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你知道為什么我們要把對未來的期盼稱之為夢想嗎?夢,雖然是虛幻的,但它和現實的距離很近,說不定哪天就可以成為現實夢想成真;想,當然就是理想。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我們為理想而行動思考,晚上睡覺的時候就夢到理想變成了現實,一覺醒來又打滿雞血繼續努力,直到理想實現,所以我們就把這種對未來的期盼,稱之為夢想。
夢
可見,睡覺做夢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同時,做夢不但可以促進我們對理想的追求,做夢還可以讓我們的情感得到釋放,比如當你深陷對已故親人的哀思中時,就很可能夢到親人的音容笑貌。
又比如咱們北宋文豪蘇軾,在妻子王弗去世以后悲痛欲絕,有一天終于在夢中又見到了自己深愛的妻子,醒來之后就寫下了一篇千古名作《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說完夢對詩詞的影響,咱們再來看夢對古典小說的影響,比如四大名著,不管哪一部里面都有關于夢的故事情節。更厲害的是,紅樓西游水滸三國,全部都有關于“亡者托夢”的描寫。
夢
比如水滸傳里武大郎被謀害以后托夢給武松;西游記的烏雞國國王、托夢給唐僧訴說、自己被埋井中的冤情;紅樓夢里的秦可卿和元春也都有過托夢,然后三國演義關羽死后也曾托夢給劉備。
那么無論是古代的文學詩詞還是小說名著,都少不了夢見已故親友這樣的故事,可見中國人對于夢這種現象,自古以來就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情結和認識。
但是,夢見已故的親人和托夢,其實是兩回事,只有當夢中出現的這個人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或者囑托,才能算是“托夢”。
夢
在老百姓通常的認知當中,托夢往往帶著一種神秘的迷信色彩,或者被視為是與鬼神溝通的一種途徑。
早幾年,名嘴撒貝寧主持的今日說法還報道過一個案例,說在吉林某市發生了一起兇殺案,死者的姐姐得知后從千里之外趕來,當時警方對這個案件毫無頭緒,連被害人被埋藏的位置都還沒有找到。
但離奇的是,第二天死者的姐姐就向警察報告說,自己晚上夢到弟弟,并且托夢告訴了自己遇害的位置,警方將信將疑,結果還真就根據這個夢找到了被害人,這個案子就是當年轟動一時的《夢境擒兇》。
夢
那么這種常見的“托夢”現象,是不是迷信呢?托夢到底有什么預示呢?現代的科學,又能否對“托夢”進行合理的解釋呢?
今日說法的這個案例,有專家調查后表示,其實是有目擊者看到了事情的經過,但是不敢站出來舉報,于是通過私下的途徑告知了被害者的姐姐,這個姐姐為了保護知情人,所以編造了托夢的這樣一個故事,最終協助警方成功破案。
真相雖然大白,但是“托夢”的現象也的確廣泛存在于普通人的夢境當中,科學研究表明,當夢到已故親人給自己托夢的時候,往往做夢的這個人,在親人去世以前有過約定好但還沒有完成的事情,甚至自己平時都已經忘記了有這么一回事。
夢
但是人的潛意識里面對這個約定的記憶并沒有消除,所以就會投射到夢境當中。潛意識通過幻想親人托夢的方式,將這些塵封已久的記憶重新激活,因此,很多人在做了類似的夢以后又害怕又感到很神奇,自己都忘記了的事情,結果竟然被亡者用托夢的方式來提醒。
所以,在科學的角度看來,托夢實際上只是人類潛意識對休眠記憶的一種自然激活。當然,現代科技再發達,也仍然有很多無法用科學解釋的謎題,比如對夢的研究,科學家也仍然沒有完全破解其中的奧秘,如果你對托夢這種想象還有更好的補充,也歡迎在文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