片方與影院合謀)。
---
### **偷票房的后果與監管**
- **法律責任**:根據《電影產業促進法》,偷票房行為可被處以5萬至50萬元罰款,情節嚴重者吊銷許可證或追究刑事責任(如逃稅罪)。
- **行業處罰**:片方可暫停密鑰發放,使違規影院無法放映熱門影片。
- **消費者應對**:發現手寫票、改寫票等行為時,保留證據并通過“影票驗證”小程序、中國電影協會公眾號或市場監管部門舉報。
### **總結**
偷票房行為不僅損害片方利益,還擾亂市場秩序并偷逃稅款。盡管監管趨嚴,但因利益驅動(如春節檔熱門影片的高票房分成),部分影院仍鋌而走險。消費者可通過選擇正規購票平臺(如貓眼、淘票票)減少被偷票房風險,并積極舉報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