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從印度回來已經有半年的時間了,但是印度的照片卻遲遲沒有整理,是因為印度這本書太厚重,幾千年的文明史、源遠流長的宗教文化、包括隨著歲月流逝積淀下來的歷史灰塵·····實在沒有辦法理清思緒。想著,放一放,沉淀一下或者思路會比較清晰。結果,事與愿違,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細節都漸漸淡忘。無奈,趁著來澳洲小住看兒子的閑暇時光,勉強為之了,整理一番了。
印度總體上給我的感覺就是比較落后、貧窮,可以說大概相當于我們的70、80年代,落后的地方甚至還不止。我們一路上吃的都是旅行社買的礦泉水,并且還要燒開;蓋的是自己帶的被套,臨走的那天到河邊看洗被子,好不后怕,河水都是黑乎乎的,難怪印度酒店的被子都是粘乎乎的感覺;咖喱飯吃得我們想吐,幸虧有團友帶了白米,在機場我還覺得很夸張,后來的行程中,這點米還真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每天晚上,我們就用燒水的鍋子煮白米粥,成了最大的享受。
從哪里下筆呢,博友殤姐姐總是開玩笑,說我喜歡從頭道來。確實,我很佩服一些博友的手筆,隨意翻出幾張照片,就是一篇好文字,一個好題材,片片也是盡善盡美,深刻無比,既然我做不到,就還是老老實實從頭開始吧,也算是一段完整的回憶!
德里,是我們到達印度的第一站!
德里,是印度的第二大城市,是印度的首都。分為舊德里和新德里兩部分,相互之間僅隔著一座德里門。新、舊德里猶如兩個貧富懸殊的鄰居,住在同一塊土地上。舊德里街道狹窄,二三層高的殘舊建筑、牛車、單車、電車充斥在橫街窄巷里。相反,新德里到處街道寬闊,翠綠的樹間著清潔的街道,是印度整個國家的經濟行政中心。事實上,舊德里和新德里現在已完全聯在一起,印度老百姓說起首都時也通常是稱“德里”,而非“新德里”。
因為在德里只有一天,看慣了城市的高樓大廈,我們沒有去新德里,只是坐在車上轉了一圈,隔著車窗看了幾眼,覺得新德里還比不過中國的很多省會城市。
在舊德里的街頭轉了一下,到處都是亂糟糟的,人力車、黃包車、牛車都擠在一起,人流如織,又沒有紅綠燈的標識,有的地方即便有,也無人遵守,過馬路都提心吊膽,順手拍了幾張,算是管中窺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