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眾籌平臺是熱門的“互聯網金融”一部分,過去的互聯網與金融是兩個差異很大的行業,它們的內在特點和表現形式也有明顯的差異:金融機構的特點是保守穩重,互聯網的特點是創新和平民化;兩者的結合不但對早期創業項目股權投資方式產生了變化,而且也對投資項目的管理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 基金經理的管理過程
傳統投資機構的運作包括融資、投資、管理、退出四個階段。
傳統上提供風險資本來源主要是一些先富起來的個人投資者,在融資階段,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解決投資者和管理人的權利義務及利益分配關系安排:根據行業慣例,管理人可以獲得財務投資者清算時全部投資收益的20%,另外每年還按照管理資金總額的2%左右提取管理費。
投資實際上是專業的創業投資機構通過項目初步篩選、盡職調查、估值、談判、條款設計、投資結構安排等一系列程序,以股權投資等形式把資金投向那些具有巨大增值潛力的企業。
創業投資機構的投后管理主要通過監管和服務來進行,“監管”包括參與被投資企業董事會、在被投資企業業績不達標時更換管理層等手段,“服務”主要包括幫助企業完善商業計劃、公司治理機構以及獲得后續融資等手段。價值增值型的管理是創業投資區別于其他投資的主要方面。
風險投資機構主要通過IPO、股權轉讓和破產清算三種方式退出所投資的創業企業,實現投資收益。退出完成后,投資機構還要將收益分配給資本提供者。
二、 基金經理與領投人的產生
傳統的基金經理一部分是在籌辦創業投資基金時,那些具有豐富投資經驗,并參與基金籌集并得到出資人認可,能夠與出資人談判確定權利義務及利益分配關系的基金管理層;另外一部分是在基金建立之后,由基金的管理層在熟悉投資業務的社會人員當中招聘的基金經理。
相比之下,目前多數股權眾籌平臺上的投資方均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操作方式上也表現出互聯網的平民化的風格,部分擁有小量投資能力的個人投資者,在了解到專業天使投資人的高額回報后,也開始利用眾籌的模式參與天使投資;現行的股權眾籌平臺上,許多投資項目領投人的產生都是在項目上線之后,方才有投資人報名成為領投人,甚至是為了符合現行法律法規的限制,以及線下辦理投資手續的需要,在已經參與項目股權眾籌的投資人當中,大家推選出某個投資人充當“領投人”,并擔當起今后注冊有限合伙企業的普通合伙人。
三、 領投人和投資管理實踐
在股權眾籌平臺上產生的這些領投人并沒有像傳統的投資機構管理人那樣,按規范程序,先審查商業計劃書,再根據其內容對項目進行盡職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進行系統分析,出具對投資過程有詳細分析和預先判斷的投資建議書。
同時,這些臨時推舉出來的“領投人”也沒有代表全體投資人與創業者進行談判,投資入股的價格還是項目上線時由股權眾籌平臺與創業者所確定的價格;也沒有與創業企業的實際控制人確定完善的對賭協議,對創業企業的經營目標能夠實現與否,并沒有多少強迫性的壓力和限制,完全是以互聯網的“屌絲”風格來將眾人集合在一起,憑借著大家的熱情來撮合創業項目的投融資過程。
對項目的介紹還是有眾籌平臺確定的比較簡潔的表格為主的簡單表述,也沒有像傳統投資機構那樣要求創業者擬定嚴謹完整的商業計劃書也取決于該股權眾籌平臺的處事風格,股權眾籌平臺既不會出具“盡職調查報告”和“投資建議書”等其他傳統投資機構的規范化資料,也不會像正規保薦人那樣,在招股說明書中給發行人已背書;而且股權眾籌平臺的工作人員也缺乏具有證監會認定的專業資格,不能出具正規“盡職調查報告”和“投資建議書”。
四、 互聯網造成的權力轉移
在項目的投資過程中,之所以會有“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感覺,關鍵是股權眾籌平臺上,原來投融資雙方中據了主導和優勢地位的一方被徹底顛倒了過來。過去在創業者與投資機構的會談中,由于投資經理可以代表投資基金確定是否投資,因此創業者處于弱勢地位,因此為了能夠獲得投資,創業者就不得不按照投資機構的要求,去準備商業計劃書,并承接投資經理的盡職調查,將企業的所有商業機密和存在的問題都展現在前來進行盡職調查的投資經理面前。在股權眾籌的平臺上,創業者所面對的是一個個單獨的投資人,任何一個投資人的不投資決策并不會影響到股權眾籌是否成功,因此這時的創業者就處在相對強勢的地位,而且被推選出來的領投人也很少來企業進行調查,因為這樣做既不經濟也達不到專業投資經理的嚴謹和細致程度,創業者不會也沒必要把所有的問題都展現在并不專業投資人的面前,而且領頭人的決策對其他投資人的影響并不大。
綜合上述情況,目前股權眾籌的領投人的投資管理過程是相對簡潔的,管理內容也是不能與投資基金相比。倘若這些領投人希望也按照行業慣例,參照投資機構的基金管理人與跟投人協商,計劃也收取全部投資收益的15%的投資收益管理費時,往往會激起跟投人的反感和不滿,而與之對于相比,將投資收益的5%交給給股權眾籌的云籌平臺,則得到了投資人的普遍認可,因為云籌平臺承擔了:尋找項目、代表投資人與創業者進行談判從而確定投資價格、創業企業的投后管理等諸多事宜。雖然說按照增資招股的方式,云籌平臺的服務應該由發行人支付報酬,但給投資人提供的服務也讓投資人愿意支付部分費用。也許,正是這種對領投人負責的工作少而額外獲得的利益多的反感與不滿造成了在云籌平臺發布項目后,投資人尤其是跟投人的稀少,使得投資項目的籌資顯得相當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