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醒:建議在 wifi 環境下觀看視頻)
視頻中,“中國狼爸”蕭佰佑說:“我有四個孩子,在我的教育下,他們一個考進了中央音樂學院,三個考進了北京大學,創造了一門三北大的歷史。”
“一直以來我奉《三字經》和《弟子規》為教科書,用古人的智慧教育孩子,首先孩子要孝順、尊重父母、體諒父母,為父母為憂,包括不能頂嘴、幫忙做家務等等。其次,要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到生活作息,大到做人品行。當然,做父母的也要說到做到,嚴于律己。”
“這么多年來,我只有一件事失信過,有了孩子之后,我答應妻子戒煙,后來因為工作壓力大,我一個人養一家六口,太太專門在家帶孩子,我復吸了。因為我有糖尿病,為了我的健康,孩子們集體向我逼宮,說:“爸爸不戒煙,我們輟學。”我懸崖勒馬,知錯即改。平時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出差到哪里,我每天都跟孩子通電話,有了微信之后,我建立了一個家庭群,每天隨心所欲地分享身邊的一切。”
成功的家庭和成功的教育都包含必要的家規,現在一些年輕的家長,受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缺少家規意識,在家庭生活中,明顯的缺少規矩的約束,這不但對家庭建設不利,對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好處。尤其是一些80后家長,本身就缺乏必要的自我約束,家規的制定于己于子都有益處。家規是一種文明和進步的體現,有利于家庭關系的融洽和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
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哲人和凡人所講是一個道理:都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懂得講規矩。而與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截然相反的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懂得規矩了:耍賴、任性、霸道、自私、貪婪……
制定“家規”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
重視全面素質的提高,不要只訂有關學習的內容。無論是針對全家的,還是針對孩子的,都應有全面考慮。
第二
對學齡期的孩子,要突出品德教育和良好習慣的培養。品德和習慣是孩子全面發展的導向和動力,“成人”是成才的基礎和保證。
第三
家規要合乎情理,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松得沒有奔頭,要在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度”上。
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增強獨立生活的能力,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為加強思想品德修養,規范如下:
1、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要獨立完成,今日事今日畢,不可馬虎了事,不可依賴父母,不可無故拖延。
2、要吃飽吃好,保證全面營養,不可挑食厭食少食。
3、每天堅持看書至少一小時。
4、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每天運動量不得少于半小時(寒暑假可適當增加運動量),不可偷懶,不可隨意,不可只做自己喜歡的運動。
5、家庭就餐應遵從家規,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禮貌待客,不可無視父母、長輩和客人,不可邊吃邊玩,不可浪費糧食。
6、要盡可能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可無視父母的感受,要積極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可推辭,不可講條件。
7、要孝順父母,懂得感恩,珍惜幸福生活,遵從父母教導,出門進門要和父母打招呼,不可忘恩,不可與父母頂撞、狡辯或者無理取鬧。
8、要學會感激,感激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父母,感激一切曾經關心過愛護過支持過幫助過的人,要珍視社會和自然中一切真實的美好的善良的事物,憎恨虛偽、丑惡的不良現象,不可是非不分、善惡不辨。
9、要尊敬師長,見到老師、長輩、熟人要主動熱情打招呼,不可視而不見見而避之。
10、要團結同學,要有愛心有同情心,不可以大欺小,不可歧視弱者,不可嘲笑殘疾人或者成績差的同學。
設定家規后,家長要帶頭遵守。它是約束孩子行為的準則,有了這個準則,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有一把參考的尺子,便可以正確的做出判斷。
我們希望大家能再拾起這些老家規中優秀的成分,繼續傳承下去。