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桃花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
01
近日,一位大學教授說的一番話在網上火了。
“我肯定會告訴自己的學生,如果男朋友對你說‘結婚后我一定會幫你做家務的’,那就不能和他結婚。這種把做家務看作是‘幫忙’的人是靠不住的。做家務是理所當然的,家務也是自己的工作,應該共同分擔。”
此話一出,年輕姑娘都震驚了。
按從前標準,承諾婚后會幫你做家務的誓言,簡直和自愿把財政大權交到你手上一樣,令人臉紅心跳,芳心暗許啊。
呵呵呵,大妹砸,你們還是太年輕了。
8年前,陳小春給應采兒寫了一封“婚姻承諾書”,承諾了許多事,其中明確表示“家里面的家務由我來打理”。
呃,前不久,應采兒表示:其它都做到了,就剩“家務”這一條沒做到。
這般寵妻狂人都有未履行的承諾,那些表示會“結婚后幫忙做家務”的鬼話,真的聽聽就算了。
02
曾有一檔綜藝節目,由孟非、王祖藍和hold姐主持,專門傾聽苦惱者們的煩惱。
其中,一位年輕媽媽投訴老公長不大,即便是她懷孕時,老公也只顧著玩,家務她全包,甚至還要修理煤氣;
孩子出生以后,難得搭把手看孩子,還要爭分奪秒抱著孩子打游戲,就算孩子哭鬧也并表示自己不能因為帶孩子坑了隊友。
對老婆的投訴,老公絲毫不愧疚,覺得自己的正事就是做生意,家里就該老婆全權打理,他也給老婆請了月嫂和保姆,他表示:“我們這都這樣,都不干活,我們這的男人一般都不做家務的,我爸爸啊,我叔叔啊什么的,沒有人做家務的,反正我認識的長輩都不做。”
三毛說:“愛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飯,睡覺,數錢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會長久的。”
婚姻落實到實處,不過是夫妻兩人在柴米油鹽醬醋鍋碗瓢盆的一地雞毛里,熱騰騰的過日子。
女人哭訴的,不是干了這點家務多受累多委屈,而是男人“心里眼里根本沒有我”。
日劇《有家可歸的戀人》,女主真弓被人羨慕嫁了個帥氣的老公,可婚姻里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他根本就不知道我干家務有多累,天天就知道做個甩手掌柜。”
劇情有一幕:
一身疲憊的真弓下班回到家,看到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的老公,平日里積攢的憤怒一促即發:“不能先收衣服幫一下忙嗎?早上也是,就不能收一下餐具嗎?既然彼此都有工作,就不能幫一下,什么都不做,就只會抱怨,孩子爸真輕松啊,衛生打掃好了,衣服也洗好了,自己只需要工作就好了。”
可惜,男人完全get不到妻子憤怒的點,一臉漠然的看著發怒的妻子,依舊隨心所欲過著他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日子——自己只負責工作就可以,卻耳提面命妻子要工作,更要做好家務,還要漂亮、溫柔、愛笑,管好孩子。
“我會幫你做家務”,這句話是披著羊皮的“男女平等”, 透著居高臨下的不公平。
女人的死心,未必在什么大事上,可能毀于經年累月水池里油膩的餐具,也可能敗于說多少次都不肯洗一只的臭襪子。
這個盛滿壓力的汽球,不是不爆,時候未到。
03
只會嘴上說愛的男人向來務虛。
愿意花錢的男人也未必就是真愛。
但把家事當作自己份內的事,愿意與妻子一起分擔的人,一定有他的真心與深情。
有調查研究顯示,62%的人認為:夫妻雙方共擔家務是婚姻融洽的重要因素,僅次于相互信任和性生活和諧。
曾有一檔教育節目,男生質問媽媽為什么非要讓他做家務,媽媽的回答斬釘截鐵得:
“作為男孩子,泡得了書房,下得了廚房,能擔當,有責任,那么你的未來一定很幸福,跟你在一起的人,也一定會很幸福。”
這位媽媽之所以能這樣的教育兒子,因為她能感愛到這種幸福:
“媽媽身體不好,一直到你10歲都沒有擦過地,因為爸爸有擔當,他做家務,還有你姥姥生病的時候,爸爸24小時在醫院照顧姥姥,這是你親眼目睹的,所有的這一切,都讓媽媽特別地感動,嫁給你爸爸我沒有后悔。”
女人真正追求的幸福,不是優越家境,八塊腹肌,而是一個眼中有愛,心里有家、與妻子彼此體諒一路扶助的真男人。
04
王安憶在《關于家務》中描述過她和丈夫的家務分工,丈夫已算勤快,負責洗衣服,買菜和洗碗,但他總有一種為人代勞的想法,洗茶杯時會說“茶杯給你洗好了“,買菜時會說“菜給你買好了。”
王安憶很感嘆:
“其實他應該明白,即使他手里洗的是我的一件衣服,那也是我們共同的工作,可是他不明白。以前我很崇拜高倉健這樣的男性,高大,堅毅,從來不笑,似乎承擔著一世界的苦難與責任,可漸漸的,我對男性的理解卻越來越平凡了,我希望他能夠體諒女人,為女人負擔哪怕是洗一只碗小小的勞動,需男人到龍潭虎穴救女人的機會似乎很少,生活越來越被渺小的瑣事充滿。”
家是我們的家,家里的事,就應該是我們共同的事,怎么一方做,就成了對另一方的“幫”呢?
在昨天推送的文章里,有讀者留言:
男人仗劍走天涯、英雄救美人的時代已經過去。
男人和女人一起走在臺前,成為一個家庭的核心支柱。
很多時候,不是她不溫柔,是她得到的愛和體諒都不夠。
網上曾有一個很火的媽媽教育女兒的視頻。
媽媽問:“你是要當家人還是要當客人?”
小女孩抽泣說:“收玩具不是收完以后就放在那里,然后就等你來收拾,這樣根本就不是家人該做的事情,家人是什么事情大家都是互相幫忙的,然后自己的事情也會自己做好,家人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常在那里休息,然后吃飯的時候就那個人沒有事在做……我要當家人。”
“那什么是客人呢?”
女孩答:“客人就是吃完東西、在家里玩玩以后,他就會走了。”
媽媽肯定了她的答案:“我們不需要住在我們家的客人。”
一個小小孩童都懂得的道理,而很多自詡“一家之主”的成人卻始終逃避。
很遺憾,如果在這個家里,你從來只把自己當“客人”,那么總有一天,那個隱忍付出的妻子,不會再把你當“家人”。
圖源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