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老年癡呆”就是人老了,糊涂了,其實沒什么……
事實上,我們常說的“老年癡呆”,是大眾的叫法,但是并不準確。
它真正的學名是阿爾茨海默病(英文簡稱AD),隨著人的衰老,患者的腦細胞出現急速退化,腦部功能逐漸減退會導致智力減退,產生情感和性格變化,病人有時非常抑郁,有時非常興奮。也因為它,相處幾十年的丈夫甚至認不出妻子,母親認不出兒女,最終它還會導致日常生活能力喪失。
但最殘忍的其實是,阿爾茲海默病并不可逆,一旦患病從確診到腦袋空空地離開這世界大多數患者只用了7年的時間。
數據指出,現今全球有約3650萬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病,每7秒就有一個人患上此病。
而中國作為世界上阿爾茲海默病患者最多的國家,2040年將達到2200萬,是所有發達國家患者數的總和。
現在,就在我國,一千多萬個家庭正承受著它帶來的傷痛……
如果你不了解它,請花幾分鐘認識一下它,不要簡單地下一個結論:老年癡呆就是老糊涂了,不是什么大事。
關于“阿爾茲海默病”,常見的3個誤區誤區一:人老了記憶力減退是正常的
隨著人年齡的增長,腦細胞活躍度減弱,的確很容易出現一些記憶方面的問題。但這種因為年紀引起的記憶力衰退與阿爾茲海默病是不同的,前者是人類正常衰老過程中的一部分,而后者是因為人的腦細胞被破壞,從而導致記憶逐漸衰退,是不可逆的,且不屬于正常衰老過程。
誤區二:阿爾茨海默病不會致命
在大部分人的意識中,“老年癡呆”就是記憶力衰退,不記得事情罷了,不至于“置人于死地”。不過,就像文章開頭說的那樣,很多患者從診斷出這個病到腦袋空空地離開這個世界,只花了7年。換句話說,這個病進程很緩慢,讓人們很難察覺到,但幾乎只要患上了它,就難以逃脫“死神的魔掌”。
多數患者會逐漸失去自理能力、不能思考、大小便失禁,甚至坐不穩、不能抬頭或微笑、肌肉僵硬、出現不正常的條件反射等等,最終在病痛中結束生命。
誤區三: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才得的病
因為“老年癡呆”這個名字,很多人就順理成章地認為,這是個老年人才會得的病。但雖然這個病的高發人群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但也不排除年輕人患病的可能性。但臨床上也出現過40歲、50歲甚至30歲的患者,這在醫學上被稱作早發型阿爾茨海默病。統計學顯示,美國有52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其中包括500萬老年患者以及20余萬早發型患者。
85%的患者一確診就已是中晚期,能夠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患者只占15%,臨床上阿爾茲海默病的漏診率接近1/3。如果它離我們不遠,那不如從現在就開始重視,小心這10大預警癥狀!
1、記憶力逐漸減退
記憶障礙出現于早期,容易忘事,丟三拉四,轉身就忘,對近事的遺忘尤其突出,比如對幾小時前剛吃過菜的已不能回憶,炒菜會放兩次鹽,做飯還會忘記關煤氣。
2、處理熟悉的事情出現困難
比如:不知道穿衣服的次序、做飯菜的步驟。
3、語言表達出現困難
患者在說話時想不到合適詞來表達,卻又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替代,還可能出現空話連篇,前后重復、顛倒情況。還容易忘記簡單的詞語,說的話或寫的句子經常讓人無法理解。
4、對時間、地點及人物日漸感到混淆
比如:不記得今天幾號、星期幾,自己在哪兒。明明在公園,病人卻說在自己在家里。
5、計算能力不行
計算障礙在老年癡呆癥早期可能會有所表現,但一般中期出現較多,很多患者可能購物時不會算賬或算錯帳,完全忘記所有的數字,連簡單的計算也難以完成。
可用“100-7“自測計算能力,減7連續發問5個,答對3個說明計算能力尚可,若錯5個要小心。
6、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
比如:跟不上他人交談的思路,或不能按時支付各種賬單
7、空間定位障礙,不能把東西放在適合的位置
很多老年癡呆癥患者早期會出現空間定位障礙,即不能準確判斷物品的擺放位置,比如洗衣機是洗衣服的,病人卻將熨斗放進洗衣機。還有些患者甚至會在家附近這種熟悉的環境下迷路。
8、情緒表現不穩
比如:喜怒無常,時而淡漠,時而興奮
9、性格轉變
比如:變得多疑、淡漠、焦慮或粗暴等,失去做事的主動性(對以前的愛好也沒有興趣)
10、判斷力日漸減退
根據天氣穿衣,病人不能準確判斷,導致冬天穿短袖,夏天穿秋褲。
上述十個癥狀出現一個或多個,應該警惕老年癡呆癥,建議到神經內科、精神科、老年科、認知障礙門診這幾個科室就診比較適合。醫生通常會給予專業的量表評估,配合頭部磁共振、PET/CT、抽血等影像生化檢查進行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