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著名的時代,不僅人才輩出,英雄輩出,他們叱咤風云,從而青史留名。
我們都知道三國有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其中恐怕以赤壁之戰最為出名。赤壁之戰是中國少有的以少勝多的案例,也標志著三國鼎立的出現。
當時孫劉聯軍用火攻,打敗了曹軍幾十萬大軍,曹操看到兵敗如山倒,死傷無數,只能抄小路華容道去逃命。這時候的吳軍主力去追擊曹軍的大部隊,而劉備自然是負起追擊曹操的責任,如果關羽在華容道沒有放走曹操,而是一刀把曹操劈了,會不會改寫后來的歷史?劉備會不會統一天下?
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知道曹操真的不能死,只能派關羽去守華容道,以關羽的仁義,肯定會放曹操一碼,如果派別人去,殺了曹操,否則劉備要大難臨頭。當時孫劉聯軍,吳國是主力,而劉備只是一個打雜的,當時劉備被曹操打敗,無家可歸,只能和吳國聯軍。
當時的實力吳國是碾壓劉備的,如果曹操一死,北方就會群龍無首,他們就會自相殘殺,而這時候的孫權不需要防備北方,就會集中力量攻打最為弱小的劉備,拿劉備開刀,占領荊州,奪取西川,統一南方,在北伐,從而統一天下,這就是魯肅版“隆中對”。
對于當時的劉備來說,這時候自己主要對手已經不是曹操了,而是變為孫權,要防止孫權的吞并,那么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就是為孫權制造一個強大的對手,讓孫權有所防備,而這個對手就是曹操。
曹操雖然經歷為了大敗,但是根基還在,曹氏依然是當時最為強大的力量,只要曹操存在一天。孫權就要提防一天,就不能全力對付劉備,相反還要和劉備保持結盟的關系,共同對付曹操。
而作為杰出的政治局諸葛亮,他肯定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派關羽去,留下曹操的性命,保持三國平衡的局面,只有這樣劉備才能休養生息,尋求發展。關羽放了曹操,肯定會受到東吳方面的責罵,這時候就把責任推到關羽的身上。
不是我們不想殺曹操,而是關羽太重義氣了,擅自把曹操放了,你們放心,我們一定會對關羽嚴加批評。而關羽放了曹操,也讓關羽的名聲更為響亮,天下人都知道關羽仁義,重義氣,從而留下美名,受到后人的贊賞,還讓“武圣”的名號遍布華夏大地,香火不斷。
還有就是諸葛亮剛出山,難以服眾,當時關羽等人根本瞧不起諸葛亮,諸葛亮就是要抓住關羽的小辮子,讓關羽對我心服口服。而諸葛亮就利用關羽放曹操這件事情,大做文章,讓關羽感到內疚,又心存感激,使關羽以后不敢在我諸葛亮面前牛逼了。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