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親扮演的角色舉足若輕。
而一位優秀的父親,更能向孩子展示一個不同于母親的世界。
網上曾流行過這樣一個段子。
我家老婆,那是能洗衣服能做飯、帶娃逛街兩不誤,最重要的是自己還能掙錢喲!關于爸爸的缺位,“喪偶式育兒”與“守寡式婚姻”等帽子已經扣了不少,但是盡管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明顯多于爸爸,孩子們還是對爸爸有著深深的依戀。曾有人說,如果家庭教育中,母親是一片綠草地,則父親就是一棵能讓孩子登高望遠的大樹。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詹姆士·杜布森曾講過一個關于大象的故事。在南非西北部的國家公園里,工作人員發現溫順的大象突然開始頻繁攻擊其它的動物——年幼的公象在沒有受到任何挑釁的情況下,卻兇狠地攻擊附近的白犀牛,甚至殘忍地將它們踩死。經過多番查證,才發現是由于政府想要維護公園的生態平衡,在象群數量激增的情況下獵殺了很多成年公象,這導致很有小象成為孤兒。失去了成年公象的管教與示范,小象們不知道如何與其它動物共處,于是身體本能的攻擊性毫無節制的釋放出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在親密性養育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父親則在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上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記得小時候和伙伴們玩得大汗淋漓跑回家,媽媽見到趕緊拿毛巾給我擦汗,我卻和她嘻嘻哈哈到處躲閃。而爸爸只是簡單地坐在沙發上看報紙,我卻立馬噤聲,老老實實的去洗手換衣服。有時候一個父親什么都不用說,孩子就能感受到他的威嚴。精神分析學派始祖弗洛伊德提出,孩子眼中的父親是集法律、約束力、威嚴、權力于一身的超人,是一種象征著社會秩序和紀律的存在。如果說媽媽給孩子是無條件的愛,那爸爸給孩子的愛往往是附加了條件的:爸爸嚴格要求孩子,引導孩子認識規則,讓孩子明白“表現好”就能獲得贊賞。
爸爸不心軟不妥協,通過對孩子說“不”,讓孩子明白凡事都有制度與標準。
在孩子眼中,父親就是他建立社會交往規范與道德秩序的模仿者,是孩子從家庭延伸到世界的橋梁。
好的父親,是男孩蛻變的力量之源
現代心理學中的角色互動理論指出,父親用極具男性風格的方式與孩子互動,能為男孩塑造男子漢的形象,是男孩學習性別差異的重要榜樣。男孩子正是通過觀察與模仿父親的行為,來學習如何像一個男人那樣接人待物與處理問題。同時也是通過“戰勝”父親,來完成自己的“成人禮”。知乎上曾有一個熱門話題,叫#一個男孩是怎樣成為男人的?#有人的回答令人意外,他說自己是通過“和父親的'對抗’,完成了心理上的成長”:我的爸爸是個“嚴父”,一點小錯都會被他狠批一頓,我常常覺得自己覺得“沒面子”。直到一天隨意站在爸爸面前,我發現自己似乎不需要再仰視他了。你要想成為一個男人,不能只靠身體,還得學會在受到挑戰時說“不”。后來有一天爸爸和媽媽因為我擇校的事情爭吵不休,我感到身體內燃起一股火苗,這股力量直接驅使我站起來對爸爸說:我們兩個男人進房里談吧,以男人的方式。盡管媽媽后來一直問我們到底談了些什么,我和爸爸卻都不愿意透露。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一個男孩成熟的標志,是“踏著父親的軀體,打破父權幻象”。父親對于一個男孩的意義,從童年期英雄般的崇拜榜樣,到青春期的挑戰對象,最后到成年期的和解對象——這是母親完全無法代替的角色,是幫助一個孩子完成從男孩到男人蛻變的力量之源。好的父親,是女孩幸福的能量之源
《不完美的她》里面的小女孩蓮生,是很多人心疼的對象。沒有爸爸,她被看作是媽媽的“拖油瓶”,即使媽媽的男友把她靶子來射擊,藏在箱子里讓媽媽去踢,都只是怯生生的說“媽媽,這樣很好玩。”為了維持與媽媽的關系(不被拋棄),蓮生習慣了忍受,主動去討好。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多次描述過像蓮生這樣的女孩:因為缺乏父親的關愛與引導,她們或對父親的形象感到憎恨,或對父親的角色感到依戀。最后不知不覺陷入原生家庭的漩渦——也找了一個像父親一樣的男人。綜藝《我家那閨女》里,傅園慧的爸爸多次被推上熱搜,因為他總是一本正經的對別人說:我們家傅園慧真的是天才。別人聽起來也許好笑,但這卻成為傅園慧努力游泳的力量源泉。他所給予女兒的那種毫無條的認可和贊美,是母親或者愛人,都無法做到的。父親,永遠無人能取代
常有人說,這是個“拼爹”的時代——如果爸爸不是社會上傳統定義的有錢有地位的“成功者”,也沒有辦法為子女做好榜樣。《如父如子》中的白領精英爸爸良多在面對自己配孩子時間太少的質疑時,理直氣壯地反駁:還有只有我才能做的工作等著我呢!雖然能力有限,他也總想把最好的給女兒,而處于青春期的女兒并不是那么樂意與他交流。而當女兒被欺負了,這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人物”父親,卻擔起自己的責任,成為了家人的“守護神”。自己狠狠地批評了兒子,正在生著氣,孩子卻怯生生的站在書房門口,我極不耐煩地吼到:你又來干什么?!孩子好像嚇壞了,但怔了一會,突然跑了過來,抱著我的脖子吻我,眼里噙著淚花。簡直不敢相信,我如此粗暴也沒有減少你對父親的愛,這種愛連上帝也會感動。如果母親是孩子的青草地,滋養孩子成長,父親則是草地上的那棵樹,可助你登高望遠,也可讓你累有所依。而孩子就像那棲息的鳥兒,終有一天,將飛向屬于自己的天空。
*來源:薩提亞育兒(ID: satiryuer),傳播薩提亞、NLP、催眠、家排、NLP教練技術、親密關系等實用心理學,與大師相遇,讓心理學快速改變你的人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