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不是來自于自己接受了多少知識,而是來自于自己的總結、消化、體會以及理解,只有經過這些動作的提煉,能力才有可能轉變成思想,因此平時需要去多寫一些東西,然后在寫的過程中才會感覺到有條理,才知道自己知曉了多少,而不是盲目的涉獵很多知識。我之前就是不喜歡動手去寫,很多東西一看感覺自己似乎懂了,但是下筆卻無從說起,只能說明自己并沒有經過大腦運轉并吸收。在互聯網時代,碎片知識越來越多,我們通過網絡、微信,貌似知道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是懂的東西卻是越來越少,那些知道的東西,真正起點作用的只是自己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有話題可談,但是并非能提高自己的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其去涉獵一些碎片化的知識,還不如在這個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認認真真的讀上一本書,學一門知識。
以上關于知識向能力轉變的話題其實真的很能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看看我們周圍,其實有很多人都是處于這樣一種狀態,而自己還不自知。本人自己之前在豆瓣也寫過一小段關于這方面的感觸,當時的情景是,感覺自己進步很慢,雖然看了很多書,而且還是主題閱讀,也做了一些讀書腦圖,但效果不佳,于是寫了一點小感觸,談的是只有當大腦處于一種很饑餓的狀態下,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才會不斷提高,否則你上了最好的課程,參加了最好的培訓,看了最經典的書籍,對于你來說,大腦只是變成了一個容器,頂多只是裝進去了,但卻無法攪拌并吸收。但是大腦饑餓不是你想饑餓就能饑餓的,只有你有旺盛的求知欲(注:針對本人自身,我覺得這個應該來自個人興趣愛好以及相關生存壓力的情況才會有),并對某一方面的知識建立自己的初步知識體系,這個時候你做任何事情,學習任何東西就會非常有目的,碰到任何新的東西從你眼前掠過,你都不會放過他,你會抓住他,并把它擺放在你的知識體系中應該有的位置,然后你再將這些知識在實踐中不停的運用,你的能力才會不斷的得到提高。
武老師將九段分為三品,分別是上、中、下三品,每品分為三段,下品的角色是財務經理,中品的角色的是財務總監,上品的角色是CFO,現分別從三品來闡述各自的角色特點:
下品(一段、二段、三段):財務經理,理解財務運作規律,財務支撐的體系,其工作是將財務部門的事情干明白,將錢、稅、賬能夠HOLD住,其視野停留的層面是財務部門。
中品(四段、五段、六段):財務總監,有極強的財務專業能力,戰略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其工作是幫公司賺錢,買賣的是企業產品和客戶,目的是賺取利潤,預算績效之類的工作,是真正財務專業領域的事情,其視野層面是公司層面。
上品(七段、八段、九段):CFO,有超強的商業意識,能夠匹配資源,為股東創造價值,買賣的是企業,其視野層面是資本市場。
三品對“錢“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
財務經理:將賬記對,記清楚,預警誰欠多少,能夠將債權債務清晰反映出來,關心的是錢是屬于“誰“的,關心的是錢的歸屬,其工作是記錄”錢”,
財務總監:不關心錢的事情,關心的是錢背后業務的本質,錢是怎么創造出來的,企業怎么更能吸引資本,其工作是創造錢。
CFO:關心的是錢在哪里,只要錢在他那里,就可以讓錢生錢,對錢的歸屬不感興趣,只要錢為其所用就可以,其工作是錢生錢。
武老師還談到,一個人地位的高低看的是你管轄的范圍支配資源有多少,看你所做的事情跟領導的距離有多遠,不在于名義上的地位。所以有的時候當一個人在自己所做的事情范圍內待了很久的時候,會將自己的思維和視野局限,很難突破,自己若隨意定位自己,會將自己困死。
財務經理級別
職能是做好一本賬,立規矩,單據的傳遞,流程制度的建立,兩賬合一難是因為業務沒有辦法達到財務的要求。
第一段:守拙
此階段特點原則性強,能把賬做明白,審計應付過去,能出報表。涉及的是賬、錢、稅、財務制度,基本是程序性的事情。
第二段:若愚
此階段特點靈活性強,突破了自己內心防線,會做打插邊球的事情。這個階段我們需理解程序性事情背后的本質,要善于處理事情并能處理事情。
第三段:斗力
此階段特點專業水平高,會財務報表粉飾和盈余管理。由于會計準則設計的目的是讓所有人都看不明白,因此我們需要提供給管理層數據背后的東西及相關維度,哪個客戶掙錢多,產品利潤多,哪個業務員帶來的現金流高,簽署的訂單多,是從財務會計上升為管理會計重要的一關。在財務經理階段較難的地方是涉及到稅務的問題,審計的問題難以處理。
財務總監級別
職能是管控和績效,是對人、財、物,產供銷的協調。
第四段:小巧
能建立控制機制,控制成本費用開支,控制資金流。這個階段控制能力較好,能立一套規矩,會簽字,什么可以簽,什么不可以簽有自己一套。
第五段:用智
能夠理解商業模式,錢投在哪里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思想,這個階段必須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和理念,能夠對公司的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誰干好或者沒有干好,都可以通過數據擺出來。這個階段主要是業績評價上面。
第六段:通達
投融資相關決策,能夠設計公司管控模式,盈利和發展模式。這個階段主要是決策層面,為未來規劃而決策,能夠幫老板提出上、中、下三策,可以給未來一個推演。
CFO
職能是提升股東價值。知道干一件事情下面會做成怎樣,事情會推進到哪里,能夠起到咨詢決策作用,知道方法論,知道如何去影響別人,不是完全的經驗主義,通過實踐可以從經驗中抽象出來一套自己的理論和方法,同時該套理論又能驗證自己實際工作效果,理論和實際不停的向前推進。
關于這個“理論和實踐論”,讓我想起幾年以前曾經面試一家外地子公司財務經理,面試官是該公司財務總監,他也跟我談到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并提及XX黨為什么開辦一些黨校,馬恩主義學院等,就是為自己當下治國政治經濟,尋找自己的一套理論方法,并且用這套理論驗證自己的實踐路線是正確的,只有這樣才能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我當時聽的有些懵懂,但是印象深刻,這正好和武老師講的道理同出一脈。
在財務工作中我們有一部分人停留在理論層面,因為腦海中儲存了一堆理論知識,卻無法解決實際工作中問題而苦惱,而另一部分人對理論不感興趣,完全憑著過去經驗做事,有時為了獲得經驗不停的跳槽,這其實都是不可取的,光有理論,不在實踐中動手去操作一些事情,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并驗證自己理論,如果光有經驗,沒有一定理論,是不可能走的更高、更深和更遠的,在一個公司將經驗用完,這個時候再找自己價值點就會很難,因此我們要不斷的學習理論知識并實踐,這樣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不斷提升自己。
第七段:具體
做一些融資和信貸,項目運作、風險管理的事情。
第八段:坐照
自己做的一套有自圓其說的理論,并且能夠讓人信服。第九段:入神
看似無財務,但是所有的都是財務,已經是大師級別的水平。
在這個不斷提升的路徑過程中,人的年齡也在不斷增長,武老師特意談到年齡和職業的匹配關系,在年齡增長的過程中由于競爭的加劇,人的低級專業技能是下降的,跑腿做具體事情的能力是下降的,但是人的閱歷、經驗是在增強的,因此在職業成長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哪些不該干,哪些要增強,動嘴的能力要加強。正常情況下,隨著年齡的增長,職位應該是往上走,這個時候專業能力是不上升的,但是管理能力要上升,因此只要是升職,我們就一定要抓住機會,不一定非要財務位置上待上一輩子,專業技能是學不完的,我們只需理解專業技能背后的精神即可,不必在意升職的時候是做什么職位,只要是升職就可以上。
同時老師還提到怎樣讓不會的東西變成會的東西,當我們不會一個東西的時候,要想會該東西,只有兩條路可走,學習并實踐練習,只要公司有問題就可以去練習,遇到的事情越多,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同時可以自己平時沒事找事,主動去找一些事情來做,先找到好的標桿,然后去改進。
大部分人的成長,是靠打補丁,這樣是不行的,在原有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永遠都是不可能突破自己給自己編織的網,如果我們需要突破,只有重新去換系統,每個人都應有自己一套知識體系,并能自圓其說,但是任何知識體系是有邊疆的,并會形成慣性,這是自洽思維體系的一種鞏固。
因此老師談到“知識—遮蔽效應-見識“三者之間的關系,見識是比知識更重要的,但是從知識到見識之間是有遮蔽效應的,而沙龍是給遮蔽效應開了一道口子,通過這個通道,你可以看到這個行業里面的人是怎樣做的,大家之間不斷交流互動,自己的思維視野就會不斷提高,所謂的突破是思維的突破。
這也讓我想起前幾天和一位前輩談到的話題,也是談到個人的思維格局如何擴大的問題,他談到人不要將自己固化在自己給自己編織的一個自以為很好網中,平時要透過這張網去想一些問題,做一些事情,才會有突破,只有這樣,機會來了,然后才能抓的住,上天是會給每個人都有一些機會的,有的人能抓住,有的人機會來了卻不自知,白白浪費。我在想他所說的” 網”應該是個人的舒適區,很多人躺在舒適區中,不愿意跳出來,跳出來等于一場自我革命,是要付出和犧牲很多的,才會到達另一個高度。
(請在微信搜索“經理人分享日志”或“manashare”關注公眾號,或者下載iPhone應用“經理人分享”,與45萬職業人一起,暢享一份閱讀、思考、實踐的快樂。)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財務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