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說得準: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現代則有條不謀而合的“二八原理”:別向別人訴苦,因為20%的人不感興趣,80%的人在看你笑話。
當你向別人傾訴抱怨時,他們大多數表面上安慰你,心里偷笑,轉身就把你的故事當作八卦,復述給別人聽。
尤其是這3種家丑,寧可爛在肚子里也別說!
父母的感情矛盾
有位朋友曾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父母的日常狀態就是拌嘴,多年如一日的小吵小鬧,但是從不提離婚,對彼此的關心也從不含糊。
他在結婚之后,特意叮囑妻子對二老的吵架見怪不怪。
就有一次,兩位老人話趕話,雙方都不留情面,婆婆氣急了,大吼一聲:“你有本事,就滾出去別回來!”
公公愣了一下,回答:“我沒本事!我就愛呆在家里!”
兩個人對視了幾秒鐘,眼神從凌厲僵硬漸漸變得柔和,最后誰也繃不住了,一起笑了出來。
當子女的,不必過多摻和父母的感情矛盾,更不必叫外人也摻和進來。
父母多年相處下來,都有自己的一套模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好。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里發生的事情,就連公正如清官,親近如兒女,也難以解決。
更別說不相干的外人了,如果把平常不過的”父母鬧矛盾“傳得人盡皆知,不僅會使父母丟面子,而且也不利于家庭團結。
在旁溫和規勸,耐心陪伴,那也是一種孝順。
兄弟姐妹的不和
《詩經·小雅》有句話:“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意思是: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
兄弟姐妹鬧矛盾,沒必要告訴外人,外人大多只會嘲笑,更有甚者會挑撥離間。
兄弟姐妹最珍貴的,是手足團結,相依相惜,外人便不敢欺侮,即使有災禍,也能攜手解決。
電視劇《我的兄弟姐妹》有一個生離死別的開頭。
一家人,父母相繼離世,兄妹四人失散四方,流落天涯。
自始至終,大哥對弟弟妹妹念念不忘,他費盡周折,耗盡半生精力,把弟妹三人一一找齊,團圓重聚。
有人問大哥,父母都沒了,弟妹各自也都有了家庭,團聚到一起還有意義嗎?
大哥說了一句言簡意賅的話:“父母不在,兄弟姐妹就是至親。”
兄弟姐妹的愛,任憑各種歲月、苦難消磨也不會消失。因為它打斷骨頭連著筋,與生俱來,一生相隨。
《禮記》中說:“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兄弟姐妹之間和睦相處,就是一個家興旺的關鍵。
即便各自有了家庭,也要好好珍惜,不要翻舊賬,記舊仇,更不要把牢騷和不愉快講給外人聽。
兄弟姐妹之間血濃于水,沒有解不開的心結,沒有化不開的矛盾。
沒有什么恩怨過不去。
夫妻二人的矛盾
婚姻是琴瑟和鳴,是同聲出氣,是共同搭臺,而不是對方搭臺,你拆臺。
“家丑不可外揚”,兩口子有什么事,關起門來聊開就好。
婚姻中的大忌,便是當“差評師”。以為自己在夫妻相處中得了理,就能不饒人,到處跟外人炫耀自己的對,暴露伴侶的缺點。
楊絳在書中講述了這樣一段經歷:
有一回,楊絳和錢鐘書在出國的輪船上,因為一個小小的法語發音爭吵了起來。
楊絳說錢鐘書發音不準,帶著鄉音。錢鐘書則極力反駁,還因為不服氣,說了許多傷感情的話。
同樣的,楊絳也拿最傷人的話反唇相譏。
最后,爭持不下的兩人找了同船的一位法國人公斷,對方告訴他們,楊絳的發音是對的,是錢鐘書錯了。
可楊絳那一刻才意識到:
“我雖然贏了,但我一點也開心不起來。”
展示伴侶的不足,并不能解決問題,傷人自尊的同時,其實也是在貶低自己。
人無完人,是人就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
婚姻想長久,靠的不是說理和揭短,而是理解與包容。
發生了矛盾,請及時止損,別再外揚,造成更多無謂的傷害和裂痕。
要想一起走過漫漫歲月,無論何時都要記住,家從來不是講理的地方,家是講情的地方。
經歷了世事的滄桑,才會明白:家是最溫暖的歸宿。有家回,有人愛,人生才有期待。
一個家庭的風水,是靠全家人一起修來的。
最珍貴的是屋檐下的真情,而不是一時的情緒。不輕易責備,得理也要饒人,家丑不外揚,才能讓家中多笑聲,其樂融融。
人這輩子,不用功名加身,也不用富貴無邊,只要家庭和睦,就稱得上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