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省圖古籍善本的故事慧眼識“聊齋”手稿

遼寧省圖書館古籍善本背后的故事

  對于廣大愛書人、藏書人來說,古籍善本可謂書中明珠。不過目前市面上,早已尋覓不到傳說中的明版書、元刻本,更別提傳說中價值千金的宋版書了。在沈陽,在我們身邊,就有一座古籍寶庫,那就是遼寧省圖書館。古籍藏書是遼寧省圖書館的基礎藏書之一,那里的古籍圖書藏書總量為56萬冊,其中善本古籍12萬多冊,與國內其他大型圖書館相比毫不遜色。

  這些書或是由著者后人一直保存,或者在藏書家們手中數世流轉,它們經歷過戰亂,也曾被藏在木箱中難見天日,但書香一脈,最終悠悠傳承了下來。

  命運多舛的蒲氏“聊齋”原稿

  《畫皮》《嬰寧》《促織》《嶗山道士》……從孩童時起,我們大多聽過《聊齋志異》中的這些故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當年蒲松齡手書《聊齋志異》半部原稿就藏在遼寧省圖書館。從康熙十八年(1679)蒲松齡為自己作成的狐鬼小說初步結集,定名《聊齋志異》起至今,300多年間,這半部原稿身上,發生了許多故事。

  相傳原稿最初分裝為十二冊,并沒有正式刊印,而是同蒲松齡的其他手稿一起,被后人藏在山東淄川城內玉英街蒲氏家祠。人們所閱讀到的,只有大家傳抄的幾部分內容。清同治年間,山東大旱,蒲氏七世孫蒲價人攜家眷遠走東北,來到沈陽,隨身便攜帶了《聊齋志異》的原稿及蒲松齡的其他幾部手跡。蒲價人粗通占卜之道,來到沈陽后,在城里擺了個卦攤,時間長了,卦攤的生意竟然很好,蒲價人也因此小有積蓄。光緒初年,他將《聊齋志異》原稿重新裝裱,原稿也由最初的十二冊改裝為兩函八冊。

  后來,裝訂后的原稿出借后佚失半部,它及蒲松齡另一部手稿《聊齋雜記》一直藏在西豐,由蒲氏后人蒲文珊保存。1947年,西豐土改,蒲文珊部分家產被封存,《聊齋志異》原稿也在里面。當年土改工作隊負責人劉伯濤無意中發現了這半部原稿,他看原稿用幾種字體抄寫,又有紅筆圈點,認為可能是珍本,連忙搶救出來。蒲文珊十分激動,回想手稿收藏的艱難坎坷,決定將手稿捐獻給國家。

  這半部原稿的鑒定過程也很有趣。1951年春,鑒賞家楊仁愷受命鑒定這半部《聊齋志異》手稿,他花費3個月的時間對這半部書稿逐字逐句校勘,收集了很多資料及旁證。因為原稿存在著兩種筆體,有人質疑它也是手抄本,經過仔細甄別鑒定,楊仁愷認為,《聊齋志異》半部原稿中,有30篇文章是蒲松齡的學生等別人代抄的。從代抄的30篇文章分析,首先,有了初稿本之后,才能委托他人代抄;其次,代抄文章中的段落均有蒲松齡較大的刪改,而蒲松齡本人手寫的“仇大娘”、“王成”、“促織”等篇章,則發現錯字、錯句便隨手修改,不像勘校他人代抄文章時那樣,較大幅度地刪改;第三,《聊齋志異》原稿中有兩卷同時有文章“豬婆龍”,以致蒲松齡在后一篇的“豬婆龍”首尾畫上勾銷符號,并寫上一個“重”字。再有“海大魚”一篇,上下也有墨筆勾銷符號,可能是蒲松齡在最后勘校時認為,該故事內容不夠充實,或者因為其他緣故,決定將該文章刪除。

  現存《聊齋志異》半部原稿,由竹紙抄寫,除卷前三篇序文外,收文234篇,經鑒定,這半部原稿系全部八冊原稿中的一、三、四、七冊,其中30篇分別為他人代抄外,其余篇目均系蒲氏手跡。

  沈陽與東北

  讓我們共同關注、深度尋訪那些沈城中現在或曾經冠以“東北”名頭的重要文化存在。

  分離后又重聚的偽皇宮善本書

  遼寧省圖書館還藏有一批珍貴的善本書,它們來自原長春偽皇宮。

  當年,溥儀退位后,以繼續留居故宮之便,假借賞賜其弟溥杰為名,把故宮所存大量善本書盜運至天津。據說溥儀在天津的靜園共有善本書35箱,箱高二尺多、長二尺多,寬一尺多。日本帝國主義在長春扶持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后,溥儀在天津收藏的圖書文物也運到長春,里面就包括這35箱善本書。這些書被存放在偽皇宮東院的藏書樓里。

  1945年8月12日,在日本投降前夕,溥儀乘火車逃離長春,這些善本書并沒有被他一并帶走。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進入長春,發現了這批古書。東北局的相關領導決定用馬車將這批書全部運走,最后由東北圖書館籌備處保存。

  長春偽皇宮的另一部分善本書保存在沈陽,共92部。1947年下半年,國民黨政府將沈陽的重要圖書檔案急速南運,這92部善本書運到北平,沒有再南下。1949年3月北平解放,東北文物保管委員會派人將這批圖書檔案文物運回沈陽,這些分散多年的善本書終于匯集,統藏于東北圖書館。

  一頁宋版一兩黃金

  我國的雕版印刷,從唐初貞觀年間出現,到宋代達到頂峰。宋代商品經濟發達,圖書流布于市,《清明上河圖》就描繪有當時的刻印售賣書籍的“書坊”。到了明代,錢塘學者高濂說宋代雕版印刷的書籍,雕刻精良,校對嚴密,書寫肥細有致,印刷清晰明朗,“故以宋刻為善”。明崇禎年間,著名的刻書印刷和藏書家毛晉,曾公開掛牌收購宋版書。他那時收購宋版書,不是按冊,而是按頁論價。而坊間早就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的說法。

  省圖所藏宋刻本古籍,除了著名的《抱樸子內篇》外,《續資治通鑒長編》也值得一說。這部書108卷,宋李燾撰,宋刻本。北宋年間,司馬光編成《資治通鑒》,對后世影響很大,而《資治通鑒》續作仿作也陸續面世,李燾的這部書便是《資治通鑒》的續作,完整記錄了北宋的史實。

  《長編》書成后,除繕寫本藏于秘書省之外,還有刻本流傳。其中除流傳的七朝本《長編》外,現在國內外還保存三部宋刻五朝本《長編》。遼寧省圖書館的藏本《續資治通鑒長編》就是其中之一。

  《廣雅疏證》稿本彌足珍貴

  在古籍善本中,已經寫定尚未刊印的書稿,稱為稿本,向為藏書家珍愛。

  《廣雅疏證》十卷,清王念孫撰,嘉慶元年家刻本。《廣雅》,三國魏張揖撰,是一部較早的訓詁著作,但其中有許多疏漏,所以王念孫的《廣雅疏證》成為一部系統整理、闡述《廣雅》的著作。全書刻成之后,王念孫感到仍有不足,便同兒子王引之一起,在完成的刻本上刪改,并隨時將補正的文字用朱墨寫成紙條粘在書眉處。據推斷,王氏父子這么做是想定稿后再重新刊刻,但這部加了補正的書并沒有刻成,全書雖未刻本,卻有了稿本的價值。

  后來,這部書流傳到清河汪氏手中,再又歸遼陽黃海長所有,光緒年間,黃海長匯聚書中的紙條,寫為一卷,名《廣雅疏證補正》,刊刻印行,但只印了20部,所刻的書版就毀于戰亂,而因緣際會之下,最終王念孫的稿本為遼寧省圖書館所藏。

  沈陽晚報記者魏雯


  • 分享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聊齋志異》手稿與刻本瑣談
寧稼雨:《聊齋》手稿本傳奇故事與價值(下)
宋刻本古籍善本——《古三墳書》
宋刻本古籍善本《古三墳書》
遼寧省圖書館舉辦保護與傳承成果特展—— 十部珍本盡顯古籍之美
《聊齋》原稿尋回記:1947年在遼寧被發現(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沛县| SHOW| 土默特左旗| 如东县| 霸州市| 菏泽市| 炎陵县| 龙井市| 丹棱县| 云霄县| 师宗县| 双鸭山市| 金昌市| 北票市| 双桥区| 阆中市| 襄汾县| 高安市| 织金县| 曲沃县| 西丰县| 新泰市| 西充县| 雅江县| 皮山县| 邵东县| 彭山县| 西畴县| 新营市| 宣化县| 普兰店市| 平度市| 长泰县| 安丘市| 东安县| 贵阳市| 台东市| 鲁甸县| 四会市| 肇庆市|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