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位于南亞,官方語言為印地語和英語,其中印地語的書寫是用的天城文,該文字看起來和阿拉伯字母有點類似,除了印地語外,梵語、尼泊爾語等語言也是用天城文寫成的。
印度的首都是新德里,并不是孟買,孟買只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
新德里位于東經77度,北緯28度,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我國重慶-岳陽-溫州等城市在相同緯度上。
新德里人口2500萬,是印度人口第一大城市,人口多語言也多,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們說著4種語言,分別是印地語、烏爾都語、旁遮普語、英語,其中印地語和烏爾都語相似,只是書寫字母不一樣,一個用天城文,一個用阿拉伯字母。
雖然新德里在印度來說屬于經濟強市,但當地人的工資并不高,工程師月收入3600元人民幣、建筑工900、工廠工人700、營業員650,保安500。
新德里空氣不太好,雖然位于亞熱帶地區,但由于當地經常焚燒秸稈和垃圾,導致霧霾特別嚴重。
德里分為老德里和新德里,新德里商場超市多,而老德里大多是農貿市場和夜市。
老德里的農貿市場和我國的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當地基本不用秤,大多數按堆賣,少部分攤販也用秤,不過他們用的秤并不是我們這常見的電子秤,而是像天平那樣的老式秤,一邊放個秤砣,一邊貨物。
印度共有兩座印度門,在孟買一座,另一座在首都,在首都的那一座也是新德里和老德里的分界線。雖然兩座門都叫印度門,但款式還是不一樣的。
老德里的居民很少有去新德里的,感覺他們的生活就像是固定模式,在那一片基本就長期就在那。
當地有個廁所博物館,里面收藏著從公元3世紀到18世紀的各種文物,當看到這個博物館的時候,很多人都感覺非常不可思議。
新德里貴為首都,各方面在印度來說比其他城市好很多,當地人均壽命達到了68歲。
新德里的鐵匠特別多,這些鐵匠并不只是打鐵,而是做金屬手工藝品,很多人靠這個發了家。
在新德里如果遇到三急,個人又很要面子,確實是個難題,因為當地公用廁所很少,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去當地的肯德基。
如果在新德里坐地鐵,最好兩個人一起去,為啥兩個人呢?主要是當地坐車的人太多了,又沒有助推員,兩個人去的目的就是先把一個人推上去,然后把另一個人拽上來。
當地的醫療是免費的,也不需要投醫保,直接拿身份證即可免費看病。
在新德里租房子,一定不要租靠馬路的,倒不是怕車輛的噪音,而是當地不管過什么節日,都喜歡在馬路邊放音樂,還是把音量調到最大的那種。
還有就是租房子也不要租一樓,因為當地動物太多了,像牛、猴子、野狗,甚至大象經常在路上溜達,說不定那一天,它們餓了,就把門拱開了,吃點東西倒無所謂,傷到人那就麻煩了。
在炎熱的天氣里,當地人寧愿在水里加冰塊喝,也不愿意買雪糕吃,這是和當地的風俗有關,他們認為吃雪糕的動作不文明,聽到他們這樣說,真的是無言以對。
新德里人早上一般起的很晚,很多上班族經常遲到,不上班的人基本是睡到自然醒,他們起的晚,并不代表晚上睡得晚,大多數人晚上九點就睡覺,真佩服當地人睡眠質量是真好,一天一多半的時間都是在睡覺。
大多數新德里人不怕蛇,特別是兇猛的眼鏡蛇,一邊放音樂、一邊與蛇共舞的景象,在當地可以經常看到。
新德里有的地方看起來很豪華,但當進去以后,你會發現里面還有個城中村,當地最大的特色就是高樓大廈和小破屋相并存,空中俯瞰很不協調。
出租車司機是新德里的第一大職業,據統計,從業人員達到了30萬人,當地的出租車司機并不單單是咱們常見的那種,而是包含了摩托三輪、摩托兩輪、人力三輪、汽車四輪,這四類在當地都被稱為出租車。
當地人喜歡吃那種長粒大米,很少有吃小粒大米的,他們認為長粒的用手冾飯比較順手,小粒的在手里不好拿,沒手感,很容易掉。
當地有個有名的協會,名叫粉紅幫。由當地一群志同道合的婦女組成,因為身穿粉色衣服,故被稱其為粉紅幫,她們主要的任務是給那些受家庭暴力的人,提供幫助,爭取早日擺脫困境。
新德里飯館里的菜五花八門,這是因為當地宗教比較多,有適合伊斯蘭教吃的清真菜,有適合印度教徒吃的特色菜,前者不吃豬肉喜歡牛肉,后者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