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風輕云淡
…..
- 人物介紹 -
…
他叫張炎,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南宋末年的著名詞人,為名將張俊的六世孫。
張俊富可敵國,故張炎早期生活優渥,生于鐘鳴鼎食之家。
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張炎的祖父因誤斬元使而被元兵磔殺,家財被抄,此后張炎便流落江湖,落拓而終。
窮困時,張炎曾在杭州靠替人占卜維持生計,生活很是艱辛。
但張炎恃才傲物,為人狂放,幾乎日日花前為醉,鄭思肖曾評價他說:鼓吹春聲于繁華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錦秀山水,猶生清響。
南宋滅亡以后,張炎寫了許多托思故國之詞,蒼涼備極。
張炎且精通音律,整體詞風主張“清空”、“騷雅”,成就頗高。他同時還是一位詞論家,其作《詞源》保存了有關樂詞的豐富資料,是一部有權威性的理論專著。
最重要的是,張炎是南宋最后的詞人,是為“宋詞”唱挽歌之人。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張炎的詞作。
- 詩詞賞析 -
..
記玉關踏雪事清游,寒氣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
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
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
載取白云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
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
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
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
出自張炎的《八聲甘州》
詞有序:
辛卯歲,沈堯道同余北歸,各處杭、越。逾歲,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日。又復別去。賦此曲,并寄趙學舟。
八聲甘州:詞牌名,又名“瀟瀟雨”,為唐玄宗時期的教坊曲;
沈堯道和趙學舟均是詞人,為張炎的好友;
從序中可知,詞人于1291年同沈堯道游燕京,歸來后的第二年再與沈堯道相聚,并作此詞,同時寄給好友趙學舟欣賞。
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市西。謝安死后,羊曇醉至西州門,慟哭而去,此處指揚州;
楚佩:傳說湘夫人因湘君失約而捐玦遺佩于江邊,后用于詠深切之情的典故。
詩詞大意可解為:
猶記在北方邊關踏雪漫游,寒氣凍僵了貂裘。沿著荒枯的古道而行,直到漫長的黃河邊飲馬休息,心中的情意似這河水悠悠。北游如同一場夢境,醒后依然在江南漂泊,想到這不禁老淚縱橫,散落在故都揚州城。想借紅葉題詩一首,卻連一個字也寫不出來,那飄零的葉子片片都是愁緒;
你載著一船的白云歸去,是誰留下了玉佩,顧盼之間倒影于中洲。折一枝蘆花寄贈遠方好友,飄散的蘆花染出一身寒秋。沿著平常的野橋流水漫步,飛來飛去的已經不是舊日相識的沙鷗??諔褵o限感觸,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卻害怕登樓。
在這首詞中,詞人借懷友之情描寫了一派蕭瑟的秋景,由漫游而起,跨越古都,深具美感。
秋之深思與情誼纏綿,格外令人遐遠。
“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
漫長的古道上,騎馬緩緩而行,“長河飲馬”引用了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這自是一番綺麗的景象,適逢深秋,落葉飄零,詞人回憶往事,念起故有交情,如同夢境一般,醒來后已經身在江南。
“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
詞人想把這一切譜成曲、寫成詩,可是提筆才發現,這份情感難以用語言敘述,離愁像落葉一樣,片片都是懷思。
雖然這種比喻有些夸張,但的確寫得很巧妙。
“載取白云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
友人乘船遠去,詞人借《楚辭》湘君遺玉的典故,表達了送別詩難舍的心情。
顧盼之間,身影倒映在水中,喻指漸行漸遠,只留下一片漣漪。
“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
這兩句為千古經典名句,把秋天的意境描寫至極,蘆葦的花隨風飄散,落了一身,不禁讓人想起李煜的《清平樂》: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詞人借蘆花寄遠,為友人送行,卻不曾料蘆花沾滿身,傷秋之意更切。
“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
詞人像往常一樣,沿橋漫步,循水流聲而行,遠遠望去,飛來的沙鷗已經不是往年的那幾只。
時光飛逝之感,在這里油然而生。
“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
詞人不敢登高遠眺,心中有無限感慨,怕被夕陽再惹惆悵,既懷人也悲秋。
縱觀整首詞,錯落有致,仿佛在秋天講述一個古老的故事,隨著落葉的飄零,情緒暈染開來。
有邊關踏雪、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淚灑西州、舟載白云、風吹落葉、顧影自憐、蘆花飛絮、野橋流水、沙鷗不歸、夕陽西下之情、景,這樣的詩詞值得反復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