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兒子,小名叫樂樂。頓頓吃飯總是愛掉渣渣。臂如吃米飯時,米粒掉的滿地都是,如果沒有看見一腳踩上去,不僅會踩得到處都是,地板上還會黏糊糊的。對于這個問題,他父母道理講了,火也發(fā)了,又訓(xùn)斥卻總不見效。只好向幼兒園老師請求幫助。
一天又是吃飯的時候,幼兒園老師來家訪。看到桌子上和地板上的米粒,看著家長皺著眉頭的模樣,什么都明白了。老師靈機一動,和顏悅色地對樂樂小朋友說:“樂樂你看看,你這個將軍當(dāng)?shù)囊稽c也不稱職,跑了好多小逃兵。”
“什么小逃兵?”樂樂一臉莫名其妙。老師指指桌子和地上說:“樂樂你看,這不是嗎?都是從你嘴巴逃掉的。”樂樂低頭瞅瞅,抬頭看看,頓時來了精神,將米粒一粒一粒撿到手心,興奮地說:“老師、媽媽,你們看,逃兵都被我抓回來了!”
老師豎起大拇指佩服道:“厲害!真棒!”接著老師又裝著思考的樣子說:“逃兵漏出嘴巴還的費力去抓回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全塞進嘴里,不給它們逃跑的機會。”樂樂聽了老師的話手舞足蹈地連連點頭。從那以后兒子吃飯的時候很注意、很少掉米粒。困擾父母的難題順利解決了。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面對孩子的缺點,做父母的教育孩子,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更不能訓(xùn)斥或打罵孩子,逼迫他們馬上糾正。而應(yīng)該像幼兒園老師那樣,按照孩子的特點,采用啟發(fā)誘導(dǎo)和鼓勵的方法,才會奏效,孩子也才能愉快地接受。(文/閱讀時間網(wǎng)作者·李蘇旺)
注:本文系閱讀時間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小故事:永遠坐在最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