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墨西哥高鐵項目開標,中國鐵建決定再一次競標。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月29日表示,中國高鐵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性價比高、運營經驗豐富,日前中國鐵路總公司公布的京滬高鐵運營最新數據就很有說服力。我們認為中墨兩國就此開展合作是互利雙贏的。
然而,就在沈丹陽說這番話的第二天,讓我們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發生了。1月30日,墨西哥財政部長比德加賴說,墨方將“無限期”擱置啟動新一輪招標程序的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羅高鐵項目。路透社援引比德加賴的話稱,墨方這一決定是因為油價下跌迫使政府縮減2015年公共項目支出。
墨西哥政府擱置高鐵項目似乎找到了一個合理的理由:目前,墨西哥是世界第七大原油出口國,石油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不過,國際油價與2014年10月相比,已大跌20美元,現已降至50美元/桶,這將重創以出口石油為支柱的墨西哥斯經濟,如持續下去,財政將陷入困境。
但是,建設高鐵又是墨西哥總統培尼亞·涅托在大選時承諾的,也不能不兌現。涅托承諾2018年高鐵要通車,按墨西哥的財政立項,只有2014年授標,才有可能在2015年立項。然而,該項目涉及金額巨大,達到37.4億美元,按現行的匯率計算,接近600億墨西哥比索,相當于該國2015年財政預算支出的1.3%,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墨西哥擱置高鐵似乎已成必然。但此事搞到今天這個地步,也著實嚴重傷害了中國鐵建等企業的感情,因為他們前期投入人力、財力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用一句調侃的話來說,2014年11月,墨西哥取消中國鐵建重標的這個項目,可謂“煮熟的鴨子飛了”;而現在墨方將其“無限期”擱置,讓“鴨子”再也飛不回來了。正所謂,墨西哥擱置高鐵項目,讓中國白忙活一場。
問題是,墨西哥擱置高鐵真的是因為財政吃緊的緣故嗎?答案是否定的。墨西哥前駐華大使瓜哈爾多不久前在推特上說的一番話切中要害。
瓜哈爾多寫道,“中國國企習慣于按照他們的意愿在非洲、委內瑞拉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做他們想做的事兒。墨西哥是例外。墨西哥有本地工業,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便利,國內媒體和不親華的選民。中國公司在墨西哥做生意的最大挑戰是要認識到我們不是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甚至巴西。”
這位前大使的話,盡管聽起來不太友好,但其態度能代表相當一部分墨西哥人的看法。于是,在公眾質疑、美國“后院起火”和民族情緒等多方面因素發酵下,中國鐵建躺著也中了槍。
現在想來,雖然有些因素不可預見,如墨西哥突然宣布“無限期”擱置高鐵項目,但對墨方出爾反爾的做法,我們也要痛定思痛。
由于中國和墨西哥產業結構相似,經濟互補性差,在國際貿易上經常短兵相接,受媒體影響,墨西哥民眾對中國的印象大都來自負面新聞。于是,當一個中國鐵建成為該國重大工程的主要競爭者時,甚至有可能拿下這個高鐵項目時,墨西哥反對派以及民間情緒如何就可想而知。
對于像墨西哥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薄弱的經濟基礎、動蕩的政局本就是先天劣勢,而這種劣勢往往意味著經濟沒有一個良好的增長環境,只能長期在低位徘徊,社會矛盾也將持續爆發,反過來再次制約經濟發展。如此往復,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中國投資墨西哥的風險也就在于此。
當然,墨西哥擱置高鐵的案例也給中國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東西。
高鐵是一種高技術、高投入的項目,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公眾關注度。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對于所在國國情的了解,以及合作伙伴的選擇、競標規則等方面需要更為慎重,如當地的鐵路運營狀況、土地制度等領域的背景知識應當有充分的了解的話,這對下判斷、做決策投資或應標都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