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一路前行不斷地與這個世界碰撞,連接,并不是想去打敗誰,其實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成為最好的自己。
我想,這應該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奮斗的原因,因為很少有人會只是甘于現狀,不求上進,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會有各種夢想。
或許聊到夢想,對于很多人來說會有些遙不可及,那也可以用目標來代替。
而很多時候,現實與夢想還是有著很多差距的,譬如自己也很想去努力,也很想求上進,但常常是與目標的軌道偏離航線。
從而經常會羨慕身邊那些,目標明確且思路清晰的朋友,他們在遇到問題時似乎很少會感到焦慮,腦袋里就像躲著一只多啦A夢一樣,很難有問題能困住他們。
因此我們如果也想讓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順暢,也離不開這些預見。
因為,人生的好壞,都會是由我們很多小習慣小抉擇去改變的。
就像有的人在遭遇一些挫折時,輕易的就會變得自暴自棄,但也有的人,卻也可以保持樂觀,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會被眼下的小困境打敗。
那么,能使一個優秀的人,即使遭遇困境,依然會越挫越勇的習慣都有哪些?
這樣我們在了解以后,也可以把它踐行到自己的生活中,幫助我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找到方向,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去開辟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馮侖曾說:“所有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而這也是一個人越混越好的秘訣之一,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很少有人能做到一直地去潛心耕耘在一個領域。
大部分人常常都會有一種短視的即時反饋的心理,就是如果做一件事情,干一種工作,短時間內看不到利益的回報,很容易就會陷入得過且過。
于是經常就是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還都想做,還會給自己找借口,我不是不行,只是我不想干,一旦去做就一定會干出個天翻地覆的花樣來。
于是一般抱有這種心態的人,都很少去行動,因為他們要維護自己的自戀心理,因此必須等到萬無一失時才肯行動,但是結果卻總是事與愿違。
其原因就是心態上的急迫,只求一個好的結果,但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是一步到位的,其中一定會夾雜著各種細枝末節的努力。
所以,如果剛開始的做事心態沒有擺正,無法沉得住氣,靜得下心,是不可能收獲成功的。
正如哲學家泰戈爾所說:光明就在我們的面前,只要你能捱住痛苦,走出重重黑暗。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
突然的驚艷,不過是背地里長時間的潛心耕耘與默默努力。
生活的真相或許就是,當我們付出了99%的汗水時,換來的可能只是1%的回饋;但只要我們再堅持一下,命運的拐點也會悄然而至。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每一個想要學習與努力的念頭,都有可能是未來的你在向你求救。
所以,千萬不要讓未來的自己后悔,人生就是一個苦熬的過程,只要你能沉得住氣,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找到自己的節奏,就能熬得出局,收獲屬于你的人生高光時刻。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自證預言」,又稱自我實現的預言。
簡單來說就是,你越相信什么,就越可能實現是什么。
剛開始,我對這個概念也有些質疑,覺得有的雞湯了,但聽了武志紅老師的心理學課,就覺得確實有道理。
這就像你在自己的潛意識種下了一個好的種子,從而你就會在自己的生活中踐行這個理念,而你的人生走向也會朝著這個好的方向發展。
所謂,路隨心轉,境由心造。
你給你的人生設下什么預言,你的人生也就會朝著這個目標發生,其實許多時候,人們所說的命運也大抵是如此。
譬如,你對人生的態度是消極的,那么多半都不會有什么大的成就。
但如果,你對人生的態度是積極向上的,那么只要你的目標夠明確,想要取得的成就夠堅定。
相信你的人生方向也就會不自覺的朝著目標前進,直到取得了你想要的結果時,才會從心底的透徹地感到欣喜與釋然。
因為,當你把自己活成一個有目標感的人時,并且尊重和重視自己的目標,你的內心與潛意識也會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
那么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只要是你想要的,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什么迭代思維?它是一種互聯網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做任何事情在剛開始時都不要過于追求完美,要允許有不足的存在,然后把作品展現到大眾面前,接受大眾的反饋,再去改造與提升,直到把作品做好為止。
其實,迭代思維不僅適用于做一件產品,對于我們個人的成長也是一樣。
許多時候,我們在做很多事情時,都會抱著這樣一種心態,那就是一蹴而至。
當然,想把事辦成這種想法并沒有錯,但是大多數時候,事情的走向并不會因為我們的設想,就能有結果。
也會出現各種突如其來的問題與挑戰,但如果我們沒有做好接受困難的存在,只想著成功,就會很容易在遭遇挫折時陷入頹廢。
丘吉爾說:“完美主義者過多關注失敗,又不愿意行動,這也是停滯產生的主要原因,不能處理對失敗的恐懼。”
因此,我們要學會建立自己的迭代思維,小步快跑,允許自己會犯錯,也接受錯誤的存在,因為成功的秘訣就是從錯誤中總結出來的。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所以,我們也要把迭代思維踐行到自己的人生中,大膽試錯,小心求證。
《微習慣》中有一句話:擺脫高期待值的心理壓力,每天從一些微小的,沒有負擔的積極行為開始。
即使一小步,也是新高度。不管什么樣的路,都是需要一步步得走出來的。
雖然成長的過程會很慢,但只有能給自己營造一個讓自己不斷成長的「場」。當我們置身其中時,也就會被這種濃厚的自律氛圍所影響。
正如那句話說的:你想過什么樣的人生,就去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
同樣,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塑造一個積極的認知思維也是如此。
所以,不要錯失一次可以讓自己成長的機會,把這三種黃金思維踐行到自己的生活中,相信你的人生也會越混越好。
最后,記得點個「在看」,愿我們都有擁有一種「求知若饑,虛心若愚」的心態。
作者:曉萍,90后女生,一個勵志成為終身學習者的女孩,想陪你去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