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好漢雖都以兄弟相稱,但他們之間的關系卻是錯綜復雜,有兄弟、有叔侄、有夫妻、有同窗,還有一種為數眾多的便是師徒關系。人們常說“師徒若父子”,或言“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只可惜這兩點在《水滸傳》的這些師徒關系中體現得不多,“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僅有一位,還只是超過了開手的啟蒙師父,出賣師父的倒是買一送一,捆綁一雙。接下來隨著水滸故事的展開,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水滸傳》中的各種師徒關系。
王進與史進
《水滸傳》本著“亂自上作”的思想,開篇便寫了受高俅迫害的八十萬禁軍教頭、大英雄大豪杰王進。王進被稱作“八十萬禁軍教頭”,在禁軍的職位應高于林沖的禁軍“槍棒教頭”一職,至少也是平級,所以王進的理論素養、武功修為、教學水平都是可圈可點的。因此,他能夠在史家村以區區半年的短促時間就速成了一代天罡大將——九紋龍史進。在王進教誨和感染下,作為徒弟的史進最終也不辱師名,成為《水滸傳》中少有的真英雄。
二、李忠與史進
作為《水滸傳》開卷的第一位梁山好漢,史進一出場就鬧了個貽笑大方:作為包括打虎將李忠在內的一批江湖騙子調教出來的弟子,坐井觀天的史進在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面前大大地丟了一把人。好在年輕的史進還有改過的空間,而且幸運地遇到了名師王進,否則自我感覺良好的史進一入江湖就得被拍得粉身碎骨。李忠這樣的江湖庸師,掙錢為上,先是自吹自擂騙取你的信任,再不遺余力地為你胡吹亂侃出美妙的未來,在你意亂神迷自以為天下無敵之時賺得大把的銀兩拍拍屁股走人,這種無良的行為在誤人子弟之余也為別人挖下了日后折戟沉沙的深坑,實在是可惡之極。
三、智真長老與魯智深
智真長老與魯智深并非武學意義上的師徒,他倆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佛學層面的交流和引領。初入佛門的魯智深六根不盡,接連闖下彌天大禍,寺中僧人恨之如骨,皆欲除之而后快,唯有智真長老能看出深藏于魯智深不羈表面下的慧根,循循引之,并為魯智深先后講出“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和“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兩段偈子,終引領魯智深頓悟真理成為“今日方知我是我”的一代神僧。魯智深雖然性格魯莽,但從一入佛門就很罕見地對智真長老畢恭畢敬,可見智真長老的謙和之中所蘊藏著的巨大個人魅力。智真長老與魯智深兩人交流雖少,但字里行間卻能透出師徒二人真摯的感情,是《水滸傳》中感情最深的一對師徒。
四、洪教頭與柴進
洪教頭雖被柴進稱為師父,但從柴進對待洪教頭的態度以及柴進親口所言“此位洪教頭也到此不多時”來看,兩人之間的師承關系可能僅限于切磋指點,并沒有太深的淵源。洪教頭在柴進莊上的主要職責可能就是護院和教莊客本領,柴進口中的師父可能更多的是恭敬與客氣。
五、索超與周謹
在《水滸傳》“第十二回 青面獸北京斗武 急先鋒東郭爭功”中,楊志與索超、周謹師徒在梁中書的校軍場上演了精彩的龍虎斗,在充分展現楊志本領之余,也讓讀者有機會認識了索超與周謹這對師徒。和《水滸傳》中大多數師徒一樣,周謹的本領平平,遠遜于恩師索超,折在楊志手里自然也就不足為奇。徒弟失手,師父怎能袖手旁觀,況乎這還關系到了大名府全體將士的聲譽,性如烈火的索超立刻請纓出戰,與楊志聯袂上演了一出扣人心弦的龍爭虎斗,成為《水滸傳》中的經典對戰。索超與周謹,此后再也沒有同時出現,不知上得梁山的索超是否曾動過引薦徒弟上山相聚的念頭。
六、林沖與曹正
許多人只記得曹正的屠宰之能,卻忘記他與楊志“輪轉手中桿棒得架隔遮攔,上下躲閃”而不敗的事跡。不論曹正是林沖的親傳弟子還是大課堂教出來的學員,單憑這點就沒有辱沒師名。之后的曹正基本上沒有嶄露本領的機會,逐漸讓人忘記了那個勇武的曹正,而只剩下了一個殺豬的曹正。嗚呼哀哉,可憐了一個人才被生生埋沒!
七、宋江與孔明孔亮
宋江在一百零單八將中本領低微,除了有把握打敗年老體弱的安道全之外,單挑其他人恐怕都無必勝之把握。這樣的本事居然也學著人家當老師,不知道是孔明孔亮哥倆是太傻了,還是太精明了,竟然拜宋江為師!飯桶師父教出的徒弟,水平可想而知,一招之間便被武松如孩童般輕松擊敗,以這樣的本領闖蕩江湖無異于飛蛾撲火,自取滅亡。不過,從后來的經歷來看,孔家哥倆的這步棋走得其實還是相當高明的,憑借著與宋江的這層師徒關系,毫無建樹的孔氏兄弟在梁山上過得有滋有味,生活之愜意甚至優過身處天罡的解珍解寶哥倆,看來他們兄弟倆當初拜師宋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完全盡在功利中。因宋江的特殊地位和孔明孔亮倚師之威而坐享梁山富貴的諷刺形象,使這對特殊師徒關系在《水滸傳》眾師徒關系中分外顯眼。
八、秦明與黃信
“鎮三山”的名號雖然有點言過其實,但手下的本領卻也還算過硬,總算沒有辱沒了師父霹靂火秦明的威名。秦明與黃信師徒兩個,一個名列天罡前茅,一個身處地煞第二;一個是五虎上將第三,一個是小彪一十六騎首位,算是梁山上比較得意的一對師徒。
九、薛永與侯健
賣藥膏的薛永與做裁縫的侯健,兩人之間的師徒關系與其說是武術意義上的傳承,不如說是票友層次上的娛樂。每天穿針引線的侯健如果真得想在武學上有所建樹,就應該弄本《辟邪劍譜》練練,像東方不敗一樣用繡花針作武器馳騁江湖,也不枉裁縫本色。而不應該拜跑江湖賣藥膏的薛永為師,薛永的舞槍弄棒就是為混口飯吃,上陣殺敵基本就是花把式(當然薛永祖父輩還是很可以的,曾在老種經略相公帳下任職,但經過兩代的跑江湖,賣藥的本領與日俱增,上陣殺敵的能力卻是大打折扣了)。
十、李云與朱富
青眼虎李云作為沂水縣都頭,號稱“一身好本事,有三五十人近他不得”,如果這三五十人不是武大郎之類的“奇人”“異人”,李云的武功應該還是不錯的。笑面虎朱富作為李云的徒弟,通讀全本《水滸傳》,除了釀酒造醋不見其他功勛事跡,在書中唯一出彩的地方就是為救李逵把“日常時最是愛我(指朱富)”的師父李云出賣了,或許正因為朱富曾救過宋江的鐵桿小弟李逵,梁山石碣排名竟然在師父李云之上。逼上梁山郁悶不已的李云基本上沒有展現實力的機會,只落得“起造修緝房舍”一職,最終在征方臘的戰斗中被王寅馬踏而死。朱富這樣的背義徒弟不教也罷。
十一、孫立與孫新
《水滸傳》中有言,小尉遲孫新的一身本領全都出自哥哥病尉遲孫立,兄弟二人之間由此又有多了一層武藝相授的師徒關系,兄弟兩人雖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是一對極易被人忽略的師徒關系。而且在這對師徒中,作為徒弟的孫新為因力挺老婆顧大嫂,軟硬兼施將有大好前程的師父孫立逼上梁山,害得孫立出生入死歷經百戰也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最終劃了一個圓圈又回到原點,復在登州上任,徒留下背叛朝廷的政治污點和出賣師兄的千古罵名。孫新因此也成為繼笑面虎朱富之后又一有賣師污點的徒弟。
十二、羅真人與公孫勝
公孫勝能成為《水滸傳》中的一流法師,除了自己的悟性和勤學苦練,還要感謝自己遇到了一位仙風道骨的恩師——羅真人。羅真人是《水滸傳》中法術第一人,法術之強遠在其他法師之上,已至半仙之境,在《水滸傳》中能和羅真人媲美的恐怕也只有五臺山那位深藏不露的智真長老。
十三、公孫勝與樊瑞
芒碭山的混世魔王樊瑞是整部《水滸傳》中唯一敢去吞并梁山的山大王,實力與野心可見一斑。若非有公孫勝出手降服,樊瑞的野心差點就得以實現,可見當初吞并梁山之舉絕非夜郎自大的癡人說夢。作為實力強勁并曾想吞并梁山的山大王樊瑞,一入梁山便被宋江打壓的再無出頭之日,只好心無雜念地去跟公孫勝學藝,這般“無心插柳”,卻意外“柳成蔭”地保全了樊瑞的性命,也造就了一代大師。
十四、盧俊義與燕青
浪子燕青的一身好本領皆來自玉麒麟盧俊義,雖然初出茅廬之時猝不及防被病關索楊雄一擊放倒,但隨著經驗的不斷增加,燕青的功夫越來越出類拔萃,完全靠著自己的實力進入天罡之列,這也是梁山好漢師徒關系中唯一的一對同時進入天罡的師徒。看來“棍棒天下無對”的盧俊義果然名不虛傳,連教出來的徒弟都如此響當當,盧俊義的“河北三絕”應該再添一絕,改名為“河北四絕”。更多精彩,請關注姚看江湖的天涯博客:姚看江湖
十五、公孫勝與喬道清
喬道清,原名喬冽,“其母懷孕,夢豺入室,后化為鹿,夢覺產冽。那喬冽八歲好使槍弄棒,偶游崆峒山,遇異人傳授幻術,能呼風喚雨,駕霧騰云”,被田虎“偽封做護國靈感真人、軍師左丞相之職。”后被公孫勝降服。在與公孫勝談法論道中,公孫勝指出喬道清修行的弊端所在,“喬道清聽罷,似夢方覺。當下拜公孫勝為師。”
十六、張清與瓊英
瓊英一夕,偶爾伏幾假寐,猛聽的一陣風過,便覺異香撲鼻。忽見一個秀士,頭帶折角巾,引一個綠袍年少將軍來,教瓊英飛石子打擊。那秀士又對瓊英說 :“我特往高平,請得天捷星到此,教汝異術, 救汝離虎窟,報親仇。此位將軍,又是汝宿世姻緣 。”瓊英聽了“宿世姻緣”四字,羞赧無地,忙將袖兒遮臉。才動手,卻把桌上剪刀撥動,鏗然有聲。猛然驚覺,寒月殘燈,依然在目,似夢非夢。
張清夢中傳授瓊英飛石絕技的情節,既溫馨又浪漫,既甜蜜又柔情。張清的風度翩翩與瓊英的處子嬌羞通過短短幾行字便躍然紙上,而“宿世姻緣”四字又為這對師徒關系憑添了不同的韻味。“頭巾掩映茜紅纓,狼腰猿臂體彪形”的張清與“臉堆三月桃花,眉掃初春柳葉”瓊英像極了武俠小說里仗劍行江湖的俠侶鴛偶,兩人縱馬馳騁衣袂飄飄的情景,就是一副充滿浪漫色彩的武俠畫卷。張清與瓊英既是《水滸傳》中最讓人艷羨的情侶,也是一對如同楊過小龍女般充滿浪漫的情侶師徒。
十七、馬靈與戴宗
提起神行術,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神行太保戴宗,然而“日行八百”的戴宗比起“日行千里”的馬靈來,卻又略遜一籌。在《水滸傳》第九十九回“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中,我們有幸見識到了馬靈與戴宗兩大神行者的“羅拉快跑”:
“馬靈戰敗逃生,幸得會使神行法,腳踏風火二輪,望東飛去,南陣里神行太保戴宗,已是拴縛停當甲馬,也作起神行法,手挺樸刀,趕將上去。頃刻間,馬靈已去了二十余里,戴宗止行得十六七里,看 看望不見馬靈了。”
輸了這一陣的戴宗心服口服,后來與歸降的馬靈成為摯友,馬靈也不吝嗇,慷慨“傳受戴宗日行千里之法”。兩人之間也有了亦師亦友的關系。
十八、羅真人與喬道清、馬靈
河北降將喬道清、馬靈各懷絕技,喬道清“能呼風喚雨,駕霧騰云”,馬靈則“素有妖術,亦會神行法,暗藏金磚打人,百發百中”,兩人降宋后屢立奇功,“后來喬道清、馬靈都到羅真人處,從師學道,以終天年。”喬道清曾拜羅真人弟子公孫勝為師,依理喬道清該是羅真人的徒孫,可能修行之人并不束縛于世間習俗,道高者為師,并不完全拘泥于輩分。
十九、公孫勝(樊瑞)與朱武
兩人之間的師徒關系是梁山眾師徒關系中最晚建立的一對,而且從“朱武自來投授樊瑞道法”“去投公孫勝出家”來看,朱武應是先入樊瑞門下,后才入公孫勝門下。樊瑞的身份很有可能是代師收徒或作為引路人將朱武帶入公孫勝門下,當然也有可能是朱武直接投入樊瑞門下。不管怎么說,征方臘九死一生歸來的朱武,帶著久被吳用打壓郁郁不得志的心灰意冷,一起與樊瑞做了全真先生,隨公孫勝修行而去,盡享勘破功名富貴后的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