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畫像
做厲害女人的兒子有多不容易,俞敏洪有話說,漢惠帝劉盈有話說,武則天的兒子們,有一轱轆話說。
1362年前,唐高宗李治和武皇后的第三子李顯出生,李顯的到來并沒有給作為政治家的武皇后增添多少籌碼,畢竟,當時她已經有了兩個兒子了,皇后之位,是大碗里裝糍粑——穩穩當當。
不過,作為武皇后的親兒子,而且是武皇后扳倒王皇后、蕭淑妃、長孫無忌、褚遂良等敵對勢力,當上一國之母后的第一個兒子,李顯剛出生時還是非常受到大唐帝國隆遇的。熱熱鬧鬧地過完了周歲,一歲的李顯就被封為周王,還兼帶一個實際官職洛州牧,相當于陪都洛陽市委書記。對武則天稍有了解的都知道,周是武則天后來的帝國國號,洛陽則是她最喜歡的地方,也是她后來特意區別于長安的第一首都,這些地方都封給第三子,可見,這會兒的李顯實在是個小可愛、心頭寶。
不過,很快史書就對李顯的成長期留了大片空檔,大概因為這段時間,國家的中心,武皇后的重心,都在長子李弘身上。
1.李弘之死
李弘是李顯的大哥,永徽三年(652年)出生,當時唐高宗李治已經有了四個兒子,正常情況來說,對這個兒子已經不存在初次當爹的喜悅和激動了,但,此時李治和武昭儀正處在熱戀中,有了第一個愛情結晶,那真是冰糖熬荔枝——甜上加甜。
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段日子,可以稱為“武則天年”。
李弘出生后的三年之內,武昭儀像剝花生似的,又連續生了一個女兒安定思公主,一個兒子李賢,實現了三年抱倆的宏愿。經過夫妻倆的努力,武則天也終于從昭儀順利晉級成為皇后,距離自己的小目標又近了一步。又過了一年,李治原先的太子、宮人生的長子李忠被廢,嫡長子李弘被冊立為皇太子。到這一步,可以說,武皇后基本完成了封建帝制時代女人的最高目標,剩下的,就是保持這種狀態,等老公病死,自己再次晉級成為天下最富有的寡婦——皇太后。
當上太子的李弘,完全接受儒家教育,變成了一個不獨親其親的仁孝之人。
電視劇《大明宮詞》中的太子李弘
有一次,老師給李弘上課,教授《春秋左傳》,講到楚國太子商臣弒殺打算更換太子人選的親爹楚成王時,李弘陷入了對人性的反思:“這種事太殘忍了,為什么圣賢的書里要記載這種違反人類的事件?”這話聽著,是不是十分耳熟?當初,呂雉殘忍報復完自己的情敵戚夫人,并向兒子宣布勝利戰績時,漢惠帝劉盈的第一句話也是:“這些事都不是人干的,但卻是我娘干的,有這種反人類的娘,我又沒法處理,天下我是沒臉治下去了。”
正常家庭的自然法則,有一個強勢的娘,第一個孩子幾乎都是這類偏向荏弱的。
李弘的老師聽到太子發出這種疑問,只好說:“孔夫子作《春秋》,是為了警戒后人,所以好的壞的事情都會記載,記錄這個商臣在,主要是為了讓他臭個成千上萬年?!?/span>
盡管如此,李弘還是想想都不忍,他對爹媽的愛,是那么深沉悠久,聽到這種弒父的行徑都絕望,趕緊請老師換本教科書。
當太子時,李弘沒做錯一件事,幾乎是爹媽和全國人民心中的三好寶寶。
但,即使是這樣孝順的“別人家的小孩”,也終于和親媽武皇后發生了分歧。因為,在權力中心待久了的武皇后,野心已經以點狀式累積、膨脹,并不滿足于當個自己意志不能全盤實現,說話做事只能第二算數的人。在權力漩渦中心,李弘不是兒子,而是太子,并且是極受皇帝和大臣認可的太子,完全是她爭權路上的阻礙了。
唐高宗,陳寶國飾
很難說武則天這會兒已經想主動伸手從兒子手中撈權,但,把李弘視為對立勢力,已經是她逐漸明朗的心理了。
所以,當李弘第一次提出和她做法意識背道的事——奏請把情敵蕭淑妃被關小黑屋的兩個女兒嫁出去,武則天一怒之下把兩個公主分別隨意指給了門口的兩個侍衛,權毅和王勖。有人說,權毅的簡歷上寫著,因為門閥才進宮當了侍衛,證明家族地位并不低,所以武則天并不算尖銳處理,而是將公主以正常程序和門當戶對的形式嫁出去。
那么,我們看看李世民對同樣是政治敵對勢力、同樣已經被肉體消滅了的李元吉的女兒們,是怎么處理的。
李元吉女兒頗豐,有五個之多。首先,按規矩,李世民把她們集體封了縣主,對她們的婚姻也都比較照顧和上心。文安縣主,嫁的是唐高祖第四女高密公主和工部尚書段綸的嫡長子段儼,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和皇族親上加親;新野縣主,嫁的是名門望族中的河東裴氏家,丈夫裴重暉有自己的爵位;壽春縣主,嫁的表哥弘農楊氏的楊豫之,不僅親上加親,而且地位穩固;和靜縣主,嫁的依然是名門望族,河東薛氏、汾陰縣男薛收之子、后來的唐朝宰相薛元超;歸仁縣主,嫁的是李唐太原起兵時的功臣、長道縣公姜謩的兒子,一家人日子過得很舒坦,是大唐著名的“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這么看來,還覺得武則天不算是報復性操作嗎?何況,后來無論是權毅還是王勖,都被武則天打包塞到反對自己的陣營中殺死,兩個公主的命運,一個沒多久就氣死,一個又重新進入了小黑屋過日子。完全就是斬草除根的模式了。
那么,李弘難道不知道老媽對情敵蕭淑妃比較忌諱,提這兩個被關押到一把年紀的姐姐,會讓她非常不爽嗎?顯然是知道的。當時武則天在政治上春風得意,和李治并稱為二圣,李治又經常身體不好,所以,很多事情都被武則天包攬了,朝廷里的一些政治投機客,也紛紛倒入皇后陣營。那么,作為太子,將來要即位的李弘,對親娘的大權獨攬就沒有意見嗎?或許,這次要求把兩個老姐姐放出來出嫁,就是他對老媽權力的一次試探。結果雙方斗鬧得很不好看。
經過這件事,武則天和李弘顯然已經從權力對立,變成了立場對立,于是《唐會要》和《新唐書》直接說,李弘四年后的暴死,是武則天下了鴆毒。
彼時的時機確實有跡可循——唐高宗李治已經是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禁風了,只能每天被封印在被子里睡大覺,軍政大事交給了太子李弘。且據李治在追思李弘時的表述,當時他已經完全力不從心,打算好要傳位給太子,自己做太上皇安享幾年了。那么,不管李治是一命嗚呼,還是去當太上皇,李弘都已經是個成熟型太子,升級成為太上皇后,或皇太后的武則天,完全沒必要再進行“子弱母壯”的程序,替太子當國了。等于說,她的權力極有可能將被完全抽走,在這樣的情勢下緊急出手,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不過,《舊唐書》也明確記載了,“太子多疾病”,當然這一點不能否認武則天沒有動手下毒的心,但太子長期生病,李治打算傳位時,太子又從病體好轉到病情加重,也證明了,李弘的身體狀況并不好,病死的可能性也很大。當然,這其中有沒有武則天趁勢給的壓力,就不得而知了?,F在的學者多半認可李弘是自己病死。但,武則天還是沒能完全洗清嫌疑,因為,從她對后面的兒子的表現看,她的確具備殺自己兒子的狠心。
2.李賢之死
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是李賢,第二個與她斗到臺面上的,也是李賢。
李賢出生在永徽五年(654年)的十二月,按陽歷算,已經過了元旦,是655年了。和武則天其他兒子一樣,第二年還在嗷嗷待哺的李賢就被封為潞王。第三年,兩周歲的李賢又升職了,被授予岐州刺史、雍州牧、幽州都督。
《大明宮詞》章懷太子李賢,黃海冰飾
因為這會兒大唐的重心在太子李弘身上,李賢作為次子,又是封王,只能按照規矩到自己王府里去生活。等李賢長到出府生活的年紀,已經是個玉樹臨風的小帥哥了,加上李賢喜歡看書的作風,李治對這個兒子喜歡得不行,即使他走路摔個狗吃屎,姿勢也是炫酷的。
之后,李治就對李賢展開了瘋狂加封,龍朔元年(661年),從潞王改封為沛王,加揚州都督和左武衛大將軍;第二年,從揚州都督變成大都督,又三年,加右衛大將軍,又七年,改封為雍王,加涼州大都督。
盡管李賢沒有親自到任去做官,但,大唐這些在涼州、揚州的高級干部們,都變成了李賢的下屬,相當于李賢有了自己的一套小班子。
在雍王任上當了三年,大哥李弘暴死,李賢順理成章成為了繼太子。這會兒李治依然是身體不好,20歲的李賢就變成了國政一把手。而聰明的李賢處理國政效果怎么樣呢?史書上記載“處事明審,為時論所稱”,很得大家的心。
李治對新太子也很欣賞,還親自下詔書表揚,大贊他是個好太子,將來的好皇帝。本來,爹要想對兒子點贊,私下里,或和大臣們稱贊一下也就可以了,李治非要下詔書表揚,顯然是想鞏固李賢的位子,把權勢之風,吹到李賢身上,讓他在臣子中得到更大的支持。
前面的李弘一經被傳位,就暴死了,那么這會兒,面對兒子的深受盛贊,武則天有什么表示?
武則天給李賢送了兩本書,兩本都是她親手寫的教材,一本《少陽政范》,教小娃兒怎么當政的,一本《孝子傳》,教他怎么當兒子。
李賢同樣是受正宗儒家教育的孩子,但性情卻不像李弘,他更像唐太宗,面對老媽經常跑出來對政事指指點點,李賢比較看不慣,于是召集太子府里的人開始搞文案工作,給《后漢書》做注解。注完以后,還拿去大庭廣眾給大家看,并且放到宮里存檔。
李賢這么做有啥用途,又為啥偏偏選中《后漢書》?因為,整個后漢的歷史,幾乎被皇后和外戚貫穿。從不主動干政,但背地里影響政治的光烈皇后陰麗華、明德皇后馬氏,到主動站上臺面把持朝政的章德皇后竇氏、和熹皇后鄧氏、順烈皇后梁氏,再到想爭權奪利的安思皇后閻姬、靈思皇后何氏等等,幾乎每一代都有女主亂權。而這些女人不管是成功的政治家,還是失敗的野心家,最后的下場幾乎都是身死族滅。李賢就是用這種方式來告訴自己親媽:別管那么多,女人亂政的下場,慘著呢。
從背地里的政治矛盾,到第一次交鋒,可以說針尖對麥芒,誰都沒有慫。面對兒子這種強勢回應,武則天心里估計已經在想:這兒子,廢了。于是,最擅長把宮斗轉化為政治斗爭的武則天發起了第二招——給李賢的身世潑臟水。
武則天讓正議大夫明崇儼秘密跟李治說,“英王顯相貌長得真像太宗皇帝”,這一招,無疑是在給李治打心里預防,你兒子還多,李賢這兒子不乖,李顯才是真正像太宗皇帝的人呢!要知道,李治對自己爹唐太宗,還是非常佩服的。不僅有唐一代的皇帝都想成為唐太宗,后世不少帝王,也都以成為唐太宗一樣的明君為目標,所以,長得像唐太宗,已經是一個加分項了。
李賢還沒來得及反應,武則天又發出連環招,讓宮女們散布謠言,說李賢其實不是皇后所生,而是皇后的姐姐韓國夫人生的,從血統上想把李賢踢出局。
連環招發出,李賢心里已經惴惴不安了。在這種心理攻勢下,武則天又出第三招,以一個母親的身份,給孝道觀念強的李賢寫信,信里全是罵他沒良心,搞得李賢很沒安全感。
雙方既然已經撕破臉,李賢也沒打算龜縮著,暗地里準備了不少軍事裝備,以防不測。叫花子撥算盤,窮有窮的打算。在動不了老媽的情況下,李賢步步為營,派人先把動搖自己地位的明崇儼暗殺了。
知子莫若母,武則天一看就知道這是李賢的作風,對他展開了地毯式調查,于是,李賢暗藏的軍事武器都藏不住了,武則天順勢大義滅親,向高宗舉報李賢等不及要造反。李治自然想保太子,但在武則天的強勢彈壓下,考慮到自己的身子骨怕是沒多少力量了,大臣里面,一大部分人也投靠了皇后,李治只好同意了武則天的意見,把李賢廢成了平民百姓。這下,皇太子的位子,就輪到了第三子他們的第三子李顯。
李賢被廢之后,心情郁悶之下創作靈感迸發,寫了一首《黃臺瓜辭》: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中心思想就一句,你就折騰吧,你就生了這幾個兒子,都殺完了,你要自己登場唱大戲嗎?
從這首詩的“一摘”,又有人推斷,李弘其實也死于武則天的逼迫。到李賢這里,已經是“再摘”了。
變成平頭老百姓的李賢被關了三年禁錮,最后武則天還是不解氣,而且此時,李治的身子每況愈下,領盒飯已經是朝夕之間了,為了怕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李賢的身份再起幺蛾子,武則天又下令,把他一腳踹到巴州去流浪。
果然,沒多久李治就打完電話先掛了??蓺獾氖牵钯t比李弘的生命值硬朗多了,就算在貶謫的過程中遭受各種折磨,他還是沒死。于是,讓人大跌眼鏡的一幕就發生了——武則天派人前去監視李賢。監視的過程中,李賢被逼自殺。得知李賢的死訊,武則天假模假樣辦了個治喪委員會,沒多久又把逼死李賢的丘神勣重新啟用,一點沒覺得這是殺了兒子的人。足見母子倆關系差到斷絕親情了。
章懷太子李賢墓出土的唐朝馬球隊
3.李顯的起伏伏伏人生和李旦的認慫
李賢的時代結束了,接下來是李顯,李顯的命運又比二哥好多少?
李賢剛被廢,李顯就成為了繼太子,沒幾年,高宗領完盒飯,李顯順利即位,成了大唐皇帝。
李顯跟老媽也是有矛盾的。從政治立場來說,李顯自然也有自己男權主義的一面,因此也并不滿意老媽把持朝政。從個人方面來說,李顯在著名的韋后之前還有個老婆趙氏,趙氏毫無過錯,就被老媽害死,所以,李顯對老媽的權勢至少是反感的。
唐中宗李顯
于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李顯不汲取二哥的教訓,對老媽也進行了正面對剛,任用自己岳丈韋玄貞,排斥武則天任命的一幫大臣。
武則天的頭號支持者裴炎馬上不干了,直接拒絕李顯的任命,李顯也很生氣,話趕話地直接表示:“天下我都可以給我老泰山,一個宰相算啥?”
這話以最快的速度傳到武則天耳朵里,于是,當了55天皇帝,還沒出孝期的李顯就被親娘趕下了歷史舞臺,被廢為廬陵王。
接下來,就只剩最后一個兒子李旦了。
李旦出生在龍朔二年(662),是李治和武則天最小的兒子,本來,皇位跟他完全無緣,但因為武則天的一摘、再摘、三摘,皇帝寶座也輪到了李旦頭上。
李旦即位后,年紀一大把的武則天也不打算繼續在背后操控了,而是直接把李旦關了小黑屋,斷絕了一切跟外界的往來。
《宮心計2》李旦,李龍基飾
如果說李賢時期,武則天想的只是大權獨攬,一個人說一不二,那么此時,武則天什么想法,已經是司馬昭之心了。沒多久,英國公徐敬業就扯大旗造反,但是造反口號卻讓徐敬業頭疼,是扶持被廢的廬陵王呢,還是要武太后把權力還歸當今皇帝李旦呢?徐敬業想了想,反正都是李家人,于是兩個口號都打了。但兩個皇帝都不在手里,旗號不算硬朗,徐敬業又在民間找了個跟李賢長得很像的人,說李賢沒死,現在要扶立這位。
武則天聽到旗號都好笑了,那么,到底是把位子還給廬陵王,還是還給皇帝呢?總不能一個皇位分三個人吧?
這時,終于看明白武則天要干亙古未有的舉動的一些人,也跑出來湊熱鬧,比如當初的支持者宰相裴炎,趁機奉勸武則天還政給皇帝,大家造反的怒氣就下去了。武則天什么反應?把裴炎以勾結亂黨的罪名砍了。一并殺的,還有名將程務挺等人。
《武媚娘傳奇》武則天,范冰冰飾
最后,徐敬業叛亂像鬧劇一樣收場,武則天又裝模作樣下令,要還政給李旦。李旦已經深知老母親的手段,連忙說不了,不了,我的智商不如你老太太,還是你自己玩吧。
后來的形勢,已經是端別人的碗——服別人管,所有人都勸武則天稱帝,李旦作為皇帝,也只能跟著大臣一起“起哄”,求老媽登基,自己甚至愿意改姓武??芑实郛數帽仍跈喑嫉紫逻€發抖,史上也就李旦一個人吧。
當然,在廬陵的李顯日子也一點不輕松,那幫造老媽反的人,幾乎都要打一打他的旗號,搞得李顯高度緊張,恨不得求這些人把自己遺忘了,作為過氣皇帝,他并不想被拿出來當旗號。而每當武則天不放心李顯,派人去查看的時候,李顯都絕望地要自殺,總感覺老媽派來的,一定是閻王召喚令,像當初對二哥李賢一樣。
一個委屈附勢,一個瑟瑟發抖,本該最慈愛的老母親,變成了李顯和李旦最怕的人,怕是世上最荒唐的事了吧。
武則天當皇帝后,李顯和李旦的日子一點好轉的趨勢都沒有,甚至武則天在武姓侄子和李姓兒子的接班人問題上搖擺不定時,讓李顯和李旦又是吃盡了苦頭。李旦的媳婦兒被殺,自己又被誣告要造反,幸好宮里的皇家音樂家安金藏剖腹力證清白,才逃過一劫。
盡管后來李顯復辟,在老媽多年的打壓下,他已經沒有了一開始的意氣風發,人生中最該生機勃勃的年紀,都被強勢壓滅了,后來的李顯只能碌碌無為,變成了李唐歷史上一個著名的庸主。
唐中宗李顯
而李旦呢?遭受各種驚弓之鳥的經歷,變得小心翼翼,畏畏縮縮,對權力的欲望也不是那么大了。一個“謙恭孝友,好學,工草隸,尤愛文字訓詁之書”的好苗子,全被折騰廢了。
當厲害女人的兒子,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